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镜汀、吴光宇:家国风雨昆仲情

2024-12-31密斯赵

名人传记 2024年11期
关键词:金城

年少时老三画画,老四望风;长大后,老三、老四成了世人口中妙手丹青的三先生和四先生。他们便是民国画坛的绝代双骄——吴镜汀与吴光宇。自双双毕业于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到自立门户办美院、带学生,兄弟两人毕生都以弘扬国画艺术为己任。

从割股疗兄到人间诀别,吴镜汀与吴光宇不仅是血脉相连的同胞,还是同好、同学、同行、同事,一辈子互相扶持,在家国风雨中惺惺相惜。

从中国画学研究会走出来的兄弟“画霸”

1904年,吴镜汀出生于北京一个富商家庭,原名吴熙曾,“镜汀”是他的字。吴镜汀在家排行老三,四岁那年家里又添了个弟弟。吴家老四就是吴光宇,原名吴显曾。这对吴家“曾”字辈的小哥俩,便是日后名震民国北京画坛的山水画家“三先生”和人物画家“四先生”。

吴家祖上来自南方,原籍浙江绍兴,乾隆年间为官后迁居北京。吴家后人以经营天汇药栈为业,生意颇为兴隆。吴镜汀、吴光宇的大哥吴寿曾虽也精通艺术,但作为长子的他不得不担负起继承祖业的重任,后来成了北京有名的中医。不料吴父还不满足,想让吴镜汀也跟着大哥从商。吴镜汀于是开始带头“叛逆”——在家偷偷学画。吴光宇也没闲着,给三哥放哨。若是瞧见父亲来了,吴光宇便大声咳嗽以示提醒,这是兄弟俩最初的默契。吴光宇年纪稍长后,跟着三哥一同学画,亦有巧手一双。

儿大不由父。1918年,十四岁的吴镜汀考入蔡元培组织成立的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新型的、专门研究绘画艺术的大型美术团体,可惜随着1923年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该研究会也淡出了历史舞台。

1920年,吴镜汀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启蒙恩师北京画坛领袖金城。同年,在时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支持下,金城与周肇祥、陈师曾等人在北京西城石达子庙发起成立了 “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亲任会长,陈师曾、贺良朴等名家出任画会“评议”。该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积极开展传统技法的观摩、教学、交流活动,同时广招学生,培养青年画家,迅速成为北京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美术社团。吴镜汀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后,金城很快就发现他天赋极高。听说吴家不赞成吴镜汀学画后,金城亲自登门,劝说吴父,吴父终于同意让儿子拜在其门下。

金城是浙江湖州人,家境殷实,正值不惑之年的他书、画、篆、刻皆通。尽管自幼就酷爱绘画,然而他早年留学英国时学的却是更为实用的法律。中华民国成立后,金城任众议院议员兼国务院秘书,但他与徐世昌一样,心中一直有个“艺术梦”。

金城的教学先从临摹古画开始。吴镜汀跟着他从清朝初期的“画圣”王翚入手,陆续学习宋、元、明、清各家作品,往往一张古画就要临摹很多遍。他还经常带吴镜汀到自己家里,把家藏的古画都拿出来给学生开眼界。吴镜汀每每观之,总感叹古人之笔法,更感念老师之恩情。

吴镜汀后来在一篇评论倪瓒画作的文章中写道:“他(倪瓒)对古人的看法,并不像一般人那样只是徒具形骸的模仿,而是运用自己的思想,对自然界生的一切景物有着直接的感受。所谓师法某某,也只是供他参考而已。”这便是他对临摹古画的心得总结。

1926年,吴镜汀以优秀学生代表的身份,跟随金城、陈师曾赴日参加中日第二回绘画联展,作品广受好评。只可惜,金城归国后不幸染病,很快在上海去世。

当年年底,金城的儿子金开藩与继任研究会会长周肇祥不和,决定自立门户。金开藩取其父金城别号“藕湖渔隐”中的“湖”字,在北京钱粮胡同成立了“湖社”画会,招收学生。吴镜汀选择跟随年长自己九岁的金家大哥,转入“湖社”,并自号“镜湖”,以示不忘金城的知遇之恩。

就在吴镜汀转入“湖社”这一年,十八岁的吴光宇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担任助教。有了老三吴镜汀的先例,吴父便也允许老四吴光宇学画。吴光宇师承徐燕孙,徐虽然只比吴年长九岁,但已是北京有名的人物画家,他的人生经历仿佛是金城的翻版:家境殷实,将美术兴趣发展为特长,徐先后拜宫廷画家管念慈和俞明为师;完成法律专业学习后,他也是先入政坛,曾在徐世昌的大总统府庶务司任职,兜兜转转最终走上了专业艺术道路。一开始,吴光宇受三哥吴镜汀的影响研习山水画,之后转向了人物画。难得的是,他的天分也丝毫不逊色于三哥,因此深得徐燕孙的器重。

“三先生”丧妻失常,“四先生”割股疗兄

20世纪30年代初,吴镜汀任职于京华美术学院。1936年,中国画学研究会向他发出邀请,吴镜汀应邀兼任研究会“评议”一职。此外,他还同时出任国立艺专讲师、北大临时第八班中国画教授等职位,十分勤勉。

