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处镇焦家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路径研究

2024-12-31张肖李晓华赵泽娇薛志学史玲玲岳思涵杨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产业乡村振兴

摘 "要:该文以化处镇焦家村为调研对象,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取得丰硕的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探索焦家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的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焦家村目前存在产业发现支撑力度不足、区位优势未充分发挥、缺乏特色旅游业等问题,并就亟需解决问题提出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特色旅游业等建议,以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关键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衔接路径;焦家村;产业

中图分类号:D422.6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8-0070-04

Abstract: Taking Jiaojia Village in Huachu Tow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ctively responds to the strategic requirements of the country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winning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chieving fruitful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Jiaojia Village in the process of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Jiaojia Village, such as insufficient support of industry discovery, lack of location advantages, lack of characteristic tourism and so on.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support and guarante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create characteristic tourism, so as to inject inexhaustible power for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vergence path; Jiaojia Village; industry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提出“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要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乡村振兴是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脱贫攻坚成果能否得到进一步巩固,关系到乡村振兴能否顺利实现。

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提出的深度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和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战略举措。岳国芳[3]指出,政府应当重视供给,扶持贫困人口的产业发展,激发其创造力。脱贫攻坚阶段的产业扶贫政策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探索在乡村振兴阶段的深入,为其奠定基础。在路径选择上,既要破除固有理念与体制局限,又要树立新发展理念与发展格局[4]。总之,要以脱贫人口为中心实现由点到面的治理转变,以脱贫攻坚的丰富经验实现政策的有效衔接,以合作与协同治理促进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国外学者研究涉及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不多,现有的研究成果尚存不足、研究区域对象也颇显局限。

本文拟从村域视角,基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研究的视域下,以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焦家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真实了解焦家村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衔接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进一步为周边地区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指导建议,为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理论力量。

1 "研究区概况

焦家村隶属于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距离普定县城12 km,距镇政府驻地7.6 km,全村所辖面积10.3 km2,耕地面积3 873.48亩(1亩约等于667 m2,下同),水田1 560.27亩、耕地2 313.21亩,森林覆盖率16.7%[5]。由焦家、脚档、古家寨和大冲4个自然村寨组成,共有12个自然组。截至2022年6月,全村共有户数1 551户,总人口5 799人,汉族、苗族、布依族杂居。村内交通条件良好、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耕地面积广阔,焦家村位于焦家坝区,目前韭黄种植面积达3 000余亩。依托白旗韭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品牌优势和自身区位优势。全域打造以特色蔬菜韭黄为主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规划通过3年发展成为贵州,甚至全国主要的韭黄种植生产基地。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焦家村为研究对象,前期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与核心期刊及研究区统计年鉴,对研究区有了一定的了解,随着研究的深入,采取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对研究区进行研究。从2023年7月开始,通过对焦家村4个村寨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了焦家村韭黄产业的发展状况与产业构成。在进行两天深入访谈后,从2023年9月初开始进行正式问卷调查,截至2023年10月底完成,历时2个月。问卷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填写者基本情况、受教育程度、是否种植韭黄及种植韭黄(或其他农产品)前后收入变化情况。问卷调查范围包括焦家、脚档、古家寨和大冲4个村寨,主要以焦家寨为主。共计发放问卷100份,最终回收调查问卷98份,除去无效问卷2份,最终有效问卷96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7.9%。最后,再将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现有的研究数据。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通过搜集相关的学术期刊、政策文件、新闻报道等文献资料,了解焦家村韭黄产业的种植历史、现状、政府颁布的相关扶贫条例等情况,以及省内其他相关的成功案例,为其他调查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2.2.2 "调查访谈法

实地调查是调查的重要内容,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乡村并实地调查了焦家村地理条件与韭黄种植规模,大致掌握当地的基本情况与数据,基本了解焦家村韭黄种植产业的基础、现实困境和可行性等信息,对研究区域情况有一个真实、全面的了解。基于对焦家村的了解,深入焦家村并与本村的村民、村干部等进行沟通交流,对当地韭黄种植产业进行了深入了解与考察,为本次调查明确了研究方向。

