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笔记法学语文的正形、变形和化形

2024-12-31王小峰 朱文婷

家长·中 2024年12期

学语文要做读书笔记,一要切实读书,二要善做笔记,三要学会运用。这种用读书笔记来学语文的方法,叫读书笔记法。读书笔记法学语文,一直是古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如今,语文教学已进入“三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语文教学也应进入“新教学”阶段。用读书笔记法来进行语文教学,其价值应被重新认识,而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做读书笔记来学语文,如何守正、创新,是教师需要探讨的重点。

一、“三新”要求之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三新”要求之前

二十一世纪一二十年代,语文“三新”要求之前,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及课后阅读存在不少问题,现状堪忧。

第一,语文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语文教学变成要么刷题、讲题,要么默写背诵,唯独阅读反而被淡化或遗忘,学生阅读就是为了做题。学生课后也没有多少时间阅读,不阅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无从谈起。

第二,语文教学材料面临挑战。现在是“短视频”时代,学生宁可刷抖音、刷“短视频”,或者玩游戏,也不愿意静下心来看书。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正在受到时代的挑战。

第三,学生阅读效果不佳。学生虽然有“阅读”的行为,但缺乏系统的阅读方法,阅读目的也不明确,难以衡量阅读效果。此外,仅仅停留在阅读的表面,不做读书笔记,缺乏思考,因此,难以真正掌握阅读的能力。

(二)进入“三新”时代

2020年语文教学进入“三新”时代后,新背景直接催生“新教学”,语文教与学进入了新老交接状态阶段,既要守正,又要出新。读书笔记法恰逢其时。

第一,新课标对读书笔记提出明确、较高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读书笔记、笔记整理、笔记梳理作为学习方法出现40多次,成了醒目的高频热词。在培养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教师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已经成为显性要求。

第二,新教材要求学生用读书笔记法进行学习。2020年,教育部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投入使用,其中整本书阅读被正式纳入教材当中。此外,还配套了5本读本教材,再加上新课标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可以说,学生需要阅读指定的书目数量庞大,标志着语文教学步入“大阅读”时代。

第三,新高考对阅读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全国卷的文字阅读量达到了6000-9000字,不仅文字量大幅度增加,文言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等篇幅,甚至作文材料,都比较长。新高考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更加严苛。

(三)语文阅读难度较高

就读书笔记来说,其本身也是很有难度的。学会如何有效地做读书笔记,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为何说读书笔记法是学语文非常重要的方法?第一,学语文,首先要解决阅读切实的问题。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甚至是感兴趣阅读,这是需要阅读方法的。现在很多学生的阅读还停留在浅层次,甚至就是不阅读。第二,学生不擅长做阅读笔记。由于不会做笔记,他们往往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实际上,做阅读笔记本身是大有学问的,需要教师加强指导。第三,明确读书笔记的目的,做到学以致用、读写结合,这样才能坚持做下去。而不同的阅读目的,对做读书笔记的要求、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高中学语文做读书笔记,面临着考试成绩的压力,这与普通人的读书和学者为做学问而读书,有异样之处。

总之,读书笔记法学语文,适逢“三新”新背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做读书笔记时,既要守正,也要出新。只有做到读书笔记法的正形、变形和化形,学生学习语文的成效才会更上一层楼。

二、坚守读书笔记法学语文的“正形”

(一)读书笔记的制作步骤

第一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要舍得在课堂上留时间让学生阅读,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在书上或文章里圈画的好习惯。具体内容如下:1.小节号标好;2.书上好句子、词语,画横线或波浪线;3难懂的词语或句子,框起来,用“?”“★”“△”表示;4.在段末或文末,加批注,或概括内容,或写出感受,或质疑评价,或拓展补充。注意强调各种标记符号的规范性、一致性。

第二步,在笔记本上整理。并非所有的书上圈画、批注都要整理上笔记本。需要在笔记本上整理或呈现的有:1.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好句子或名言警句,可精要点评或摘录理由;2.内容概要或文章缩写;3.成段落或成篇的读后感或评论,这又变成了小作文了,可以作为作业布置,需要批改评讲;4.如果是古诗文,则需要有文言知识的梳理,包括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和古文化常识等。以上四项,面面俱到,可有所侧重。

第三步,读诵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是随意写的,应以精要为准。“凡是写上笔记本的都要记得,最好能背诵或熟记”。只有要求笔记本上的内容要能背诵,学生才会用心,否则就会变成随意抄写来应付。可以在早晚自习让学生诵读记忆,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营造读书笔记的氛围。

第四步,学会运用。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有意识地使用所积累的素材,进而看是否恰当;也可以让学生在演讲、口头作文时运用。这个环节是最难的,也是难以检查的,因此,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只要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就好。完整读书笔记流程图见图1。