在工作之余,吴镜汀经常前往故宫古物陈列所观摩古画,回家后背临研习。早在1913年,金城目睹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和奉天行宫(今沈阳故宫)因战乱造成的文物损坏、流失后,立即向当时的内务部总长朱启钤建议将这两处的艺术珍品转移到北京,创办古物陈列所。1914年,古物陈列所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博物馆,原为清廷所藏的历代古物文玩正式向普通民众开放。恩师虽已不在人世,但他的教诲吴镜汀始终铭记在心。也正是得益于金城等人保护文物、考虑长远的举措,才让以吴镜汀为代表的青年画家能够便利地参观、学习历代古画,画艺进展迅速。在这一时期,湖社的老先生们相继辞世,年富力强的吴镜汀成了山水画教师队伍中的顶梁柱。

吴镜汀不仅画艺精,而且人缘好。除弟弟的老师徐燕孙外,他还与齐白石等名家相继结识,一起办诗文雅集、合作作画。而说到合作,不得不提的便是这对亲兄弟的联手。

吴光宇紧随兄长的步伐,任教于京华美术学院、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兄弟俩不但是同行、同学,又成了同事。1941年2月,“吴镜汀、吴光宇昆仲展”在北平举办,可见兄弟俩已积累了相当的名气。

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后,吴镜汀与吴光宇决定一起开课授徒。书法家启功就是吴氏兄弟的得意门生之一。据启功回忆,吴镜汀每次看到一幅进步的习作就会赞扬他说:“这回可是塌下心画出来的啊!”吴镜汀悉心教学,常常带启功参加画展,于是启功二十岁出头就已经在画坛小有名气。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启功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而绘画不如写字省时,他只得忍痛放弃丹青,专攻书法。除了一些老朋友,很少有人知道启功早年间其实是位画家。此外,山水画家周怀民也是吴镜汀兄弟俩的高徒。

然而在艺术事业上风生水起的吴镜汀,婚姻生活并不顺利。他娶的是徐燕孙的女弟子、著名工笔女画家王叔晖的妹妹。不知为何,王叔晖的妹妹嫁给吴镜汀后竟然薄命去世了,也未生下子女,甚至连个姓名都没留下,只在资料中被称为吴王氏。更令人扼腕的是,丧妻后的吴镜汀一度精神失常,无法工作。

吴家上下想尽一切办法请医生给老三治病。有一次又请来一位中医上门诊治,问诊后,中医开了一个离奇的药方,要用病人亲属身上的肉作药引子。对于亲属而言,一方面是关心则乱,另一方面也是走投无路,死马当活马医。结果,世代为医的吴家居然认真地开会商议起这个药方来。此时,与老三感情最好的老四吴光宇二话不说,默默走进一间没人的屋子,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片肉来……中医还特意交代,不能让病人知道这件事情,否则病情就会复发。奇就奇在,吴镜汀的病在机缘巧合下居然真的就好了。据说,新中国成立后,吴光宇偷偷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儿吴维宝,还给女儿看了当年留下的疤痕。

吴镜汀的第二段感情亦是坎坷。根据那名中医的吩咐,吴镜汀在治疗期间还需要吸食鸦片。他在烟馆中结识了李淑德,一来二去两人互生情意。李淑德原籍甘肃,因家贫被卖到烟馆里当下人。吴镜汀病愈后,执意要娶李淑德为续弦,不出意外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吴镜汀只得离开长兄的庇护,带着李淑德迁居西城区石碑胡同,并为新家取名“灵怀阁”。

一起“为人民作更好更美的图画”

新中国成立后,步入中年的吴镜汀、吴光宇在艺术上开始探索转型之路,更加注重求真并服务于社会,吴镜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人民作更好更美的图画”。兄弟俩还不约而同加入了写生的队伍,一起笔颂江山是他俩后半生的主旋律。

1954年,吴镜汀出任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他积极参加各类展览和座谈会,三次深入西南、西北以及江南采风写生。最重要的一次,是与北京的其他著名画家一道赴京郊采风,合作绘画向祖国献礼。1955年12月21日,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写生习作展览在中国美协美术馆举行,展出了吴镜汀与吴作人、王式廓、宗其香、秦仲文等画家前往秦岭以及京郊的建设工地和农村创作的多幅写生作品。

1957年,北京画院成立,吴镜汀与吴光宇双双被聘为画师,吴镜汀还兼任院委委员。与此同时,吴镜汀的山水画风格转型获得了成功,他创作了《十三陵水库工地》《岱宗旭日》等重要作品,成为“小青绿”风格山水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为表现新中国建设风貌作出了贡献。受其影响的“小青绿”风格画家还有胡佩衡、秦仲文、周怀民、周元亮等。

吴镜汀的社会影响力继续攀升。1960年,他和吴光宇一同参与了北京画院组织的老画家长征路线写生活动,与徐燕孙、王雪涛等合作《长征万里图》。同年7月30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吴镜汀被选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65年,吴镜汀出任北京画院副院长。

