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互动交际看应答语“好”的话语功能

2024-12-22纪欣池

中国故事 2024年12期
关键词:反语乡约东坡

【导读】“好”是人们在交际中赞同说话人所说内容时,高频使用的应答语之一。本文从互动语言学视角出发,采用大量口语语料,考察应答语“好”在互动交际中的话轮位置和序列位置分布,探究其话语功能。应答语“好”在互动语境中出现的位置较为灵活,具有赞同功能、应允功能、赞赏功能、知晓功能、喝彩功能、礼貌功能、让步功能、反语功能和衔接功能九大话语功能。

一、引言

李永华将应答语界定为由引发语出发产生,并表达信息传递者一定交际意图的任何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好”是互动交际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应答语。例如:

(1)吉特氏:今儿是爷登基大好日子,我已关照内厨房,整备下一席精致菜儿,给爷庆贺,不知爷肯赏我这个脸么?

太宗:好,好,只有一句话交代你,大家取乐,不可拘泥才有趣,要闹那仪注儿,我可就不敢领教了。(《清朝秘史》)

(2)肖东坡:分别介绍一下都是什么。

修国军:好。(《乡约》)

例(1)和例(2)中,“好”作为应答语,分别位于话轮首和独立话轮,同表示应允功能。学界对“好”的研究历史悠久,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1.“好”的性质研究,如孙秋秋指出“好”在词义上具有模糊性和确定性;扬扬、俞理明将“好”定义为次生叹词,并指出“好”具有反预期性,可以用来衔接话语。

2.语法化词汇化过程分析,如李小军、朱习文讨论了语气词“好”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武振玉、温振兴讨论了程度副词“好”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3.“好”的不同用法研究,如邵敬敏、朱晓亚将“好”定义为功能词,指出“好”具有积极应对功能、消极应对功能和话语衔接功能;王长武、雷璐荣认为应答语的“好”有两种用法,一种表示答应对方的请求,接受对方的意见,赞同对方的观点等,另一种表示对方话语中涉及的人或事让人满意。

学界对“好”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基础,研究成果颇多,但对“好”的应答语属性涉及较少,且较少触及互动层面,对具体功能的刻画不够全面。因此,本文从互动交际视角出发,遵循位置敏感语法的思路,对应答语“好”出现的话轮位置、序列类型和序列位置作细致描写,进而明确其话语功能。本文的语料来源为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MLC媒体语言语料库。

二、应答语“好”的位置分布

位置敏感语法(positionallysensitivegrammar)主张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必须考察语法结构在话轮、序列中的位置分布,不能脱离其所处的会话序列环境,具体研究路径有两条:横向观测其在话轮内的位置,如话轮首、话轮中、话轮末尾等;纵向观测其在序列结构中的位置,如发起话轮、回应话轮、扩展话轮等。姚双云也指出不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序列位置上具有不同的互动功能,相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序列位置上其互动功能也可能存在差异。基于此,我们对应答语“好”位置分布情况的介绍主要从话轮位置分布和序列位置分布两方面展开。

(一)话轮位置分布

话轮(turn)是会话分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由Sacks提出,但其并未作出具体定义。方梅对话轮下的定义为:“话轮是存在于互动谈话过程中的基本组织单元,是交际双方依次交换说话时,每个说话人所产生的每次言谈行为。”我们以“好”为搜索词,在媒体语言语料库(MLC)和现代汉语语料库(CCL)中选取大量口语语料,在细致地分析筛选后,统计出应答语“好”的语料共274条。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应答语“好”话轮位置分布灵活多变,既能够分布在话轮首、话轮中和话轮末尾,又能够作为独立话轮存在。其在话轮首出现的频率最高,共有141条,占比51.5%;其次是独立话轮,共有78条,占比28.4%;再次是话轮中,共有49条,占比17.9%;而在话轮末尾的出现频率极低,仅有6条,占比2.2%。

(二)序列位置分布

Schegloff认为:“序列是会话行为最基本的组织结构之一。”方梅也指出:“序列(sequence)是会话行为的组织方式,一个序列通常包括多个连续的话轮,话轮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完成一个特定的行为或活动。”位置敏感语法观指出,序列类型基于特定社会行为(particularcation-based),根据引发语所实施的社会行为进行分类,我们发现应答语“好”主要出现在四类序列类型中,即询问序列、告知序列、评价序列和请求序列。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询问序列>请求序列>告知序列>评价序列。

