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4-12-21谭文木
【摘要】在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设计,兼顾所有学生的能力提升需求.本文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必要性进行探究,并提出具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由此初中数学教学应将提升学生各项能力作为核心目标.此方面内容主要涉及数学抽象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相关核心素养不仅需对传统教学目标进行深化和细化,同时也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初中数学难度增加,学生需要更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应对学习挑战,这也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调整,采取分层教学法等手段,切实保障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1 分层教学概述
分层教学的核心在于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度,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层次和阶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能力提升的实际需求,从而推动教学效果最大化目标实现.为切实保障分层教学顺利实施,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遵循灵活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突破固定教学模式限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尤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深入了解其学习需求并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同时,个性化教学也是分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要求教师充分明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惯,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教师学习积累教育心理学知识,充分把握学生个体差异,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此外,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精髓所在.该要求强调教师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提供差异化教学内容.为实现此目标,教师需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了解其能力发展实际水平,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计划提供保障,确保所有学生均可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2 开展基于分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2.1 新课改工作的必然要求
我国新课改工作开展中对因材施教做出明确强调,尤其注重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发展开展精准教学[1].在新课程实施目标设定中,明确提出确保所有学生均可接受高质量数学教育,并为不同学生在数学领域实现个性化成长提供必要条件支持.由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既要追求广泛覆盖,同时也需注重深度挖掘,并充分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2 生本理念落实提出的要求
由于不同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若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内容过于简单而失去学习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因难度过大而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考虑到数学学科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习困难,进而导致学生间的分层现象加剧.而新时期教育改革强调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即充分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既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而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可为该目标实现提供必要保障.
2.3 高效课堂教学是需求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是当前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高效课堂构建根本目标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避免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旁观者.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可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之中,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3.1 基于差异分层开展教学目标设定
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以实现所有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学习成效最大化为目标.该教学模式核心在于深入剖析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与能力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与策略,从而更精准地引领学生学科发展[2].
例如 以初中数学教材“一元一次方程”课时为例,教师在设计本课时教学目标时,需对学生个体差异与需求进行综合考量.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夯实其数学基础,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基本概念、解法步骤以及基本应用,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目标.同时,教师还需给予学生耐心引导和鼓励,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紧跟教学进度.对于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教师应在确保其掌握基本概念和解法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其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为目标.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练习题,引导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分享彼此解题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该层次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数学素养较高的学生,教师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拓展能力为目标.为此,教师可引导其深入探索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该层次学生参与数学竞赛或课题研究活动,通过挑战难度更高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通过制定差异分层的教学目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初中数学教学可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所有学生均可在合适的学习层次上获取相应教育资源.该模式不仅可打破以往统一化教学的局限,还可充分发挥核心素养优势,帮助学生在个体化、差异化的学习环境中培养更全面的数学素养[3].
3.2 分层次开展教学活动设计
为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在学科发展方面的需求,初中数学教学可设计差异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以此提升教学针对性.
例如 以初中数学教材“平面直角坐标系”课时为例,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如下差异化学习活动.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应主要关注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直观的图形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坐标系中的表示,并尝试对坐标进行标注.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明确横纵坐标含义,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坐标系基础知识.对于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教师在巩固其基础能力的同时,还需进一步提升该层次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技能.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具备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坐标系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如要求学生在已知点A(2,3)和点B(6,3)的情况下,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促使学生运用坐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还可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数学素养较高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其创新能力和高阶思维.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坐标系与数学函数之间的关系,如指导学生绘制函数y=2x+1的图象,并探讨其斜率和截距,以此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差异化学习活动设计,教师可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带动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3.3 基于分层教学理念开展作业设计
通过实施差异化作业设计策略,教师可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后巩固与提升途径.
例如 以初中数学教材中“平行线”知识点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问和讨论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行线概念.而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则应对学生能力差异进行综合考量,切实保障所有学生均可在作业中实现提升能力目标.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作业内容设计应注重对平行线基本概念的巩固和简单应用.为此,教师可设计识别平行线并标注等类型的练习,以及基于基础概念的简单计算题.此类型作业既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同时也可强化学生对平行线特征的认识深度.对于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作业设计应适当增加难度,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证明能力为目标.为此,教师可布置涉及平行线性质证明或应用等方面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推理和论证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此类型作业既可充分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也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数学素养较高的学生,作业设计应更具挑战性和开放性,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设计综合性强、需要运用平行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鼓励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讨论.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提出自身见解和解决方案,实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通过采取差异化的作业设计策略,教师可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促使所有学生均可实现全面发展.同时,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4 基于分层教学理念开展教学评价
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指导下,教师可实现对学生学科能力进行精准评估的目标,进而为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提供必要信息支持,从而推动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 以初中数学教材中“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相应评价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通过简单直观的课堂练习或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轴对称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相关练习和测验内容可为轴对称图形识别和对称轴标注相关内容,此方面内容可引导教师快速了解学生对轴对称基本定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图形中找出对称轴的能力.对于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教学评价应侧重于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可设计具备综合性特性的练习和实际问题解答环节.例如,通过让学生在坐标系中求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方程,此方面内容不仅可检验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程度,还可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数学素养较高的学生,教师可设计更具开放性和研究性的评价任务,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要求学生通过构造轴对称图形,深入探讨对称轴位置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影响.此类评价任务不仅可有效检验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深度,还可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效果评价方案,教师可对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进行全面了解,进而为其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该评价方式不仅可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还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利用分层教学理念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具体工作中应注意基于分层教学理念对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进行设计,为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成效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冯亚娟.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与思考[J].好日子,2022(17):3.
[2]张会强.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0):101-103.
[3]张小成.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9):108-110.
[4]黄忠敏.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