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现状及策略

2024-12-31苏航翟校新韦霞黄业铭蒙艺洁蒙柳华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创新创业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区级立项项目(202210609127)

*通信作者:翟校新(1990-),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乡村振兴。

DOI:10.20028/j.zhnydk.2024.11.015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然而,乡村振兴所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供给却面临着挑战,也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问题形成明显的矛盾。该研究以百色学院的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现状及相关对策。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现状的分析,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对策,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相符的高质量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1-0064-05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a fundamental issue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However, the supply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needed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facing challenges. This has formed an obvious contradiction with the difficulties in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study takes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Baise University as the main survey object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o as to train high-quality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who are in line with the strategic nee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等资源融合的全面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乡村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但乡村振兴人才往往面临着“下不去、留不住”的窘境。这与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形成了明显的矛盾。本项目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以乡村振兴为研究背景,以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现状的分析,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方案,构建以乡村振兴与建设地方应用型大学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实践对策,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要求培育一批饱含乡土情怀、具有超前眼光、充满创业激情、富有奉献精神及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壮大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提升农村创新创业层次水平,而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是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1]。

聚焦党的十九大出台的多项重大战略决策及部署,促进乡村社会整体振兴协调发展,成为地方政府关注与广大基层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青年大学生作为直接推动政府执行乡村振兴规划的主力军,其培养水平高低往往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进程快慢无法分割。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深究推进大学生返乡创新与创业实践能力持续培养,推动中高等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模式接续创新,是现阶段有效减少偏远乡村民众失业率、为乡村振兴强化县镇实力战略实施给予智力政策支撑的一大重要政治任务,对此,培育、提升大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实践能力,对振兴乡村和西部乡村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2]。

1" 调查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通过网络发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现状调查问卷,总共收集问卷199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对其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对部分受访者进行了访谈,以便本研究探讨对策。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现状

2.1" 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经历

问卷将调查对象分为4类进行调查,这4类对象分别为从未参加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比赛、自主创业未注册公司和已注册公司。由表1可知,从未参加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人数占54.27%,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比赛的人数占43.72%,自主创业未注册公司和已注册公司的人数皆占1.01%。由此可见,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欠缺,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主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为主,自主创业的人数较少。

进一步调查从未参加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原因,其中没有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占61.11%,缺乏教师指导占55.56%,不感兴趣占39.81%,没有相关平台支持占37.04%,其他原因占16.67%。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提供更多的创业项目和相关平台予以支持,同时也应该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活动,以吸引更多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而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需要指导和帮助(表2)。

2.2" 资金和方向对于创业的进度起决定性作用

针对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大学生的下一步方向及创业需求进行调查。计划如图1所示,有56.32%着手进行项目收尾工作,31.03%接收业务,5.75%和6.9%注册公司或成立工作室,因此,下一步的打算应该是重点关注项目收尾工作,同时也要考虑接收业务的安排。成立工作室可以作为长远规划,而注册公司的计划可以暂时搁置。

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大学生希望对于下一步的计划获得更多的支持,如图2所示,创业资金支持占比为44.83%,这表明资金问题是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便捷性服务的帮助,占比为24.14%,说明创业者需要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帮助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企业。综合以上情况可知,除了资金方面需要社会各方支持外,还需要各管理部门针对性开设便捷性服务。

2.3" 资金短缺、项目欠缺影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在从未参加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中,影响其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如图3所示,其中有资金投入,没有家庭负担的人数占61.11%,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人数占19.44%,拥有自己的发明成果或专利的人数占12.04%,就业情况不理想的人数占7.41%。显然“有资金投入,没有家庭负担”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同时这也表明,资金投入和财务状况对于创业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其次,个人理想和价值观对于创业决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就业压力、环境和创新、知识产权同样对创业决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针对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未注册公司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资金未达到预期标准和项目未完善皆占比50%,资金的获取和项目的完善是影响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注册公司的两大主导因素。无论是注册或未注册,制约其决策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的投入、项目的完善。

2.4" 创立企业与乡村振兴融合不足的实践探析

如图4所示,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大学生中,创业项目类型为文创类的占31.03%,电商类占26.44%,实业类占17.24%,公益类和其他均占12.64%。因此,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时,其进行的项目类型中都以文创类和电商类为主,很少有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项目。基于部分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大学生已注册公司但未与乡村振兴融合的现状,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将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策略

随着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双创”热潮对人才就业市场的影响加深,特别是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积极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并协调有关部门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土地、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学者宋欢[3]认为,应从3方面积极探索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一是返乡的“路径”要畅通,各级政府要考虑到位;二是返乡人员的观念要有所改变,对返乡创业充满信心,有关部门要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三是返乡人员要具备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高校应从人才培养层面做好规划。结合前人的创业对策,根据研究现状做出了以下相关的4个对策。

3.1"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参与度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从未参加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调查者占54.27%,结果表明大学生从未参加过的原因有:缺乏教师指导、不感兴趣等。对此,应加强引导帮扶。针对填写问卷中缺乏教师指导的问题,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组织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团队,定期举办创业分享会、创业讲座等活动,增加学生与创业导师的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找到适合的创业项目。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动机是为了获取学分,高校应多加宣传和提高参与该活动的学分及其他奖励,也可以通过校园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的认知和兴趣,同时在校园内设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邀请具有创业成功经历的创业者或相关专家到校举办讲座或召开座谈会,分享创业经验和成功故事,吸引外部资源和合作伙伴支持,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的特许经营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为了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校需要尽快构建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 普及乡村振兴战略与创新创业结合的重要性,使创业课程内容有效对接农村地区实际状况,同时还要和地方政府密切合作,为具有农村创业热情、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开展农村创业专业培训工作,向这些大学生普及农村创业相关知识经验,促进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意识的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支农、支教、“三下乡”等活动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农村地区,从而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也可以通过创建合作和交流平台、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激励创新创业活动及培养创业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实践,帮助大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和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学校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创新创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应的支持措施和政策。

