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再说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真问题”与“大问题”

2024-12-12李浴洋

名作欣赏 2024年12期

《名作欣赏》2024 年第5 期和第6 期的“学会聚焦”栏目集中推出了两组共十篇关于“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真问题’与‘大问题’”的笔谈,以此纪念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45 周年。当初之所以想到以此作为主题,我在第5 期的主持人语中已经多有说明。

笔谈的十位作者从“60 后”到“80 后”不一,均为近年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颇有研究的学者,他们的答问自然也就引起了不少关注。特别是在2024 年6 月12 日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与7 月15 日、16 日于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挑战与未来——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上,笔谈被多次提及,并且有多位师友建议不妨扩大规模,再接再厉,继续组织下去。

这两次会议都以青年学者为主体,而且都有务虚性质,为的就是创造机会让年轻同行互相碰撞与彼此交流。我在笔谈的主持人语中写道:“在交流条件日益便利的今天,学者之间事实上的碰撞却越来越少,学界鲜能产生多数同行都感兴趣的话题,即便有,也只发生在各自的‘圈子’中。”这两次会议的召开,都是“破圈”的尝试,当然令我心有戚戚。

有鉴于此,创造更多交流与碰撞的机会也就是责任所系。《名作欣赏》也乐意成全,将关于“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真问题’与‘大问题’”的讨论滚动起来。在我看来,这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首先,我仍然坚持先前主持人语中的看法:“杰出的现代文学研究者,往往也是出色的提问者——既能够发现与回应‘时代之问’,也可以提出‘个性之思’,为现代文学研究打开新的视野与路径。”自觉的研究者应当不断自问这样的问题。并且追问不是为了获得一劳永逸的答案,提问应当贯穿于整个学术生涯,唯其如是才能保持学问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我注意到上述两次会议一方面呈现了年轻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些话题,但另一方面因为具体的参会学者有所区别,有些在这次会议上成为“热点”的议题,在那次会议上竟然无人提及。这与前述的“圈子”问题有关,也启发我如果真正希望了解大家对于“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真问题’与‘大问题’”的观点,必须扩大组稿与约稿的范围,否则很可能“以偏概全”。笔谈本身的目的不是“普查”,但倘若能够展示更为多元的声音,也就可以更多一份学科史与学术史的资料价值。

最后,在继续组织的笔谈中,我邀请的都是青年学者。“继往开来”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上述北大会议是纪念王瑶先生诞辰110 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中的一场,此前一天隆重举行了“学人、学科与时代——纪念王瑶先生诞辰110 周年学术座谈会暨新版《王瑶全集》发布会”;而首师大会议则是庆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45 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中的一场,是研究会对于中断多年的“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的重启。两次会议都是实实在在地“开来”。至于效果如何,有待观察,但此等举动,无疑多多益善。除去线下,纸上的碰撞与交流也是一种形式。这便是再次集中邀请青年学者发声的初衷。

2024 年10 月19 日,于京北清河以北

——李浴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仲英青年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