唯有书香更醉人
2024-12-31邓达云
从小读书时,老师对我们讲的都是古时候某书生因为家境贫寒、地位卑贱,所以“头悬梁、锥刺股”刻苦用功、发奋读书,后来终于金榜题名、荣华富贵的故事。我就是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长大的。从那时起,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书也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清楚地记得在读初中时,一天下课后我正捧着一部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小说《红岩》看得津津有味,不料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班主任当场没收了我的书。因为书是我向别人借的,加之那时(1974年)能借到一本小说实在不容易。放学后,我硬着头皮去找班主任要书。班主任告诉我说,这本小说有毒不能看。我实在想不通,于是与班主任争辩起来。我认为小说里的江姐、许云峰为了党的工作,在狱中与敌人顽强不屈地斗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小说怎么会有毒呢?老师当场拿出一本小册子,叫《六十本小说毒在哪里》给我看。我看了这本小册子,怎么也不明白。后来才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当时上学读书,大搞开门办学,与贫下中农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与贫下中农一起劳动,晚上就住在贫下中农的家里,学习就是读报纸上的新闻。我曾记得读了两年的初中,一本《数学》没有学完,语文就是读报纸,根本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在那时,我就利用劳动休息同学们打扑克的时间,在开对地主、富农的批斗会的时间来读书……我读了那个时候能找来的书。我自己也利用捉蜈蚣、摘乌桕籽等卖了得到钱后买书来读。说实话,那时,我常想,将来长大后,一定开个书店,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再也不受限制。
走出校门后,我没有实现开书店的愿望。却有幸走上了民办教师的行列。由于是民办教师,一般家里都种有责任田,其他老师一放学就回家帮忙干农活去了。那时,我还没有结婚,放学后一般就留在学校里,由于无事可干,就只好读书。下午我喜欢捧一本书到学校旁边的一农户家后面的树林里去读,那里没有人来干扰,我一人可以静静地阅读欣赏。到了晚上,一人躺在床上,就着昏暗的灯光,也要阅读各种书籍,慢慢地,躺着读书的习惯就形成了。要是一日不读书,还真是难得入睡呢?
后来谈恋爱时,因为书的缘故,几乎让女朋友成了别人的老婆。当时,书还不好买,我的一本书被女朋友拿去看,结果又有几人从她手中借去看。还来时,书已变得面目全非,女朋友也不好意思。一看到书成了这样,我心疼不已,就说了几句不着边际的话,惹得她也生了气。后来,她觉得自己也有责任,就买了一套26卷本的《契诃夫小说选集》送给了我,至今这套书还保存在我的书柜里。
为了打发业余时间,我便大量地阅读各种书籍。我不断地买书、读书。每年买书从几百元到现在5000元左右。家里18个书柜全部装满了书,还在地上堆了一些。每年还得淘汰一部分书送给别人,一部分当废纸卖,不然家里真的没地方放书了。我这个人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打牌,唯一的爱好就是买书读书。只要我看中了的书总是要买回来读,从不管多麻烦,不管价格多贵。记得我买1991年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一套50本,其中一本《嵇康诗文选译》不知什么原因找不着了,我只好向巴蜀书社求援,回答是不单卖其中的一本,再就是也没有这单本书了。但时隔三个月后,巴蜀书社给我来信说找到了这本书,问我还要不要。我立马回信并同时在信封中夹寄了书款,不久就收到了这本书。我在心里不知对该书社默默地感激了多久,直到现在一想到这件事我就心存感激。1995年买范文澜、蔡美彪著的《中国通史》一书就花去了550元,一套书就花去了我一个多月的工资。
但我全然不顾这些,只要进城就必然要进书店去买书。有时手里的钱不够借钱也要买,有时买的书没有读完,碰到好书也要买。记得2007年春天有一次进城,在新华书店看到了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全唐诗鉴赏辞典》和《全宋词鉴赏辞典》豪华珍藏本,每套450元,两套书就需要900元。当时我没有带这么多钱,在书店里来回徘徊了几趟,只好心有不甘地离开了。走出书店不远碰到了我们村里的一个人,就厚着脸皮找他借钱,他听说我借钱是为了买书,有点不愿意,经我一番央求他才借了。后来我听村里人说,他在村里对别人说我是个傻瓜,还借钱买书。只要有书读做个傻瓜也无妨。有的书我还买有几种版本的。特别是外国文学书籍,有不同的译者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书,比如《战争与和平》《飘》等很多书籍我都买了两三种版本的。我一般只买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且是名家翻译的书。
前几年碰到疫情几次封在家里不让出门,不是那些书真不知道日子怎么过?正如大作家梁晓声所说的那样:读书是一种幸福。
现在我又迷上了在网上买书。因为到书店买书,一是价格高,二是需要时间。但网上买书有时又会碰到盗版、影印版。时间一长,我也能区别正版与盗版书了。不过现在的技术也越来越好,有时买的盗版书比正版书还好。
书读多了,我就产生了想写一写的冲动。于是我将自己在教学中摸索到的经验写成了一篇篇教学论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湖北教育》等报刊上,并有一部分论文获奖。主(参)编了《语文疑难300问》《笔耕桃李园》《青春密码箱》《人生十六七》《众手调色绘丹青》《记叙文写作训练教程》《议论文写作训练教程》《说明文应用文写作训练教程》《供材料作文例释》《高考作文创新训练序列》《中考作文创新夺冠直通车》《新教材课堂同步作文大演练》等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加之我把自己的这些经验运用到教学中,教学成绩优异。被评上了湖北省特级教师。
在写教学论文的同时,我也写了一些文学作品,我认为人需要文学,有了文学,让我们在工作之余还能享受到另一种生活的阳光照耀,让我们获得了“发现”的快乐。我认为写作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自己与自己,自己与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我总是在自己有感而发的时候才用笔写我心。我的文学作品发表在《作家林》《中国诗人》《中国诗歌》《鸭绿江》《黄河文学》《奔流》《特区文学》《雨露风》《三角洲》《青年文学家》《速读》等报刊。
读书至今,我没有从书中得到“黄金屋”“颜如玉”,也没有光宗耀祖、荣华富贵。但书却教会我面对生活,充实人生,这算不算是一种收获呢?每当我坐在书房里,就有一种坐拥书城的感觉。即使不读,闻到书香也是一种陶醉的享受。
因此,有人说我得了一种买书读书疯狂症,成瘾、成痴、成愚。但我坚信先贤们所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就让书来医医我的愚吧!
作者简介:
邓达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荆门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湖北日报》《作家报》《学习报》《中国诗人》《鸭绿江》《黄河文学》《特区文学》《奔流》《雨露风》《速读》《青年文学家》等报刊发表与获奖的各类文章1000多篇(首),著有诗文集《彩笔新题断肠句》《叶儿青青菜花黄》等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