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完善手段

2024-12-31郎忠礼

种子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优质高产栽培管理

摘 要:草莓种植具有周期短、生长速度快、效益好、适宜保护地栽培等优点,是近几年我国果蔬产业“两优一高”的成功典例和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并已经变成某些地区的地方支柱产业。民和县是我国草莓种植经济县,并基于草莓种植推行了各种各具特色的种植经济,同时基于该区域的独特地理条件构建了成熟的大棚草莓栽培技术体系,确保了大棚草莓高质量和高产量的发展。

关键词:大棚草莓;优质高产;栽培管理

民和县是青海省海东市下辖县,地处该省东部边缘地区,总面积1890.82hm2。民和县是该省蔬菜、粮食和瓜果的重要产地,素来具有“瓜果之乡”的美称。在种植草莓方面,该县的光照条件和温差条件极为优越,草莓作为其极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被予以高度重视。目前,民和县的大棚种植面积为1.33km2。

1 育苗前准备

草莓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幼苗培育,这对生产优质草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培育出茁壮、健康且生长周期合适的草莓,就应该准备好育苗前的工作环节。

1.1 优选品种

民和县本土草莓种类主要如下:丰香、甜查理、红颜、章姬(奶油)以及宁玉等,在一年中,草莓上市时间大多在2~5月,也有早熟品种提前上市,但数量较少,能够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1.2 选好地块

种植草莓须在土质疏松、光照充足、地势平整、排水灌水便捷的地方,且两年之内没有种植过瓜类和茄果类农作物,若上次种植的是豆类、大蒜和小麦的土块最为适宜。

1.3 施足肥料

使用品质优良的腐熟有机肥500~1500kg/667m2、复合肥5~15kg/667m2,再与耕翻施入50%辛硫磷0.5kg/667m2相结合,或在细土中均匀加入90%晶体敌百虫后撒到种植区域内,以预防和治理地底害虫,再耕翻耙平,按宽1.2~1.5m、高0.25~0.3m作畦平整[1]。

1.4 筛选母株

草莓苗母株品质对子苗品质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母株根系发达、品种正且没有病虫害,植株有1个芯、4~5片真叶且生长周期在45~70d最为适宜,母株叶色浓绿、根状茎粗壮。

2 苗期管理

幼苗的成长情况对开花结果的质量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未筑好基础,必然会对开花结果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有鉴于此,壮苗和好苗的培育工作就和草莓苗期管理技术密不可分。

2.1 育苗时间

草莓育苗通常在3月底到4月初,以母苗携土的方式来开展,有助于增加存活率,使匍匐茎粗壮。栽培600~800株/667m2,草莓苗间距通常是0.6m,每畦单行栽培。母株正常生长后,每隔7d喷洒赤霉素1道,用量是60~90mg/kg,以提高子苗数量。

2.2 合理密植

栽苗深度应严格遵循浅不露根和深不埋心的原则,过深会将苗心埋在土里,导致死苗与烂心;过浅会将根茎外露,导致苗枯死。种植密度应按照品类和匍匐茎多少来确定,生长态势较好的品种,种植就比较稀疏,反之则较为密集。

2.3 浇定根水

种苗移栽后,要浇足压根水来使土层下沉,有利于草莓根系生长和后期缓苗,若在漏水田中选用滴灌方式,需持续浇灌3h,但沙砾土仅需1h。若天气为阴天且温度较低时,可在下午或傍晚浇灌约0.5h的薄水。总的来说:坚持前促后控,即5~6月确保土壤水分和肥力充足,促进匍匐茎发育,7~8月控制好肥力和水分,将植株控制在适合高度,推动花芽分化。

