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成长营:基于数字驱动的家长学校运行模式创新研究

2024-12-31朱雪莲包丹青夏飞

中小学德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共育数字家长

摘 要 家长学校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教育环境、师资规划和学习平台等不足,从“三云”资源建设,创新协同共育载体;“三数”互动形式,革新协同共育样式;“三阶”评价轨道,提升协同共育品质等方面,打造基于协同共育、数字驱动的家长学校运行模式,拓宽家庭教育路径,提升融合育人品质,为指导家长更好进行家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 键 词 数字驱动;家长学校;运行模式;数智成长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8-0038-03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学校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发现了诸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为更好践行“校家共育”理念,促进家校关系更和谐,提升家庭教育品质,学校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启家长学校“数智成长营”的功能,让家长得到专业的指导与解答。所谓数智成长营,是指学校把已建的钉钉系统家长学校作为主体平台,同时依托省市家长学校、区心理健康“和谐心”平台等家庭教育资源系统,打造线上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通识化+个性点+协同型”“三云”资源库,搭建“诊断式+可视化+选择性”“三数”互动台,设立动态融合的“加油站+画像图+分享圈”“三阶”评价场,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新范式,打造融“专业家庭指导师”“智慧家庭教育者”及“健康成长好伢儿”为一体的成长场域。

一、借助“三云”课程建设,创新协同共育载体

学校聚焦家长素质、生源特点及地域优势,分解网络化育人目标,从师资、需求和载体三方面入手,通过自主申报、任命选聘的组合方式重组导师团队,构建以学校为引领的云项目制课程、以家长为主导的云菜单式课程及校家协同云模块化课程,提升学生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生活技能。

1.云项目制课程:学校引领搭建线上资源库

面对心理健康类痛点问题,学校借助西湖区“和谐心”心理健康课程、专家讲座等资源,就多胎家庭亲子关系重建、新城市留守儿童及孩子责任感培养等热门话题构建云项目制课程。同时,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其成长过程性体验,按年段普及阶梯课程类培训,建立覆盖全体家长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给予家长特别是处于困境的家长以情感关怀与方法支持,满足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除了理论知识指导,学校还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加入实践探究课程,如抗震减灾、垃圾分类、防疫指导等主题探究课程,给予家长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2.云菜单式课程:家长主导丰富数字课程群

开展双线书香家庭活动,指导家长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有效阅读和持续阅读,努力成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师”,营造书香家庭氛围。学校开设健康课程,家长点播线上亲子趣味运动微课,指导孩子开展相应的体育运动,塑造孩子体魄,培养健康伢儿。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结合家长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组建家长智囊团,促进家长之间形成合力,共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智囊团的成员可定期在校园内给予其他家长以专业的职业体验课程指导,在丰富家庭教育课程类型和内容的同时,为指导家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3.云模块化课程:校家协同完善云上德育场

其一是校本成长课程“知礼课程”,以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为契机,设计亲子成长课程,推进知礼模块研修,为后期亲子到访孔孟之乡、橘子洲头等基地打下基础。其二是校本德育课程“明德课程”,以1+X课程、拓展性课程为基点,借助学校阵地和社会资源,向外辐射校家协同的云模块课程,创建云上校园德育场,助推孩子明德担责。其三是校本校史课程“立志课程”,借助校史文化,建立英模形象,融合现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和英雄主义教育,在线上创建学生“心理净化室”,助力学生健康发展。

二、形成“三数”互动形式,革新协同共育样式

学校以家长学校为主体平台并进行持续优化,融合多种数字化诊断方式提升家长胜任力,形成家庭教育进阶式支撑力量。通过项目招标、任务驱动、过程记录等进行可视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提升教师指导力。积极搭建多种形式的互动平台,畅通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家长沟通、了解、学习的兴趣。这些数字化交互形式创新了校家共育样式,提升了平台互动的选择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1.数字诊断书:平台优化,进阶式支撑

第一步进行平台会诊,基于家长真实需求,就如何引导网瘾少年、追星少年,革除不文明现象等进行问题诊断,收集家庭教育课程情况反馈,并据此开具“处方单”,对共性的处理措施予以公开展示,作为“特需爸妈处方单”。第二步通过平台互动,颁发“等级家长会员卡”。根据家长自主学习时长及家长对课程的点击量、点赞数,进行星级榜单排行,并颁发亲子研学课程等级家长会员卡,丰富“亲子家庭教育”等级的学习形式。第三步,借助大数据手段,量化分析师资力量强弱、课程资源优劣及平台优化完善情况,借助家长沙龙进行多维共享。通过共享圈进行资源的陈列,让家长在教育故事或教育资讯中汲取教养智慧。

