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实践与启示
2024-12-31马婷婷
摘 "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因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着铸魂的使命而变得紧迫起来,全国优秀“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不断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并取得明显的成效。乡风文明建设主要聚焦于移风易俗,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和作为战斗堡垒的基层党组织的团结群众的作用,不断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和注重家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表明,基层党组织是保证,移风易俗为重要内容,公共基础建设是其物质载体,农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享受者,激发村民主体性是其根本,可全面提升乡村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实践启示:文明乡风
中图分类号:F323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9-0175-05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civilization undertakes the mission of \"casting soul\"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becomes urgent. Typical cases of national excellent \"civilized rural style construction\" continue to emerge in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ized rural customs mainly focuses on changing custom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and exemplary role of grass-roots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and the role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s a fighting bastion in uniting the masses, constantly excav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farming culture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style.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level civilization and rural style in the strategic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hows that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is the guarantee, the change of customs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e public basic construction is its material carrier, and the participants, builders and enjoy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ers' rural civilization. It is fundamental to stimulate villagers' subjectivity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level and ability of rural governanc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ypical case;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civilized rural style
乡风文明是新时代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乡风文明建设肩负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任,乡风文明是对逐渐形成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升华和总结,全国在各地涌现出一批“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展现出农民积极的精神风貌,文明乡风是在乡村形成的好风气与好风尚,因此,乡风文明在文明乡风的建设基础上,不断凝练和提升,而文明乡风集中展现出乡风文明的丰富内涵,是乡风文明的实践表达与价值追求。
1 "乡村振兴下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的现实意义
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指引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要求。乡村作为最基层的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基石的作用。乡村是在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物质载体、不断适应自然和改造周围自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起来的社会组织体系。乡风文明的建设围绕乡村如何能够方便人们生活和进行有效生产的实践活动上形成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引导着人们的行为,维系着乡村的持续存在和繁荣发展。乡村的发展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的繁荣发展,也要实现精神文明的丰富发展,乡风文明就是二者有效衔接的重要桥梁,能够实现有效衔接。因此,乡风文明建设的开展和不断涌出的全国各地关于“文明乡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能够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农民的精神面貌,引导农民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为大力发展乡村的各项事业提供精神动力,为重建乡村精神共同体提供精神支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保障。
1.1 "乡风文明建设是展现乡村精神风貌的应有之义
乡风是指在乡村社会所形成的风气或风尚,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不断积累和形成的乡村习性,是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传统信仰及价值指引的集合。乡风文明是多层次,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乡风文明是维系乡村发展,不断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其次,通过优秀典型案例和乡风文明建设能够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习惯和规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包括村民个体的良好品德。最后,乡风文明建设所呈现出的是不同于逐渐形成的城市文化,而是在传统的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乡村文化,也是在优秀的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道德风尚和精神风貌。优秀农耕文化中的应时和取宜,守则、和谐、互助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底蕴。
1.2 "乡风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民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民作为长期生活在乡村,是最了解和热爱乡村的人,乡风文明的主体是农民,通过激发农民在乡风文明建设当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性文明和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活动性文明,在此基础上回应乡风文明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并体现人的文明才是乡风文明最高的价值追求。
乡风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推动农民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他们发展的条件、机会、能力。这意味着要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及乡村自身之间的关系时,注重农民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农民的自由发展。这包括在经济上的自由,让农民有能力创造财富和改善生活条件;在教育上的自由,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让农民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文化上的自由,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使农民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与此同时,乡风文明建设还要关注农民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还要注重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农民应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能够参与决策,享受公正的服务和权益保障。最终,乡风文明建设的最高价值追求是实现“人的文明”。这意味着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尊严和权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乡风文明建设旨在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和睦稳定、乡村繁荣发展的乡风文明。
