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复合创新型科技出版编辑培养探析
2024-12-12雷平
摘 要:数字时代,专业出版社要着力培养复合创新型科技出版编辑。文章阐述了数字时代复合创新型编辑的“6张名片”、相关科技出版社所做的尝试与实践、培养复合创新型编辑所面临的形势以及有关培养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数字时代 复合创新型编辑 人才培养
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涵,可以从四个基本维度来系统把握: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新的文化使命;系统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科学揭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规律;系统提出“七个着力”文化发展战略。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做好新闻出版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遵循。《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构建一系列“出版+”业态等。2023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优化出版学科专业建设,为出版人才培养开新篇。
推动新时代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人。编辑既是出版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出版机构的核心资产。在数字时代,尤其是科技类出版社培养复合创新型编辑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求、转型的前提条件。[1][2]
一、复合创新型科技编辑的“6张名片”
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在数字时代,出版业需要复合创新型编辑,笔者认为,复合创新型科技编辑需要有6张名片:政治宣传员、客户经理、工匠、数字技术能手、专业知识科普员和文化使者。
1.合格的政治宣传员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因此,包括编辑在内的出版从业人员必须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做一名合格的政治宣传员。例如,石油工业出版社承担着中国石油党建平台“铁人先锋”的内容建设任务,主要负责“每日答题”“月月学”“在线答题”等模块的内容建设。这个平台是中国石油党组重点打造的党建信息化平台,也是中央企业第一家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平台,直接联系着百万石油员工。此项工作要求编辑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好第一议题内容。因此,编辑必须是合格的政治宣传员。
2.优秀的客户经理
数字时代,出版社提供的产品已经不是单一的图书。知识服务、出版+文创、出版+文旅、出版+培训等服务方式不断推出。编辑不仅需要精心打造受市场欢迎、客户认可的产品,还需要是一名优秀的客户经理。人民交通出版社在年销量近千万册的扛鼎之作《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基础上开发“车学堂”平台。相关编辑转换为客户经理的身份,逐一拜访客户,了解个性化需求。平台历经数百次迭代,2022年5月下载量突破1亿次,成功入选数字出版优质平台遴选推荐计划。
3.卓越的工匠
时代呼唤精品,精品需要精心打造、精雕细刻,这就需要编辑弘扬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力作是时代的要求。中国编辑学会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科技之路》丛书。在编写过程中,耄耋之年的编辑出版家周谊老先生亲自策划、审读,年逾古稀的郭德征主任事必躬亲、严细认真。“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参加丛书编写出版工作的15家出版社的年轻编辑,耳濡目染,切身感受到了出版界大先生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使得他们对出版“工匠”的素养、能力、精神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确定了追求的目标。该套丛书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优秀图书奖。
4.熟练的数字化技术能手
如今,数字出版技术涵盖了从原创作品数字化到最终消费的整个产业链,因此,编辑需要了解、掌握、运用好数字出版技术,出版单位也应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场景。机械工业出版社率先建设了1000多平方米的融媒体中心,拥有广播级、现代化全新设施。近年来,石油工业出版社也建立了融媒体服务团队、融媒体创作空间,进行直播、访谈、音视频制作等。这就要求相关编辑对设备性能、技术、场景效果了如指掌,成为数字化技术能手,从而使得产品效果更佳、体验感更强、品质更优、竞争力更强。
5.专业知识的科普宣传员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发展“两翼理论”后,科普出版迎来了春天。科普图书出版已成为科技类出版机构打造的主营业务和新业务增长点。中国宇航出版社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发行后好评如潮,先后获得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唤醒沉睡的“油龙”——古龙页岩油》获得科技部优秀科普微视频奖,《油气简史》获得自然资源部优秀科普图书奖,这些案例充分说明编辑作为科普宣传员的重要作用。
6.虔诚的文化使者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党的二十大确立的重大任务。石油工业出版社运维的“文化中油”是为中国石油百万员工及其家属打造的文化宣传主阵地和文化家园。2024年在“文化中油”举办“我要上石油网络春晚”活动,总访问数达290万人次。由此看来,编辑还是文化使者,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任务。
以上“6张名片”,是复合创新型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共有特征。具有这些素养和特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既是年轻编辑追求的目标,也是出版单位必须注重培养的编辑人才要求。
二、培养复合创新型科技编辑实践与认识
1.贯彻落实“生聚理用”人才强企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据2022年北师大出版科学研究院调查,全国出版社从业人员7万多人,其中从业5年以下的新编辑占35.2%,有加班现象的占84.5%,认为通过单位培训提高能力的有44%,66%的人认为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是综合能力。[3]
