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的探索
2024-12-29李雪琪王凤阳曲德生
摘要:在党的二十大背景下,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有效地弥补农村外语培训中存在的教育资源不足、学习能力与观念问题、经济条件限制、忽视对外国国情的传达及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等问题。课程思政对“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策略,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推动“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的健康发展。课程思政不仅能够为外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为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课程思政互联网+外语培训教育均衡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志码:A
ExplorationofIntegrating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o“RuralInternet+ForeignLanguageTraining”UndertheBackground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
LIXueqiWANGFengyangQUDesheng
ShenyangLigong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Province,110159China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theintegration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caneffectivelycompensatefortheproblemssuchasinsufficienteducationalresources,learningabilityandconceptissues,economicconstraints,neglectofthetransmissionofforeignnationalconditions,andideologicalsecurityrisksinruralforeignlanguagetraining.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has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for“ruralInternet+foreignlanguagetraining”.Throughstrategiessuchas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ofteacherteams,optimizingthecontentsystemofcourses,andinnovatingteachingmethodsandmeans,itcanhelpimprovelearners'comprehensiveliteracyand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skills,and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ruralInternet+foreignlanguagetraining”.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cannotonlyinjectnewvitalityintoforeignlanguageeducation,butalsopromotesocialharmonyandeconomicdevelopmentinruralareas,makinggreatcontributionstoachievingeducationalequityandbuildinganewsocialistcountryside.
KeyWords: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ernet+foreignlanguagetraining;Educationalbalance;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ompetence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只有在农村人力资源不断开发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双重推动下,才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2]。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各类课程的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提高培养对象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中,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有意识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能够在培训中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农民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增强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并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语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外语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课程思政引导,在强调外语培训重要性的同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农村外语培训,并推动农村外语培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课程思政引导下的“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揭示课程思政对“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发展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为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发展的概况
1.1农村外语培训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特别是农村外语培训的发展。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项目的开展,为农村在校和非在校学习者提供更多学习外语的机会。这些政策不仅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支持,还为“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指明了发展方向。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政府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该工程通过为农村中小学配备计算机、卫星接收设备、教学光盘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其中包括外语教学资源。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外语教学的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近年来,针对农村地区非在校学生的“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项目也都在陆续开展,“互联网+”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我驱动式学习[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农村外语培训机构和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另外,网络环境也有助于学生发展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考方式,它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边界,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4]。
根据2023年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的《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中对乡村“互联网+教育”规范的标准,农村地区开展“互联网+教育”模式[5]。各地教育部门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了城市优质的外语教育资源,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向农村培养对象提供教育资源。农村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学习城市名师的外语课程,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这种模式的推广有效地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教育均衡和教育资源的共享。
目前,农村外语培训项目往往与教育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伙伴为项目提供资金、技术和资源支持,共同推动了农村外语培训的发展。我国也正在加强农村外语培训师资建设,通过培训和引进优秀人才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育人、环境育人与管理育人全过程[6]。
1.2农村地区学习外语技能的需求情况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提出有力、有效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其中,重点提到了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7]。本研究对农村地区1810名党员进行了访问调研,了解了普遍的农村地区学习外语技能的需求情况。
1.2.1追求高等教育的需求
新时代,高等教育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8]。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教育公平,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1]。随着农村教育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在升学过程中,外语成绩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因此,农村学生对于外语学习的需求日益凸显,他们需要通过学习外语来提升自己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可能性。
1.2.2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外语技能需求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企业开始涉足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这些领域对于外语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农村企业对于具备外语技能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上,也体现在对农村地区普通劳动者外语技能提升的需求上。例如:甘肃天水市2022年6月成功举办了中国(天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第二场(农特产品)跨境直播售货活动,旨在全力推广天水市农特产品销往海外市场。据统计,当天直播共计售出300t苹果,出口至马来西亚,货值高达180万元;还预售了90t天水蜜桃,出口至新加坡,货值约为190万元[9]。农村企业展现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迫切需求。
1.2.3全球化趋势与农村外语技能需求
全球化趋势使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农村地区不再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农村居民在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对外交流中也逐渐增多。这种趋势使农村居民对于外语技能的需求逐渐增强,他们需要通过掌握外语来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例如:2017—2019年,吉林省先后选派400多位农民赴日本、法国、荷兰等地“留洋”深造,学习世界各地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吉林省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蓄积力量[10]。
1.2.4信息化技术与农村外语技能需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农村地区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兴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外语学习途径。这种变化使农村居民对于外语技能的需求更加迫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外语来更好地利用这些新兴技术获取信息,以提升自身素质。
2“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遇到的问题
基于对农村地区1810名基层党员的访问调研,总结“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如表2所示。
2.1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往往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外语教学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材等往往不足以满足外语学习的需要,这些因素也限制了农村外语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吴凡的研究发现:政府在经济下滑期间往往首先考虑减少对农村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部分地方政府甚至直接停办农村教育培训[11]。
2.2学习能力与观念问题
农村地区居民学习基础相对落后,往往未能从小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对科学的学习方法未能充分掌握。由于农村地区的培训对象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所以,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基础不如城市学生扎实,导致在外语学习起步阶段遇到困难后其学习积极性和动力容易衰退,这些都对外语培训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杨永辉在2023年的调研研究显示:农民作为培训对象,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意愿较低。这就导致培训过程中容易出现两大问题:一是思想禁锢,不能正确地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二是对待事情缺乏长远眼光,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出现矛盾时,往往易被眼前利益所裹挟[12]。