3.2" 深入推进完善靶向性服务与指导制度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犹如雨后春笋,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失败问题,需要从政策制定的协调性和统一性2个角度出发,完善对大学生鼓励创业与宽容失败的制度体系[4]。完善创业“兜底制度”,地方政府、企业、高校联合制定创业“兜底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保障制度,制定完善的“兜底制度”保障其基本权益和生活需求,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群体完善保障制度,提高创业者的创业信心。推进靶向性便捷服务制度,建立健全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包括提供创业培训、技术支持、市场推广和资金扶持等多方面的服务,满足创业者的不同需求;强化资源整合,政府、企业、投资机构各方面资源整合,为创业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持和帮助;提升服务效率,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工具,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水平,降低创业者的时间消耗成本。

3.3" 校内校外齐上阵,助力学生自主创业

根据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实践现状可知,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或者项目流程仍旧欠缺,在创业初期往往需要寻求外部资金支持和项目指导,甚至导致大多数学生因为资金压力大或项目缺乏指导无法完善而选择不创业。由于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等,大学生群体到农村创业的意愿和动机不足。因此,高校和政府必须从教育引导、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切实提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的意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5]。因此,针对影响学生创业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发展助力。

首先是校内层面的对策。学校可以继续开设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基金,为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学生实现创业计划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信心。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创新创意园或创业园区,提供场地、资金、指导,帮助学生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三创”挑战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建立并完善创业导师制度,邀请企业家、创业导师等来校担任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还可以提供法律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和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是校外层面的对策。政府需要完善创业融资政策,开拓创业融资政策新渠道;改善创业环境,营造适宜创业的社会氛围,政府作为大主体,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例如,设立创业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供无息贷款、贷款担保等。还可以提供税收优惠、房租补贴等措施,降低学生创业成本[6]。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接触实际项目和了解行业动态。也可以提供风险投资或贷款,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社交媒体可以积极关注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报道、宣传、推广的方式提高大众对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认知度。建立大学生创业保险机制,通过政府机制保障、行业政策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的方式,建立大学生创业保险制度。这样可以增强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融资难、经营不稳定的风险。

综上所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助力,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响应,要建立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多元化支持体系,学校、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要联合起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提供更好的指导环境、资金支持、创业平台,并加强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和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并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3.4" 借力乡村振兴促进“双创”融合新发展

对于部分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大学生成功创立企业但未与乡村振兴融合的现状,在此提供以下几种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应对思路。

从学校方面考虑,可以通过开设有针对性的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创业课程,提升学生研究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兴趣。具体来说,该课程可以包含特色乡村文化的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商业计划书撰写等内容,以帮助学生掌握从创意到实践的全过程。学校还可以开设大量的案例研究类课程,学生通过研究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成功案例,能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将知识、技能、资本和情怀带回乡村进行创新创业,有助于激发乡村创新创业活力,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7]。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到自己作为未来的创业者和创新者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借力乡村振兴的热潮融合“双创”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新发展。同时,通过举办电商直播、“三创赛”等有关乡村振兴主题的比赛,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实际需求,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除此之外,高校和政府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让大学生有机会深入乡村一线,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积累实践经验。例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乡村实践活动、乡村旅游、“三农”问题的研讨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融合的项目给予支持和激励。例如,可以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贷款扶持等政策,鼓励大学生将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高校、政府、企业可以搭建合作平台,让大学生有机会与各方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模式和方法。同时,通过合作平台,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乡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提高他们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和政府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融合的事迹和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氛围[8]。这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可以提高社会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支持。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融合的积极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深认识,提供实践机会、平台、政策支持和激励,搭建合作平台及加强宣传和推广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推动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引进创新创业型人才,高校、乡村、政府应从多方位多角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9]。而这需要大学生具备高水平能力与素质,同时也离不开多方因素的支持。然而,这些人才大多面临着无法深入,难以持续的困境,这使得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困难问题形成了明显的矛盾。本研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以研究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育为目的,系统研究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方案,构建了以乡村振兴和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提升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积极性要多方协同,政府政策支持要注重过程服务,高校要建立与农村互动互通的育人机制,真正“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10]。在乡村振兴大发展的环境下,应该积极探索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效途径。返乡的大学生需要具备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高校应从人才培养层面出发,做好规划,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加强连接乡村与高校的交流,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九部委发文,力争到2025年——培育百万以上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0-06/19/content_5520354.htm.

[2] 刘维东,蒋秋燕.乡村振兴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服务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8):218.

[3] 宋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22):58-61.

[4] 朱伟峰,杜刚.大学生创业失败与政府托底服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5):186-189.

[5] 曾定茜,阮银兰.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与创业动机提升研究[J].农业经济,2021(6):111-113.

[6] 陈成文,孙淇庭.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7):24-30.

[7] 高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29):60-61.

[8] 蒋毅刚.新时代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广西教育,2021(43):10-11.

[9] 李丹,徐晓莉.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实践[J].核农学报,2021,35(1):255.

[10] 许琳.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双重驱动[J].农村科学实验,2022(20):28-30.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创新创业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浅析应用技术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