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思想 发展事业
2024-12-30蔡梦
引言
2014 年10 月15 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并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文艺事业锚定价值航向,擘画宏伟蓝图。
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美育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回信等方面的丰富内涵,使我们更能领悟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对我国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启迪及对这一领域的方向性引领。2015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同一时期,教育部聚焦学校美育发展出台系列文件, 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如2015 年5 月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等文件,针对学校美育质量评价问题提出要求;2017 年10 月出台《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破解学校体育美育教师紧缺难题;2018 年8 月教育部党组对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给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重要精神作出安排;2019 年4 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面向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明确了政策制度要求,规划了清晰的路径; 直至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以及2023 年12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 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搭建起学校美育发展框架的“四梁八柱”。本文主要围绕近十年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现实发展,重点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艺术、教育、美育等方面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国家政策文件、行业标准、重大举措及其导向和引领,事关专业院校、师范院校、普通学校音乐学科教育发展的一些重要方面。
一、“两办美育文件”明确了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的战略定位
2015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学校美育文件。2020 年10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简称“两办美育文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做出战略定位和整体部署。
“两办美育文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规划学校美育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文件围绕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 要求树立学科融合理念,挖掘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围绕科学定位课程目标,要求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围绕加快高校艺术学科的创新发展,要求艺术专业教育应坚持以一流为目标, 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能力,要求艺术师范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根本, 坚定办学方向、坚守师范特质、坚持服务需求、强化实践环节。
“两办美育文件”为我国新时代一体化推进专业院校、师范院校、普通学校艺术学科发展明确了定位、提出了要求。在此指导下,各级各类音乐教育工作蓬勃开展起来。基础教育领域,教育部主导修订了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先后颁布《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两部“标准”代表了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新动态,也鲜明体现了“两办美育文件”对基础领域艺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指导意义。
在高等教育领域,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围绕如何评价中国特色“双一流”建设,三个方面的因素值得重视: 一是应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把产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内外公认的成果作为重要考量;三是在业界形成重大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对这三方面都有谈及: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 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
2017 年和2022 年我国先后启动两轮“双一流”建设,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三所高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教育部要求和本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中央音乐学院以“中国特色、高精尖、国际化、世界一流”为办学目标,以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学理论三个传统优势学科为引领,分类分层推进学科建设,努力构建与德、智、体、美、劳相融合的美育体系。上海音乐学院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规划的整体目标是着力完成五大建设任务、五大改革任务与十大重点举措。2022 年9 月28 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调研学校淮海路校区整体提升工程及学校“双一流”推进情况,指示“上海音乐学院珍视厚重的历史积淀, 把历史故事挖掘好,把开放文章做好,把特色功能做强,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显示度”。中国音乐学院着力打造本科“8+1”“思政+X”课程体系,引领探索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国家标准;推出研究生“1+5+X”综合教育体系,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国音博士大讲堂”特色课程学术品牌,探索实施课题制、双导师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分类培养。
艺术师范高校音乐学科发展动态可以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为窗口进行观察。这项活动创办于1999年,两年一届。2016 年第九届以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美育文件为指导,将展示项目调整为音乐教学技能和微课,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2018 年第十届将展示内容调整为音乐教学能力、微课展示和社会实践,以期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有效对接。2021 年第十一届积极呼应“两办美育文件”,将“音乐教学能力”更名为“专业技能展示”。2023 年第十二届在专业技能板块增加戏曲,同时将合唱指挥列入每位学生必展之列,将“自弹自唱”更名为“即兴弹唱”,进一步突出产出导向。
为贯彻落实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自2019 年开始举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第一届设置教法、理论作曲、技能三个组别,参展教师同时展示专业和教学。2021 年第二届增加审美和人文素养项目, 引导教师明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职业定位。2023 年第三届增加社会实践项目,引导教师了解中小学音乐课程,以期能更具针对性地培养合格教师。
二、“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奠定了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坚实基础