2.3经济条件限制
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可能无法承担较高的外语培训费用,这也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培养对象接受优质外语教育的机会。
2.4忽视对外国国情的传达
农村地区的居民往往对外语和外国文化缺乏了解,农村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可能与外语教育中的内容存在差异。目前,农村外语培训缺乏对外国国情、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导致农村居民开始涉足水果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时所显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没有得到实质提高。
2.5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由于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培训对象的文化辨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可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外语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一些外国的极端思想或不良文化可能通过外语学习这一途径传播到农村地区,对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3课程思政起到的弥补作用
通过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课程思政的引导和整合作用,可以有效地弥补农村外语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这需要在培训中积极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同时争取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共同推动培训的健康发展。
3.1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培养对象认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鼓励培养对象之间、培训机构之间共享外语学习资源,如教材、网络课程等。将课程思政与外语培训相结合,设计综合性的课程,使培训对象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了解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国际交流的重要性等,从而增强学习外语的动力。结合思政教育,为农村外语教师提供更多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思政教育,加强对农村外语教师的师德培养,使其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愿意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李月夏在其研究中指出: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新“引擎”,引导他们走向地方、走向基层、走向农村、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致力推进祖国发展繁荣的重要一环[13]。
3.2提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外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教师可以教授并引导培养对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记忆技巧、时间管理、自主学习等,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外语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认识到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其不仅是为了与外界交流,更是为了个人全面发展和未来更好的生活。同时,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展示外语学习在农业现代化、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突出其学习的主体性,如此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14]。此外,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智慧教学平台大数据提供的指示性信息,加强师生之间、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从而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15]。
3.3缓解经济压力,提升教育公平意识
通过课程思政,加强对农村家庭的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使其了解并有能力申请到政府或社会提供的经济援助项目;并普及公平教育的理念,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农村外语教育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例如,2023年6月徐州市市外办、团市委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开始实施补短板促振兴公益项目——“蒲公英计划—乡村公益外语课堂”,旨在帮助乡村居民获得优质的外语教育资源,助力乡村培养青少年国际视野。徐州市外办和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共同签署了《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建设合作协议书》[16]。
3.4增进文化理解与包容
在课程思政中增加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引导农村外语培训对象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强其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力。结合农村地区的本土文化,开展外语教学活动,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也能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
近年来,在我国开展了大量类似的活动。第二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之“科技兴茶助力乡村振兴”交流会在武夷山成功举办,很多来自美国、新西兰等地的外国茶文化爱好者来此参会、交流,亲自体验了中国的茶文化。在大量这样的活动中,农村地区居民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并通过现场学唱外国歌曲、制作外国美食等多种方式亲身体验并感知不同文化的魅力,农村外语培训对象不仅提高了外语口语能力,还增强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3.5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并建立监测机制
3.5.1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合课程思政,着重培养农村外语培训对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会他们如何辨别和评估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优劣,以及如何在外语学习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3.5.2加强网络安全和媒体素养教育
在外语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可能会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外语国家的各种信息和资源。通过课程思政,加强对培训对象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媒体素养培养,教会他们如何识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避免受到不良意识形态的侵蚀。
3.5.3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结合课程思政,重点强调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每一次外语教学课堂中不遗余力地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并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17]。通过讲述国家历史、民族英雄事迹等方式,增强农村外语培训对象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使其在面对外语国家的文化冲击时能够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
3.5.4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监测与反馈机制
结合思政教育工作,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监测与反馈机制,定期评估外语培训中意识形态安全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确保农村外语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4结论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发展的现状,揭示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论证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下的课程思政融入外语培训在弥补这些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在教育资源、学习能力与观念、经济条件限制、外国国情传达及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存在显著不足。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策略,有效地提升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融入不仅为农村外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通过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培训有机结合,农村居民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也增强了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助于提高农村外语培训对象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还通过案例分析,强调了政府、学校和社会在农村外语培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外语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学校应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地区实际的外语教学模式和方法,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关注和支持农村外语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下的课程思政与“农村互联网+外语培训”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课程思政与外语培训的融合实践,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崔海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山西农经,2024(1):143-145.
[3]袁菁菁,徐辉,董如林.高校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J].科技资讯,2024,22(3):162-166.
[4]曾宇.探讨网络环境下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J].科技资讯,2023,21(23):205-208.
[5]中央网信办.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EB/OL].(2022-09-04)[2024-02-20].https://www.gov.cn/xinwen/2022-09/04/content_5708228.htm.
[6]郭玉娟.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职校商贸类专业英语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S1):79-80.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EB/OL].(2024-02-03)[2024-02-20].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2/content_6929934.htm.
[8]田越,周涵伟,刘怀志.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考:逻辑引领与困境突破[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6(3):34-37,41.
[9]天水市商务局.中国(天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举行第二场(农特产品)跨境直播售货活动[EB/OL].(2022-06-30)[2024-02-20].https://www.tianshui.gov.cn/sswj/info/1161/22692.htm.
[10]闫虹瑾.新农民新作为: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出国培训扫描[N].吉林日报,2019-11-01.
[11]吴凡.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内在机理、现实阻滞与实现路径[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5):32-36.
[12]杨永辉.职业院校承办农民培训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现状与路径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23(6):12-17.
[13]李月夏.“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23(24):35-38.
[14]李新瑾.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J].科教导刊,2023(10):58-60.
[15]郭晨荣,闫延鹏,陈韶.基于“雨课堂+共享数据”智慧平台的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23,21(24):198-201.
[16]徐梦婷.为乡村学子搭建外语学习的公益课堂[N].徐州日报,2023-06-21.
[17]廖素清,王若菲,金丽娜.党的二十大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J].科技资讯,2024,2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