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露地栽培佛手瓜高产施肥管理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2024-12-31班乐

种子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佛手瓜露地栽培

摘 要:露地栽培佛手瓜高产施肥技术是确保佛手瓜健康成长和提高产量的关键环节。佛手瓜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蔬菜,对肥料的需求有特殊性。施肥技术的优化不仅涉及肥料种类和用量的选择,还包括施肥时机、方法和与其他农艺措施的结合。合理的施肥策略可以显著提高佛手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有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本文围绕陆地栽培佛手瓜高产施肥技术展开分析,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露地栽培;佛手瓜;高产施肥技术

露地栽培佛手瓜的高产施肥技术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更是一种科学管理,它要求农户具备一定的肥料知识、土壤理解和作物生长规律的认知。施肥技术还应结合土壤特性、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肥效。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效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整地挖穴

要选择一个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点来栽培佛手瓜。整地时需要翻松土壤,深度至少达到20-30cm,以确保土壤透气性和水分的合理分布。如果土壤质量较差,可以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如堆肥或腐熟的牛粪)进行改良。有机物的添加量一般为施用4-5kg/m2。挖穴是佛手瓜种植的重要步骤。穴位间距应根据佛手瓜的生长习性和品种特点来决定,一般建议行距80-100cm,株距60-70cm。每个穴位的尺寸应该是宽深各30cm[1]。穴底可以施一些基肥,如复合肥,每穴约施50-100g。在每个穴位中放入适量的基肥后,用土覆盖肥料,并略微压实。这样可以防止直接接触种子或幼苗根系的肥料造成烧伤。之后,适当浇水以便于土壤和肥料的融合。

2.适时定植

佛手瓜适宜在春季气温稳定后定植,一般选择在春末至夏初,即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过早定植可能会遇到晚霜的风险,而过晚定植则可能影响生长周期。定植的佛手瓜苗通常应为35-45天的健壮苗,苗高约为15-20cm,且至少有3-5片真叶。在定植前一周,要开始对苗床进行适当的硬化处理,以适应外界环境。这包括逐渐减少浇水量和增加日照时间,使苗木增强抗逆性。佛手瓜的定植行距通常为1.0-1.2m,株距为60-70cm。根据苗木的大小,定植深度一般为苗高的1/3至1/2。定植时应轻轻握住苗木的根部,小心地将其放入预先挖好的穴内,确保根部直立。然后,轻轻填土并压实,以确保苗木稳固。定植后应立即浇一次透水,帮助苗木快速恢复生长。

3整理枝蔓

在佛手瓜的苗期,需要选择生长健壮、位置适中的蔓作为主蔓。一般来说,选择长势最好的一条或两条蔓作为主蔓进行培养。当主蔓生长到一定长度(通常在1.5-2m)时,进行摘心处理,促使侧蔓的生长[2]。摘心是指移除蔓尖部分,以刺激侧枝的生长。侧蔓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每个主蔓保留3-5个健康的侧蔓,过多的侧蔓需要及时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侧蔓的生长也需要控制。当侧蔓长到约1-1.5m时,应进行摘心处理。这样做既可以促进果实的均匀生长,又能保持植株通风透光。弱小枝蔓和病弱枝蔓应及时摘除,以免消耗过多养分,影响佛手瓜的整体生长和果实品质。为了保持植株的通风透光,需要适时进行扶蔓和绑蔓操作。扶蔓时应小心,避免损伤植株。可以使用竹竿或绳索将蔓引导至适当位置。

4.施肥技术

4.1苗肥

苗肥是指在佛手瓜幼苗阶段施用的肥料,目的是促进幼苗的健康生长和强壮根系的发展。苗肥一般在佛手瓜幼苗移栽后7-10天开始施用,此时幼苗已基本适应新环境,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苗肥以氮、磷、钾肥为主,推荐使用复合肥料。一般建议的配比是N(氮)∶P(磷)∶K(钾)= 15∶15∶15 或接近这个比例的复合肥。也可以根据土壤监测结果调整肥料成分和配比。施用复合肥约20-30g/m2。若使用有机肥料如鸡粪、牛粪等,应先进行腐熟处理,施用量为1-2kg/m2。肥料应均匀撒施于植株周围,避免直接接触幼苗茎叶。撒施后,应轻轻翻松土壤,帮助肥料与土壤融合,并及时浇水。施肥后要保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3]。适时浇水,确保肥料充分溶解和吸收。避免使用浓度过高的化学肥料,以免烧伤幼苗。同时,注意观察植株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施肥策略。

