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次函数动点问题的解题策略与教学研究
2024-12-21吴娟芳
【摘要】随着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入,二次函数动点问题成为中考教学的重点内容,这类问题考查了学生函数知识、三角形知识、矩形知识以及动态转化静态的思维方式等,这类题型充分地展现出了初中数学的价值.考虑到动点问题的求解需要特定的数学技巧以及扎实的基础,为此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讨论.本文详细地介绍几种二次函数动点题型,并提出具体、系统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减少学生对动点问题的排斥感,降低解题难度,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实现数学教学优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解题策略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常作为各地区中考压轴题目,难度较大,涉及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明确此类题型的考查方式,掌握二次函数动点问题的解题思路.如动点的运动路径,与其他几何图形、直线关系.为此学生要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特点,灵活地应用几何知识与代数知识.
例1 如图1,二次函数y=-14x2+32x+4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点P是第一象限内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m,过点P作直线PD⊥x轴于点D,作直线BC交PD于点E.
(1)求A,B,C三点的坐标,并直接写出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2)当△CEP是以P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
(3)连接AC,过点P作直线l∥AC,交y轴于点F,连接DF,试探究: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点P,使得CE=FD,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 此题目是关于二次函数图象以及性质的题目,在题干中给出了二次函数y=-14x2+32x+4,得到A(-2,0)、B(8,0)和C(0,4),利用待定系数法,可直接求解出BC直线的解析式,即y=-12x+4.针对例题1中的第(3)问,过C作CH⊥PD于点H(如图2所示).假设点P的坐标为P(m,-14m2+32m+4),根据PF∥AC,可以假设直线PF的解析式为y=2x+b,并由此得到PF的解析式为y=2x-14m2-12m+4,F(0,-14m2-12m+4),得到OF=-14m2-12m+4.在本道题目解答中,利用了三角形相似,Rt△CHE≌Rt△DOF(HL),并由此得到∠HCE=∠FDO,相应的∠FDO=∠CBO,tan∠FDO=tan∠CBO,故-14m2-12m+4m=48,
解得m=25-2或m=4.
例2 如图3,二次函数y=-x2+bx+c(b>0)的图象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54,P为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
(1)求抛物线和直线BC的解析式;
(2)如图3,过点P作PD⊥BC,垂足为D,连接CP.是否存在点P,使以点C,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4,点Q也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点Q在点P的左侧),分别过点P,Q作y轴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BC于点M,N,连接PQ.若四边形PQNM是平行四边形,且周长l最大时,求l的最大值及相应的点P的横坐标.
分析 在解决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中,需要将动态问题转化为对应的静态问题,以帮助梳理题干信息、分析与理解问题[1].在本题目第(3)问中,Q为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MF⊥QF,交QN延长线上一点F,此时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PQNM(如图5所示),假设PM=n,此时可以求出直线PQ的解析式,将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y=-x+4+ny=-x2+3x+4,可以得到FM长,FM=xp-xQ=24-n,在等腰直角三角形FMN中求解出MN的长度,MN=FMcos∠NMF=24-ncos45°=22×4-n=28-2n,再利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平行四边形的PQMN周长,即l=2(MN+PM)=-(8-2n)2+48-2n+8=-(8-2n-2)2+12,并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计算出周长l的最大数值12,以及此时n的数值2,故P的横坐标为2+2.
结语
经过上述题型练习,学生可以总结出常见的二次函数动点问题的解题思想,采用化归、分类讨论的方式,可以将动态问题转换为静态问题,进而提炼出解题路径,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进发.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题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2024(1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