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路径探索

2024-12-31陈锦尧瞿涛

关键词:绿色转型数字化转型

【摘 "要】“双碳”目标明确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基调,同时也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未来几十年,企业都将面临制定“双碳”路径图这一工作。那么,在追随“双碳”的大目标上,企业应当如何兼顾“逐率”与“逐绿”?论文梳理了数字化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机理,并以徐工集团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探究其绿色转型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徐工集团在实现进阶式绿色转型的过程中,通过数字化实现了效率与效益的双增长。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绿色转型;徐工集团

【中图分类号】F272;X3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9-0036-03

1 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同时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三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企业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之路已迫在眉睫,只有实现数字化与低碳化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吸纳人员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企业绿色化转型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绿色转型已经不再是一个选答题、加分项,更是企业运营发展的“生命线”。同时,需要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之中,以数字要素为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生产工具,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企业绿色转型。企业绿色化转型需要以技术创新作为支撑,通常需要数字技术进行赋能,这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与国家“双碳”目标和满足绿色转型的重大战略需求不谋而合。

本文针对“数字化如何赋能企业绿色转型”这一重要问题,分析数字化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选择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徐工集团作为研究案例,探究其绿色转型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同行业企业的数字化发展与绿色转型提供参考。

2 文献回顾

按照我国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发展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引擎。

目前,学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已有阶段性成果,研究发现数字化对企业绿色转型起到促进作用。对于数字技术赋能企业绿色化转型,蔡跃洲等[1]发现,人工智能具有渗透性、替代性、协同性和创造性四项技术-经济特征,可以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原动力。胡云飞等[2]认为,数字化的发展有利于绿色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正面促进作用。寇冬雪等[3]基于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资产视角和经营业务视角验证了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转型的机制。胡雨朦等[4]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碳排放水平。对于技术创新赋能企业转型,肖静等[5]探讨了地区数字化水平、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绿色转型之间的关系,指出数字化通过加快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高智林等[6]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正相关的结论,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企业提升信息共享、公司治理水平并实现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对于市场激励企业绿色转型的相关研究,胡元林等[7]通过选取2013-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应重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外部治理效应。

那么,如何推动数字化赋能企业绿色转型?数字化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实现路径又是如何?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3 数字化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机理分析

3.1 管理层“数字逐绿”决策的发展转变

为鼓励企业在提升效益的同时保持绿色生产,不能仅靠对GDP指标的制定以及将高利润作为回报刺激,而要从宏观大局视角下出发,使企业管理者深刻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而积极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精神,全面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贯彻绿色行动理念,从简单认识绿色转型和绿色产品供应转向对这一目标的长期实践。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改变了企业的业务运营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其高科技、高效能的特征与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相契合,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层在开展战略决策时将“数字逐绿”作为目标要求,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外部融资均向科技型、绿色型的高质态企业作出了适当倾斜。基于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感知,企业管理层通过搜寻数字化转型的相关信息并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开展,有效引导了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与创新,通过适时开展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保护情况的检查、评估和改进工作,强化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与绿色动态能力之间的关联性。为了使企业获得绿色声誉,管理层将主动为实现绿色转型而淘汰落后产能,建立上中下游绿色资源汲取、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整合企业资源大力进行数字化转型。

3.2 生产端“现实需求”推动的技术创新

数字化转型的优势是能够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能够减少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兼顾提升经济效益,推动绿色技术与绿色成果向着更深层次发展。其中,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则是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动力来源,而这一切都源于技术的革命性创新。简言之,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通过原创性、颠覆式创新,不断培育新业态、新动能、新模式,确保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道路。对于企业来说,应当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学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大低碳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投入,以科学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因此,在生产端更应重视绿色技术的创新,通过技术性变革,将原有生产方式进行改进,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清洁生产,而绿色清洁生产势必降低企业的高额污染治理成本及由污染引起的罚没成本。基于此,考虑到发展先进生产要素以及与未来市场的顺利对接,企业应大力推进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为企业的绿色发展夯实技术基础。

3.3 市场端“新业态”推动的动力支撑

随着国家科技实力的显著增强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加快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必须通过以新兴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制造”和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构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所引导的需求侧结构改革下,选购绿色产品、绿色服务逐渐成为消费的主流,因此,产品和服务的绿色环保属性也将成为消费者选购的重要标准。这一市场化趋势将引导正确的生产方向,使工业产业中实施绿色发展策略的企业增加,最终达成促进企业绿色化转型的效果。因此,企业为融入市场,就必须适应绿色环境,也就必须实行绿色转型、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与绿色产品的主动研发。即使没有国家对“新业态”的重视与强调,企业也会自发进行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并且主动加强对先进生产力的引入和绿色环保生产的推广,紧密围绕市场,建立数字化企业。

