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要点

2024-12-31赵莉

乡村科技 2024年12期
关键词:技术要点蛋鸡优势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鸡蛋等畜禽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推进蛋鸡无抗养殖已成为大势所趋。将无抗饲养技术应用于蛋鸡养殖过程中,能有效减少鸡蛋中残留的抗生素,提高鸡蛋品质,保障畜禽产品的安全。基于此,对蛋鸡无抗饲养技术要点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推动蛋鸡养殖业向绿色化、生态化、环保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蛋鸡;无抗饲养;优势;技术要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2-107-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2.027

0 引言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药物,但抗生素使用不规范会导致抗生素残留超标,不仅会影响鸡蛋品质,还会威胁人体健康。为提高鸡蛋产量和品质,保障畜禽产品品质安全,推广应用蛋鸡无抗养殖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蛋鸡无抗养殖技术的优势

蛋鸡无抗养殖即在蛋鸡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类药物。相较于传统的养殖技术,蛋鸡无抗养殖技术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优势。

1.1 提高鸡蛋品质

蛋鸡无抗养殖要求禁止使用青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避免鸡蛋中的抗生素残留超标,从而提高鸡蛋品质[1]。

1.2 保障消费者健康

长期食用抗生素残留超标的鸡蛋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在蛋鸡养殖过程中,用绿色药物来代替抗生素,能有效减少鸡蛋中抗生素残留,从而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鸡蛋的要求,并保障消费者健康。

1.3 保护鸡群健康

在无抗饲养蛋鸡过程中,要严格限制抗生素等外源性药物的使用量,在避免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同时,也能避免因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有效保障鸡群的健康,降低各类疾病的发生率。

1.4 ‌提高生产性能

在无抗饲养蛋鸡的背景下,用功能性添加剂(如微生物制剂、中草药制剂等)来代替传统的抗生素类药物,使蛋鸡始终维持健康状态,提高蛋鸡产蛋数量,降低产出畸形蛋、软壳蛋的概率,从而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

1.5 降低生产成本

传统的蛋鸡养殖过程中因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使养殖效益降低。大力推广应用蛋鸡无抗养殖技术,实行蛋鸡无抗生素养殖,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提高鸡蛋品质,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生产效益。

2 蛋鸡无抗饲养技术的要点

2.1 科学选择优质鸡苗

在应用蛋鸡无抗饲养技术前,应选好鸡苗。首先,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鸡场来合理选择商品蛋鸡品种,确保所选蛋鸡品种纯正,且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抗虫性和较高的产蛋性能。其次,在选择鸡苗时,应优先选择精神状态好,叫声洪亮,羽毛有光泽,排泄、饮食和饮水均正常的鸡苗。再次,应做好检疫工作,确保引种鸡未携带支原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若检测到引种鸡身上存在病原菌,则禁止引种[2]。最后,引种鸡应单独隔离饲养至少21 d,隔离期间要做好消毒、检疫、驱虫等工作,从而为蛋鸡健康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2.2 完善生物安全措施

为预防蛋鸡感染疫病,并减少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量,要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首先,要科学选址并合理规划鸡场,应在地势平坦、地形开阔、水电资源供应方便的地块建立养鸡场,且要远离交通主干道、居民生活区、畜禽养殖场、农贸市场、化工厂等,同时要保证鸡场的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粪污区、隔离区等区域相互独立,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其次,建造鸡舍时,应将温控设备、通风设施、采光设备等配备齐全,并设置防鸟网、防鼠器等。鸡场内实行污道与饲料道、蛋品道分离。再次,加强对人员及车辆管控,禁止闲杂人员进出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要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各功能区人员禁止走动。禁止将畜禽产品带入鸡场。最后,要提高对鸡场卫生管理与消毒的意识,每日应及时清理干净蛋鸡舍内的粪污,保持地面清洁、干燥。确保蛋鸡舍内的采光与通风条件良好,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2.3 添加剂代替抗生素