1.3 "乡风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
乡村社会物质生产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通过乡风文明的建设,有助于家风、民风、乡风的培育,乡风文明也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和内在的活力。乡风文明建设也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相统一的系统的实践性活动,包括对乡村主体价值体系的建设、乡村文化的培育、社会风俗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建设和美乡村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乡风文明建设通过移风易俗、文化引领、家风建设,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提倡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农民精神面貌。乡风文明建设能够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同时也能改善农村社会风气,促进农村社会稳定,能够实现乡村善治。农村作为乡风文明建设治理单元,农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乡风文明建设和更新意味着要努力提升农民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不断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调动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激发和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的优秀经验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四批“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包含县级、乡镇级、村级,这为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和培育文明乡风提供参考借鉴。这些优秀典型案例主要聚焦在农村移风易俗领域,如高价彩礼和大操大办等方面。措施方面主要是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及制定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优秀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还主要集中在传承弘扬家风家训和传统美德,不断地细化和落实婚丧嫁娶操办标准规范,并且建立道德约束激励机制,如积分制,其经验做法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可借鉴性。
2.1 "政治引领为核心筑牢乡村意识形态根基
乡村通过党建引领来推动和建设乡风文明,突出和强调政治的引领。以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筑牢乡村的意识形态为根基。这种模式是广大乡村采取的最为广泛和直接的一种形式,通过党史和政策的学习,深化理论学习。例如山西省交城县东坡底乡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第一步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倡导性标准,立规矩倡导节俭;第二步是建设公益性墓地,推行殡葬改革,搭平台引导节俭;第三步党员干部带头,创评先进模范,树典型引领节俭,通过“打基础、建平台、树标杆”三步走,逐步引导人民群众破除在殡葬和祭祀中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尚。
2.2 "移风易俗为重心促进乡村改俗迁风
这一类型也可称为移风易俗型,通过“文明乡风建设”,革除恶习和陋习,针对部分乡村存在的天价彩礼、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盛行的现象,要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告诉群众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对的。因此,摒弃恶习陋习和推崇公序良俗是移风易俗的主要内容,不仅促进乡村革除恶俗和改俗迁风,也提升了乡村治理效果和乡村文明程度。例如,江苏省常熟市通过打造“新风礼堂”,使得移风易俗成果颇丰且有实效,常熟市探索并在全域推广“新风礼堂”移风易俗的新模式,是按照村民的实际需要来建设新风礼堂,通过村集体投入、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以片区共建、毗邻共享等形式,按需规划新风礼堂建设。将新风礼堂与移风易俗、乡村治理相结合,规范婚丧嫁娶行为,并且建立新风礼堂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和移风易俗村民议事会,明确新风礼堂日常运行制度和村民宴请规范,制定礼堂使用承诺书,让新风礼堂运营有序,也为村级集体经济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移风易俗的典型案例展示了乡风文明治理成效明显提升,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
2.3 "传承家训家规以加强乡村优良家风建设
乡村通过不断挖掘乡土资源,继承和发展优秀农耕文化,家风的培育也是遵守乡土逻辑,延续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遵守,强调家中长辈和乡贤绅士及乡干部的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将仁义礼智信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践行当中,消除乡村的不良风气,营造文明的乡风、淳朴的民风和优秀的家风,最终在乡村中形成紧密联系的、和谐有序的、平等的关系。例如在第四次“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所入选的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家风建设的新模式,该模式主要展开建立家训墙、一盆洗脚水、一副新风联、一场家风会和一张百善榜5大活动作载体立显家风,同时,发布家风晴雨表和民风气象图2项动态表来监测以正家风,另外,出台金融优惠、政策奖补、诚信积分等一套激励政策促家风,通过优秀家风来带动淳朴、向上、健康的民风,使得“孝老爱亲善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优秀家风、家规、家训的建设能够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设,不断滋养人心,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凝聚着乡村的力量,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2.4 "弘扬乡土文化以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
优秀的乡土文化和农耕文明是滋养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源泉,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不断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优秀的乡土文化是将时间的检验逐渐沉淀下来,不仅能够以文化人,也能够以文育人,彰显农耕文化和乡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河南省商水县黄寨镇,黄寨大嫂既积极参与文明村镇创建、矛盾纠纷调解、环境整治和“三零”创建等工作,又帮群众发家致富,成了党委政府的好帮手、群众的贴心人,像这样将优秀的传统乡土文化和现代的流行元素结合在一起,通过文化赋能,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逐步健全文化设施建设,做好农村文化规划,让丰富多彩的新文化深入到千家万户,在实践中开展文明乡风的培育。
总之,以上是从政治引领、移风易俗、家风建设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总结了乡风文明建设实践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这些事迹和案例扎根在中国大地的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推动着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的实践启示
乡风文明的内涵表现为文明的乡风、优良的家风和淳朴的民风,在乡村区域范围内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相对的满足,表现为生产生活方式逐渐现代化,乡村的社会风气和谐美好,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水平逐步提升,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的完整且有机的体系。全国优秀“文明乡风建设”的典型实践在政治引领上和移风易俗及家风建设方面,有着成功且宝贵的经验,这对于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经验借鉴。
