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育苗技术与立枯病科学防治策略探析
2024-12-31孙胜强
摘 要:柏树是我国各个城市广泛应用的绿化树种,而且在建筑、家居、化工、养殖、医药等领域均有极强的实用性。柏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国需不断加大对柏树种植技术与病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逐渐优化、更新先进技术,促进柏树种植产业发展壮大。
关键词:柏树育苗;立枯病;病害防治
柏树属于乔木科,树种类型丰富、分布广泛,观赏价值较高。柏树应用范围广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我国柏树种植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在培育方面受限于技术手段不佳,柏树出苗率较低,且常受病虫害侵袭。因此,种植人员需不断更新自身技术手段,促进柏树种植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1柏树育苗技术
1.1选地整地
柏树育苗工作复杂程度较高,涉及多方面内容,需要各环节紧密配合才能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因此种植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柏树的育苗要点及栽植技术。柏树对土壤要求较低,适应性较强,在砂壤土、半砂壤土、石灰土、钙质土等环境中均可健康成长,且并无土壤酸碱程度的要求[1]。柏树适宜在阳光充足、空气湿润的环境中生长,但是耐水湿程度较低,因此,种植柏树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地的排水性,避免选择易积水的土地。相对于其他树种,柏树耐寒性、耐旱性较为突出,不易发生冻害、干旱。在种植人员选择好合适土地后,需要进行整地处理。第一,进行深耕处理。柏树种植前的土地翻耕工作普遍在秋季进行,翻耕深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需要种植人员严格把控深度,避免过深、过浅影响出苗率。另外,翻耕过后还需进行耙地作业,确保土地平整、土壤疏松。第二,合理施用基肥。一般每亩地可施用3000~5000千克的有机肥,而且将肥料翻入土地作业时需注意保持土地平坦。
1.2种子处理
柏树的繁育是通过种子进行的,种植人员要注重对种子的处理,避免影响出苗率。首先,需要选择优质树种。种子的生态状态极其重要,种植人员需要去除过于成熟或未成熟的种子,以利于贮存和出芽。种子在收获后需要进行晾晒,保持种子干燥,延长贮存时间。另外,还需进行种子冲洗。用富含营养物质的水冲洗可避免种子细菌感染,以防虫害。其次,需要进行种子筛选,将空粒去除。柏树种子空粒数量较多,可通过水洗法,将种子浸泡在水中,捞出上浮空粒。最后,进行药剂浸种。可采用0.3%~0.5%硫酸铜溶液浸种,时间为1~2小时;还可采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时间为2小时左右。通过药剂浸种可以实现种子的消毒,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
1.3催芽技术
柏树种子催芽技术种类繁多,有温水法、研磨法、蒸煮法、混沙法、混雪埋藏法等,种植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2]。第一,温水法。此方法在柏树催芽过程中较为常用,具体措施是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浸泡一定时间之后把种子捞出放入编织袋中或平铺在草帘上催芽。浸泡时间与水温呈一定比例,比如60℃左右的水温只需浸泡12小时,40℃左右的水温需要浸泡24小时。催芽时的环境温度以20℃左右为宜,且需通过洒水、冲洗的方式,保持编织袋内的湿度在80%左右。另外,在有1/2的种子出现开裂后,即可进行种植。第二,研磨法。此方法的原理是减小种子外壳厚度。利用砂纸、研磨机、磨石等工具摩擦种子表面,待种皮变薄后放入湿润的土壤中,然后将种植盆放入10~15℃的水中,并保持水温恒定,3周左右种子就会陆续发芽。第三,蒸煮法。此方法需用清水浸种24小时之后,将种子放入锅中蒸煮40分钟,然后再用清水浸种24小时后晾干。将晾干的种子放入湿润的沙土中,上面覆盖一层湿毛巾,于室温下放置2~3周后会陆续出芽。第四,混沙法。在种子来不及进行雪藏时可采用此方法进行催芽。通常在播种前十五天到二十天内开始,具体步骤是将经消毒处理后的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混入质量为种子质量两倍的细沙中,混合均匀后装入木箱等容器,放置到12~15℃的室温下保存,每天翻动两次左右,并确保种子湿润。且有一半以上种子出芽后进行播种作业。第五,混雪埋藏法。此方法需选择背风、背阴、排水性能佳的地方,将种子与雪混合放入囤子中,四周围好草帘和积雪,播种前将种子取出筛除杂物后播种。
1.4播种管理