2.2.3 "问卷调查法

为了获取村民对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路径的看法,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区域的村民进行调查,从2023年9月初开始通过与当地村委会联系协调,对焦家村4个村寨100名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焦家村村民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韭黄种植情况与村民的经济收入情况。

2.3 "调查结果分析

在问卷调查对象中,年龄段为18岁及以下(3人)、19~30岁(11人)、31~40岁(24人)、41~50岁(28人),以及50岁以上(30人)。

2.3.1 "焦家村居民年龄构成

调查结果可知,焦家村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31.25%,41~50岁达29.17%,31~40达25.00%,19~30岁比例仅为11.45%。这种年龄结构使得焦家村未来劳动力供给面临巨大的压力。

2.3.2 "焦家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图1),本村居民有27%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46%为初中,24%为高中,3%为本科及以上。据数据可得:焦家村居民文化水平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占比达73%,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当地村民缺乏对专业技术的认知,导致了韭黄产业发展缓慢。

图1 "焦家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调查

2.3.3 "焦家村韭黄种植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焦家村有69%的农户种植韭黄,剩余31%的农户大都种植姜、香葱和莲花白等农作物。焦家村目前韭黄种植面积达3 000余亩,该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和创新绿色高质高效农业产业模式,发展韭黄产业的同时,还套种莲花白、姜、香葱等蔬菜,积极拓宽村民致富渠道。

2.3.4 "焦家村居民月收入变化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图2),焦家村在对韭黄进行规模化种植之前,当地居民的月收入大都在2 600~3 400元,进行规模化种植之后,大部分居民月收入达3 400元以上。但仍然存在无业者,这不利于焦家村韭黄产业的稳定发展。这是当下焦家村韭黄产业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 "焦家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现实困境

3.1 "产业发展支撑力度不足

产业过于单一。焦家村的产业仅有韭黄产业,并没有其他特色加工业、服务业与韭黄产业融合发展。这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还对区域的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缺乏高新技术人才支撑。该种现象的成因在于该地技术和领导发展人才缺乏,技术支撑能力不够,难以培育其他延伸性产业链,不利于焦家村生态环境与韭黄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交通物流和农业基础设施短板突出。部分通户路、乡村旅游路、物流运输路等路面过窄且尚未硬化贯通,部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未普及喷灌或滴灌设备,不利于韭黄的生长与产量的提高。长效产业发展缺位[6]。焦家村的韭黄产业发展以“短平快”为主,并没有尊重市场规律,导致韭黄产业长效发展缺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足[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偏少,且发展质量良莠不齐,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3.2 "未充分发挥研究区优势

焦家村处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带,地势平坦,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非常适合发展农业。但焦家村种植结构相对单一,经济作物种类缺乏,未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导致经济发展滞后和区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焦家村的劳动力充裕,但未将无业者组织起来助力产业振兴,导致当地劳动力外流,不利于本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本村当前的韭黄产业仍处于高热度时期,但焦家村还未很好地将“优质韭黄”推向其他省份,目前销路主要集中于本省和部分相邻省份,较为局限,并未充分发挥其市场优势。

3.3 "缺乏特色旅游业

文化资源挖掘不足。焦家村是一个汉族、苗族、布依族等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其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但是由于商业化发展的影响,导致该村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流失,部分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手工业几近失传。

旅游开发意识薄弱。焦家村环境优美,保留了大量的原生生态环境,加上生长期的成片韭黄本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当地群众旅游开发意识薄弱,导致当地的旅游资源没有被合理利用,使得当地特色旅游业发展缓慢。