三、应答语“好”的话语功能

通过对语料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发现应答语“好”具有赞同功能、应允功能、赞赏功能、知晓功能、喝彩功能、礼貌功能、让步功能、反语功能和语篇衔接九大话语功能。

(一)赞同功能

在互动语境中,应答语“好”可以表达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赞同和认可,是其作为应答语的主要功能。赞同功能的实现预设了一个前提,即在前一话轮中说话人表达了自己的某种观点、态度、感受等,受话者使用应答语“好”对发话者表达赞同,表达与说话者基本一致的观点、态度、感受,从而推动或促进会话的有序进行或顺利完结。“好”的赞同功能,主要是针对引发语的具体内容而言,例如:

(3)孙海臣:以后经常来人陪您聊天吃饭好吗?

老人:好!好!(《人民日报》)

例(3)老人发出两个应答语“好”,用“好”的叠连形式表达对上一话轮孙海臣询问的赞同,表明自身态度。

(二)应允功能

应答语“好”用在应答话轮中具有应允功能,是对引发语所提出的某种请求、命令和建议等的应允、接受和服从,引发语的发话者通常社会地位高于受话者,应答语“好”在此语境下也能够显示优势者地位。例如:

(4)A:你几时学的英文?会写英文信?

C:我请朋友代写,你却不可说破。说破了,二姑娘就要疑心我是个没有学问的人了。

A:好,好,决不说破。

(《留东外史续集》)

例(4)A看到C所写的英文信,询问C何时学会的英文,C说明情况后,请求A不要将自己找他人代写英文信的事说出去,应答语“好”用于对C请求的应允。

(三)赞赏功能

赞赏即赞美赏识,在互动交际中,当受话人对说话人发出的话语内容十分满意,或说话人发出的话语内容超过受话人心理预期,受话人通常使用“好”来表达自己对对方话语内容的赞美和赏识,与赞同功能和应允功能相比,赞赏功能的语气和情感更为强烈。例如:

(5)肖东坡:刀书记,今天能不能给我们大家伙儿描绘一下河口的未来?

刀剑: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推进,给河口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所以我们在机遇面前,要迎难而上,把河口建设成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配套、商机无限、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吸引各方面来投资的创业热土,一个立足国内、面向东盟、融入世界的国际化的口岸城市,将屹立于我们祖国的西南边疆。

肖东坡:好!(《乡约》)

例(5)为主持人肖东坡采访河口书记刀剑,在节目接近尾声时,主持人肖东坡询问刀剑河口的未来发展前景,在刀剑回答后,肖东坡发出的“好”是对其回答的赞美和欣赏。

(四)知晓功能

在某些语境下,应答语“好”经常表示对引发语内容的了解与知晓,是受话人对说话人所说内容的表态,即“我已接收”或“我已了解知晓”。例如:

(6)母亲:你侄子参加八路军四年啦,今年打仗挂了花才回来,心常你也去参军吧,给你侄子报仇!

心常:我已报了名啦。

母亲:好,好,我原来是不知道!

(《人民日报》)

例(6)心常母亲不断鼓励心常参军,不知道心常已经报名参军,在心常说出已经报名参军后,母亲使用应答语“好”表示对心常所述内容的接受和知晓,后续内容“我原来是不知道”更表明其现在“已经了解知晓”的状态。

(五)喝彩功能

喝彩即大声叫好。在某些语境中,当受话人接收到听话人话语信息时,会产生情绪异常激动的情况,便会说“好”表示喝彩,这是形容词性的“好”叹词化的结果(刘丹青)。此时的“好”仅表示某种情绪而不带有特定意义。例如:

(7)肖东坡:我现场试验一下,来,那个小朋友我看你很久了,能不能给我们背两个星子的诗?

小朋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威:好!(《乡约》)

例(7)应答语“好”用于喝彩,表达那威对小朋友背诗的激动之情。

(六)礼貌功能

当会话参与者中一方提出的建议、询问、邀请等遭到拒绝时,双方或多方的关系可能会产生裂痕,甚至会出现冲突。此时,应答语“好”可以用于协调双方关系,避免关系产生裂痕或引起冲突。例如:

(8)张国栋:张志刚,这是种大棚桃的土专家他可以让这个棚桃啊,成熟期在三月份到七月份。并且他这个棚桃吃起来,口感很好。

肖东坡:口感有多好啊?