柏树在春季萌发,一般在3月份到5月份之间进行播种,但是若所选种植地灌溉不方便,则可选择秋季播种,而后进行灌水封冰。柏树播种时间受各地气候影响有所差异,比如华北地区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西北地区在3月末4月初播种;东北地区在4月中下旬播种,种植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播种时间。柏树播种前需进行整地浇灌作业,在表层土壤略微干燥时可进行挖坑点播或手工开沟条播,还可以在浇灌时进行撒播。播种时要注意撒种均匀,播后及时覆土,若在风沙干旱地区播种,可在覆土后再盖一层草,提高种子的存活率。柏树出苗后要及时进行间苗、补苗处理,将苗圃内植株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可促进苗木和谐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1.5苗木管理
柏树种子一般在播种后两周左右开始出苗,此时需时刻保持土壤湿润,且及时施肥。种植人员还可利用地膜技术,在播种后覆盖地膜进行保温、保湿,在柏树出苗完全后再除去地膜,进行松土,以增加土壤透气性,便于苗木更好地吸收养分。在苗木长到5厘米左右高度时,需进行中耕除草、浇灌。确保苗床内水分足够苗木生长,且田内无杂草与苗木争夺养分[3]。拔除的杂草不能随意扔掷,需要维持苗圃内干净整洁,以防病菌滋生。柏树育苗过程中的需水量和需肥量较大,种植人员可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差异,选择合理的时间、方式进行水肥管理,并确保水肥施用量的科学合理性,应以基肥为主,将羊、猪等动物的粪便提前一年堆置发酵,使其充分腐熟后施用。全面追肥处理需要在雨季来临前进行,这样可得到最佳的肥效。比如,可适量追施硫酸铵,每亩地5千克左右。另外,为防止苗木发生冻害,在冬季来临前需要进行封冰水的灌溉,之后再覆盖上经过消毒的马莲等,厚度维持在15厘米左右。在苗木生长到15厘米左右时可以进行移植作业,此时种植人员可将苗木根部浸入水中,以利于无损伤地拔出苗木。
2立枯病发病规律
随着绿化生态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柏树的种植面积愈加广阔,立枯病的害处更加凸显。立枯病病原主要有两大类: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其中侵染性病原主要有立枯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三种,非侵染性病原主要是苗圃积水、覆土层过厚、土地板结、地表温度过高等。立枯病的表现症状有四种:种芽腐烂、茎叶腐烂、幼苗猝倒、苗木立枯,其中柏树苗木若患病,会表现出茎叶腐烂或根部腐烂两种症状。前者为苗木茎秆中下表皮腐烂脱落,经阳光暴晒后植物干枯,植株上层茎叶无法吸收养分,逐渐死亡;后者为苗木根部腐烂,阻断对养分的吸收,初时植株表面无明显症状,但随着时间发展,营养逐步耗尽,致使植株死亡。
目前,我国每年有大量苗木因立枯病死亡,松、杉、柏等多种苗木受害严重,因此,防治立枯病刻不容缓。根据相关研究人员对立枯病的研究,逐渐掌握了此病的部分发病规律[4]。第一,此病病原菌在17~28℃的环境中较为活跃,因此,育苗时苗床温度较高极易引发立枯病,影响柏树健康成长。第二,此病菌腐生性较强,常在土壤中寄生,生命周期可达2~3年。而且一般通过苗木基部或根部伤口完成柏树寄生。第三,发生此病的柏树一般都生长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中,究其原因是立枯病病原菌在湿润、腐烂的土壤环境下会大量繁殖,增加寄生概率。第四,此病害传播方式繁多,可通过雨水、流水、农具沾染、肥料等方式扩散,防治相对困难。而且柏树幼苗的木质化程度较低,抵抗力相对薄弱,所以柏树幼苗的发病率较高,一般在30%左右,严重发病区甚至可达到50%。因此种植人员要在柏树生长全过程中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柏树栽种后遇阴雨天气、覆土过深、水肥使用不合理等多种原因均可致使立枯病发生,为促进我国柏树种植产业发展,种植人员需加大对立枯病的防治力度,尽最大可能降低此病发生概率。
3立枯病防治技术
3.1土地选择
在进行柏树苗种植时,需选择合适的种植地。苗地积水、农药污染、地表高温等条件极易引发立枯病,因此种植人员需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柏树苗种植。而且需严格考量地块前茬种植作物情况,避免农药残留。比如前茬种植柏树的地块,此类土地会留存大量菌类微生物,可与苗木根部发生共生,能有效促进养分分解、吸收,为苗木健康生长提供支持。而前茬种植瓜果的地块则可能引发苗木药害,增加立枯病发生风险。柏树种植地需尽量选择光照良好、排水便捷、土质肥沃、土壤疏松的环境,并且需避免选择过于潮湿的地域,土壤黏度不能过大,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立枯病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土地的选择可实行轮作制度,如此可避免部分害虫和病原菌在土壤中长期生长。轮作可以是不同树种间、树种和农作物间、树种与绿肥间。但是,需注意不能与瓜果之间轮作,以增强土壤营养结构,优化苗木种植环境。
3.2土壤改良