2022 年9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公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 年)》(简称“新版学科专业目录”)輥輯訛。这是继1983 年我国首个学科专业目录和后续1990 年版、1997 年版、2011 年版学科目录后的第5 版学科专业目录。新版目录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社会需求规律的基础上,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力求反映学科体系发展新趋势,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其中,艺术学门类下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有了较大调整:首先,对一级学科进行更名并调整了学科内涵。原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5 个一级学科合并为1 个“艺术学”一级学科。其次,丰富和完善了专业学位的类别和层次。将原“艺术”1 个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设计等6 个专业学位类别,并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硕士层次升至博士层次。再次,优化和提升了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能力。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摆在同等重要地位统筹设置,从而完整建构起我国高等专业艺术教育从学士层次至博士层次的专业和学术学位教育体系。专业学位侧重培养创作、表演、教学、管理等实践型艺术人才,学术学位侧重培养历史、理论、评论等研究型艺术人才。两类学位相比,针对专业学位的调整力度更大,内涵变化也更显著。聚焦音乐学科,专业学位主要立足两个方面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一是培养艺术创演人才,力求创作精品力作,传播高雅音乐,攀登艺术高峰;二是培养能够面向更大群体、更多层次实施整体性音乐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实施美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战略规划贡献音乐学科的力量。具体到专业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立足各类高校自身学科传统并结合国家新时代美育发展规划,全国艺术教指委对独立设置专业院校和综合类师范院校给出明确指导, 前者主体任务是立足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未来艺术家(作曲、音乐表演);后者主体任务是立足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复合结构的未来教育家。在此时代背景下,各高校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充分消化改革动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推进优化本校艺术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的对应调整,尽快将工作重点移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建设上,努力满足国家在改革创新和升级转型过程中对高层次专业化艺术人才的需求。
立足更高站位,研究生教育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整体格局和战略规划正是力求推动我国艺术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总体要求与部署,“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为构建艺术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支撑。音乐学科在此时代背景下, 于2023 年成功立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美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下音乐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研究》。该项目立足我国新时代美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导思想,以继承传统、守正创新为基本理念,设置中国传统乐教研究、专业院校音乐学科美育体系建设研究、师范院校音乐学科美育体系建设研究、普通学校音乐学科美育体系建设研究、音乐学科美育体系评价研究等五个子课题,梳理中国传统乐教至近代美育实践(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传承创新机制,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音乐教育在专业院校、师范院校、普通学校各有侧重的教育目标与实施路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及相关评价体系。
三、持续推进中华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多次重要论述:2014 年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指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021年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讲话中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 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艺术创演与艺术教育领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出系列规划。如,中宣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包括民间音乐、戏曲等传承振兴工程。同一时期,教育部公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该指南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要求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学科安排、组织实施等提出具体意见。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是高校艺术学科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各高校依托大学专家资源丰厚、平台建设宽阔等优势,立项了一批课题或项目。如,中央音乐学院依托音乐理论研究中心承担了约六十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新中国器乐乐种传承发展研究》《礼乐文化传承创新的当代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国民间音乐探源溯流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国古典音乐体系构建研究》等重大项目。中国音乐学院获批《中国乐派研究》《中国皮影艺术传承创新研究》等艺术学重大项目,推出《中国音乐大典》《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丝绸之路乐舞文库》《晋陕蒙汉族民歌音乐地理研究》等标志性成果。上海音乐学院重点扶持了7 位省部级非遗传承人,建设省部级优秀传统文化“海派民乐”“古谱古乐”基地、中国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心等,与上音书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习所结合,开展各项活动。天津音乐学院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研究》、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等,获批“新时代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创新团队”, 立足中国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重大命题,致力于打造“创—演—研”三位一体的转化模式和跨学科研究策略。武汉音乐学院于2022 年成立“谭鑫培戏曲艺术研究中心”,着力推动戏曲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努力打造戏曲艺术精品,培养从事戏曲音乐创编、研究、评论、管理等多样化、复合型戏曲音乐人才。西安音乐学院发挥区位优势, 推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型红色史诗交响合唱音乐会、纪念建党100 周年系列音乐会等大型演出,热忱诠释为民族艺术“弘道”、为国家建设“育才”、为陕西文化“提气”的文化担当。四川音乐学院设置“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等一批省级重点学术研究平台,举行具有民族韵味的民乐新作品大师工作坊及作品交流会等演出。沈阳音乐学院传承鲁艺精神,获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歌曲《旗帜》荣获全国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同时开展评剧、皮影戏等“非遗”传承人研培,扩大非遗项目传播范围。星海音乐学院根植岭南沃土, 推动音乐博物馆建设,在2018 年成功获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之一,传承项目“粤剧”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于2019 年启动《星海音乐学院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哈尔滨音乐学院获批“东北亚音乐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传统文化节等;承办黑龙江省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展演活动,其中原创清唱剧作品《冰凌花———永远的赵一曼》将川江号子、俄罗斯小调、东北民歌等元素与抗联歌曲进行了巧妙融合。浙江音乐学院于2024 年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疆弹拨乐在中国当代民族器乐作品中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从“乐器法”入手,解决创作中新疆弹拨乐器的相关问题,从而以更为宏观的视角研究新疆弹拨乐,为中国民族器乐创作提供现实依据,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与研究开拓创新思路。
