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及其管理技术的重点研究
2024-12-31张述照
摘 要:如今,虽然我国林业发展已实现了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但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资源消耗增加,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已显得迫在眉睫。本研究重点探讨桉树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及其管理技术,强调加强病虫害防治及其管理技术的科学应用对于提高桉树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通过相关管理技术的实施,以便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桉树;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
引言
桉树作为一种速生、丰产树种,在国内外被广泛种植,因其自身所具备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特点,桉树种植已成为推动林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但桉树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健康生长与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对研究桉树病虫害防治及其管理技术予以重视,这对于提高桉树种植效益、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1桉树具备特征及生长环境
1.1桉树植物属性
桉树是一种高大常绿乔木,属于桃金娘科植物,桉树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能够在各种土壤类型中生长,种植范围相对较广,大部分桉树品种适宜生长温度为15℃以上,极少部分桉树品种能够适应在寒冷气候环境下存活。桉树树皮具有芳香气味,木材坚硬耐用,且桉树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桉树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为提高桉树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如合理密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桉树为大乔木,成树高达20m,树皮厚度约2cm,颜色呈深褐色,质地松软,且幼态叶多呈现对生特点,叶片长为11cm、宽为7cm,叶片质地较厚,质感与皮革相似,主要呈卵形,成熟叶两侧多不对等,叶片长度在8—17cm之间、宽度在3—7cm之间,呈卵状披针形,皮革质地,叶柄长为1.5—2.5cm。桉树伞形花序粗大,有花4—8朵,总梗压扁,长2.5cm以内,花蕾长为1.4—2.0cm、宽为7—10mm,花期通常为6—9月,且桉树果实呈卵状壶形,长度在1.0—1.5cm,果实上半部分微微收缩,蒴口则稍扩大,果瓣通常三四瓣居多。
1.2桉树生长环境
桉树生长于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环境中,喜酸性红壤、黄壤及土层深厚冲积土,可在各种土壤类型中生长,但在排水不良或是贫瘠土壤上生长不良。通常情况下桉树适合生长在年降水量>500mm的地区,当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时,将更加有利于桉树生长。但桉树较强蒸发作用易引起土壤沙化,对其他植物生长也会构成一定威胁。此外,桉树对土壤性质要求较高,适合种植在酸性红壤与黄壤中,在土层较厚的冲积土或排水良好的地区生长良好。桉树对水分的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但也不能过度浸水。在我国南方地区,桉树生长良好,但在北方地区则适应性较差。此外,桉树对温度也有一定要求,不耐寒,也不耐热。在极端气候下,如持续干旱、洪涝或低温等,会影响桉树生长速度及品质。因此,为提高桉树的生长质量及产量,需要选择适当种植地,合理配置桉树种植品种。
2桉树病虫害防治
2.1桉树虫害防治
桉树虫害不仅会影响桉树生长,也会降低其经济价值,桉树虫害多为尺蠖、卷叶蛾、袋蛾和白蚁等。为有效预防桉树虫害,需采取综合措施,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物理防治等。其中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病原微生物等手段来控制虫害,这种方法环保且可持续,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得出效果。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农药来杀死或驱赶害虫,见效快但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物理防治是指利用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光、色、气味等手段来诱杀害虫,这种方法安全环保,但需要长期坚持。在防治虫害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保护环境。同时,加强植物检疫和选用抗病品种也是预防虫害的关键,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桉树虫害,提高桉树种植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2]。
2.2桉树病害防治