立枯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土壤中存在病原菌,因此,在苗木种植前需做好土壤的改良、消毒作业。第一,土壤改良方面。需要种植人员对土壤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基肥施用,以有效改良土壤环境,使其更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例如,对于黏性较大的土壤,可视情况撒入适量黄沙,营造透气性良好的土壤环境;对于土壤养分不足的情况,可科学使用有机肥,并混合使用磷肥,以促进苗木健壮生长。第二,消毒处理方面。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消杀处理,尽可能消灭土壤中的立枯病病原菌,从源头降低立枯病发生风险。对于酸性土壤,可适量混入生石灰,每公顷土地用量需控制在350千克左右,这样可起到抑制病菌的作用;对于碱性土壤,可适当使用硫酸亚铁粉,起到中和pH值、预防立枯病发生的作用,每公顷土地可用270千克左右。除此之外,还可以用40%福尔马林溶液,混合适量的水在苗木移栽前十天左右喷洒于田间,之后用塑料布、草袋等覆盖。这样可达到消杀土壤中病原菌的目的,能够有效降低苗木患病概率,为其健康生长提供有力支撑。
3.3科学种植
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可有效提升柏树的抗病能力,保障其生长发育健康、稳定。第一,药剂浸种。药剂拌种、包衣可有效抵抗病菌侵害,种植人员可应用种植质量1%的敌克松、种子质量0.4%的氧化汞或种子质量0.3%的福美双等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效果显著。第二,种植时间。种植人员在进行苗木移栽时可适时早播,如此可延长生长期。但需要严格注意移栽时温度不能低于15℃。一般在三四月份移栽苗木,成活率较高。一般苗木在当年出苗、次年春季移栽,部分种植人员为培育大苗甚至会多次移栽,这样可培育出树形优美、长势良好的优质柏树。第三,苗木移栽前需做好挖坑准备,还需放置一定量的碎石,以达到滤水的作用。而且需准备肥沃疏松的回填土,可增大苗木成活率[5]。另外,需要向挖好的苗坑内洒入适当的消毒药剂,避免立枯病病原菌留存。第四,苗木移栽时需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苗木。若出现损伤情况,则需用清水清洗伤处,并平整伤口,涂抹“伤口涂补剂”。在进行土壤回填时,需夯实土层,促进苗木根系生长。且覆土的深度为5厘米左右,避免土层过厚而影响苗木根部通气,提高病害发生概率。另外,苗木栽植中需注意种植密度,避免植株间争抢养分。第五,在后期管理时可在苗木根部撒入适量生根粉,促进根部发育,提高植株成活率。
3.4化学防治
柏树的病虫害种类多样,立枯病、柏毛虫、赤枯病、黄化病、红蜘蛛等都严重危害树木生长健康。本文以立枯病为例,探究了部分化学药剂治理方法。立枯病防治在柏树种植中属于重点方向,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为获得最佳防治效果,除了物理、生物方面的防治技术,还需辅以化学药剂治理的方式,达成综合防治。若柏树苗木发生立枯病,需立即施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理。不同生长阶段和病程需选用不同种类药剂,如高锰酸钾、硫酸亚铁、波尔多液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药剂可达成较好的效果;在发病初期喷洒38%恶霜嘧铜菌酯、20%甲基立枯磷乳油、41%聚砹嘧霉胺或72.2%普力克水剂等,均可有效防治立枯病,以上药剂需隔8天左右喷施1次。还可用广枯灵、立枯净等药物喷洒在患病位置,有效阻止病情蔓延。在定植期间和病害常发期,用大将军加门神药剂兑水稀释,进行灌根,一周一次,视情况选择用药周期。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应用合理的剂量和方式。比如用1.2%硫酸亚铁溶液治疗患病苗木,可采用浇灌、冲洗的方法,且用药后需及时用清水冲洗,以防发生药害。若苗木受立枯病侵害严重,则可用1.5%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治疗。若效果甚微,就需采用物理手段,拔除或砍伐患病树木,避免病害影响进一步扩大。种植人员若选用波尔多液进行立枯病治疗,只能针对幼苗期和生长期柏树,对于成熟期柏树不建议使用,且使用此药剂需多次喷杀,间隔半个月左右。柏树立枯病防治以预防为主,辅以药剂治疗,如此才能有效降低病害治理成本,进而促进柏树种植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现如今我国园林绿化产业发展迅速,柏树常被应用于绿化工程中,因此其种植过程中存在的育苗、病害防治问题亟待解决。国家应加大柏树种植产业方面的资金投入,促使技术手段更新,使广大种植人员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柏树育苗与病害防治,推动柏树种植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伟.柏树育苗技术与立枯病的防治[J].广东蚕业,2022(007):056.
[2]张艳.柏树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吉林蔬菜,2023(3):235-236.
[3]张小艺.探究柏树种植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手段[J].农民致富之友,2022(021).
[4]张秀云.柏树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探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1):28-29.
[5]安嘉雯,高润红.圆柏育苗造林技术研究[J].现代农机,2021(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