2.4 控制温湿度

夏秋降雨多且温度高,尤其是干旱和高温会对草莓生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根部腐烂、生长受限,甚至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因此,在这两个季节管理好幼苗的浇水量和温度尤为重要。首先,浇水最适宜的时间是10:00或傍晚时分,避免在中午浇水,因为中午浇水会让地面温度迅速降低,根系吸水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导致炸根、地面植株枯萎甚至死亡;其次,浇水数量需适宜。在长时间降雨少且光照强的情况下,按需来确定浇水数量,通常间隔3~5d浇水1次,若灌溉条件许可,以夜灌的方式来将水灌到畦面的2/3,但不能高过畦面,当水浸润种植地后,即可停止灌溉并除去沟水;若条件不允许,可选择早上或晚上浇水的方式来防旱、降低地表温度和保持土壤水分充足。最后,注意降温问题,这时苗高已达垄面的2/3或1/2,植株过于密集,须及时去除地表的老黄叶和底部小叶片,便于透光通风,促进植株成长。

2.5 中耕除草

在灌水或降水较多时,应及时将沟水不排除。为了避免土壤结块,须及时松土中耕,一方面治理刚冒头的杂草,另一方面可对土壤通透性与墒情进行改良,使根系更好插入土壤,增加根系活力。

2.6 适量施肥

温度上升后,不可过多使用氮肥,否则就会出现植株疯长但花芽分化差的情况,影响上市时间。通常可喷洒叶面喷施磷钾肥(磷酸二氢钾、钙镁硼肥等),既有利于花芽分化,又能够确保草莓养分平衡。若植株未能正常生长,可在该区域浇灌腐殖酸类生根肥,使子苗茁壮成长。

3 移栽期管理

3.1 施肥整地

施肥原则上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腐熟牲畜粪便、饼肥和三元素复合肥每667m2的最佳用量通常是200~250kg、70~140kg和25~35kg。同时,再加追少量微生物菌肥,均匀撒在土面上再耕深30~40cm,将土块平整后起宽60~70cm、高25~30cm的垄,沟宽预留30cm,垄面为南北走向的龟背状。

3.2 铺设滴灌设施

在栽培草莓的过程中配备滴灌设施,能够缩短种植时间和减少劳动力投入。起垄完毕后,可在该区域铺设厚度0.2cm、间隔15cm且长小于25m的双孔滴灌带,利用三通接口将滴灌带接进垄头;若垄长在50m以上,可利用四通接头将滴灌带接入中央,将其铺设在草莓垄中间,口往上,同一时间对2行草莓进行灌溉,如此就能够均匀地灌溉,避免根系腐烂或死苗,促进根系发育。

3.3 定植

8月上中旬就应该开展土地平整作业,8月底到9月初选择双行种植的方式将其移植到田地中,种植数量为5000~8000株/667m2,间距设为15~20cm,行距20~25cm。定植期间应选择定向移植的方式,将幼苗弓背种到沟的同侧方,使花生长在同一个方向,一个孔内种植一株幼苗。种植时种根不种心,原则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为准。种植后需浇灌足够的定根水,便于缓苗。幼苗成活后要适当晾苗,但新成活的幼苗不耐旱,应给予适当浇水促进生长[2]。

3.4 扣大棚膜

10月份气温开始降低时,就需要加扣棚膜,扣膜7~10d前,若幼苗生长不良或土壤水分不够,就需要再次进行灌溉,灌水足够后,静置一段时间再扣膜,就能有效提高地温;提前1~2d将残叶和病叶有效去除,并进行1次病虫害预防和治理工作。顶部的花芽分化后再扣棚,第一个叶芽分化成功且快要进入休眠是最适宜扣棚的时间。芜湖地区通常是在10月底到11月初,夜晚温度下降为5~8℃。

3.5 盖地膜

扣棚10d后再加盖地膜,黑色地膜最为适宜。因为黑地膜不仅可以减少杂草数量、空气湿度和维持土层水分,还能够将果子和地表隔离开来,减少细菌滋生,避免病虫害影响果子品质,使其色泽明亮、外观整洁。盖膜通常在早上、傍晚或太阳消失时开展,盖膜前清除残叶和枯叶,将垄面整平。草莓植株冲破地膜时,在苗顶弄一个小洞,用土来压实苗根[3]。