为实现蛋鸡的无抗养殖,在养殖过程中可用添加剂来代替抗生素,实现蛋鸡的健康生长。首先,要重视对中草药添加剂的使用。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用中草药来替代抗生素,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并能有效降低鸡蛋抗生素残留量,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保障鸡蛋品质安全。例如,双黄连、白头翁、连翘、金银花、黄柏、黄芩、百部、苦参等中草药具有杀菌、抑菌功效,能替代抗生素用来防治蛋鸡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菟丝子、淫羊藿、当归、黄芪等中草药具有滋补功效,将其与饲料搅拌均匀后喂鸡,能促进蛋鸡卵泡发育,提高产蛋性能,改善蛋壳强度,提高鸡蛋品质。其次,要重视对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如双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等均有助于蛋鸡肠道内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并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从而提高蛋鸡健康水平。目前,微生物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蛋鸡养殖过程中,不仅能有效防治疾病,提高蛋鸡生产性能、饲料报酬率,还能改善鸡蛋品质。有研究表明,将微生物制剂添加到蛋鸡日粮中,能有效降低鸡蛋中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蛋壳厚度,降低软壳蛋出现的概率。不仅如此,将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制剂添加到蛋鸡的饲料中,有助于提高鸡蛋的品质及蛋鸡的产蛋率,降低耗料量。经试验证明,试验组的产蛋率较对照组提高10.4%、产蛋量提高1.1%[3]。

2.4 规范免疫接种工作

落实免疫接种工作有利于提高蛋鸡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预防蛋鸡疫情的发生,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抗生素残留超标。基于此,蛋鸡养殖户应注重免疫接种工作,并根据养鸡场蛋鸡疫病流行特点来制定科学可行的蛋鸡免疫程序,严格按照程序落实免疫接种工作。重点做好对马立克疫苗、法氏囊病疫苗、鸡痘疫苗、鸡毒支原体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疫苗的接种工作,实现对各类疫病的有效防控,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为蛋鸡无抗饲养奠定基础。要注意的是,接种疫苗时要严把疫苗品质关,做好疫苗质检工作,禁止使用有杂质的疫苗或过期疫苗,防止免疫失效或失败。此外,要做好免疫接种记录工作,准确记录免疫接种时间、剂量、疫苗批号等信息,为后续免疫接种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5 严格把控蛋品品质

为实现对鸡蛋品质的有效把关控制,应做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第一,从感官上来鉴定鸡蛋品质,通过观察鸡蛋外观,剔除软壳蛋、破碎蛋、污点蛋等,禁止劣质鸡蛋流入市场。第二,做好抗生素残留检测工作,建议每隔2个月检测1次,重点检测多西环素、青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及磺胺类药物,若在鸡蛋中检测出上述抗生素成分残留,要禁止销售。第三,做好对鸡蛋水分、微生物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工作,确保达到标准要求。第四,做好鸡蛋的储藏工作,要求在阴凉环境中储藏,不可长时间受太阳光照射,防止出现褪色、变质等现象。第五,要加快推进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赋予鸡蛋“身份码”标识,消费者通过扫一扫的方式,即可快速查询到鸡蛋的生产日期、产地、用药情况、防疫情况等信息,实现无抗鸡蛋的流向可追踪,让消费者真正吃得上无抗蛋、放心蛋。

2.6 规范蛋鸡饲养管理

2.6.1 育雏期饲养管理

在蛋鸡育雏期(1~7周),要保证饲料营养的全面性,且各类原料要新鲜无霉变,雏鸡日粮配方为玉米(62%)、麸皮(10%)、豆饼(17%)、鱼粉(9%)、骨粉(2%)。同时,要做好保温工作,并根据雏鸡的日龄来灵活调控温度,避免雏鸡产生不良应激。正常情况下,育雏前14 d的重点在于保暖,育雏第3周的重点在于保暖和通风,育雏第4周的重点在于通风。此外,要适时开料,并根据雏鸡日龄来增加喂料量,7周龄时建议每羽鸡喂料50 g。病弱的雏鸡应单独饲养,并定期称重,根据日龄和体重来灵活调整鸡舍内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规范兽药的使用,尽量不用或少用兽药,禁止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残留超标。