桉树病害防治是桉树种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桉树主要包含焦枯病、青枯病、茎腐病等病害形式,针对不同病害需采取不同防治措施。焦枯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症状表现为叶片卷曲、枯黄,并伴有褐色斑点,可采用加强苗床通风,降低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等方法对其加以治疗,使用敌克松、克菌丹、硫酸铜溶液等药剂进行林间消毒,喷洒时间在7—14d。还应该要对林场进行及时清理,提升土壤肥力,保证桉树生长环境,以便提升桉树抗病能力。而桉树青枯病症状表现为叶片失水、变黄,整株枯萎,通常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方法加以治理。对于茎腐病,症状表现为树干基部腐烂、皮层开裂,严重时树干腐烂空心,为此,应在种植前进行消毒土壤、加强排水、定期喷洒杀菌剂等操作。在实际病害防治中,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注意保护环境。同时,加强植物检疫和选用抗病品种对于预防病害也有一定作用,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桉树病害,提高桉树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当桉树出现枯萎病时,应及时将患病树木烧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3桉树栽培管理技术
3.1育苗技术
育苗技术作为影响桉树种植的主要因素,对苗木生长及产量有直接关联,在育苗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措施,如种子采集与处理、苗床准备、播种、管理等。其中,种子采集和处理是育苗的基础,需要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树,采集后进行消毒、催芽等处理。苗床准备要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土地,并进行深耕细作、施足基肥等。播种时要注意密度和深度,保持适当的间距和土层厚度。管理工作主要包含除草、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在管理过程中,需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和天气状况进行合理地调整,保证苗木健康生长[3]。
采用科学合理的育苗技术,可显著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及产量。例如,在桉树苗期管理中,通过合理灌溉及施肥,可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及叶片生长,从而提高苗木抗逆性与适应性。此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也是保证苗木健康生长的关键。通过定期检查和防治,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对苗木的危害程度,提高苗木品质及产量。为此,通过合理的种子采集与处理、苗床准备、播种和管理措施,以及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可有效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为桉树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分为土地清理与土地平整两个方面,土地清理主要是清除地上杂草、枯枝、石块等杂物,为桉树生长提供便利。平整土地则是将土地整平,使土壤松散、透气,有利于水分及养分吸收,通过土地整理,可提高土地质量与肥力,为桉树种植打下良好基础。土地整理对提高桉树生长速度和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在未整理的土地上种植桉树,其生长速度及产量都要比经过整理的土地低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土地整理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与通气性,便于桉树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养分。在种植地地形比较复杂且坡度大,无法使用农耕机械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应采用人工翻地处理方法,翻地深度以20cm左右为宜,在完成翻地工作后,需人工挖掘种植坑,种植坑长为30cm、宽为30cm、深为40cm最佳,呈“品”字形分布。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应选择最为恰当的整理方法,结合土地实际情况及桉树生长需求,选择采用机械整理或是人工整理方法。还应该注意保护土壤结构,避免过度翻耕或破坏土壤层。在此基础上加强土壤肥力管理,适当施加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以满足桉树生长所需养分。为此,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尽可能预防与治理病虫害发生。为桉树健康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和桉树的生长需求,选择最为恰当的整理方法,并加强土壤肥力管理,以保证桉树生长效果[4]。
3.3挖穴
挖穴是为桉树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根系的发育和生长。挖穴的规格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桉树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因此需要认真对待。通常情况下,挖穴规格应按照桉树大小及生长需求来确定。对于桉树小苗,挖穴直径在40—50cm区间内,深度为30—40cm。对于桉树大苗,挖穴直径可达到1—1.5m,深度通常在50—80cm区间内。在挖穴时,应该要注意清除周围杂草与石块,并确保穴的底部平坦。在挖穴过程中,要选择合适工具,如铁锹、铁镐等,保证工具锋利及坚固,以提高挖穴效率及质量不受影响。还应该要根据土壤实际情况选择挖穴方式,对于硬质土壤,可采用爆破或是机械挖掘方式,对于松软土壤,可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在挖穴过程中还应该要注意保护土壤结构,避免过度破坏或导致土壤流失。挖穴完成后,需及时进行土壤回填操作。回填时要将杂草和石块清理干净,并施加适量基肥,回填后的土壤应高出地面10—20cm,为后续浇水及管理提供便利。为此,在进行挖穴时应该要认真对待,选择最为恰当的工具及方式,注意保护土壤结构,施加适量的基肥,避免病虫害侵袭。只有这样,才能为桉树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其健康生长[5]。
3.4移栽