4 大田期管理

棚内湿度和温度对草莓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有鉴于此,应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并按照草莓的生长周期来对其进行调控。

4.1 温度管理

草莓对高温比较敏感,其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7~18℃,温度超过25℃或长时间保持在2℃时,生长速度就会变慢或停止。夜晚温度应保持在7℃,能够使草莓正常发育,并促进花芽分化;白昼温度为25~28℃,最高不大于30℃,不仅能促进花芽分化,还能使植株茁壮。揭膜后需充分打开和关闭风口,将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温度过高会导致植株疯长,花芽分化受限,第一茬生产数量直接下降。现蕾前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应保持在26~28℃和15~18℃;现蕾到花开时,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应保持在25~28℃和8~12℃;花开至草莓果成长时,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和8~10℃;采摘时期,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分别为20~25℃和8℃。

4.2 湿度管理

了解土壤墒情。盖完大棚后,草莓已进入开花时期,棚中水分过多会加大空气湿度,对授粉产生影响,尤其会对花芽未分化或品质较差的种类产生极大影响。同时,水分过多还会产生很多的灰霉病菌,因此,需将棚中水分含量保持在约30%,并及时换气通风。因为草莓需要较多的水,这会导致湿度变大,所以需要及时换气透风,有效减小湿度。棚内需配备湿度计与温度计,通过调整通风口大小来控制棚温。冬天温度较低时,要避免冷风直吹,造成温度失衡,抑制草莓发育。即使光照充足,棚内也无需过早换季透风,因为阳光可以有效减小湿度,通过阳光自然调节后再换气透风。若阴天且下雨时,不能选择关闭大棚的方式来提高温度,这会抑制草莓发育[4]。期间,可利用间歇的方式来通风,若通风不畅,就须减少浇水次数和数量。若草莓出现病害,可先通风将湿度减小,再关闭风口,提升温度,影响病菌活力,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病虫,为草莓品质和正常成长提供保障。

草莓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浇水,由于浇水问题过多,如浇水量过大,影响根系进行呼吸,甚至导致根系腐烂,也可能会使草莓大规模开裂损坏,导致病虫害问题。第一,浇水选在晴天,不选在阴天,选在上午,不选在下午;第二,选择滴灌浇水,主要是膜下滴灌技术,而摒弃膜外胶水,不建议选择水淋浇灌。浇灌时间通常是晴天的早上,如此便能将棚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预防病虫害;第三,气温变化大时,不适宜浇水。冬天气温突然下降或持续阴雨天气,不要浇水。

4.3 施肥管理

灌水和施肥应相互配合,通常在盖膜前可追肥1次,硫酸钾用量为4~5kg/667m2,待进入果实膨大、第一次采收采摘丰收时期后叶片再次生长时,再分别追肥1次,初春时节腋花芽时期可开展2~3次。加盖地膜前,可在垄表加追4~5kg/667m2氮磷钾复合肥,并及时松土灌水[5]。之后将水和复合肥或尿素结合起来,冲淡使用,遵循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保证草莓正常发育;按照草莓发育实况,可以0.2%的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溶液来进行根外追肥。

4.4 花期放蜂

在大棚种植草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栽培方式,即蜜蜂帮助授粉,可明显增产10%~20%,减少病果和畸形果。在花开5~6d前到3月中下旬,将蜜蜂放到棚里,放置2箱/667m2蜜蜂。

4.5 人工补光

草莓生长周期不同,对光照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为春冬两季阴雨天气较多,盖膜和膜面灰尘也会降低棚中的光照,可在棚内加设光源为50W或100W的LED白炽灯,来充分发挥人工补光的作用。在草莓开花、结果和成长较好的街道,可12~15h长时间日光照射。因此,人工补光最适宜在草莓开花和结果早期来开展,晴天为每日17:00-22:00,阴天和降雨天气则全天使用。

