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概述
2024-12-21芮如鹏
【摘要】 素质教育理念下,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初中数学难度加大,逻辑性更强,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容.同时,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升学考试中的重点科目,数学成绩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的整体成绩,而且也影响学生的升学水平.因此,家长、学生、教师、学校都高度重视数学学科,作为为学生答疑解惑的数学教师,更要充分利用教学实践,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掌握新的知识,又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践行“双减”政策,不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还要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不仅掌握新知识、新方法,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 制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更重视教育,提出了素质教育、五育并举、核心素养等诸多教育理念,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既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也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初中数学课堂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究其根本,主要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一是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有着较大的差别,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初中生活,也就不愿意学习.同时,初中的课程难于小学的课程,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也就会逐渐放弃,课堂学习效率就变低[1];二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并且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辨别和认知能力较低,总是按照自身的喜好行事,不认真学习;三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学生沉迷于游戏、短视频之中,从中接触大量不良的信息,影响学生的认知和价值体系,不愿意学习.同时,学生沉迷其中,就会缩短休息和学习的时间,精神状态不佳,也就难以接受新的知识,基础不牢,影响课堂开展的效率.
其次是教师的影响.一是部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只注重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没有兼顾实效性,导致学生虽然积极参与其中,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快乐,但是并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2].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年纪较大,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无法驾驭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实效性也不高;二是部分教师无法接受初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无法和他们打成一片,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学生不喜欢这类教师,也就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
2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2.1 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从生活出发,创设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处在模拟的情境中,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提高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而且也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的实效性[3].
例如 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的内容时,教师用PPT展示足球场的画面,讲解足球运动场的标准规格,简要地介绍足球比赛的规则和世界知名的球星,让学生沉浸在足球比赛的场景中来.随后,教师指出将足球场的边线和底线视为两组平行线,一是让学生观察足球场的构造,结合所学的知识,探讨球门柱与边线、底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二是让学生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解释球为什么不会越界;三是球员在球场的不同位置射门时,守门员视角中的同位角和内错角现象;四是利用相关知识预测球的飞行路线.此外,针对每一个问题,教师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看各种位置变化.教师借助PPT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足球运动的场地,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参加足球运动,不仅从中感受到足球运动带来的欢乐,而且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平行线的相关性质,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最后,教师将在教学情境中探究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的方法.
总之,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2 实施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探索中学习知识.学生只有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中,才能够调动已学的知识,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进而深入地掌握新的知识点[4].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比较叛逆,但是好奇心盛,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索新的事物.为此,教师要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提出问题、假设、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 在学习“垂线”的内容时,首先是教师借助PPT展示棋盘格、城市的道路网格等多个直线交叉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哪些线能最快帮助我们找到方向,引发学生对直线的思考.其次是教师让学生运用直尺、量角器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并测量所形成角的度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垂线的问题,并根据图片的内容和所画的内容进行假设,并验证垂直相交,进而得出垂线的相关结论,深入地理解垂线的相关知识.在学生完成探究的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垂线,例如大桥的设计、桌子与地面的关系等.同时,让学生制作一张不限内容、不限题材的,包含垂直相交元素的海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鼓励学生探索新的知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下,学生不仅理解了垂线的相关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批判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走进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大力引进最先进的技术,不仅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也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5].一是利用数学软件和工具,如在学习“平移”的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这个强大的动态几何软件,让学生探究平移的相关知识;二是充分借助数字化教育资源,如运用智慧课堂、洋葱数学等互动式电子教材中动画视频丰富教学内容;三是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下观看教师准备好的视频,课上用来讨论和解答问题,这样不仅让课上和课下,线上与线下同步一体,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参与课堂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四是采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时,教师利用VR技术让学生走进坐标系的内部,观察坐标系的构成和相关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空间知识的感知.五是在评估和反馈中运用数字化技术,例如运用问卷星进行在线测试,要求学生填写相关的调查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调查结果,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在信息时代的数字素养和技能.
2.4 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数学水平也不同.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的分层教学.
例如 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时,教师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诊断评估,将其分为基础较弱的基础层、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提高层和能力较强的拓展层等.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主要是让其多复习一元方程的基础知识,并通过例题帮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学习代入法.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师主要是让学生灵活运用代入法、加减消元法,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同时教师还要增加多种变式让学生进行练习,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的解题途径和方法.对于拓展层的学生,教师可让学生探讨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入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等,扩展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的方式来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身所适合的层次上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5 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也是在教学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部分.传统上,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后习题和考试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具有滞后性,无法即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6].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及时开展教学评价,而且还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多个层面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一是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从知识掌握、数学思维、应用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价,让每个学生虽重视学习成果,但更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二是采用项目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师和同学的评价,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进行自我反思,并不断改进.总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自我监控和反思,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3 结语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概念、定理等基础方面的内容,还要重点培养的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问题的解决能力.课堂是教师传递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深入教学内容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不仅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黎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0):98-100.
[2]郭迎雪.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方法探索[J].读写算,2024(15):62-64.
[3]汪海红.智慧教育理念下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J].天津教育,2024(14):25-27.
[4]彭云峰.依托情境教学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名师在线,2023(06):37-39.
[5]王平.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3):119-121.
[6]刘佩芝.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路径[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2智慧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吉林省扶余市第二中学,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