四、不断推动音乐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融并进
围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教材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领域是体现国家文化与教育导向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教材委员会于2020 年12 月先是印发《关于成立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后又颁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两份文件,各有侧重地围绕不同学段的思政目标要求、艺术类课程教材的思政教育实施等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其中,要求基础音乐课程教材注重传承红色音乐文化,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党爱国情感; 大学音乐艺术课程教材从本学科实际出发,有机融入“党的领导”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以最新修订完成的“湘艺版”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为例,其选用的中外作品比例分别是83.5%与16.5%。在中国音乐作品占据教材绝对主导地位的格局下,产生于中国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沃土的经典成为华夏儿女代代传承的精神滋养,充分彰显了音乐教材是音乐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保证,也是树立新时代学校音乐学科教育自信的重要载体。
在高校领域的实践探索方面,近十年来,音乐学科围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积极努力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作出积极努力且成绩显著。2015 年6 月30 日,值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 周年之际,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举办了名为《我们万众一心———抗战歌曲七十首》的新书首发式。新书收录70 首诞生在抗战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经典歌曲,力图将之打造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这一举措体现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的深入领会和积极响应。此外,2019 年,中央音乐学院还创办了以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为节点的“5·23”艺术节和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为节点的“10·15”艺术节,两大艺术节作为艺术与美育相融并进的品牌,引领全国艺术院校和院团。延安宝塔山下500 人共同唱响《黄河大合唱》,通过央视平台播出,全国观看量达25 亿人次,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上海音乐学院紧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主题,积极打造文化精品,包括原创歌剧《康定情歌》入选文旅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上海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 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要成就,歌颂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复排新时代版《长征组歌》,打造大型音乐党史课,形成热点,获亿次流量关注,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广泛报道;创作《霓虹灯下的哨兵》、交响合唱组曲《龙华魂》和交响组曲《龙华英烈颂》、音乐剧《忠诚》《春上海1949》等歌剧作品,以上海优秀红色文化题材深刻描摹伟大建党精神。
围绕学术研究助力音乐学科思政建设方面,2021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课题的立项名单中有两项属于音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范畴:一是年度重点课题《百年红色音乐浸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以红色音乐为研究对象,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建设视域下深入挖掘红色音乐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价值,形成适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学资源; 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和获得感的思政课教学前提下,探索红色音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二是年度一般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音乐教育价值研究》, 以三种文化中包含的音乐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从美育教育中寻找新时代学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融通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行和素养,特别针对三种音乐文化在审美教育价值、思想教育价值方面的深入分析,呈现出它们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优质教育资源,应该得到有效应用,使之成为学校音乐学科教育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2014 年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当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道路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艺术、教育、美育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出台一系列框架性制度文件,为新时代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现代化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及相关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音乐教育取得的伟大成就表明,党的创新理论对于文艺工作、教育工作的巨大指导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艺术、教育、美育等方面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实践又用于指导实践, 必将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引领艺术教育创造新的辉煌。
[本文为教育部2023 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美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下音乐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研究》(编号:23JZD048)阶段性成果]
蔡梦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