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方法与怎样解题表的互帮互助
2024-12-21周莉莉薛颖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数形结合方法的重要性.乔治·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经过众多学者验证,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效果显著,本文借助“怎样解题表”研究了3类数形结合的题目,期望给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帮助.
【关键词】数形结合;波利亚解题理论;数学解题
1 引言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学者们基于不同角度对数形结合方法有不同的认识.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解题的一般过程,即“怎样解题表”,分为四个方面:理解题目、拟订方案、执行方案和回顾.本文将理解题目与拟定方案合并,基于“怎样解题表”研究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
2 “怎样解题表”在数形结合方法中的应用
2.1 由数到形
例1 已知x2+y2=4,求2-y+5-2x的最小值.
2.1.1 拟订方案
由已知可得到一个圆,问题与距离有关,本题转化为求三点距离之和最小即三点共线,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将线段CA转化为线段CD,进而转为三点共线问题.
2.1.2 执行方案
由x2+y2=4,画一个圆心在原点,半径为2的圆(如图1).
2-y+5-2x
=1-y+1+4-2x+1
=14x2+14y2-y+1+
x2+y2-2x+1=12x2+y-22+
x-12+y2.
转化为求圆x2+y2=4上一点C(x,y)到点B(0,2)和点A(1,0)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因为△OCA相似于△ODC,相似比为2,所以CA=12CD,2-y+5-2x=12CB+CA=12(CB+CD)≥12BD=5.
2.1.3 回顾
本题使用的是数形结合中的由数到形,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画出图像,然后解答问z55iRllGqvKAVQl9S/zcRhTrc20mN98jGZuxiO+lGrs=题.
2.2 由形到数
例2 如图2,AC是四边形ABCD外接圆O的直径,AB=BC,∠DAC=30°,延长AC到E使得CE=CD,作射线ED交BO的延长线于点F,BF交AD于点G,若AO=4,求△FGD的周长.
2.2.1 拟订方案
本题需借助圆的知识解决.连接OD,由已知得△DOC是等边三角形,可得EF是圆的切线,进一步得所求三角形△FGD是等边三角形,只需求解一条边,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周长.
2.2.2 执行方案
如图3,连接OD,因为AC是直径,∠DAC=30°,所以∠ADC=90°,∠ACD=60°.因为CD=CE,所以∠E=∠CDE=30°.因为CO=DO,所以∠ODC=60°,所以△DOC是等边三角,∠COD=60°,所以∠ODE=∠CDE+∠ODC=90°.
因为OD是半径,所以EF是圆O的切线,因为BA=BC,AO=CO,所以BOAC,∠AOG=∠EOF=90°.因为∠DAC=∠E=30°,所以∠AGO=∠F=60°,∠F=∠FGD=60°,所以△FGD是等边三角形,FD=FG=DG.
因为OA=4,∠DAC=30°,∠ADC=∠AOG=90°,所以AC=8,DC=12AC=4,AD=3DC=43,AG=2OG,AO=3OG,所以OG=433,AG=833,所以DG=433,△FGD的周长为3DG=43.
2.2.3 回顾
本题使用的是数形结合中的由形到数,通过图像分析和作辅助线,发现其中隐含的数量关系,进而回答问题.
2.3 双向转换
例3 如图4,抛物线y=12(x-3)2-1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
(1)试求点A、B、D的坐标;
(2)连接CD,过原点O作OECD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求OE的长.
2.3.1 拟订方案
第一问令抛物线的解析式等于0,点A在点B的左侧,可得A、B的坐标,由抛物线解析式可得顶点D的坐标.第二问通过作辅助线以及三角形相似可求出OE的长.
2.3.2 执行方案
(1)由y=0得12(x-3)2-1=0,解得x1=3-2,x2=3+2.又点A在点B的左侧,所以A点坐标为(3-2,0),B点坐标为(3+2,0).由抛物线解析式可得D(3,-1).
(2)如图5,过点D作DGy轴于点G,设CD与x轴交于点F,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M.由题意得,∠DCG+∠COF=90°,∠EOM+∠COF=90°.
所以∠DCG=∠EOM,所以△DCG相似于△OME,CGOM=DGEM,又y=12(x-3)2-1与y轴交于点C,所以C(072),CG=92,即32=3EM,EM=2,E点坐标为(3,2),OE=32+22=13.
2.3.3 回顾
本题使用的是数形结合中的双向转换,既包括由数到形,也包括由形到数.当已知抛物线的解析式求抛物线与某条线的交点、顶点时,将函数解析式转换成图像,进行求解;求复杂图形中线段的长度可以构造已有认知结构中的图形,借助图形的性质,解决数的问题.
3 结语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题目考查的内容既包括知识,更看重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应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逐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元.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2]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任樟辉.数学思维理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