3.1 "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在乡村文明建设当中,基层党组织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基层干部良好的品格和优秀的作风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模范引领作用。第一,基层党员干部通过模范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贯彻执行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团结带领群众发挥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汇聚乡村振兴的力量,形成合力,指引着振兴方向,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培育文明新风作为主攻方向,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一个既安定又团结、既和谐又有序的文化氛围和精神上的引领。在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建立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不断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焕发出文明新气象。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工作,治理陈规陋习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基层政府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执行者。第三,乡风文明的建设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乡风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和组织功能,不断建立与农民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认同。
3.2 "发展公共文化阵地是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前提
乡风文明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以此作为培育文明乡风的坚实载体,而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是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前提。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阵地不仅是乡风文明建设的舞台,也是持续培育文明乡风的关键载体,乡风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物质基础作为保障,也需要能够培育乡风文化的公共设施和物质载体。在建设和完善基础公共文化设施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发挥其优势,更好地扬长。乡风文明建设只有让乡村富起来才能做得更好,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和文化平台,构建其物质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乡风文明的精神内涵;乡风文明建设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和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当中,通过乡贤评议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来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设。因此在乡风文明建设当中要有系统意识,不单单是侧重于一个,而是乡风的培育和革除陋习和观念多方面进行,不仅要扬长,还要补短板,更加系统地推进乡风文明的建设。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在村级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制度的完善和保障下,发挥村民参与治理主体作用,让乡村文化发挥赋能作用,不断繁荣兴盛,不断使乡风文明焕发出新的气象。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建设不仅回应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也面对许多现实机遇。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化改革,使得经济来源不断丰富,农民的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基层党组织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利资源和平台。
3.3 "激发村民主体性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
乡风文明中的文明所体现的是人发展的整体状态,突出人的主体性,主要解决“如何让人生活得更好”的问题,在乡村生产生活的实践和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血缘为关系纽带的乡土伦理,以广大农民和士绅乡贤为主体所创造出来的乡土文化,在推动乡风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坚持农民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认识到广大的村民群众才是乡风文明的创造者和继承者。在乡村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不仅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交往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同时也被赋予了生态涵养、文化体验、休闲观光的需要,因此,在激发农民的主体性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村民治理机制织的引导与规范行为的作用,不断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并对农民进行移风易俗宣传教育。
3.4 "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新生长点
乡风文明首先表现在乡村文化美,乡风文明通过将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和现代优秀文化有机融合,能够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改善农民的精神风貌,不仅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安定有序且团结的环境,还能营造和谐有序的文化氛围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作用。坚持嵌入式发展,激活其主体功能,在文化嵌入的不断互动过程中培育主体的能动性,丰富精神生活,发挥乡风文明的精神指引作用。一方面,只有在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当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目标、将培育文明新风作为主要方向、文化惠民工程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公共文化阵地的建设作为重要文化载体,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使农村真正成为守护文化建设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乡风文明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嵌入在社会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当中,是乡村社会价值的显现,乡村文化的形成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互动和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并规范着人与自然的社会关系和维系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最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嵌入到乡风文明的建设当中,不断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将多元文化嵌入乡风文明当中,同时作为主要抓手,其价值诉求具有内在的趋同性,能够让乡风文明清正文明。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着力培育农民的文化主体意识,大力挖掘根植乡土文化的人才,因地制宜和实施培养人才计划以厚植文明乡风。乡风文明建设的载体是基层文化阵地,不断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农民精神世界。阵地建设能够推动乡风文明的培育,激发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创新的方式引导乡村群众来进行乡风文明建设,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文明新风尚。通过逐步健全文化设施,做好农村文化规划,才能让丰富多彩的新文化深入到千家万户,在实践中开展文明乡风的培育。
4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能够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持续不断的精神上的动力和智力上的支持,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村的文明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典型案例的经验分享促进全国各地乡风文明建设的交流互鉴和融会贯通,不断为乡村振兴凝心聚魂和强基固本。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2] 顾仲阳,常钦,郁静娴.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N].人民日报,2023-10-12(004).
[3] 王轶舫.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农业经济,2023(10):70-71.
[4] 文成豪,黄科程.新时代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的经验启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2):22-30.
[5] 刘欢,韩广富.乡风文明概念辨析[J].社科纵横,2021,36(5):52-57.
[6] 唐兴军,李定国.文化嵌入: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与现实路径[J].求实,2019(2):86-9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