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探究
2024-12-12张姗姗
关键词:信息论;课程教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0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近些年,高校教师结合实战经验,陆续提出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理工类专业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等具体措施[2-6]。
信息论[7]是信息及通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如何运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变换、存储和传输中的一般规律以及信息编码的基本理论。该课程的特点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有较高的要求,概念抽象、公式多且计算量大。信息论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主要体现在科学思维的启发、融入专业伦理及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1 信息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期准备
信息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期准备主要从修订大纲、融合教学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转变考核观念等四个方面展开。
(1) 修订教学大纲: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为基准点,力争培养对接新时代信息化需求,培养创新型信息计算科学人才的要求,根据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以基本概念与方法为主,以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介绍信息论的基本内容及应用。在新大纲中彰显思政教育深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融合教学资源:首先从教材的选择入手,选定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的《信息论基础教程》[8]为教材,该教材主要讲述经典信息论的内容,没有涉及过多的分支,同时选择了大量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习题,使84c765fd0cbde6c810a9524f69f8ead6得该教材能够更好地为教改、人才培养及课程建设服务。其次,进一步完善线上慕课资源,细化每一章节的内容,补充背景及现代通信小故事的穿插,引导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还可以借助百度、知乎、B站等热门网站丰富学习资料,有力补充教学资源。
(3)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育的归属是“学”不是“教”。力求在互动中转移教师的主导地位,变灌输为主动探索。融合线上线下,鼓励学生课前自主观看线上视频,带着问题来课堂,通过慕课堂的小试题检验课堂效果。在课程思政需求下,主动学习相关要求及如何将思政融入课堂,从每次课的准备到落实,查阅实例,用小故事带动大情怀。借助第二课堂进行职业素质培育和课程育人,鼓励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科技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奉献社会的精神。
(4) 转变考核观念:课程的考核,一方面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为后续教学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然而,学分制的考核往往限定在仅仅一次的闭卷考试。我们要打破“一考定输赢”的局面,把考核放到平时,主要包括慕课堂答题积分、慕课视频观看时长、作业情况、讨论课堂表现及期末考试。此外,实验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更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的思政教育在实验指导过程中,能轻松地融入科学探索精神,给学生试错的机会,在不断纠错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2 思政融入课堂的思路
针对信息论基础课程服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1) 融入思政,树家国情怀:大数据时代,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建设通信强国,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信息论基础是实现高效通信的关键。具体到课堂中,需要进一步细化每一章节的内容,补充背景及现代通信小故事的穿插,引导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真实案例,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顾小家才能为大家,树立家国一体的情怀。
(2) 强化课堂思政环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描述信息论的发展及信息论学科创始人香农的贡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感受科学精神。在每一章节都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如通过信息的可度量性的描述,让学生认识到量化的意义,强调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适时融入思政教育,如通过华为公司为中国通信事业做出的贡献鼓励大家注重基础学习,指出实践离不开理论支撑,鼓励大家树立强国意识、培养大家造福人类的博大情怀。
(3) 思政教学常态化,引导学生爱己爱家有担当:结合当前网络通信的需求,加强课堂思政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变革,了解我国在5G、6G方面的需求及已取得的成果,以及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鼓励学生树立追求科学真理、热爱祖国、为提升通信效率努力奋斗的家国情怀。通过学科的发展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在经验中找突破,在普遍中找差异,寻找通信理论的新方法,不断增强学生在造福人类方面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担当。
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进一步细化每一章节的内容,补充背景及现代通信小故事的穿插,引导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信息论课程思政的融入点及目标具体见表1。
3 思政课堂的教学示例
3.1 团队合作小课堂
信息熵对大家来说是个新的概念,它具有抽象性,主要用来衡量信息的不确定性。通过对信息熵概念的讲解及对其性质的分析,希望学生对团队合作有新的认识。
课堂思政案例:第二章第二节《平均自信息》。
首先,由事件发生概率的大小说明事件的发生能提供信息量,也就是自信息。为表征整个信源的不确定性,信息论创始人香农借鉴物理学中热熵的概念,将平均自信息称为信息熵,并给出了计算熵的表达式,解决了信息的度量问题。概念给出后,带领学生一起探讨信息熵的性质。抛出问题“什么时候信息熵能够取得最大值呢?”,利用Jensen不等式,可以得到当离散信源中各消息等概率出现时熵最大。这一结论将引起学生思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那怎样才能发挥团队的最强优势呢?借鉴最大熵原理,让大家意识到,强强联手的团队才不会有短板。
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大量的信息,如何辨识和利用这些信息是一个棘手问题。信息熵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创新的本质,创新就是要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新的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冲击及对自己思维能力的提升。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努力,可以消除部分不确定性,壮大自我加入团队,才能实现合作共赢。总之,信息熵的重要性不可被忽视,它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决定,简单说就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通过排除无效信息,充分利用有用信息,缩短与人生目标的距离。
3.2 探索精神小课堂
信源编码是在不失真或允许一定失真的条件下,用尽可能少的码符号来传递信源消息,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信源编码分为无失真编码和限失真编码,在此部分讲解中,可通过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精神。
课堂思政案例:第五章第四节《变长码的编码方法》。
首先抛出问题:如何找到最佳编码?
香农第一定理指出了信源编码的理论极限,同时给出香农编码方法,即变长编码方法。为了提高编码效率,费诺利用二分思想提出变长的编码方法,不需要对信源符号概率进行排序,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然而,这两种编码都不是最优的。费诺在信息论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了这个当时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业的题目是“Given a collection of letters, numbers, or othersymbols, find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 to represent themusing a binary code”。霍夫曼是费诺的学生,他勇于挑战,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思考这个难题,通过对概率分布分析并构建出最佳的变长编码方法,即霍夫曼编码。这就是寻找最佳码的故事,我们看到了科学家霍夫曼学生时代的探索创新历程,它至今仍被使用在众多通信系统中。这个小故事,表面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质则更多地蕴含不惧权威、打破常规、迎难而上的科研精神。
3.3 家国情怀小课堂
信源是信息的发源地,比如我们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信息密度最高的语言,是全世界最有魅力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课堂思政案例:第六章第二节《有噪信道编码定理》。
有噪信道编码定理也被称为是香农第二定理,它说明错误概率趋于零码的存在性,但未给出构造方法,使得它成为信息论的一个难题,而教材中没有再做进一步的讨论。早在2008年,土耳其的Erdal Ari⁃kan教授提出了华为Polar码,这是一种新型的信道编码技术,可以达到信道容量的极限,且编码复杂度低,利用信道极化现象实现高效编码,达到香农极限。
华为已将Polar码作为5G标准控制信道编码候选方案,并成功纳入3GPP标准,是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基石。当我们在5G网络世界畅游时,华为引领世界的技术无疑会激发大家科技报国的担当和家国情怀。
4 结束语
针对信息论课程的特点,开展堂堂有思政,节节有情怀的教学活动,达到有总结、有凝练、有效果。不仅借助该课程进行了课堂思政的实践,并为信息与计算专业的相关理论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参考。基于以往教学经验以及多年通信领域编码的研究经历,以宏观至微观的视角,以学术工业界发展前沿为穿引线,串联起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与专业知识结合的立德树人教育,培养新一代具有家国情怀的新型专业人才。总之,我们通过对信息论课程的思政探究,力求为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