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例探
2024-12-31曹慧萍
摘 要 将新技术引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运用UMU平台的互动功能开展学情调查,通过学生和家长问卷凝聚素养导向的目标共识;借助AiClass云课堂的智能互动式学习功能激发个性化情境探究,引领学生浸入问题解决思维过程;综合应用云平台设计评价量表,通过“投票”分层评价,深化主体成长的反思自觉。以技术赋能道德与法治教学,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关 键 词 技术赋能;道德与法治;素养导向;学情分析;分层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8-0063-04
①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互联网+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20KDY002)成果。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日新月异,实现技术与思政课程的深度整合,是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尤其是新课程和新课标(2022年版)提出“教-学-评一致”,即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原则[2],要求教学从“目标”出发,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将评价融入教学设计,解决“为什么学(学习目标)、学什么(学习任务)、怎么学(活动与方法)、学得怎么样(评价与检测)”的问题,让教学“回归本质”和“规范行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将新技术引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发挥“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等特征[3],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并动态调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深度的学和科学的评,以轻松、智能、互动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在此,以“健康看电视”(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7课)为例,阐述我们的探索。
一、运用UMU平台“互动”调查学情,凝聚素养导向的目标共识
优幕(UMU)互动平台是一种依托互联网的新兴现代教育互动软件,具有开放、互动、共享和便捷等特征,可以促进知识共享与传播。互动学习平台使用方便,可通过各大浏览器链接直接访问,支持微信和QQ 两大交流平台下考卷、问卷、提问、讨论、拍照上墙、小游戏等互动功能,用户可上传微课、视频、图文等资源。它实现了知识分享、资源传播、实时互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互联网 +”时代的教学更方便与高效[4]。我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借助这一平台的互动功能展开精准的学情调查,以此凝聚素养导向的目标共识。
“健康看电视”一课是“信息万花筒”单元第7课。本单元聚焦“媒介使用”,旨在引导儿童能够有意识地辨别和筛选信息,健康看电视,合理使用网络,正确认识广告,高效、规范、文明地使用媒体,助力提升良好媒介素养。“健康看电视”一课聚焦电视这一儿童极易接触、使用的媒介,着重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视,增强信息辨别能力,学会正确处理看电视和其他生活的关系,培育健康、积极的看电视习惯。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须立足学生具体的“看电视学情”。
借助UMU互动平台,我们利用其强大的知识分享、资源传播与实时互动功能,开展学情调查。具体而言,设计针对“看电视时长”与“看电视习惯”的问卷(见图1),涵盖学生与家长两个维度,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媒介使用现状。问卷内容从日常看电视的时间分配到自我管理能力,再到跨媒介使用习惯,全面剖析学生的媒介使用行为。课前,利用UMU平台发布开放性预习任务,请学生通过访问码或直接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加入教师创建的课程,参与课程的习。同时,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上传家庭看电视场景的照片,作为生动的教学资源。

利用UMU平台的数据反馈功能,我们精准捕捉学生的前认知、兴趣点及认知不足,为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围绕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与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见表1)。
借助UMU平台的学情调查,不仅为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提供了数据支撑,更重要的是在问卷作答过程中,学生和家长都已经开始对看电视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自然产生了要改变不良行为,养成正确的看电视习惯的认识,这为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AiClass云平台激发个性探究,浸入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AiClass云课堂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深度融合教育教学的平台系统。通过移动终端,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实现互动式教学。该平台兼容多学科应用工具,能方便快捷地把图文资料、音视频等各种资源上传到云盘,实现师生资源共享。同时,它具有即时反馈的功能,通过移动终端投票,可以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的预习测评、作业评价与跟踪反馈,动态收集学生学习数据。我们可借助这一智能化教学系统实现个性化教学,引领学生浸入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紧扣大概念“媒介使用”,创设体现学习主题的“大情境”,按照渐次复杂的简单良构、一般良构、复杂良构、挑战性劣构四个层次,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课中运用AiClass智慧课堂云平台的即时反馈功能,借助平板电脑动态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实现个性化学习,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提升思维能力。
活动一“神奇宝盒宝贝多”作为课程的开场,通过学生熟悉的电视机这一媒介,迅速构建了一个简单良构的学习情境。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推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并利用平板拍照上传至AiClass云平台,实现资源的即时共享与全班互动。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促使他们开始思考电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活动二“有益电视我来选”则进一步提升了问题的复杂度,将学生引入一般良构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利用希沃白板的拖拽功能对电视节目进行分类,并在AiClass云平台上发布讨论任务,就“看电视时谁最辛苦”的话题展开个性化回答。学生通过模拟眼睛给自己写信的创意方式,用拟人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看电视行为,并设想自己的眼睛会说些什么。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写出了自己作为眼睛对小主人的建议,如“小主人,请你不要疯狂使用我了,我会非常难受,而且你离电视太近了。”“小主人,你不能总是看那么久电视,要时常做眼保健操。写作业的时候,也不能离书桌那么近,不然我会很难受的!”“别总把我贴在电视上,我很不舒服!还有在写作业的时候,不要把光线调得很暗。”……表达了对健康用眼重要性的认识。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促进了他们个性化观点的形成与表达,道德核心素养就在学生个体与情境的持续互动中形成了。
