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睡虎地秦简
2024-12-15吴娟娟詹雄斌嵇甜
后世的君子们:
大家好!见字如面,我的名字是“喜”,是秦代的一名小吏。我是秦人,和大家隔着两千多年的漫长时光。幸得科技进步,2024年3月,湖北省博物馆公布了我的3D复原像,并策划了专题展览“惠此简书——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让我能和天南海北的后生们面对面交流。
作为法律工作者,我用隶书在竹简上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多年积累下来也形成四万多字的资料。今天,我就将此文言文的“压缩包”徐徐展开,和后世的君子们分享秦国百姓的喜怒哀乐,讲述秦国的沧桑变迁。
秦人记录中的统一六国进程
我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历任安陆御史、安陆令史、鄢令史等与法律相关的职务。这期间,我也曾三次从军,亲身经历了秦王嬴政从亲政到统一六国的整个过程。
我所在的南郡地区原来是楚国的属地。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白起将军攻楚,拔取数城,便在新占领的楚北部地区设置了南郡,所以我出生时便成了秦人。这些事情之所以能如此清晰,还是归功于我记录的《编年纪》,把国之大事和个人生平一同记录,形成了年谱。
秦王嬴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此时韩赵两国已亡,秦王的统一大业即将完成。秦国在六国故地推行秦法,其斗争自然也很激烈。特别是我所在的南郡,原楚国贵族势力还有很大影响。这一年,南郡太守特地发了“群公告”,叮嘱我们移风易俗,依法办事。
我们这些令丞作为具体执行者,责任重大,在收到文书后自然不敢懈怠。我第一时间将其抄录,这就是我所收藏的《语书》的内容。未来一段时间,普法都是我的重点工作,我听说当代税务部门也在持续开展“税官讲税法”之类的普法活动,这很好。
公元前221年,天下归一。两年后,始皇出巡,归途经过安陆县。我们战战兢兢地维持了秩序,远远地送走车驾。作为首个大一统帝国的臣民,心里更多想的是:四海归一,皆我秦土;普天之下,都是秦人。
从简牍中看秦律税收体系
虽然我的肉身早已消亡,但随葬的1155枚秦代竹简却穿越2200多年,于1975年冬“重见天日”。经考古人员整理,这些竹简被分为十部分,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等。听说我的书简体量之大、内容之详尽,刚好填补了秦律研究空白。能帮到后世的君子们,我真的很开心。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是秦国战歌届的顶流——《无衣》。哼唱此歌,我就会想起自己三次上战场的经历。源源不断的粮草支持,才能安定军心,秦国方能在统一六国的道路上无后顾之忧。而这源于秦国指导农户采用最先进的方法种植庄稼,用严密的法律收取赋税。《田律》便记录了这一密码。
“入顷刍稾,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顷入刍三石、稾二石。”《田律》中的这条规定,是说缴纳的赋税按照田地的数量,不论耕种与否,每顷都要上缴喂牲畜的草三石、谷类植物的茎秆两石。
“顷”意指100亩地,“石”既可以作为容量单位,也可以是重量单位,需要认真辨析。仅以我抄录的这条法令来看,既有“顷”“石”等单位,又有“草”“谷”等具体征收对象,于是税种、税目、税率、征收方式、计量单位都已清晰。
后世用“租禾稼,顷刍稾”概括秦代赋税,说明秦以田租、刍、稾等土地税为主。秦国重农抑商,还有关市税、商品税等。而人头税也在《秦律十八种》中得以详细记录。
依秦律,男子成年后就要另立门户,禁止一个家庭有多个成年男子共同居住。官府按照人口数,逐户收税,交由官府封存。我在《秦律杂抄》记录过,“何谓匿户及敖童弗傅?匿户弗徭、使,弗令出户赋之谓也。”对于虚报年龄和虚假申报废疾者,主事者及四邻均要连坐,并处以流放。
从为吏之道和法律答问看见良吏人生
“凡为吏之道,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悉毋私。”作为基层的吏,我们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要通过公正执法和严格监督,防止税收逃漏和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税收的准确征收和及时上缴。
《法律答问》记录说,官员收取田赋,就必须及时上报,否则按匿田罪论处。已向百姓收取田赋而不上报的就是匿田罪;未收田赋的,不以匿田罪论处。秦律的原则,故意犯罪要从重处罚,过失犯罪可从轻处罚。
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始终起到重要作用,如何准确计税、解决合理税负问题始终是当政者关注的大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税收催生度量衡的统一,是整个国家政令统一的重要一环。为了让税收过程公平统一,秦国下了很大的功夫。
秦代,粮食按种类分为禾黍、稻和麦菽三类,还要再细分为原粮、成品粮,这其中的换算可不能出错!按照我抄的记录,以稻为例,二十斗的稻,加工成普通米能换十斗,十斗的普通米可以换成六又三分之二斗的精加工米。三斗粟米需要五斗原粮来加工,三斗麦更是需要十斗原粮。后世专家考证,为减轻基层官员换算时的负担,秦代要用专用的大量器称量原粮;对加工好的,用标准量器。这样不同粮食就可等值互换。
不仅律法统一,还有度量衡的统一规范。从商鞅变法起,秦就统一了度量衡,如果衡量的器具有偏差,主管官吏要受罚。采取这一系列举措,就能够精准把握每个家庭应缴纳的赋税。听说你们的时代刚出台了《中南区域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统一了执法标准,那也要抓紧时间学习理解。
后世的君子们,字藏深意,大道至简。这道就是“法”。关于依法治税的理念,从我所在的秦朝就已萌发。睡虎地秦简不仅是秦国的“宝典”,更是现代依法治税理念的“活化石”。千年赋税蝶变,见证沧海桑田,唯有律令背后的精神绵延后世。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