(二)读书笔记的来源要坚持序列化

读书笔记篇目的来源,要坚持序列化,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要稳扎稳打,才能化繁为简,举一反三,把书读薄。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在精读课文时学会了做笔记,那么教材中同一单元的自读课文学生就会用读书笔记法进行自学。配套的读本是与本单元相关的,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篇目进行拓展补充。无论是教材里推荐的整本书阅读,还是班级统一的整本书阅读,教师需要自己先阅读,再引导学生阅读。从指定阅读到自由阅读,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阅读,从无方法的自发阅读到有方法的自觉阅读,从单一的阅读到研究式的阅读,学生在一步步向前走,其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也在不断提高。

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序列应该是:课本里的精读课文→自读课文→配套的读本→班级统一的整本书阅读→学生自由的课外阅读,用圆圈图表示,如图2所示。

(三)读书笔记的目的

读书笔记的内容为何?高中生做读书笔记,有其独特的目的,主要是学语文。具体如下:第一,学会精细阅读,学会概括,能做到内容提要;第二,学会赏析,品味语言,体会手法,体会到文章的妙处;第三,积累写作素材,包括好句子、名言警句、典型事例以及事例材料;第四,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讲结合,为提升思想水平、作文水平和演讲水平助力。所以,读书笔记呈现的形式有:在书上圈画、批注;抄写好的段落或范文,要求规范书写;摘录,挑选好句、重要句;文中点评,以精要语言评论;写读后感;写评论或书评。具体见图3。

三、读书笔记法学语文的“变形”和“化形”

(一)读书笔记要做到求真务实

高中学习生活紧张繁忙,语文阅读及笔记必须善于变形、求真务实,不搭花架子,才有好效果。高中生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有如下变形或出新:第一,一般的情况下读书笔记可以停留在“在书上圈画、批注”阶段,不需要都上升到“笔记整理阶段”,因为其主要目的是养成学生认真读书和留痕的习惯;第二,优秀作文可以是抄写范文或范文赏析,在此基础上可以按照典范文的样式来修改自己的作文,从而形成自己的范文,这个时候作文本就是读书笔记本;第三,读书笔记本可以是专门的本子,也可以在课堂笔记本中开辟课外读书笔记板块;第四,读书笔记本上的内容需要熟读和记忆,这是早读课的优秀材料;第五,读书笔记的内容未必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画;第六,读书笔记的读后感、评论可以通过课堂演讲的形式展示,此时读书笔记又可作为演讲稿。第七,学生可以写看视频的笔记。读书笔记的读“书”,可以是视频或影视片段,时事新闻、好的影视、有价值的短视频,可以播放观看,然后让学生写观看视频的笔记。这也是读书笔记的变形,受学生欢迎,效果也更好。

以表演、排剧的方式来“写”读书笔记。课本里的《哈姆雷特》学生可以挑选片段来演出。课外阅读的《平凡的世界》通过让学生改编剧本,让学生来排练、演出的方式。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来撰写演出体会。这些都是“高级”的读书笔记形式,几乎已经变成纯粹的语文活动,但是仍然有读书笔记的影子。

(二)发挥读书笔记“化形”作用

阅读是综合工程,发挥读书笔记法在语文学习中的中心地位的作用,可以“化形”为各种学习内容。将阅读与写作、演讲或口语交际、古诗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传承结合起来,让读书笔记法成为主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具体见图4。

(三)发挥读书笔记的综合效应

加强对学生读书笔记的指导,发挥读书笔记学语文的综合效应,语文教师是关键。第一,在培养习惯阶段,教师要坚持多批改学生读书笔记作业和展示。教师可经常性地把学生的读书笔记作业收上来批改,看学生是否按照要求来书写读书笔记,不到位的要通过作业订正的方式使之到位。教师要及时展示认真、优秀学生的读书笔记,这样既营造了氛围,又让习惯差、意识薄弱的学生有了学习的范本、模仿的对象。

第二,教师要改变理念,自己不能沉迷于“题海战术”,要将做题和读书笔记作业巧妙融合起来,让讲题和读书笔记指导相得益彰。从表面上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从根源上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树立明确的理念,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教师还要把阅读放到应有的位置,把培养阅读方法和激发阅读兴趣作为重难点来突破。教师把自己从讲题刷题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要让学生只顾做题目。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教师要舍得课内指导,可以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用课内激发的兴趣、培养的方法指导学生去课后阅读,这样让学生才能养成较高的阅读品位。阅读是把阅读和写作、演讲、课内知识的学习打通,融合起来的一种形式。

第三,教师自己热爱阅读,亲自阅读,写读书笔记,和学生同步进行,体会读书的苦乐,以及对读书笔记的付出与得到的收获。教师带头阅读,与全班同学同读一本课外书,阅读交流讨论,以读书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讨论会,读书会,演讲会、课本剧演出,社会实践调查等。营造好氛围,学生读书就是自然而快乐的事。学生利用读书笔记的过程会更加快乐,学问也会精进,何乐而不为?

四、结语

总之,通过读书笔记法来学语文,并不和其他学习方法相抵触,而应巧妙融合,达到综合效果。关键是理念明确下的几种关系处理:阅读和作文的关系,阅读和考试的关系,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的关系。处理得当,读书笔记法学语文就会从“正形”到“变形”,最后达到“化形”之成效。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素养为本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区域推进研究”(课题批准号:B/2021/02/17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