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仿写,让作文“言之有物”
2024-12-31嵇红
“言之有物”是佳作的突出特点,但很多同学的作文存在“假大空”“言之无物”的问题。仿写是一种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即借鉴范文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方法,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让作文“言之有物”。那么,应该如何仿写呢?
一、仿写题目,学习精彩拟题方法
正所谓:“题好一半文。”作为文章的眼睛,标题虽然仅是文章的“序章”,却决定了能否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因此,写作时必须重视拟题,打好写作的“第一枪”。仿写是快速拟题的便捷之法。在平时的阅读中,除了要深入阅读文本内容外,还不能忽视题目的分析与解读,在此基础上可采取仿写的方式对拟题的思路、方法等相关拟题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当前的语文教材中,编选说明文、叙述文等多种体裁的文章,从这些文章中可以归纳许多简单易学且非常有效的拟题方法。在选择阅读这些文本时,可采取“边学边仿”的方式,积累其中有价值的拟题方法。归结起来,现有的拟题思路与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一是叙述性题目或主旨揭示题目,如针对“再塑生命”这一题目,可拟题为“再塑理想”“再塑人生”“再塑自我”等;针对“登上地球之巅”这一题目,可拟题为“登上三尺讲台”“登上时光之塔”等;针对“灯笼”这一题目,可拟题为“春联”“粽子”“月饼”等。二是抒情性题目:针对“回延安”这一题目,可拟题为“回家乡”“回故居”“回母校”等;针对“我爱这土地”这一题目,可拟题为“我爱这个学校”“我爱这个家庭”等。三是运用修辞的题目。针对“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题目,可拟题为“母爱的阳光来了”“班主任的天空晴了”“哥哥的花儿开了”等。除了仿写非常熟悉的文章题目外,还要做到用心揣摩与分析,具体如下:认真剖析及研究文章题目中应用的虚词、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等的组合短语,或者对题目中包含的句式基本特征进行研究;认真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准确把握线索、主旨、内容等要素和题目之间的关系;剖析题目中存在的“悬念设置”和“一语双关”等情况;认真研究有代表性或经典的各种类型文体的新颖题目等。采用上述仿写题目的练习方法,可以积累丰富的题目拟定思路与方法,在写作中能快速拟定精彩的题目。
二、仿写内容,提高生活观察能力
好的作文内容是充实的、真实的,不是假的、空的。写作中存在“假大空”问题,究其根本,是没有积累足够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写作中只能随意调用头脑中储存的文章内容或瞎写,这样就会使文章显得非常“空”,非常“假”,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直接影响了文章质量。教材中收录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精心筛选的,文本内容具有真实和充实的特征,这种特性决定了它们可以成为仿写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仿写过程中,也要高度重视仿写内容,尤其是要注意做到真正仿写,紧密联系仿写的课文内容以及所处的现实生活实际情况,保证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促进观察、体验与感悟生活能力的提升。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出的一篇高质量文章,文中主要描写了父亲的背影,整个描写过程生动、形象,令读者不禁潸然泪下,感慨万千。假如朱自清先生缺少真实生活经历,是断然写不出如此感人的文章。因为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在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仿写课文内容阶段,要注意把握朱自清父亲真实的处境,认真剖析其心境等实际情况。在对感人的背影进行仿写过程中也要注意立足现实生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真实“背影”,并进行观察和描写。比如,可选择老态龙钟的老奶奶背影,这是老人为家庭奉献大半生的缩影,孩子们没有嫌弃老奶奶的老迈,而是非常尊敬和孝敬老奶奶;也可仿写妈妈高兴时得意的背影:妈妈想帮助外婆洗头发,外婆有些不好意思,却发自内心地笑了,妈妈也随之开心地笑起来,这一背影被孩子看到,孩子也随之笑了起来,并且决定以后也要帮妈妈洗头,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通过对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画面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可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可以在仿写课文的过程中经由联系现实生活场景迁移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可以在作文中密切关注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力求借助这些素材写出优秀作文。比如,可选择环卫工人凌晨打扫城市环境的生活场景,展现平凡人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与态度,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背影》等感人的经典课文能让我们在仿写的过程中写出饱含深情的优秀作品。因此,平时要注意认真观察,感悟生活,以提高仿写内容的质量。
三、仿写语言,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语言表达能力对写作质量有直接影响。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参考经典文章中作者的语言运用方式,进行仿写训练,以实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写作训练目标。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中有许多好词好句,如关于景物和人物描写,结尾、开头等部分的语言也都是点睛之笔。在仿写训练中,还可选择文中一些经典语句,进行仿写,锻炼语言表现力。
