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教于乐视角下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创设策略

2024-12-31马佳

家长·中 2024年12期

游戏是幼儿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游戏的设计不仅能保障活动开展的趣味性,还能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自身综合能力。自主游戏作为游戏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具有发挥幼儿自主性的特点,幼儿可以在活动中自由发挥、自主创造,从而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对此,幼儿园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妨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以自主游戏的构建引领幼儿自主探究,让幼儿在其中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进而落实幼儿认知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培养的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自主游戏的创设价值

(一)培养幼儿认知能力

自主游戏的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对于幼儿而言,要想让他们沉浸到游戏活动中,需要适应周围的新环境,而这一过程会让幼儿根据环境中不同的材料进行探讨,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进而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认知。再者,自主游戏的创设也包含不同的主题,幼儿可以在不同主题环境的探索下获得不同的游戏体验和环境认识,并在自主游戏中对环境的认识进行输出,逐步锻炼他们的认知能力,最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自主游戏的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自主游戏的创设不仅可以幼儿自主参与,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对幼儿而言,幼儿园阶段是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自主游戏中的合作方式能让幼儿以合作的形式进行环境和游戏的探索,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会获得提升,同样他们也会在合作磨合中获得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同时,合作磨合也能让幼儿认识到合作、沟通的重要性,这给幼儿人际交SzFD7WkdwFAexLaUeXtnwY/1ePTnLg9dbtHjiibRsoQ=往能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三)培养幼儿适应能力

自主游戏的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众所周知,幼儿园不仅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还是一个小型的舞台,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地释放自身的活力。自主游戏的创设给幼儿活力的释放提供了相应的契机,幼儿在自主游戏的参与下学会展示自我,同时让幼儿融入小团体,使其更加全面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进而培养幼儿的社会思维和社会品质。再者,自主游戏活动的实施中教师也并不会对幼儿的行为、动作多加干涉,他们可以在活动中更好地展示自我和观察他人,并在其中形成更好的思想认知,为其适应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二、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教学特征

(一)亲历性

自主游戏活动开展的主体是幼儿,幼儿可以在自主游戏中进行自主创造,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同时也体现出了自主游戏创设亲历性的特征。这一特性不单是向幼儿进行知识的传输,还是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进行自主思考和创造,能给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撑。与此同时,幼儿对自主游戏的主动参与,还能加深他们的游戏体验,使其在游戏过程中深化自身对游戏过程和游戏结果等元素的理解和认知,同样幼儿在这一活动中有着较大的选择性和宽松性,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游戏内容,不仅发挥了自身参与游戏的十足热情,还为教师对幼儿进一步的了解提供了保障。

(二)生成性

生成性是自主游戏创设的一大特征。生成性这一特征主要由于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进行自主性的创造,这种创造源于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内容以及借鉴他人完善自身想法等。同时,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的思维灵活性也较强,他们会在游戏过程中自主探索体验游戏的生成过程,发现开展游戏的乐趣。此外,在自主游戏的创设中,教师也会根据幼儿的创造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让幼儿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获得相应的提升,最终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情境性

情境性是幼儿园自主游戏创设的另一大特征。情境性的特征体现在游戏环境的布置、游戏情境的构建等,幼儿会在多种情境的引导下参与自主游戏活动。教师通过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为幼儿搭建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可以沉浸到自主游戏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创造,给他们提供了综合能力锻炼的契机。同样幼儿也会在情境的引导下获得更深刻的游戏体验,且幼儿会在自主游戏中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不仅保证了自主游戏活动开展的价值,还为幼儿的综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幼儿园自主游戏创设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干预过多

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普遍由教师确定游戏的主题、材料,这种教师确定的方式会给自主游戏的创设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也会影响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园自主游戏的主体是幼儿,这一活动的开展主要是教师规划相应的区域,通过投放不同材料的方式,让幼儿进行自主创造,才能保障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效果。当前教师的过多干预影响了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违背了自主的理念,不利于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幼教需求割裂

幼教需求割裂是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开展的问题之一。随着学前教育体系的不断更新,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自主游戏活动的创设只有教师立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学习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思考,才能保证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价值。但当前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创设中并未及时更新活动理念,依旧采用着常规化方式组织幼儿开展自主游戏,这种现象导致幼儿需求和教学需求割裂,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导致幼儿无法全身心投入自主游戏,影响了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

(三)忽略个体差异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对于游戏活动的开展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这一现象导致他们在自主游戏活动的参与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需要注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才能让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面向全体幼儿。而当前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创设,并未考虑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幼儿并未全身心参与自主游戏,长此以往幼儿会获得不好的游戏体验,影响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幼儿逐步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动力,影响了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效果。

四、寓教于乐视角下幼儿园自主游戏创设策略

(一)明确活动主题,优化环境构建

游戏主题的选择是幼儿自主游戏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游戏主题要立足幼儿现阶段的年龄、需求等规律进行选择,让自主游戏的创设更契合幼儿现阶段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年龄入手,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游戏主题。例如,小班中班的低龄幼儿可以选择难度较低的主题,对大班的幼儿可以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主题,让自主游戏活动的创设面向全体幼儿。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关注自主游戏活动开展的环境规划,从运动、生活、游戏、艺术等多个角度对活动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幼儿提供安全自由的活动空间。