4.6 整枝疏果

草莓成长对叶片更新有着直接的影响,应及时清除底部的残叶和病叶,每次清理后,间隔30~40d再进行清理新叶留存4~6片;将多出来的匍匐茎摘除,使光照和空气流通进来,不仅能够加快花芽分化,还能够保持营养供给;每个草莓枝上结果数量通常3~5个,将4、5级的花蕾有效去除。因为营养不足,后期的草莓花极难坐果,多小果或畸形果,品质较差,因此需要摘除品质较差的草莓果,留下口感和外观优良的好果。

5 草莓采收技术

5.1 采收前处理

采收草莓前,将0.1%~0.5%的氯化钙溶液均匀喷洒在果实上。或使用氯化钙溶液来浸润果实,使草莓品质良好。

5.2 采收成熟度

花开约30d后,草莓就会进入成熟期。但鉴于种植方式、培育品种、种植气候和管理方式等有所不同,草莓成熟时间也各不相同。采收应按照成熟度来分批次开展,通常1~2d开展1次,成熟期每日开展1次采收作业,贮藏用果通常在草莓完全成熟(果实红色为80%)前1~2d采摘,即草莓表面红色或粉红色已经高达80%。

5.3 采收的时间和方法

采收最好在早上露水消失或傍晚时分,避开中午。在采摘草莓时,应边采摘边分级,避免损伤草莓,手尽量不要碰到果实除此外,还应去除小果和病果,把品质优良的草莓放到特制小型容器中,或高度低于10cm的孔筐之内。草莓放好后严禁翻动,保证果皮完整,满框后立刻用药剂来处理,放入冷库存储或运输。

6 防治病虫害

6.1 农业防治

利用高畦栽培来科学地种植草莓,在棚内扣膜以获得足够的空气和光照,做好排水和灌水工作,统一消除地面的残叶、病叶、病果和落果,避免病虫害发生。

6.2 物理防治

一是诱饵杀虫,可选择菜叶或具有独特味道的新鲜莴笋叶,将其切碎后以1∶1的比例均匀拌入药剂中,在每天早上6:00或下午5:00洒到棚内,定时查看使用状况并及时补充,能够去除大部分幼虫。二是黄板诱虫,害虫具有趋光的本能,在棚内配备尺寸为20×25的黄板10张/667m2,用木棍固定在地上50cm处,可诱蚜虫、叶虱类[6]。

6.3 化学防治

在发病早期,在棚中每7d使用1回32%烯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持续使用2~3次,可有效预防和治理青枯病和白粉病等。还可每1周使用70%的吡虫啉水分散剂喷雾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次,次数如上,可有效预防和治理小地老虎和斜纹夜蛾的幼体。可每3d使用18%杀虫双水剂喷雾和1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次,持续使用2~3次。

7 结束语

草莓因其果实鲜艳、酸甜可口、汁液清甜和富含营养,为人们所喜爱。为了使草莓往精品化、品牌化和优质化方向发展,在大棚栽培时,不仅需要建设好草莓种植生态园地,还要严格把控品质,升级草莓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种植技术人员还需要学习新的草莓种植技术和知识,并提高草莓种植的管理水平。通过提高草莓种植技术,来保障草莓产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宇军,何波.大棚草莓促成高效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22,68(2):103-104.

[2]胡雅娣.大棚草莓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2,13(4):70-72.

[3]杨文玲.大棚草莓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2):17-18.

[4]黄乐成,陈玉华.大棚草莓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9):33-35.

[5]庄绪静,刘霞.大棚草莓绿色种植技术要点[J].农村新技术,2023(9):20-21.

[6]张纪波.大棚草莓高产高效种植关键技术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4):164-165,168.

猜你喜欢

优质高产栽培管理
盆栽红掌的温室栽培管理技术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探讨
浅谈无公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综述
如何做好林业产业管理分析
温室黄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柑桔管理的关键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