缺乏政策支持。焦家村对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进行制约扶持,但对于当地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并未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缺少了政策的扶持导致部分企业不敢冒风险,从而使得当地特色旅游业发展不景气。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焦家村仅有一处“扶摇研学旅行基地”,但内部设施损坏严重,对旅游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致使当地特色旅游发展受阻。因此,研究本区域缺乏特色旅游业的现状和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4 "焦家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可行路径

4.1 "完善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

在完善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导致韭黄的质量低,影响了产业化农业的进程。其次,韭黄培育周期长,导致韭黄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影响农民的收益和生产积极性。此外,产业化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韭黄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受制约。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通过科技下乡、农技培训等形式,普及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韭黄流通体系和价格机制,保障农民的收益和生产积极性。通过加强当地韭黄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降低流通成本,实现韭黄价值的合理传递。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韭黄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当地政府应增加对韭黄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行投资,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适当拓宽道路,提高本区域的交通运输效率和物流配套设施水平。同时,还应当补充完善基础滴灌喷灌设备,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以改善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依据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发展长效产业,将长效产业与“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相结合。同时,应当引进当地龙头企业,使其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利益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盘活农村集体的资产资源,对闲置或使用效率底的资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4.2 "优化资源配置

土地资源的配置。相关部门应当根据焦家村土地资源的特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制定相应的条例进行约束管理,因地制宜地划分出部分地块以培育优质韭黄或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充分将土地资源利用起来为乡村经济振兴助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人力资源配置。打造发展需求导向下的“自培外引”模式,壮大焦家村人才队伍,解决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政府应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本区工作和创新。积极安排村中闲置劳动力加入产业发展,同时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锻炼,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市场资源配置。政府应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如对那些具有发展潜力但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企业提供必要帮助和支持。同时积极参与国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高区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做好“产销统筹”工作,把“焦家村韭黄”推向全国。

4.3 "打造特色旅游业

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立足本地文化资源,将民族美食、服饰、歌谣等融入其中,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

加强旅游开发意识,制定旅游发展规划。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力振兴传统工艺,合理利用非遗元素进行创作、设计、销售,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对焦家村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需求有明确的定位,抓住机遇,引进企业及社会资本,采取多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方法,高质量对焦家村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创新性建设,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营造优美旅游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修复并完善已有的设施,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为前来游玩的旅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接待场所。

“农旅融合”的新型旅游业,以焦家村的大片韭黄和本村美丽村景为依托,进行专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建设特色旅游产业,助力焦家村的乡村振兴长效发展。

5 "结束语

本文旨在通过对焦家村的地理环境、区位、产业构成和居民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对焦家村韭黄种植基地实地探查,根据汇总结果结合数据资料得出结论,从而对焦家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基于对焦家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路径的研究,在撰写时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制约,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局限性;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等,选取样本范围窄,样本不足,收集的数据存在主观性。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理论方面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少。研究视角上,本文从焦家村韭黄产业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该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未考虑到该产业育苗部门与当地小气候等因素。韭黄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够全面,并未涵盖气候土壤等条件。

为解决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发展方向。扩大文献的研究范围,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增加样本容量,精确样本的研究对象,尽量保证收集数据的客观性,使研究结果更具真实性。增加对焦家村的实践研究,真正做到走进农村,使得自己认知更加深入准确。补充对育苗部门与当地小气候等因素的考虑,探究其对当地韭黄产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

民出版社,2020.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eqid=d5fdc6 2d00018ffc0000000464886d81.

[3] 岳国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构建[J].经济问题,2020(8):107-113.

[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591 401.htm?eqid=d70e7d9c00026ae60000000264814781.

[5] 贵州省统计局[EB/OL].http://stjj.guizhou.gov.cn/.

[6] 白永秀,宁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提出、研究进展及深化研究的重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5):5-14.

[7] 克里斯托瓦尔·凯.发展战略与农村发展:探索协同效应,消除贫困[J].农学研究,2009(36):1.

猜你喜欢

产业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一带一路”战略下台湾产业转型初探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祥云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