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坭河健康评价及生态修复对策

2024-12-31马占琪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8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

摘要:从盆、水、生物、社会服务功能4个方面对白坭河进行健康评价,分析具体的评价方案。评价结果表明,白坭河属于三类河湖,处于亚健康状态。最后提出了生态修复对策,为开展白坭河水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健康评价;评价指标;白坭河;修复对策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4)08-0-03

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4.08.057

Health Assess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trategies for Baini River

MA Zhanqi

(Guangzhou Lany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510399,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health of Baini River from four aspects: basin, water, biology, and social service functions, and analyzes specific evaluation plan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Baini River belongs to three types of rivers and lakes, and is in a sub healthy state. Finall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f the Baini River.

Keywords: health assessme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Baini River; repair measures

河湖健康是指河湖的自然结构状况、生态功能、环境功能以及社会服务功能均处于良好的状态[1]。

20世纪80年代,河湖健康概念在北美和欧洲被率先提出,并应用于美国清洁水法、欧盟水框架指令等法规制度中。很多国家相继建立了相对成熟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2]。在我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河湖健康评价已成为河湖管理保护的重要内容。

2020年,水利部发布了《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SL/T 793—2020)。2021年,广东省根据行政区域内的河湖特点和管理实际,发布了《广东省河湖健康评价技术指引》。依据《广东省河湖健康评价技术指引》并结合白坭河实际情况,从盆、水、生物及社会服务功能4个准则层选取符合白坭河实际的指标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对白坭河组织开展分段健康评价工作。

1 河流概况

白坭河发源于清远市扶基头村,干流全长为57 km,流域面积为1 493 km2。白坭河流经广州市花都区、白云区,在广州市的长度约为33.15 km,流域面积约为718.78 km2,占白坭河流域总面积的48.1%。白坭河有90条支流,主要支流有国泰水、新街河及天马河等,其中广州市有33条一级支流。

2 评价方案

2.1 分段评价方案

白坭河干流长度为33.15 km,由于该河流流经广州市花都区和白云区,且该河流中下游部分河段属于花都区和白云区的界河,因此本次评价根据行政边界将白坭河划分为两段进行评价,分别为花都段和白云段。

2.2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及评价分类标准

参照《广东省河湖健康评价技术指引》,从盆、水、生物、社会服务功能4个准则层对白坭河涉及的21个指标进行评价。由于白坭河无历史流量监测数据也不涉及碧道建设,因此备选指标“流量过程变异程度”和“碧道建设综合效益”指标不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其余19个指标则全部纳入白坭河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白坭河白云段无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因此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指标不作评价。各评价指标赋分权重根据《广东省河湖健康评价技术指引》进行计算。根据赋分标准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分时,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涉及区间分值的指标得分。河流健康评价采用分级指标评分法,通过逐级加权后再综合计算评分。河流健康情况划分为5类河流,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2.3 专项调查(检测)点位(断面)设置

在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各设置2个调查(检测)点位(断面),对底泥污染状况指标、鱼类保有情况指标、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标、水鸟状况指标及水生植物群落状况等5个指标开展专项调查(检测)。健康评价水质优劣程度指标直接采用已有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河流纵向连通指数等其余指标所需资料数据则根据评价实际需要参考本次设置的断面(点位)进行调查或通过资料收集获得。本次健康评价资料收集时间为2021年1—9月,实地踏勘及专项调查(检测)时间为2021年7—9月。

3 健康评价结果及分析

3.1 盆准则层评价结果

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均不存在拦河闸、拦河坝等影响河流连通性的建筑物,左右岸岸线植被均属于“高密度覆盖”,有堤防和无堤防河岸带宽度全部符合要求。白坭河的3个排污口分布合理,但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不完善。白坭河的“四乱”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盆”准则层得分分别为85.3分和94.3分,分别处于健康和非常健康状态。

3.2 水准则层评价结果

白坭河河口断面生态流量为1.79 m3/s,丰水期能够保障白坭河生态流量,枯水期(11—12月)通过流域内水量调度即可满足生态流量要求。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的生态流量满足程度得分均为100分。

2020年,白坭河花都段2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类别均为Ⅴ类,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和氨氮;白云段2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类别均为Ⅳ类,上游断面和下游断面主要超标指标分别为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的水质优劣程度得分分别为40分和60分。

对白坭河底泥中的8种重金属指标进行专项检测。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其他”类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进行评价,白坭河底泥中的超标指标为镉、砷。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的底泥污染状况得分分别为28.5分和54.7分。

2020年,白坭河4个断面的溶解氧浓度为2.77~4.11 mg/L,说明白坭河的水体自净能力较差。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的水体自净能力得分分别为25.7分和42.6分。