2.数字处方单:项目招标,服务式资助

首先,创建以教师为核心的数字“一站式”教育课程任务,把班级、年级、学校和区域层面的任务通过集成方式整合为一,让家长和学生享受一步到位的便捷的课程索引。其次,针对亲子教育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学校组织教师研制家庭教育数字“自助式菜单”课程,以方便家长通过“点菜”系统进行自主教育。另外,还可针对每个家庭和儿童的不同需求,开展“多对一”专属家庭教育亲子课程。为此学校在钉钉平台服务系统创立了文化素养、德育爱心、艺术成长、心理智慧、体育健康等五大导师团,为家长提供暖心指导课程。

3.数字空间站:任务驱动,活动式体验

其一,巧借直播,进行单向传授式经验分享。特邀优秀学生家长及困难学生家长进行经验分享,形成以微课集、系列课程等线上E形态学习资源的储存、使用和传播,在数字化平台进行多元互动。其二,鼓励倾诉,设置双向互动式家长热线。学校引导家长帮家长,创建家庭指导师讲授为主、听众积极互动的家长热线,通过解答家长关注的话题,创建“听讲+思考”的线上家长学习平台,促进家庭氛围的融洽。其三,坚持点播,通过现场连线现身说法。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大讲堂等,邀请知名的专业家庭指导师,通过线上现身说法的方式了解、分析、解疑、提议,指导家长学习。

三、建立“三阶”评价轨道,提升协同共育品质

学校积极完善线上家长学校的运行平台和保障机制,将阶梯式评价融合在家长互动过程中,以提升家长学习积极性,打造以问题为导向的智能化学习平台,提升校家共育品质。

1.建立数字加油站

学校开发线上心育体验课程,促使学生在从认识自我到探寻自立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正向的心态。鼓励家长参与体验不同类型的钉钉平台阶梯课程,从习惯养成、身心发展、交流沟通和生态养育等多维度培育时代新人。同时,倡导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实践探究课程,如场馆探究、小队寻访和学农学工等,助推学生获得成长内驱力。

2.形成动态画像册

一是德能画像:学生自主评价方面,平台系统建立班级德能评价台账,记录每个成员的行为表现量化积分;小组流动评价方面,在评价小组圆桌会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评价,并据此增减各班级德能储蓄值;校家线上联动评价方面,学校定期对学生校内外表现进行联动比对。

二是艺能画像:通过课内表现性评价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即教师在创意、结果、适时、兴趣四个维度进行钉钉平台学分评价;通过课外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线上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方式,制订相应艺术能力评价表;通过特长展示性评价强质优能,充分利用校园楼道、班级圈展示学生特长,搭建“星光大道”、开展“吉尼斯平台秀”等活动凸显学生才艺。

三是匠能画像:三维分层评价——平台劳动实践记录册包括组员、家长、教师对劳动态度、习惯及参加频次的量化评价,使劳动匠心力、持续力和践行力三维一体,并转化为“蔬果奖章”;量表综合评价——借助量表实时反馈学习情况,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多元展示评价——每个月末用积累的“蔬果奖章”进行线上兑换奖励,同时设置“金锄头”“银锄头”“铜锄头”奖项,争做“劳动小超人”。

3.创建云端分享库

搭建“互联网+”平台。开设“微课堂”,开启系列服务,分享教育专家的建议。如开通“和谐心”热线,发挥青春健康教育智库平台优势,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教师在线答疑。共享“云端式”沙龙,活动采取微讲座、在线答疑、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

打造“无边界”能量场。打造“数字家长学校”培训基地,校家社多方联动,提高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率;成立“云上家庭教育研究教研组”,每月组织一次线上研讨活动,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研讨;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工作小组,健全学校校家共育制度。

开发“体验式”数智库。通过“线上情境模拟”,让家长扮演角色,模拟情景过程,感悟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在“云端角色共研”中引发教育共鸣,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某一任务,以在角色共研中达成共识;在“视听游戏训练”中体悟教育内涵,让家长沉浸式地走入教育误区,在游戏中发现其中弊端和错误的根源。

基于数字驱动的家长学校运行模式的系列研究形成了“迭代式”数字家长学校,通过多样化途径创新了学习方式,把数字平台的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便于家长进行探究式学习。此外,学校还以家长需求为核心,设计教师成长清单,构建“阶梯式”数字成长课程,深层次开展实践,大大提升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共育数字家长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