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师生赴大理采风
2024-12-31
2024年7月18日至20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党总支书记王雪薇带领下,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复调教研室主任刘青,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管弦乐法教研室主任温展力,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马仕骅、王东旭,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科研秘书周远,及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学生13人组成的采风团,赴大理州开展采风活动。大理州文联全力支持并积极配合采风团一行在大理的活动。大理州音乐家协会主席杨红斌、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建宇、大理州文联组联科科长李丽娟、大理州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波、漾濞县文联主席常泽荣等,陪同采风团一行,深入漾濞、大理市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
19日上午,采风团乘车前往漾濞石门关。在石门关景区内一处浑然天成的天然舞台上,漾濞县当地的彝族民间文艺家张轰、封菊英、吉建富、吉建贵、王学军、傈僳族民间文艺家李汝明和来自巍山县的彝族民间文艺家李艳芬、字秀仙,为采风团的师生们带来精彩的原生态歌舞表演。他们用歌声和舞蹈,展示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魅力。舞台的背景是石门关的标志性景观:两座巍峨的山峰如刀劈般耸立对峙,形成了一个天然的“V”型隘口。彝族和傈僳族的山歌小调在两峰之间回荡,仿佛是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美妙的对话。打歌、大刀舞的欢快舞步在蓝天白云下飞扬,展示出生命的活力和热情。
下午,采风团一行又来到大理白族调传习所调研采风。大理白族调传习所位于洱海生态廊道之滨的大理镇龙龛村委会北生久自然村。这里不仅是白族调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也是游客了解白族传统艺术的窗口。在传习所的白族庭院内,白族调传承人和白剧表演艺术家董凤琴、李丽、杨甘树、赵福坤、杨捷榆、李淑娟等,接连上演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白族调曲目,展现了白族曲艺的独特风采和精湛技艺。随着表演的进行,庭院内不时响起悠扬的白族唢呐声和动听的白族曲调,这些美好的旋律如同洱海水一般清澈、纯净,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喝彩。
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渴望,与艺术家们进行了艺术交流和学习。大理州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张亮山以及大本曲传承人们,向同学们分享了白族大本曲的深厚历史和独特魅力,详细介绍了白族唢呐的历史渊源和演奏技巧。在互动环节,白族调传承人董凤琴老师耐心解答同学们关于白族音乐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问题,为他们打开了了解和探索白族文化的窗口。
在短短一天的行程中,采风团收获满满。他们深入基层,广泛收集民间音乐素材,深刻体验大理本地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我国音乐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此次采风活动不仅加深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对大理地区音乐文化资源的了解和对大理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热爱。此次活动也使大理州的文化艺术资源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宣传和推广。中国音乐学院师生们与大理当地的音乐家们进行艺术交流,为双方的音乐创作注入新的灵感,使双方在未来创作出更多歌唱新时代、反映少数民族地区新生活的音乐作品。这样的交流和创作,无疑将会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张琼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