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水”准则层得分分别为49.8分和64.9分,分别处于不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主要原因为白坭河水质优劣程度指标得分较低,底泥中的镉、砷超标,河水中的溶解氧浓度较低。

3.3 生物准则层评价结果

3.3.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

本次专项调查共鉴定出20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隶属3门5纲6目13科19属。各点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香农-威纳指数均为1.39。白坭河花都段的外来入侵种为福寿螺和尖膀胱螺(空壳),白云段为福寿螺。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得分分别为36.6分和45.8分。

3.3.2 鱼类保有指数

本次专项调查共采集19种鱼类,隶属4目8科18属。各点位鱼类的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为1.35、1.58、1.21及1.77。调查共采集5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别为革胡子鲇、豹纹脂身鲇(清道夫)、食蚊鱼、尼罗罗非鱼及齐氏罗非鱼。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的鱼类保有指数得分分别为38.6分和39.6分。

3.3.3 水鸟状况

本次专项调查共记录33种野生鸟类,隶属于10目24科。雀形目的种类最多,鹈形目次之。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为黑翅鸢、褐翅鸦鹃,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黄斑苇鳽、栗苇鳽、夜鹭、池鹭及白鹭。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的水鸟状况得分分别为100分和77.5分。

3.3.4 水生植物群落状况

本次共调查224种维管植物,隶属72科172属。调查区域植物组成简单,乔木种类较少,多为草本,未发现珍稀濒危植物。外来入侵植物的主要种类包括簕仔树、马樱丹、薇甘菊、美洲蟛蜞菊、五爪金龙、空心莲子草、三叶鬼针草及假臭草等。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的水生植物群落状况得分均为100分。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的“生物”准则层得分分别为62.8分和60.5分,均处于亚健康状态。

3.4 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评价结果

白坭河花都段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得分较低,主要原因为该备用水源地检测断面氨氮和总磷指标超标。其余指标均处于健康或非常健康状态。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的“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得分分别为84.6分和97.6分,分别处于健康和非常健康状态。

4 综合评价

以白坭河花都段和白云段河段长度为权重进行赋分,得出白坭河健康评价得分为71分,属于三类河湖,处于亚健康状态。说明白坭河在形态结构完整性和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等方面处于健康或非常健康状态,但需要进一步改善白坭河的水质类别及底泥污染状况。受过度捕捞和水体污染等影响,白坭河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种类和数量较少,生物多样性不足。另外,白坭河外来入侵种分布广泛。

5 保护及修复对策

5.1 加强水污染防治

第一,加强白坭河流域污水收集工作,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第二,继续深入推进白坭河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盖,扩大农村污水收集范围,提高农村污水收集率。第三,建立跨行政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协同开展跨行政区域白坭河水污染防治工作。

5.2 强化底泥治理

在城市的河流水环境治理中,底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非常必要[3]。目前,河流底泥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有用作建筑材料及绿化种植土等。建设绿地系统时可选取对重金属具有吸收和固定能力的园林植物,以进一步减轻底泥重金属带来的污染。当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不达标时,可在修复达标后进一步进行资源化利用。

5.3 加强外来入侵物种治理

目前,治理外来入侵生物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人工清除、机械清除)、生物方法及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治理外来入侵植物需要较高的人力、物力成本。化学方法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生态平衡破坏[4]。生物防治具有无污染、无药害、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弥补了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的不足[5]。在治理入侵生物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手段,将入侵生物的清除与资源化利用进行融合。

5.4 水文及水生态监测常态化

目前,白坭河的水文资料比较缺乏。建议加强白坭河的水文监测工作和水生态监测工作,增加监测频次。通过水文及水生态常态化监测,可以较全面掌握白坭河的水生态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管理机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5.5 定期开展河流健康评价

建议定期开展白坭河健康评价,以掌握白坭河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相关管理机构更好地管理白坭河提供参考。

6 结论

结合白坭河的实际情况,对白坭河组织开展分段健康评价工作,并提出保护及修复对策。相关结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开展白坭河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动态变化、河流底泥治理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等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莺燕.《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实际应用与问题探讨[J].水利技术监督,2022(11):11-15.

2 黄智琳,芦妍婷,赵璧奎.横琴天沐河健康评价分析[J].陕西水利,2023(8):74-76.

3 冯发堂.城市黑臭河流底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以深圳市茅洲河流域为例[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8:24.

4 黄雪莉,陈姣荣,蔡 伟,等.福寿螺防治策略浅析及其在生态养殖中的应用[J].现代畜牧兽医,2024(1):81-85.

5 WILSON F.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J].Review of Entomology,1964(9):225-244.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
编程类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案研究
我国上市银行成长评价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