除此之外,为了保障自主游戏创设的价值,教师也要从幼儿现阶段的年龄和需求的规律进一步优化环境的创设。例如,根据不同的主题在环境中张贴类似的海报,运动主题可以张贴球类的海报、游戏主题可以张贴玩具之类的海报、艺术主题可以张贴幼儿自身的绘画作品等,环境的优化能让幼儿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也给幼儿的思维发散提供了支架,用环境激活幼儿的情感,调动幼儿参与自主游戏的积极性,为幼儿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二)构建多个区域,投放多种材料

材料是幼儿园组织幼儿开展自主游戏活动的重要用具和载体之一。除了环境的构建,材料的投入也十分重要。材料的投入不仅能为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添砖加瓦,还能让幼儿根据所投入的材料进行自主创作,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从材料的价值入手,根据自主游戏区域的不同,选择性地投放材料,给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第一,教师可以在自主游戏活动中的多个区域中投放低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有着丰富性和操作性的特点,这种材料的投入可以让幼儿根据不同材料的组合应用进行创造,幼儿的思维可以获得充分的发散。例如,投放饮料瓶这一低结构材料,幼儿可以运用饮料瓶打保龄球。

第二,在材料的投放中,教师也要注重材料的层次性。材料要根据幼儿实际的游戏水平和发展规律进行投放,让材料为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所服务。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投放简单的材料,如饮料瓶、球等,鼓励他们结合材料进行自主创造;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可以投放探究性的材料,如拼图、模型制作及工具等,锻炼幼儿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对幼儿现阶段的发展定期更新材料的投放,避免幼儿因新鲜感不足而降低自主游戏的参与率,持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鼓励自主创造,适时提供帮助

自主游戏活动创设中幼儿的自主创造非常重要,需要充分发挥出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价值。因此,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视角下,教师要鼓励幼儿结合所投放的材料进行自主创造,将他们的想法融入创作,体现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核心。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幼儿的自主创造过程,必要时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在尊重幼儿自主性的基础上,保证自主游戏活动的顺利推进。例如,当幼儿在对塑料瓶这一低结构材料进行创作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塑料瓶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可以用来装饮用水,那么可以在饮用水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别的内容吗?”给予幼儿相应的启发。

此外,当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之间进行合作互助,集结多个幼儿的思维共同探讨材料的创作方向和创作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合作游戏,让幼儿在合作游戏中自主设定规则、决定游戏的过程和结果,使其亲历整个创作过程,深化幼儿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使自主游戏真正成为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

(四)融入本土资源,丰富游戏体验

运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创设,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还能深化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这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本土资源的融入,聚焦本土资源设计不同类型的自主游戏,借助本土文化加强幼儿的游戏活动体验,丰富幼儿的思想认知。同时,本土资源的融入还能让幼儿在本土文化的了解中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借助当地民俗节日、历史故事等元素设计游戏活动,如赏月猜灯谜、包粽子比赛等,让幼儿更深层次地了解本土文化,加强幼儿对文化的认同感。

除此之外,户外资源的应用也能极大程度上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因此,教师要积极了解本土资源和户外资源的衔接之处,将户外资源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开展游戏体验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树叶、剪刀等材料、组织幼儿对树叶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让他们对树叶进行各式各样的裁剪,并以奖励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参与动力,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者,教师也可以给幼儿提供有关本土资源的半成品,让幼儿动手操作,充分发挥自主游戏活动的创设价值,以寓教于乐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五)指向多元评价,提升游戏质效

评价是整个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环节地开展,不仅能给幼儿提供相应的指导,还能促使幼儿产生思考,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成长。因此,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组织幼儿开展自主游戏活动的评价环节,以问题的提出针对幼儿的游戏现象和幼儿的游戏行为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例如,向幼儿提出“你为什么会在游戏中这样做呢?”“你觉得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等问题,促使幼儿在思考中获得成长。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进步之处,以肯定的评价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进行表扬。例如,“老师看了你们在独自游戏中向合作游戏的过渡,这一点很棒”等,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使其保持积极的状态。

此外,教师也要借助评价,帮助幼儿总结游戏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让幼儿明确今后的改进方向。例如,“老师发现你在用饮料瓶进行搭建时饮料瓶经常会倒,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某种物品来将它固定起来呢?”从而增加幼儿参与自主游戏活动的经验,提高自主游戏的开展质效,用寓教于乐的教学为幼儿的综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结语

总而言之,寓教于乐视角下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创设需要从环境方面入手,以环境的优化给幼儿带来不同的体验,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材料的投放,借此鼓励幼儿自主创造,并关注幼儿的游戏进程,给予适时地指导,让自主游戏得以顺利进行。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本土资源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再以评价肯定幼儿的游戏表现,积极带领幼儿总结游戏经验,提高幼儿的游戏开展能力,保证自主游戏活动效果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