如《社戏》一文中的片段:“一出门,便望见……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即又上前出了桥。”这段描写开船细节,鲁迅先生运用了“跳下”“拔”“点”“退”和“上”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开船细节,画面感非常强,可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理,在《背影》一文中,关于“父亲爬月台去帮我买橘子”情节的动作场景描写也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运用了“攀”“缩”“倾”等动词,形象生动。在写作中如果想表达母亲对弟弟的疼爱之情,可参考《背影》《社戏》这两个选段的语言运用方法,借助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妈妈疼爱弟弟,可将动作细化并放慢描写。比如,《安塞腰鼓》这篇文章中运用了抒情句式,整体的铺排方式能给读者大受震撼之感。《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应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写作时借鉴这一语言表达方式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让文章更有文采。模仿课文语言,可熟练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方式,配合反复、比喻、排比等常用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也可让文章内容更加流畅,尤其是能表达真情实感,提高整体的作文质量。
四、仿写结构,拓展思维空间
结构是写作的宏观布局方式,结构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文章的质量。结构布局合理,可以更好地表达真实情感。如果结构布局不合理,就容易使写作思路出现问题,更不能保证作文质量。因此,在仿写训练中,要注意借鉴优秀文章的谋篇布局方法,通过构建合理的布局结构满足自主写作的需求,同时也可积累更多谋篇布局方法,最终保证文章质量。但谋篇布局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内心的所思所想,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再好的谋篇布局方式也不能保证作文质量。
在当前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文章可供模仿,如可仿照《藤野先生》(鲁迅)的谋篇布局方式,按照“到仙台认识先生的缘由—同先生相识和相处—离别和怀念先生”这个结构写记事写人类文章;可仿照《背影》(朱自清)的谋篇布局形式,按照“难忘背影—回忆背影—描写背影—背影再现”这个结构写记事写人类文章;可仿照《回延安》(贺敬之)的谋篇布局方式,按照“重返延安—追忆延安欢聚延安—描述延安—展望延安”这一谋篇布局结构来进行抒情叙事类文章的写作;可依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的谋篇布局方式,按照“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结构写议论文;可依据《乡愁》(余光中)的谋篇布局方式,按照“长大后—后来—现在”这一结构写抒情类诗歌。仿照经典文章的谋篇布局方式写作,能提高作文的质量。但要注意,仿写并非照抄照搬,而是要在参考的基础上创新,以提高整体的表达效果,最终提高写作能力。
五、仿写技法,促进写作能力提高
写作是长期学习的过程,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写作技巧与方法的支持,为了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仿写过程中也要参考仿写文中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并结合自身的写作需求进行仿写训练,以在仿写过程中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教材中收录的经典文章都特别典型,运用了很多写作技巧,所以在仿写练习时可参考这些文章中关于意境、主旨等相关写作技法,并开展针对性的仿写练习,这样能达到仿写的目的。
1.仿写文章主旨。仿写是夯实写作能力的基础,必须做到“形神兼备”。仿写时不能亦步亦趋,要在“似”的基础上适当创新,让仿写的文章形神兼备。在仿写文章的主旨过程中适当创新,如《昆明的雨》(汪曾祺)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线并行的方式表现主旨,既展现和赞美了昆明的美丽山水,也赞颂了当地淳朴民风,还表达了对当地传统文化流逝的惋惜之情。在仿写过程中,可深入体会这篇文章的主旨,在感悟的基础上,对身边的平凡人、事与物进行大胆描写,“以小见大”表达对故乡和母校的思念之情,怀念年少的美好时光。基于该文章主旨的仿写训练,可以锻炼自主写作的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2.仿写文章意境。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习,要不断积累写作技巧与经验。只有写作技巧、素材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写作能力才会发生“质变”,最终写出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立意精准、条理清晰且富含文采的优秀文章,这是仿写训练进入了更高阶段。此时要侧重文章的“意境”仿写,拓展仿写深度,使仿写发生“质”的变化。比如,散文诗是比较常见的文体,一般会选择特定的物象,经由艺术加工处理,渲染具有特定情感的氛围,这样更容易感染读者。比如,《乡愁》(余光中)这首散文诗中选择了海峡、船票、坟墓、邮票等物象,营造出了思念祖国的意境,这些物象巧妙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乡愁的主题。针对这篇文章的意境仿写,可以“思念”为题,选择燕子、溪流、风筝、和星空这四个代表物象倾诉人生不同阶段的思念,还可将思念主题升华到家国情怀上,这样就可以写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