4.2底肥

底肥是在佛手瓜种植前施用的,主要用于改善土壤肥力,为佛手瓜提供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底肥通常在整地时施用,即种植前1-2周,以确保肥料在土壤中充分分解和融合。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牛粪、鸡粪或堆肥。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667m2。如同时使用化肥,建议使用低氮高磷高钾的复合肥,施用量约为50-100kg/667m2。将有机肥均匀撒布在待种植的土地上,然后深翻入土,与土壤充分混合。如果使用化肥,应均匀撒施,并注意与有机肥混合均匀。确保有机肥已充分腐熟,避免施用未经腐熟的鲜肥,以防烧根和引起土壤病害。同时,避免施用过量的化学肥料,以免造成土壤盐分累积和环境污染。建议在施用底肥前进行土壤检测,以便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调整肥料类型和施用量。

4.3追肥

4.3.1第一次提苗肥

第一次提苗肥,通常是在佛手瓜植株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施用的第一次追肥。其目的是补充植株生长初期的养分需求,特别是在根系和茎叶快速发展阶段。第一次提苗肥通常在佛手瓜定植后大约20-30天进行,此时植株已基本恢复生长势,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这一阶段的追肥以氮肥为主,可以选择速效性氮肥如尿素[4]。同时,适量添加磷、钾肥料,比如复合肥料,建议的配比是N(氮)∶P(磷)∶K(钾)= 15∶15∶15。施用尿素30-40kg/667m2,或根据复合肥的配比施用40-50kg/667m2。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状况适当调整施肥量。肥料应均匀撒施于植株周围的土壤中,避免直接接触植株,特别是幼嫩的茎叶。施肥后应及时浇水,帮助肥料溶解和植株吸收。追肥后要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肥料的有效吸收。同时,避免土壤过湿或积水,以防根系病害。避免使用浓度过高的化学肥料,以免造成植株烧伤。同时,注意观察植株的生长反应,根据植株的实际需求调整追肥策略。施肥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天气条件,避免在高温或干旱条件下施肥,这可能会增加植株的生理压力。追肥后要密切关注植株的生长状况,特别是叶色和生长速度,及时调整养分和水分供给。

4.3.2第二次催秧肥

第二次追肥,即催秧肥,通常在佛手瓜植株生长到一定阶段,即开花前约7-10天施用。这个时期植株开始进入生殖生长阶段,需求更多的养分来支持开花和结实。这一阶段的追肥应以氮肥为主,同时兼顾磷、钾肥。建议使用复合肥料,如NPK比例为12∶24∶12的复合肥。此外,根据土壤和植物生长情况,可以适量添加微量元素肥料,如硼、钼等,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结实率[5]。施用复合肥40-60kg/667m2。如果土壤肥力较高,可以适当减少施肥量;反之,若土壤肥力较低,则可以适当增加。将肥料均匀地撒施于植株周围,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植株茎干和叶片。施肥后,要及时进行浅耕或覆土,并适当浇水,以促进肥料的溶解和吸收。在施肥后,要保持土壤适度湿润,以促进肥料的吸收和运转。同时,要避免过度浇水或积水,防止根部病害的发生。施肥时要避免使用过量的氮肥,以防植株徒长。同时,要根据植株的实际长势调整肥料的种类和用量。施肥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和湿度,以确保肥料的有效性和植株的吸收能力。施肥后要密切观察植株的反应,如叶色、生长速度等,以便及时调整后续的管理措施。

4.3.3第三次壮苗肥

第三次追肥,通常在佛手瓜开花后进行,特别是在初果期或小果期。这个时期植株需求较多的养分来支持果实的生长发育。这一阶段的追肥应侧重于氮肥和钾肥,同时保证适量的磷肥。建议使用复合肥料,如NPK比例为15∶15∶15或17∶17∶17的平衡型复合肥。可以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适当调整配比。施用复合肥50-70kg/667m2。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植株的生长状况,适当调整施肥量。将肥料均匀地撒施在植株周围的土壤中,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植株茎干和叶片。施肥后要轻松覆土,并适量浇水,帮助肥料溶解和吸收。施肥后保持土壤适当湿润,促进肥料的吸收。避免过湿或积水情况,以防根系病害。在施用壮苗肥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过量施用氮肥,避免植株徒长和影响果实品质。同时,根据植株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施肥策略。施肥时要考虑当前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确保肥料的有效性。施肥后要观察植株反应,如叶色、茎干的健壮程度等,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4.3.4第四次促花肥

第四次追肥,通常在佛手瓜的开花前期进行,即在植株开始大量开花的前1-2周。这一阶段的追肥应侧重于磷、钾肥的施用,同时保证适量的氮肥。建议使用高磷高钾的复合肥料,如NPK比例为10∶20∶20或8∶24∶24。此外,可以适量添加含硼和锌的微量元素肥料,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授粉质量。施用复合肥40-60kg/667m2。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情况适当调整施肥量。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控制氮肥的用量,过多的氮肥可能会导致植株徒长,影响开花和果实品质。同时,注意不要让肥料堆积在植株根颈处,以防肥害。施肥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尤其是温度和湿度,以确保肥料的有效性和植株的吸收能力。施肥后要密切观察植株的反应,包括叶色、开花情况等,以便及时调整后续的管理措施。

