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式巧妙,语言精彩
2024-12-31邱吴燕
语文学习重点在语言:阅读,是向别人学习语言;写作,是将自己学习的语言用起来。怎样才能让语言生动起来呢?这几大妙招,不妨一试。
一、学会使用修辞,语言更漂亮
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改变常态化的表达方式,赋予语言表达以新颖感,来增强表达的力量。同学们对修辞肯定不陌生,在低年级时就已经开始接触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选用合适的修辞,就能收到完全不同的表达效果,让作文的语言更有表现力。比如描写中秋节的月色,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中秋节那天,月亮挂在夜空,天地之间一片明亮。
这个句子准确、通顺、简洁,还有一定的意境,质量还不错,但如果运用合适的修辞,就能收到更上一层楼的表达效果。描写月色这种充满柔和美感的景色,选用比喻修辞再合适不过,比如可将月亮比喻成“大圆盘”。但很多同学往往会就此打住,仅呈现本体和喻体,虽然有了比喻之形,却没有比喻之质。究竟为什么像“大圆盘”,大圆盘的月亮可以对夜色形成怎样的影响并不在考虑之列,导致句子空有形式而没有神韵。其实,这个比喻句可这样修改:
中秋节之夜,月亮像一个大圆盘悬挂在天空,月光像清水一样澄净。
其实,写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比喻的本质是联想,是对所描写之物的拓展和延伸,可借助这样的比喻思维顺势而下,补充“大圆盘”一般的月亮给其他事物带来的影响。比如:
中秋节之夜,月亮像一个大圆盘悬挂在天空,月光像清水一样澄净。天地之间也跟着明亮起来,如同水晶一般,洁净透明。
看,从一次客观真实的描写,到比喻修辞的介入,将月色以及周围的景物都变得“活”了起来,月色的皎洁、明亮以及澄净之感跃然纸上,让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这展现了比喻这一修辞的独特魅力。
二、将句子变短,让语言鲜活
很多同学写作文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作文字数要多,因为老师一直强调描写具体,篇幅要够,所以一味追求长句子。事实上,全部使用长句子,会严重影响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作文容易陷入冗长、机械的泥潭中。因而不能忽略短句的表达作用,短句使用得当,文章读起来节奏明快、错落有致,往往更能被读者所接受。比如这句话: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勤劳勇敢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这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长句子,表达的核心主题是“中华民族是一个(" " ")的民族”,分别增加了“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勤劳勇敢”“富于创造精神”这三个修饰短语,形成了一句连贯的长句。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拗口,理解起来也不容易,甚至写不好还会出现语病,但如果将其改成短句就完全不同了: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她勤劳勇敢、富于创造。
意思一点没有变化,原句所表达的信息也没有任何遗漏,但读起来就显得轻快、鲜明,由于多个短句组成,所以有了两个不同的节奏韵律:首先,以“判断”的逻辑,明确了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随后以“描述”性思维表达: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富于创造”。
三、将陈述变为描述,语言更生动
很多同学的作文语言之所以不生动,是因为缺少描写意识,习惯用自己所感知的内容,原封不动、客观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的表达,缺少情感融入和主观创造,呈现出的内容单一、枯燥,不能让读者获取新的信息和体验,读者自然也就没有读下去的欲望。描述则是在原本事实的基础上加入相应的描写,可以是场面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这样能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比如这段话:
成绩揭晓了,我数学考了98分,我很高兴,但同学们却投来质疑的目光,怀疑我是抄来的。我下定决心,继续努力,把好成绩保持下去,让所有同学心服口服。
这段文字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没有什么问题,但不够生动,说白了,就是“大白话”。主要原因在于全是“陈述”,缺少“描写”,这就需要对人物的言行细节、心理活动展开描写,来引发读者的共鸣。比如:
天啊,这次数学考试,我居然考了98分,我不禁跳了起来。可就在此时,几个同学却走过来对我冷嘲热讽:“你考98,这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切,谁知道这98分是怎么来的?”顿时,我的脸一阵通红,头皮都炸开了,被冤枉的感觉真难受。不行,我一定要继续努力,让他们看看我的成绩到底是怎么来的。
将这两段文字对比就不难发现:小作者针对原本的“大白话”进行了细化表达。用“天啊”“居然”“不禁跳起来”,来丰富原句中的“高兴”;原句中“同学们质疑的眼光”,则是借助具体人物冷嘲热讽的对话进行印证;而原句中“下定决心”,则改为了这样的描述:“一阵通红”“头皮要炸”“不行,我一定要……”“让他们看看……”。
从陈述到描述,改变的不仅是语言表达习惯,更是思维状态。只有用描述的方式,读者才能跟随着文字想象我们所描摹的事物,体悟我们所要表达的心情。
四、幽默风趣,语言有时需要“不正经”
想要语言生动,先要激活思维,形成幽默感。想要语言幽默,可以调侃,可以自嘲。相声演员郭德纲经常说:“理不歪,笑不来。”在写作方面,这种所谓的“歪理”正是一种妙趣横生的幽默表达。我们所熟悉的很多大作家的语言风格都是幽默的。比如著名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就常常运用极度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客观事物,给人以夸张、诙谐的表达效果;俄国作家契诃夫在形容人胖时,曾这样写道:“他眼睛睁开的时候,嘴巴必须闭上;嘴巴张开的时候,眼睛就必须闭上,否则皮肤一定不够用。”如此生动幽默的表达,有谁会不喜欢呢?
生活中,常会遇到时间紧而找不到东西的时候,写这种情况时,很多同学表达的都是焦急之感,这个时候如果来上一句幽默表达,不仅能化焦虑为轻松,强化语言表达效果,还可能让文章的意境和格局再上一个台阶。比如一同学由于起床晚了,怎么也找不到袜子。正打算不穿袜子时,却发现袜子在鞋子里。于是写道:
我跳下床,急匆匆套上鞋子,才发现袜子原来藏在鞋子里。
这是一种正常表达,如果对其修改,增加幽默成分,就会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请看:
我跳下床,急匆匆套上鞋子,才发现原来袜子早已经被鞋子给“吞”了。
原本的“藏”字,已经采用了生动的拟人修辞,但修改成“吞”字,不仅强化了拟人色彩,更增加了幽默元素,为原本紧张焦虑的氛围添加了催化剂,可谓妙趣横生,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氛。
有人说,幽默是最高级的思维。作文语言要借助幽默的方式,用别样的手法,将原本平淡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