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英语课程美育体系构建路径

2024-12-28冯宏宇

旅游纵览 2024年12期
关键词:构建路径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介绍了旅游英语课程与美育融合的重要性,并从明确旅游英语课程美育目标、挖掘旅游英语教材中的美育元素、创新旅游英语课程的美育教学方法、提升旅游英语教师的美育素养、完善旅游英语课程的美育评价体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职旅游英语课程美育体系的构建路径,旨在通过美育浸润,提升学生在旅游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以期为中职旅游英语教学的美育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旅游英语;美育体系;核心素养;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以提高人们审美素养、陶冶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教育。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美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旅游英语课程作为培养旅游行业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构建美育体系具有深远意义。美育能够赋予旅游英语教学更丰富的内涵,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对多元文化的审美鉴赏力,以更具创意与表现力的方式投身于旅游服务行业,从而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旅游英语课程与美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旅游英语课程的内容广泛,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包括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而这些元素本就是美的载体,蕴含深厚的审美价值。通过美育的融入,学生既可学习到相关的英语词汇与表达方式,还能深入理解这些元素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得到培养,并逐渐形成对美的敏感度、辨识度,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感受和理解美。同时,美育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学习旅游英语课程时,想象出独属于自己的旅游故事与风景画。更重要的是,借助美育教育,学生可学会如何客观地评价旅游目的地的美学价值,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观念。

(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旅游英语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因为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艺术特色,包括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民俗习惯以及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进一步认同、尊重异域文化。同时,美育还让学生可以洞察每个文化背后独特的审美观念,理解这些观念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这有助于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如地应对文化差异,减少因误解而产生的冲突,促进文化的和谐交流。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让学生在旅游英语课程中深入理解、灵活运用语言,更为他们今后职业生涯中的跨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旅游行业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审美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旅游行业正逐步从传统观光旅游转变为高品质、文化型旅游。在此过程中,具备美育素养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他们凭借深厚的美育功底,能够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元素,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生动且富有深度的讲解与引导,让游客在旅途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文化体验和心灵感悟。同时,美育的融入让旅游服务更加注重游客的审美需求和情感体验,促进了游客满意度、忠诚度的显著提升,为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这些专业人才还能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旅游目的地的美景和文化特色,进而塑造出更加鲜明、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使得更多的游客慕名而至,进一步繁荣、发展当地的旅游业。

二、旅游英语课程美育体系构建路径

(一)明确旅游英语课程美育目标

1.文化理解目标

旅游英语课程涉及众多国家与地区的旅游资源与文化。通过美育体系构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旅游景观、民俗风情等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例如,在学习欧洲中世纪城堡旅游知识时,让学生探究城堡建筑风格与当时封建领主制度、战争防御需求以及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的关联,使学生不仅能知晓城堡的外观与功能,更能理解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在跨文化旅游服务中准确传达文化内涵。

2.审美感知目标

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其能迅速捕捉旅游英语素材中的各种美。无论是自然景观如美国大峡谷的壮丽、新西兰皇后镇的秀丽,还是人文景观如印度泰姬陵的精致、柬埔寨吴哥窟的古朴,学生都能感知其独特的美学特质。同时,在旅游英语的语言表达上,深刻体会导游词的韵律美、旅游宣传文案的修辞美,提升对美的感受性与洞察力。

3.艺术表现目标

在旅游英语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以得体且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方式进行表现。例如,在模拟旅游产品推介会中,学生能够运用流畅、生动且富有情感的英语介绍旅游产品,配合恰当的肢体语言、表情神态以及精美的演示文稿,将旅游目的地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吸引潜在游客,如同专业的旅游营销人员或导游一般,具备良好的艺术呈现能力。

4.创意实践目标

鼓励学生在旅游英语学习与实践中发挥创意。如设计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将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旅游景点以新颖的主题串联起来,创作独特的英语导游词;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如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等介绍旅游景点。通过这些创意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在旅游英语领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二)挖掘旅游英语教材中的美育元素

1.自然景观之美

旅游英语教材中对世界各地自然景观的描写是美育的重要素材。如教材中对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描述,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来领略其五彩斑斓的珊瑚礁群、清澈见底的海水以及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所构成的奇妙海底世界之美。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词汇、语句结构,让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精准地描绘自然景观的色彩、形状、规模等美学特征,同时感受大自然所带来的震撼与感动,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2.人文景观之美

众多人文景观在教材中也有体现。以中国的长城为例,教材可能会介绍其雄伟壮观的建筑结构、绵延万里的磅礴气势以及背后蕴含的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涵。教师可深入讲解长城建筑中的美学设计,如城墙的错落有致、烽火台的布局合理等,以及这些设计所反映出的古代军事防御与建筑美学的融合。同时,让学生探讨长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意义变迁,从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到现代的世界文化遗产象征,理解人文景观的历史性与文化性。