4.3.5第五次安家肥

第五次追肥,通常在佛手瓜果实开始膨大的阶段进行,即在花后果实定型期。这一阶段的追肥应侧重于钾肥的施用,同时确保适量的氮肥和磷肥。建议使用高钾的复合肥料,如NPK比例为10∶10∶20或8∶8∶24。此外,可以适量添加含钙和镁的微量元素肥料,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提高果实品质。施用复合肥50-70kg/667m2。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情况适当调整施肥量。在施用安家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氮肥的用量,避免导致植株徒长。同时,注意肥料的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肥料过量导致肥害。施肥时要考虑当前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和湿度,以确保肥料的有效性。施肥后要密切观察植株的反应,如叶色、果实发育情况等,以便及时调整后续的管理措施。

4.3.6第六次壮瓜肥

第六次追肥,通常在佛手瓜果实快速生长期进行,这通常是在果实开始膨大后,直至收获前的整个生长期间。这一阶段的追肥应侧重于高钾肥料的施用,同时保证适量的氮肥和磷肥。建议使用高钾的复合肥料,如NPK比例为12∶12∶17或15∶15∶20。可以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适当调整肥料配比。施用复合肥50-80kg/667m2。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土壤测试结果,适当调整施肥量。在施用壮瓜肥时,要特别注意氮肥的用量,避免植株徒长。同时,注意肥料的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肥料过量造成肥害。施肥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和湿度,以确保肥料的有效性。施肥后要密切观察植株的反应,特别是果实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以便及时调整后续的管理措施[6]。

5.病虫害防治

5.1佛手瓜灰霉病

5.1.1病症与规律

感染初期,佛手瓜的叶片、茎干或果实表面出现水渍状的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迅速扩大,中心部分会出现灰色霉层,是灰霉菌的孢子。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病斑迅速蔓延,导致整个植株腐烂。灰霉病菌喜湿润和低温环境,15-20℃时最适宜其生长和繁殖。高湿度(相对湿度超过85%)条件下,病害易发生和迅速蔓延。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浓密的植被或不当的灌溉方式(如大量泼水)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5.1.2防治措施

针对佛手瓜灰霉病的防治措施:(1)预防用药。在佛手瓜生长期间,特别是在湿度较高的季节,应定期喷施防霉类农药。例如,可使用5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500-600倍液进行喷洒。(2)治疗用药。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治疗。如使用50%的多菌灵水分散粒剂,按600-8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3)药剂交替使用。为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不同机理的杀菌剂,如可交替使用苯醚甲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

5.2佛手瓜蔓枯病

5.2.1病症与规律

感染初期,佛手瓜的茎基部或叶柄处出现水渍状的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迅速扩散,导致植株茎蔓枯萎、变黑,并逐渐蔓延至整个植株。植株受到严重感染后,会出现枯死现象。在茎基部或土壤中可见到黑色的菌核。蔓枯病菌在土壤中存活,通过土壤、水分或工具传播。喜湿润和温暖的环境,20-28℃时最适宜其生长和繁殖。高湿度、土壤排水不良、过密栽培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5.2.2防治措施

针对佛手瓜蔓枯病的防治措施:(1)预防用药。在佛手瓜生长期间,尤其是在高湿度条件下,应定期喷施杀菌剂。例如,可以使用5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800-1000倍液进行喷洒。(2)治疗用药。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治疗。如使用50%的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按1000-12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

6结语

综上所述,在露地栽培佛手瓜的过程中,高产施肥技术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不仅可以确保佛手瓜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还能促进其健康成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样的施肥方法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农户和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施肥技术,不断优化施肥方案,以确保在保证佛手瓜高产的同时,也能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贤祯.庭院露地栽培佛手瓜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27-28.

[2]陈志滨.露地栽培佛手瓜高产施肥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21,27(12):136-137.

[3]孙丰宝,孙振军,刘勋豪.春露地栽培佛手瓜怎样育好苗[J].北京农业,2005(2):4.

[4]安乔生.佛手瓜的留种与催芽[J].农村新技术,2020(8):9.

[5]史卫东,杨秀花,弥玉萍.佛手瓜种苗自供迈出了可喜一步[J].河北农业科技,2022(3):13.

[6]王明鑫,林雁,陈秉初.金华佛手露地栽培技术[J].浙江柑桔,2022(3):5-7.

猜你喜欢

佛手瓜露地栽培
那年夏天的佛手瓜
那年夏天的佛手瓜
佛手瓜炒香肠
佛手瓜采后保鲜及加工的研究进展
无纺布在露地栽培克瑞森葡萄上应用技术及作用
佛手瓜的营养成分及开发利用
黄岩富山佛手瓜及其栽培技术
露地黄瓜春季优质高产栽培
不同栽培方式对太湖莼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