张国栋:你尝一尝就知道了。

主持人:我就是这意思啊。

张国栋:好。(《乡约》)

例(8)嘉宾张国栋邀请主持人肖东坡品尝樱桃,肖东坡的回应并不属于明确的接受或拒绝,而是表明自己上一话轮的询问便是想品尝樱桃的意思,此时双方的话轮接续有着短暂的停止,张国栋使用“好”,表示对主持人话语的知晓,顺利地延续话轮,进入到下一话题中。

(七)让步功能

在对话中,说话人与受话人的观点态度并不完全一致,经常会出现双方观点不一致,甚至双方出现较尖锐矛盾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应答语“好”能够发挥让步功能,缓和双方关系。例如:

(9)陆凤娇:你定要人家来拜你,你就不能先去拜人家的吗?你是求人,人又不求你,你如何也要拿架子?你这糊涂蛋,真要把我急死了。

林巨章:我们男子在外说话,偏要你管些什么?我难道就不明白是去求人?

陆凤娇:照你说,难道是我管错了吗?你的事,是不应该我来管的,你看我可是愿意多管闲事的人?你还向我发急,胡说狗屁是这么乱放!

林巨章:好,好,罢了,有客人在这里,不要这么闹,有话等歇再说。

(《留东外史续集》)

例(9)林巨章求人办事却放不下架子,因此事和陆凤娇产生矛盾,林巨章因门外还有客人,不想继续争吵,希望缓和与陆凤娇的关系,因而采用应答语“好”的叠连形式,表明自己的退让,暂时承认陆凤娇的观点。

(八)反语功能

有时应答语“好”还能够发挥反语功能,反语是指说话人虽然发出“好”,实际上表达的却是“不好”。例如:

(10)白三爷:想当初你哭哭啼啼回家来,闹着要离婚,怪只怪我是个血性汉子,眼见你给他打成那个样子,心有不忍……我若知道你们认真是一刀两断,我会帮着你办离婚么,拆散人家夫妻,这是绝子绝孙的事,我白老三是有儿子的人,我还指望他们养老呢!

流苏:好,好,都是我的不是!

(《倾城之恋》)

例(10)白三爷和流苏争吵,流苏虽然发出应答语“好”,但表达的却是“不好”,是对白三爷的愤怒和不满。

(九)衔接功能

应答语“好”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衔接话题,具体包括转换话题和结束话题两种。例如:

(11)肖东坡:假如得了本场的冠军,你有什么样的心愿希望实现?

茹滋洋:我特别喜欢六小龄童老师的表演,尤其美猴王的那一套服装,我特别想要一套那种服装。

肖东坡:要一套美猴王的服装,好,你有什么样的心愿?(《乡约》)

例(11)肖东坡询问嘉宾茹滋洋获得本场冠军后想要实现的心愿,在得到确切回应后,先用回声重复向其寻求确认,继而使用“好”转换话题,将话题转为询问其余参演嘉宾获胜心愿。又如:

(12)肖东坡:这个鸡肯定好吃。

汪文科:它不能吃,这是国家保护的。

肖东坡:国家保护的。好,谢谢您。(《乡约》)

例(12)肖东坡和汪文科讨论汪文科养殖的鸡,肖东坡调侃其养殖出来的鸡肯定很好吃,汪文科反驳后,肖东坡二次重复汪文科话语中的部分内容,再次确认话语信息,随后使用应答语“好”结束当前话题。

参考文献

[1]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中国语文,2000(5).

[2]Schegloff,EmanuelA.SequenceOrganizationinInteraction:APrimerinConversationAnalysi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7.

[3]李永华.汉语会话之应答语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

[4]刘丹青.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J].汉语学习,2012(3).

[5]方梅.负面评价表达的规约化[J].中国语文,2017(2).

[6]姚双云,田咪.自然会话中“是吧”的互动功能及其认识状态[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6).

猜你喜欢

反语乡约东坡
乡约“吃了吗”
“吃了吗”原来是乡约
乡约:给湖北兴山县练瑜伽的姑娘说媒
乡约:给“彭祖故里”的音乐达人说媒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新格赖斯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反语对比研究
东坡画扇
论反语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