3.民俗文化之美

旅游英语教材往往包含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俗文化内容。例如,在介绍巴西狂欢节时,教材会提及盛大的花车巡游、热情奔放的桑巴舞蹈、色彩绚丽的服饰装扮等民俗元素。教师可组织学生深入研究巴西狂欢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巴西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分析其中音乐节奏、舞蹈动作、服饰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美学特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的同时,感受不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活力,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三)创新旅游英语课程的美育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创设逼真的旅游情境,如机场候机大厅、旅游景区入口、酒店大堂等场景。在机场候机大厅情境中,设置学生扮演机场工作人员与外国游客交流的环节,涉及航班信息查询、登机手续办理、旅游目的地咨询等内容。学生需要运用英语礼貌、专业地解答游客问题,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美感与文化内涵,如使用恰当的敬语、委婉语,介绍旅游目的地时巧妙运用描述性词汇和修辞手法,让游客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体验。学校可积极与旅游企业合作,建立一批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实践机会[1]。

2.项目式学习法

开展以旅游英语为主题的项目活动。例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策划一次国际旅游文化交流活动。各小组需要完成活动主题确定、旅游目的地特色文化调研、活动流程设计、英语宣传资料制作以及活动现场模拟展示等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旅游英语知识进行沟通协作,还要充分挖掘不同文化中的美育元素,设计出富有创意和文化魅力的活动方案,如将传统音乐表演、民俗手工艺展示与现代旅游推介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美育素养与实践能力。

3.多媒体融合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播放高清的旅游纪录片,如英文版《地球脉动》,让学生在欣赏世界各地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学习纪录片中的英语解说词,感受自然之美与英语语言之美。展示精美的旅游图片、PPT课件以及短视频等,如介绍法国卢浮宫时,通过展示馆内珍藏艺术品的高清图片,配合英语讲解其艺术风格、创作背景和美学价值,让学生直观地领略艺术之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感染力。

(四)提升旅游英语教师的美育素养

1.专业培训与进修

学校应为旅游英语教师提供系统的美育专业培训机会。例如,组织教师参加美学理论课程培训,学习中西方美学史、美学原理等,使教师能够从理论层面深入理解美育的内涵与外延。开展旅游文化与美学融合的专题培训,邀请旅游行业专家与美学学者共同授课,探讨如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精准挖掘美育元素并有效传授给学生,提升教师的美育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

2.自我学习与反思

教师自身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旅游美学相关知识。阅读专业书籍如《旅游美学》《文化美学导论》等,关注旅游行业报刊与网站上的美育资讯,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与视野。在教学实践中,定期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美育实施的效果与不足,积极探索改进方法,通过观摩优秀教学案例、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美育教学水平。

(五)完善旅游英语课程的美育评价体系

1.评价指标多元化

构建包含多维度美育指标的评价体系。在传统的高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达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会统一设定教学目标。虽然此举可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学习,体现了整体教学效果,但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未能实现因材施教,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最终成效[2]。为改善这一状况,就需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并据此制订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评价,如能否准确识别并描述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对文化理解深度的评价,如对旅游文化内涵的分析是否准确深入;对艺术表现能力的评价,如在旅游英语实践活动中的口语表达是否富有感染力、肢体语言是否得体等;对创意实践能力的评价,如旅游线路设计是否新颖独特、英语导游词创作是否有创意等。

2.评价方式多样化

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情境模拟、小组项目中的参与度与表现质量;作业评价,如对学生撰写的英语旅游文化赏析文章、旅游线路设计方案等进行细致评估;学习档案袋评价,收集学生在整个学期的旅游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作品、笔记、反思记录等,动态呈现学生的美育学习成长轨迹。终结性评价可通过期末考试中的美育相关题型得分情况,如用英语描述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分析旅游文化现象的文化与审美内涵等;项目成果展示评价,综合考量学生的美育学习成果与能力水平。

三、结语

在中职旅游英语课程中构建美育体系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明确美育目标、挖掘教材美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美育素养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能够有效地将美育浸润到旅游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中职旅游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较高美育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旅游英语人才,也为学校美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根据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生需求变化,持续优化旅游英语课程美育体系,使美育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旅游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化传播者与美的使者。

参考文献

[1]汪江红.基于高职旅游英语教育“双元”培养模式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探索——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4(25):109-112.

[2]周佳.混合式教学在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校园英语,2024(1):58-60.

猜你喜欢

构建路径核心素养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机制的构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