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打造心理育人生态
2024-12-19王梅秀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对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一直以来,太原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引,以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以传统文化为心理教育抓手,以家庭教育为助力,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良好品德。
一、构建传统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开辟心理教育主阵地
近十年来,学校一直在用中国优秀传统经典去构建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学校教师积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从而实现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目标。
(一)校本课程进课堂
多部传统经典作为校本课程走进课堂。一年级《黄帝内经》、二年级《律翁对韵》、三年级《千字文》、四年级《道德经》、五年级《论语》、六年级《史鉴》等多种经典节选已成为学生的日常课程。
(二)诵读经典进课堂
学校自主开发一整套诵读教材,辅以分段音频,用于每个年级早午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共 32本国学经典,包括《诗经》《易经》《黄帝内经》《老子》《庄子》《论语》《孟子》等。日常诵读经典有助于学生汲取传统文化养料,树立民族自信,潜移默化地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多种方式阅读经典
在诵读方面,学校引入了“歌诀悦读法”,它是带着节奏、打着拍子、晃着身子大声诵读的一种方法,把眼、耳、鼻、舌、身、意等所有能调动的器官全都调动起来。学生在把文字变成声音的过程中,伴之以节奏、韵律、情感,大脑会释放大量的a波(放松波),这种状态下会产生愉悦感、幸福感。放松愉悦的状态下,记忆会加强,是一种身心合一的练习。在这样的熏陶中,师生的心灵得以滋养,他们开始重新思考生命与自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走近圣贤。
我们还将河东吟诵的方法引入课堂。河东吟诵是古代用河东方言或官方雅音进行吟诵的方式,其特点是依字行腔、平长仄短。河东吟诵可以帮助学生和诗产生深度链接。比如同样是描写春天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不惬意!《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悲凉之情从中而来。
(四)古琴社团进校园
教师的身心健康关乎每一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缓解教师压力,学校于2017年3月成立了教师古琴社团“愔然古琴社”,让教师在源远流长的古琴文化艺术中调节情绪,以音正心、以心正音,以乐传道、书乐和鸣。学校还组织学生古琴社团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用最经典的中国文化去浸润学生的心灵。
(五)中草药文化进校园
学校以校本课程《黄帝内经》为依托,以《中草药的传说故事》为拓展,以学校的“一叶心田”为中草药实践基地,把中草药文化融入校园,组织学生开展中草药项目式学习。在“一叶心田”,学生不仅可以种植、观察中草药植物的生长,还可以采摘中草药,通过采摘了解中草药植物的入药部位、药效。在这里,学生可以和中医药文化亲密接触,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二、实施家庭心理教育系统工程,提供心理教育源动力
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庭这个土壤,面对学生和家长心理疏导的迫切需求,学校以家庭教育指导为切入口,坚持线上“每日一分享”“每周一读书”“每周一直播”“每月一沙龙”及一对一的家庭指导,定期了解家长的实际需求,推出既有普适性又具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一)成立线上家长学习成长社群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学校于2020年8月组建了家长学习成长社群。家长因孩子汇集于此,在这里一起探讨教育中的困惑,一起分享学习资源,一起体会教育中的欣喜。
(二)每周坚持视频直播指导家庭教育
学校每周邀请儿童心理研究专家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给家长解决家庭教育困惑。比如,孩子沉迷于手机怎么办,怎样辅导孩子写作业,开学在即如何帮助孩子调整状态,性教育等于性别教育吗,等等,为家长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赋能。
(三)每月组织线下家长沙龙
学校向家长发放“家长困惑问题征集单”,定期组织线下家长沙龙,一起寻找答案。家长沙龙可以帮助父母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家庭模式,深入辨析家庭关系,帮助问题家庭重启家庭功能,促使亲子关系进入良性循环。
(四)每周举办“拾月伴·正思”家长读书会
“拾月伴·正思”家长读书会分为读书音频录制和线上讨论两部分。为了让每一位家长真正读书,学校将每本书按章节分配给家长轮流读,一个月精读一本书,每本书都是甄选出来的既专业科学又有实操指导性的教育书目。每期读书会有一位家长志愿者录制读书音频,上传到喜马拉雅平台“太原理工附小悦读教室”,并且定期把所读章节的感悟分享给其他家长。
(五)坚持一对一家庭指导
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行为方式出了问题,一定是家庭这个土壤不适合孩子生长了。因此,学校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出现问题,首先要辅导的是家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室每周有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时间,对家庭教育遇到困难的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支持。
三、开展多元主题实践体验活动,增添心理教育新活力
(一)组织传统节日民俗体验活动
学校结合自身特色,辅以传统文化元素,积极打造了一系列传统节日民俗体验活动。比如,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学校策划推出社家鼓文化表演、节日传统美食展示、戏曲体验、做灯笼、猜灯谜等节日特色活动,让学生感悟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二)定期举办“跳蚤市场”特色活动
为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行为、人际交往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能力等,学校定期举办“跳蚤市场”特色活动,通过招募店铺合伙人、制作店铺营销策划书、领取营业执照、绘制店铺宣传海报、售卖商品等流程,让学生了解商品的定义及商品交易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提升学生创造思维及社会综合实践能力。
(三)策划开展“中药龙”特色教育活动
2024甲辰龙年正月初十,恰逢二十四节气之“雨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健康与教育教席(北京大学)推出龙年青少年健康主题日历二十四节气版。该日历中的方剂由山西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赵伯翰主任研制,学校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二十四节气方剂,用中药材拼贴成了24条龙。通过“中药龙”特色活动,辅以节气元素,学生可以了解中药材的名称、性状、药理,了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体验传统中医药的文化魅力。
四、落实多种形式阳光健康行动,保障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推动“阳光午睡”,助力视力健康
鉴于眼科专家已把睡眠不足列为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首要原因,我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制定《太原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师生午休管理制度》,成立安全巡查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推动“阳光午睡行动”,保障学生通过合理适度的午休躺睡,缓解视疲劳,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落实“阳光体育”,筑牢体质根基
学校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水平测试,以了解学生生长发育、运动能力等发展水平,根据监测数据适时调整体育课程内容。严格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利用上下午大课间半小时,分别开展阳光晨跑和中华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坚持每日“阳光体育”一小时,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定期组织开展运动体育节、校级运动会、班级足球、篮球联赛、“小小世界杯”足球文化巡游等多项体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五、建立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机制,提升心理教育效能感
(一)建立三级防御体系,守护心理防线
学校成立三级防御领导小组和三级防御队伍,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队伍、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辅助队伍、学生心理委员同伴互助队伍,建立成长导师制度,根据相关文件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学校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与教育。
(二)建立监察评价制度,保障健康发展
学校在学生入校之际进行初次心理监测,并定期更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等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等。
(三)建立心理教育制度,改善情绪管理
学校开展各年级心理健康活动课,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每两周至少与结对学生通过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方式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每班选一名心理委员作为心理气象联络员,如发现有特殊情况,上报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四)建立家长联络制度,共同携手前行
学校每月至少对家长进行一次电话访问,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家访活动,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并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辅导。建立家长成长群和家长读书群,开展“每日一分享”活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线下心理健康家长沙龙。
未来,太原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将继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围绕“中国文化立场的健康教育理念与实践”主题,构建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太原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田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