2.6.2 育成期饲养管理

在蛋鸡育成期(8~17周),要求饲料新鲜且各类营养元素均衡,从而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育成鸡日粮配方为玉米(55%)、麸皮(20%)、豆饼(7%)、棉籽饼(5%)、菜籽饼(5%)、鱼粉(5%)、骨粉(2%)、贝粉(1%)。要定期对育成鸡进行称重,若发现体重不达标,要分析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善、调整,从而加速育成鸡的生长;对体重超标的育成鸡,应限制饲喂量,将体重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同时,要做好密度调控工作,饲养密度过大、过于拥挤时,会直接影响育成鸡的生长发育,要根据育成鸡的日龄和季节性因素来灵活调控密度,冬季密度可稍大,夏季密度要稍小,确保育成鸡生长良好,要求100~110日龄鸡的体重在1 500 g左右。要规范饲养管理,降低育成鸡患病的概率。针对患病的育成鸡,要减少兽药的使用,用中草药来替代兽药,避免鸡蛋出现兽药残留超标等现象,从而保证鸡蛋品质[4]。

2.6.3 产蛋前期饲养管理

在蛋鸡产蛋前期(18~24周),应在鸡舍内饲养产蛋鸡,要严把控饲料品质关和配置关,确保营养均衡。产蛋前期的鸡日粮配方为玉米(56.0%)、杂粮(10.0%)、麸皮(6.0%)、豆饼(19.0%)、鱼粉(5.0%)、贝粉(3.0%),蛋氨酸(0.1%)、食盐(0.4%)、添加剂(0.5%)。让蛋鸡自由采食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维持蛋鸡肠道健康,禁止饲喂抗生素类药物,以免鸡蛋抗生素残留超标。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接种疫苗前可喂食适量维生素,有助于减轻蛋鸡的应激反应。蛋鸡舍内要有良好的采光条件,从18周龄开始,每周增加光照0.5 h,后期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6 h。要合理控制蛋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使蛋鸡舍内的温度始终为13~23 ℃、湿度为50%~65%。鸡舍内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要及时排出鸡舍内的刺激性气味,改善空气质量。鸡舍内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噪声,避免对蛋鸡产生刺激,避免疫情的发生。同时,要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药物残留超标。

2.6.4 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

进入产蛋高峰期(25~52周)后,蛋鸡对饲料配比及营养有着更高要求,饲料配方为‌玉米(52.0%)、高粱(4.4%)、麦麸(8.0%)、豆饼(20.0%)、棉仔饼(4.0%)、花生饼(4.0%)、槐叶粉(3.5%)、骨粉(3.5%)、食盐(0.3%)、复合多维(0.1%)、霉清多矿(0.1%)、复合益生菌(0.1%),能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延长产蛋周期,提高鸡蛋品质[5]。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若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从而增加其体重,避免对产蛋率产生不利影响。为了降低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的患病率,可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增强其抵抗力。要做好对蛋鸡舍的环境管控工作,温度以13~25 ℃为宜,且昼夜温差应低于4 ℃,相对湿度在60%左右。增强高防疫意识,每隔8周检测1次蛋鸡体内的抗体含量,若发现抗体水平不足,应及时进行补免,提高免疫抗体水平,预防疾病发生,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实现蛋鸡的无抗养殖。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蛋鸡无抗养殖是蛋鸡养殖业未来发展趋势。广大养殖场户应充分认识到蛋鸡无抗饲养的重要性和优势,摒弃传统落后的养殖理念与方法,大力推广应用蛋鸡无抗养殖技术,掌握蛋鸡无抗饲养技术要点,应充分发挥蛋鸡无抗养殖技术优势,减少或避免鸡蛋抗生素残留,提高鸡蛋品质,从而满足消费者对鸡蛋的高品质要求,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及消费者安全,推动蛋鸡养殖业向健康化、绿色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娅.笼养蛋鸡无抗高产养殖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4,44(13):115-116.

[2]刘小国,张健.蛋鸡无抗健康养殖技术研究[J].粮油与饲料科技,2024(2):153-155.

[3]王玲.浅谈蛋鸡无抗养殖及疫病防控策略[J].畜牧业环境,2024(6):128-129.

[4]张园,冯鹏,王莹,等.蛋鸡无抗养殖生产技术初探[J].陕西农业科学,2023,69(8):95-98.

[5]马玉洁,白改翠,赵丽,等.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9,39(5):137-138.

猜你喜欢

技术要点蛋鸡优势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矮的优势
画与话
推行菇稻轮作 实现经粮双丰
浅谈提高城市电网运行安全管理技术要点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
薄缝免抹灰墙体砌筑施工技术应用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