4 徐工集团绿色转型的路径分析

4.1 明确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理念

在徐工集团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过程中,管理层首先投入“数字逐绿”的实践之中。2022年1月29日,徐工集团面向全球发布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双碳”规划纲要——《徐工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划纲要》,提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到2027年实现运营边界内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3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占用电量比达到50%;到2049年达到运营边界内碳中和(净零排放)。徐工集团管理层在大力推进绿色工厂建设的同时,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全价值链。例如,徐工集团将绿色管理理念向上下游企业纵向延伸,运用数字化手段持续关注供应商的绿色绩效,在自身取得绿色发展的同时,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从行业高度全面推进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并且将绿色环保作为引进新供方的准入门槛,严把供应商的绿色关卡,倒逼上游供方绿色发展,严格执行供应商分类管理,确保供应链绿色信息公开透明,从管理层层面进行企业绿色化转型决策。

4.2 通过开发绿色生产工艺实现“逐率”

在绿色生产工艺方面,徐工集团通过推广高效激光焊接技术,焊接效率提升3~5倍,能耗降低70%~80%,焊材减少50%,杜绝CO2保护气的使用;应用低碳、环保涂料,推行燃气触媒红外加热工艺替代燃气直燃工艺,效率提升25%,能耗降低30%。徐工建立了X-EMS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用电负荷的均衡化管理,2020年公司万元产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29.3%。徐工集团深入挖掘光伏发电的应用潜力,截至2022年累计利用屋顶面积约52.8万平方米,2020-2022年这3年来光伏自发自用电量累计9 910万度,实现二氧化碳减排7.9万吨,预计到2025年装机容量将达到205兆瓦。同时,积极探索风电建设,力争到2025年风力发电容量达到50兆瓦,年发电量超过1亿度。以上举措让全社会看到了企业生产工艺的改进,改善了企业形象,提升了企业口碑,通过开发绿色生产工艺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4.3 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逐绿”

徐工率先在行业内推出无人化、电动化工程机械和新能源重卡产品,保持新能源产品收入规模及渗透率领先行业,不断提高绿色产品市场份额,公司全力推进混动、电动产品规模化发展,自主研发新能源电池包及BMS系统、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等核心部件。截至2021年底,累计发布14大类产业板块108款新能源产品。2023年,徐工攻克电驱动平地机三电匹配及应用,提升平地机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引领矿用平地机作业向零排放、无污染、绿色环保转型升级。积极布局新能源新赛道,形成以柴油混动、纯电、燃料电池、低碳内燃机4条主机设备研发技术路线,9类核心零部件研发,配套服务与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上、中、下游产业成套化解决方案。电动渣土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车、装载机、港口牵引车、矿卡、高空作业平台等产品均为企业带来了收益的提高。徐工集团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力求向“双碳”目标迈进,在效益提升的同时让人感受到这是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徐工集团借鉴管理层“数字逐绿”决策的发展转变、生产端“现实需求”推动的技术创新、市场端“新业态”推动的动力支撑的数字化绿色转型路线,扎实推进“双碳”战略规划,打通管理壁垒,构建组织架构,推进用能结构转型,已初步搭建能源管理体系,建立X-EMS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开发绿色生产工艺实现“逐率”、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逐绿”,在“逐率”与“逐绿”的过程中实现了口碑和效益的双赢。数字化转型在赋能徐工集团实现绿色化转型的实践过程中,同步实现了对企业生产效率的稳步提升。

5.2 实践启示

首先,数字化是大多数企业绿色化转型的重要一环,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于政府层面要做好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与规划;于企业层面管理层要自觉树立数字思维,利用数字技术加强管理。

其次,加大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力度。企业绿色转型对创新型技术人才具有极高的依赖性,所以需要强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一方面,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助于实现绿色技术的高效研发、广泛共享和深度推广,辅助企业绿色转型工作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企业应出台相应的人才补助与福利政策,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下”。

最后,培育和规范企业绿色转型的市场环境。第一,加快国内碳市场的建设,发挥减排标杆企业的模范作用,让“双碳”示范企业实现效益与口碑的“双丰收”,引导市场走向;第二,推广绿色产品标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企业绿色转型,推动企业自觉进行数字化转型;第三,规范市场有序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要素市场自主有序流动。

【参考文献】

【1】蔡跃洲,陈楠.新技术革命下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就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5):3-22.

【2】胡云飞,戴国强.数字化转型、市场竞争与企业绿色创新[J].统计与决策,2024,40(7):161-166.

【3】寇冬雪,张彩云,张小溪.企业数字化赋能企业绿色化转型的方式:从信息披露到创新驱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2):48-66.

【4】胡雨朦,郭朝先.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理论建模与机制检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5):153-168.

【5】肖静,曾萍.数字化能否实现企业绿色创新的“提质增量”?——基于资源视角[J].科学学研究,2023,41(5):925-935+960.

【6】高智林,谭文浩.企业数字化转型会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吗?——基于文本分析方法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24(1):79-91.

【7】胡元林,覃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绿色效应研究——基于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外部治理视角[J].科技与经济,2024,37(3):91-95.

猜你喜欢

绿色转型数字化转型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障碍与发展建议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
经济绿色转型视域下的生态资本效率研究
中国企业绿色转型:目标模式、面临障碍与对策
并购重组: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推进器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