即便担任了美术界的重要领导职务,吴镜汀为人依旧和蔼可亲,生活简朴。用山水画家秦仲文的话说,便是“镜汀同志几十年闭门作画,孜孜不倦,卑屋寒蔬,不改其素”。

这一时期,吴光宇的画技也更加成熟,他也迎来了新的事业发展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连环画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期,吴光宇就是当时重要的连环画画家之一。他适时地根据新时代的审美需要,用自己擅长的传统人物绘画技法创作了彩绘连环画《张羽煮海》等。这些作品形神兼备,色彩优美,受到群众的喜爱和藏家的追捧。

吴光宇不仅与兄长一起进入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20世纪60年代初他还在河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和民族学院授过课。1962年,吴光宇赴云南西双版纳写生,绘人物肖像和云南风光多幅。

除了画画,吴镜汀、吴光宇也喜爱戏曲。吴家经济充裕,自祖父辈起就喜好戏曲,家里置备有戏曲服装和道具。到了吴镜汀、吴光宇这一辈,吴镜汀很早便结识了梅兰芳、余叔岩、言菊朋等名伶,他与吴光宇常在家中组织曲艺雅集,应邀前往的客人包括张伯驹、俞平伯、马伯逸、高步云等名流,还有徐燕孙、陈缘督等画家旧识。

吴镜汀的后半生一直和夫人李淑德住在灵怀阁中,画室的窗前栽种着一棵芭蕉及数株花木。院子里还有一片小竹林。每逢聚会,吴宅的丝竹管弦声不绝于耳,非常热闹。吴镜汀唱京剧中的余派老生,也唱昆曲。晚年病重时,吴镜汀很想听听老唱段。京剧名旦李多奎之子李世麟得知后,特地来到灵怀阁为吴镜汀献唱言派名段《让徐州》。唱罢,吴镜汀以一幅斗方高丽笺山水画赠予李世林为谢。

吴光宇也雅趣颇盛,他笔下描绘的许多传统工笔仕女其实灵感都来自他观摩的戏曲人物角色,代表作《荀灌娘救父》《淝水之战》《宝琴立雪》等无不具有极强的历史感和故事性。

此外,吴镜汀还酷爱古书画鉴定。他在生活中沉默寡言,唯独对艺术热情高涨。一说起书画鉴定的事情,他便侃侃而谈,兴致上来后还当场铺纸挥毫,演示给人们看。

与简单朴素的物质生活相比,吴氏兄弟的精神生活极其充实。可惜,这样的好时光没能长久。

兄弟缘尽,在家国风雨中诀别

“文革”期间,吴氏兄弟受到打击。吴镜汀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老伴儿李淑德也患病在身,然而两人膝下没有子女,一时无人在旁照顾。

当年割股疗兄的吴光宇再次义无反顾地来到他的身边。得知兄嫂病情后,吴光宇把自家儿女遣去照顾伯父伯母,还特意嘱咐孩子们,照顾时要尽心尽力,不能索要他的字画或物品。可是,这样德才兼备的好弟弟,竟然先去世了。

就在吴光宇去世前不久,他去看望三哥。两人聊天时,吴光宇的烟两次掉落在地,吴镜汀便给他拾起两次。等到黄昏,吴镜汀怕四弟路上受凉,开始催他回家。不料吴光宇似乎有些不开心,甚至有些微怒,不情不愿地离开了。等弟弟走后,吴镜汀大哭了一场,那竟是他们此生见的最后一面。

1970年11月21日,吴光宇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吴镜汀的弟子傅洵听闻吴光宇辞世的噩耗,难过不已。傅洵担心老师受不了这一打击,打算暂时瞒着吴镜汀以免他伤心过度。到了灵怀阁之后,傅洵惊讶地发现吴镜汀居然失魂落魄地枯坐着。一问师母才知道,老师一夜未眠。见到弟子来了,吴镜汀立刻令他去吴光宇家看看,说自己昨晚睡不着也醒不了,昏昏沉沉中老梦见与四弟小时候的事情。傅洵表面佯装不知,心中诧异,更为这份兄弟情感动不已。

两年后的1972年11月2日,吴镜汀因胃癌在北京市第二医院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2023年,由北京画院策划的《昆仲同辉:吴镜汀、吴光宇绘画艺术》一书出版,吴氏兄弟重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作为一母同胞的手足,吴镜汀、吴光宇的兄弟情谊与品格操守令无数师友、门生和后人动容;作为书画大家,吴镜汀工写意山水,吴光宇擅工笔人物,在传承和创新之路上互相提携,最终各领风骚,同时成为20世纪京派画坛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将伴随画作长存!

猜你喜欢

金城
金城所致 金石为开
Magnetocaloric properties and Griffiths phase of ferrimagnetic cobaltite CaBaCo4O7
金城谜朦
金城化学(江苏)有限公司
“追寻金城记忆,书写兰州芳华”
金城小学学生教师节为老师献花
平流雾下的广西金城江城区
等 待
金城造纸厂研制成功以草代木的新型纸
金城的漫画艺术与漫画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