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梦
2024-12-31白晓辉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高中时候,陈强老师喜欢写些现代诗歌和古诗词在黑板上,让我们抄下来学习、欣赏,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水平。一天上午课前,陈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杜牧这两首诗,并娓娓讲解诗词中的含义,听着讲解我眼前也仿佛出现一幅隐隐约约的画面:烟花三月的扬州,白茫茫的水面上从远方飘来一只乌篷船,有一诗人坐在船头饮酒,沿河岸两边,有很多瓦舍青楼、歌台舞榭,上面有很多美丽的歌女,卷起珠帘美目顾盼,招揽客人。在这众多美女中间,有一位十三四岁的歌女,像含苞欲放的豆蔻花,婀娜多姿,最是漂亮!那时,好神往诗中的绝色美女,既然见不到美女,就想去看看形容美女的豆蔻花吧,可惜家乡又没有豆蔻花,却总觉得豆蔻花就像家乡的豌豆花。记得一天下着朦朦胧胧的细雨时,去田野里看那紫色的细碎花朵开满细细的丝蔓上,好美,好让人怜惜!又有风吹过,清香阵阵拂面而来,沁人心脾!第二首诗又让我隐约觉得眼前有位郁郁不得志的诗人,挽着美女的细腰,或泛舟河上,或出入舞榭歌台,一起喝酒、吟诗!过着逍遥自在、令人羡慕的生活,却还自嘲是薄情郎,混得不如意!我总觉得诗人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总怀疑他是以自嘲的语气吹嘘自己令人羡慕的日子!受这两首诗的影响,觉得扬州应该景色很美,又是遍地绝色美女的地方,好想去扬州看看美景,再一遇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扬州女子!年少时候的梦想是多么单纯!多么热忱!又多么让人刻骨铭心啊!多少年来历历在目!
小时候,很喜欢听故事,故事听多了就慢慢地喜欢上了历史,喜欢上了历史就喜欢到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去追根溯源,喜欢待在那里很长一段时间,慢慢走过那每一寸土地,慢时光里让思绪飘回那远去的时代,深深地沉醉其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厚重!还记得,高中时曾经读道: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其中有扬州。《尚书·禹贡》里九州之说为:“青、兖、徐、扬、荆、豫、梁、雍、冀。”后来,中国最早的辞海《尔雅》,去掉了青州、雍州,加上营州和并州。又有儒家经典《周礼》去掉了《尚书》中的梁州和徐州,加上幽州和并州。又有十二州的说法,但是,扬州却从不曾抹去!扬州,既是州名又是一座城市的名字,这该是多么值得庆幸的巧合!就更想去扬州走走。
扬州城自古为淮左名都、江北重镇、十里繁华,几千年来,这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为扬州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传说,隋朝时,因扬州的琼花以叶茂花繁、洁白无瑕名扬天下,炀帝为看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至今,开封还残留一段十多公里的汴河,也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去开封读书时还常常站在汴河岸边,遥想当年通航时应该是帆影点点、川流不息吧!可惜,因为历史上黄河水多次泛滥,开封段的汴河大多都埋在了地下七八米深。北方又气候干旱,剩下的这十几公里汴水很浅,根本不能通航。我想,如果今天的汴河还能通航的话,一定乘船去扬州,看一路风景!
2012年春天,我在苏州出差半年,路过吴中区的京杭大运河时,惊喜地看到河床宽广、碧绿的河水都快漫过河堤,堤上垂柳依依!更惊奇的是苏州段的运河还有运输船只来往穿梭!站立河边很久,思绪也遥想起一千多年前的隋朝!隋炀帝曾经一直被宣传出暴君,穷兵黩武、骄奢淫逸、造成天下大乱。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他的文治武功在历代帝王中又独占鳌头,曾统军灭陈、南平林邑、西吞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开科取士、修大运河……虽然,一千多年来多少人抨击开凿大运河造成天下大乱而亡国,但又是一件千秋伟业的事情,因此,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想那农耕社会,生产力很不发达,隋炀帝在位仅仅十几年却做了几千年来多少封建帝王都不敢做的事情!只是,让人惋惜的是他太急功近利、不体恤民力,造成百姓苦役、天下大乱!最后,在扬州被叛军缢死!但他开创的科举考试延续了一千多年,打破了原来的阶级固化的门阀制度,使多少寒门子弟通过寒窗苦读,走上做官的道路,修身、治国、平天下。
炀帝是位文艺青年,文学造诣天下第二,写的诗词境界很高。比如《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展现出一幅江月胜景图。但他妒忌心也很强,因天下文采第一的薛道衡作词《惜惜盐》中有“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名句,就杀了薛道衡,成为文坛霸主,缺少帝王应该具备的宽阔胸怀。炀帝喜欢扬州,乘坐龙舟三下扬州江都,在运河两岸遍植杨柳,命令宫女赤脚拉纤!最后一次,干脆常驻江都不还,命王世充挑选江淮民间美女充实后宫,每日酒色取乐,最终身死国灭。炀帝虽然是暴君,但他钟情的地方应该很美,站在运河边,看那一艘艘货船通过,我多么想乘船去扬州看风景、探寻历史!
在惠州上班时,一天,李绍华神秘兮兮地问我:“知道我是谁的后代吗?”然后,不等我回答就得意洋洋地说:“我是李世民的后代。”他看我很吃惊,又叹口气说:“武则天掌权时,诛杀李唐宗室,老祖宗只好带家人逃难到福建龙岩的深山密林里,然后,在当地开枝散叶!”我笑着说:“阿华,你要去扬州看看!”他不解地问我:“为什么?”“因为,徐敬业和骆宾王于扬州起兵十万讨伐武则天为你们李家伸张正义啊!”我笑着说。徐敬业在扬州反武则天时,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曾经写下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据《新唐书》记载:武后刚开始阅读这篇檄文时,还嬉笑自若,不当回事。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武后叹息:“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骆宾王对讨伐武则天满怀信心,曾经登上扬州城楼,豪气万丈地写下《在军登城楼》:“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然而,兵变仅三个月就失败了,徐敬业被杀,骆宾王亡命于南通吕四镇附近,后来出家做了云游僧人,曾经在杭州灵隐寺待过,最后葬于南通市。因扬州属于江南城市,我曾觉得扬州民风柔弱,然而,读徐敬业于扬州起兵讨伐武后故事,第一次发现了扬州人的血性!
明末清初,满清入关。当很多城市的军民望风而降或望风而逃时,扬州军民百姓却在南明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史可法的带领下,同仇敌忾拼死抵抗十万清兵,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第一次读到这副对联时,就盼望能到扬州梅岭一游。扬州是江南抵抗清兵的第一座城,也是入关以来首次遭遇军民一体的坚强抵抗!这样的城市很值得走走!
不但隋炀帝喜欢扬州,清朝的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到扬州。我想象中的扬州应该是烟雨蒙蒙、小桥流水、青砖黛瓦、屋檐矮小,那寻常巷陌应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来历吧!
民以食为天,饮食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从小在河南长大,吃到的菜大多数为豫菜,很爱豫菜的五香。等到开封读书,才吃上麻辣的四川菜,觉得也好美味。2006年去广东打工,第一次吃湘菜,又很喜欢那种鲜辣的味道。再吃过粤菜、鲁菜、苏菜、闽菜,各种菜系都各有千秋!人生苦短,如果能够看遍天下美景,品尽天下美食,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扬州有淮扬菜,属于八大菜系,又是国宴首选菜。因此,去扬州的愿望也更强烈了!
去扬州吧,最好在烟花三月里!
作者简介:
白晓辉,男,汉族,1979年生,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