在对桉树进行移栽前,需准备好适当土壤,土壤应该具有良好排水性及透气性,适合植物的大小和生长需求。将植物从原来的土壤中慢慢挖出,尽量保持根系完整,如果根系太长或是太复杂,可进行适当修剪或是整理。在挖出植物后,用土壤固定好,确保土壤与植物的根系紧密接触,在此基础上进行压实处理,浇入适量水,使植物与新土壤紧密结合。移栽后的桉树需要适当养护管理,保证其得到足够光照、水分及肥料,以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开始健康生长。同时,也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和修剪整理,以确保植物茁壮成长。在进行移栽时,需要注意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环境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植物的健康。从栽植坑角度来说,移栽7d后,需通过喷雾施肥促进幼苗生长,保证每周进行2次施肥,共施肥14d,并保证幼苗能够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移栽30d后,将幼苗置于自然环境中,并加强水分补充、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待幼苗长至20cm高时,即可开展种植工作。幼苗种植时应尽量选择阴雨天气进行作业,以提高幼苗成活率。
移栽后,幼苗种植深度应比其原根深2cm左右,以保证其根部与土壤紧密接触。还应在移栽坑位置加入适当保水剂,将其控制在500g左右最佳,以达到提升桉树幼苗存活概率的目的。种植5个月后桉树苗生长缓慢,要对幼苗进行良好的管理,为后期的桉树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栽种成功的桉树幼苗需要进行及时割草抚育管理,而在种植后的11—12个月时间内,还应对其进行2次割草抚育,并且第2年、第3年的每年都要进行割草或者喷洒除草剂。此外,移栽还可以针对桉树养护问题进行妥善解决。例如,部分桉树幼苗在原生长环境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或竞争压力的影响,导致生长不良或无法正常开花结果。通过移栽,可以将此类幼苗转移到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中,保证养护条件,使其能够茁壮成长。总之,移栽是一项技术性强、需要细心耐心的工作,在进行移栽时,需要注意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环境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植物的健康,通过正确的移栽和管理,便于桉树可以快速适应新的生长环境,保证其茁壮成长。
3.5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能够为桉树提供所需营养,促进其健康生长。施肥种类及数量需按照桉树生长阶段及土壤肥力状况来确定。通常情况下,桉树幼苗期需要施用适量氮肥与磷肥,以促进桉树根系及枝叶生长,在生长期,需增加钾肥施用量,以提高木材品质与产量。桉树树苗在7—8月份需要追加施肥,每株桉树施专用肥500g。在种植后的第2年、第3年,需对每株桉树追加750—1000g的肥料。由于桉树木质化速度较慢,可在其种植50d后再施肥,这个阶段的桉树幼苗正处于返青阶段,可使用专用复合肥为其补充养分,施肥量约为250g/株,种植后第2年春季及第3年春季,再分别施加约500g/株专用复合肥,以促进桉树生长,直到第4年可根据桉树的生长情况酌情施加肥料,确保桉树健康生长。
在施肥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和时间,可以采用穴施、条施、喷施等方式,施肥时间最好在春季或夏季进行,还应该要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烧苗或是污染土壤等情况发生。不仅如此,还应该要根据土壤实际情况,对有机肥料及化学肥料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土壤肥力及桉树抗逆性。合理施肥对提高桉树生长速度和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在适当施肥条件下,桉树生长速度和产量都比不施肥或施肥不足的情况要快很多。因此,合理施肥是实现桉树高产、优质的主要方法。为此,通过选择合适施肥方式及时间,控制施肥量,合理搭配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只有这样,才能为桉树提供所需营养,促进其健康生长,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还应该要注意保护环境,避免过量施肥对土壤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6]。
4结语
在桉树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及其管理技术作为影响桉树的生长速度和产量的主要因素,还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技术,可从根本上提高桉树种植效益,促进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病虫害防治与管理作为一项长期而持续性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时刻保持警惕,采取有效措施,为桉树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桉树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林业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海.桉树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J].河北农机,2023,(01):130-132.
[2]屈丽娟.桉树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30):63-64.
[3]张业鹏.桉树生长特性及种植管理技术[J].乡村科技,2021,12(16):98-99.
[4]蒙仁盛.桉树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11(22):74-75.
[5]李仲文.广西桉树的生长特性与种植管理技术[J].江西农业,2020,(10):67-68.
[6]冯达.桉树病虫害防治与管理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19,13(2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