活动三“不良习惯要注意”环节涉及学生、家长主体,属于复杂良构问题情境,教师通过课前调查的数据和家长访谈的内容引入,联系学生平常看电视的实际,通过师生辨析“为何父母不赞同孩子看电视?”,体会过度使用眼睛带来的危害。
最后,活动四“健康观看护眼睛”环节,创设了生活中“豪豪晚上看电视”的情境剧场,通过挑战性劣构问题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能对豪豪看电视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吗”。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观看小话剧,用思维导图梳理出豪豪看电视的不良行为,例如躺着看电视、在过暗的灯光下看电视、看电视时间过长、看的节目过于暴力等,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如图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从看电视的行为、环境、时长、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AiClass云平台在数据收集、分析与应用方面的独特优势。
整节课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一系列结构化的情境活动,层层深入,借助AiClass云平台激发浸入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模式中解放出来,不仅有效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道德实践智慧的形成。
三、综合应用云平台“投票”分层评价,深化主体成长的反思自觉
学生不仅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技术赋能道德与法治评价,注重评价量表的设计、评价活动的执行以及评价方式的多元,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道德品行、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等”[5],最终促进学生主体成长的素养提升。
首先,运用AiClass云平台设计多层次的评价量表。围绕核心素养的知行学程的各个学习维度,要从对知识技能的单一评价转向对核心素养的结构化评估。在制定评价量表时,做到具体、清晰、可评测。评价量表既要与教学目标紧密契合,兼顾知识学习和品格价值观的形成,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基于此,“健康看电视”一课从“认识-认可-认同-认定”四个层次设计评价选项,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利用“了解”“懂得”“学会”“掌握”等行为动词,从而增强对自我学习状态的认知,提升反思深度。在“学后总结”量表中(如图3),设计了“我了解了电视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和作用”“我懂得了选择有益身心的电视节目”“我认识到不科学的看电视方式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我掌握了一些健康看电视的方式方法”四个分层选项,利用平板投票功能,进行数据统计。分层评价量表的设计,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和深度,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更重视他们对知识的认同与内化,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能力。这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促进深层次的反思。例如,“我认识到不科学的看电视方式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这一选项,就引导学生从健康生活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行为,增强了自我管理的意识,提升了他们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其次,通过平板投票收集的数据,实现数据驱动的教学优化[8]。平板投票功能的即时性使得评价结果能够迅速反馈给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即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这种即时的自我评估,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他们能够根据反馈调整学习策略,及时纠正错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学后总结”评价中,91%的学生已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迅速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已经达到了“了解”“懂得”“学会”“掌握”的层次,进而在后续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同时,应用平板投票功能实施“分层”评价,还可以帮助教师获得关于学生学习状态和成效的精准反馈。“健康看电视”一课设计了“学后反思”评价量表(如图4),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认知、态度、情感以及思考过程进行观察、感知和评价,提升元认知能力。从学后反思评价表反馈数据来看,97%的学生满意自己能积极参与课堂小组合作,97%的学生表示掌握了“小调查”这个学习方法,但遗憾的是只有76%的学生表示课中能积极发言和主动思考。这些数据不仅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还揭示了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示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参与度的提升。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技术赋能对于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育人实效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实践和反思,推动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下技术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革新,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道德自主建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学科育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 1 ]贺军生.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J ] .传媒,2017(05):80-82.
[2]李晓东,胡玲.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道德与法治(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30-147.
[3]赵治.\"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内生性治理[J].行政管理改革,2016(03):40-44.
[4]曹慧萍.基于互动学习平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混合式教学[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01):44-47.
[5]张昕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智慧评价探略——以\"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2(06):20-22.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