面对出版业的人才现状,需要坚决贯彻落实“生聚理用”人才强企战略举措。“生聚理用”是指“生才”有道、“聚才”有力、“理才”有方、“用才”有效。“生才”有道,重点是更新人才观念,完善培养开发机制。“聚才”有力,重点是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形成磁场效应,吸引专业高端人才。“理才”有方,重点是经营好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用才”有效,重点是放手使用人才,促进各类人才用当其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地质出版社的普通编辑刘亚军,三次获得了中国出版政府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地质出版社不拘一格用人才,专门成立“刘亚军工作室”,任命他为主任。刘亚军采取互联网营销思路,掌握宣传推广的节奏和方式,打造高端精品科技专著。他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郭绪生等专家的指定编辑,也成为地质出版社一张靓丽的名片。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共建单位策划了面向高校师生的活动“百科奇妙物语”大赛,通过此次活动,挖掘出了很多懂新媒体技术且对出版感兴趣的小伙伴,为数字出版的长远发展培养人才。
石油工业出版社感受到了人才强企的迫切性、支撑性、引领性。针对新分配学生,石油工业出版社实施了为期3年的跟踪培养计划,先统一培训2年再分到相关部门,让新员工在编、印、发、管各岗位锻炼,再下到石油厂矿一线进行一段时间实习。对于重点人才,石油工业出版社采取派往石油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异地培养一到两年。石油工业出版社采取事业部形式扩大经营自主权,大胆聘请4名年轻骨干为负责人。经过3年聘期考核,有3名年轻人才正式走上了编辑部门负责人岗位。
2.创新编辑培养体制机制
培养复合创新型科技编辑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在资金、政策、平台等方面予以倾斜,为编辑成长转型铺路。首先是搭台子,探索柔性团队和项目制管理,实行“揭榜挂帅”,充分发掘引导编辑创新创造活力。其次是压担子,将融合出版业绩纳入考核范围,加大融合出版考核力度。最后就是架梯子,围绕出版趋势、数字技术、产品运营等组织培训研讨,邀请内外部出版专家答疑解惑。
人民交通出版社为了推动“车学堂”平台市场化,采取混合所有制模式,成立了北京行翼科技有限公司,鼓励数字出版部门员工转换身份参与。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势推动了“车学堂”的艰难市场化之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台政策,在部门绩效利润考核中对出版融合收入给予激励,将融合出版收入纳入考核指标,同时设立出版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激励与支持,一批优秀出版项目、创新人才涌现。
2004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开始成立电子音像部,大胆启用年轻人,通过一定的机制尝试培养复合创新型编辑。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数字出版中心拥有员工18人。先后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1项、专利2项,取得5类生产经营许可证,建设平台50余个,获得出版融合发展特色示范单位,数字出版产品和平台先后入选国家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国家“十三五”重点选题等国家级项目。
三、数字时代编辑能力培养面临的形势
从全行业来说,融合出版还没有形成集群效应。据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智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2)》显示[4],我国融合出版的难点呈现三座大山:第一,自主创新匮乏;第二,投入大于产出;第三,融合停于浅层。也就是说,当前技术层面的融合出版处于投入大于产出的探索阶段,进入了技术的吸金黑洞。
北师大出版科学研究院调查显示,出版从业人员中,新媒体编辑占1.3%,数字编辑占0.85%,音像编辑占0.75%。在能力培养方面,认为自学能提高能力的占73%,请教同事能提高的占52%,认为研讨论坛能提高的占28%。希望学习的技能前3名为编校业务、选题策划、新媒体与技术。约47%的人对融合出版技术不知如何下手。
从编辑能力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短板。这些数据反映了出版行业在培养编辑能力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
首先,从出版业统计来看,数字出版相关的编辑总体比重太小(3%左右),而数字出版编辑大部分还存在所服务行业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编辑加工能力还不太强的现象。数字出版编辑主体上都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所以他们对行业专业知识不太熟悉。同时,他们没有经历长期的编辑培训过程,所以他们的编辑加工能力还不太扎实。这对他们成长为复合型创新编辑确实是一个短板。
其次,全行业传统图书编辑部门的编辑占比达80%以上,他们期待的培训内容排序上,新媒体与技术只排第3位,客户关系只排在第6位。因此,绝大部分编辑在数字技术、客户经理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同时,数字出版中心和传统编辑部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也就是说数字出版理念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传统编辑的脑海。部分传统编辑还停留在传统纸质图书出版的认知阶段。他们急需进行头脑风暴,转变思维方式,尽快成长为数字时代的复合创新型编辑。
再次,数字时代,专业编辑的营销能力、营销理念还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传统的“坐贾行商”模式已经转变为“栽花—种草—耕地”的网络模式,网络直播带货已经占领了图书营销的高地。2024年几十家出版社抵制“6·18”平台折扣购物节,反映的是出版行业的营销权旁落,被直播带货、网络平台所左右。
最后,数字时代的选题策划能力还不强,顶尖的复合型创新编辑人才极其缺乏、凤毛麟角。选题策划能力的根基是文化底蕴、创新思维,而文化底蕴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因此,培养复合型创新编辑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培养复合创新型科技出版编辑的策略建议
1.融入行业大循环育英才
科技出版社一般都有自己服务的行业,例如,化学工业出版社服务化工行业、机械工业出版社服务机械工业、地质出版社服务地质行业、中国电力出版社服务电力行业、人民交通出版社服务交通行业等,而石油工业出版社服务的是石油石化行业。科技类出版社需要融入所服务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大循环中才能实现科技出版自身的价值。在出版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服务特定行业的科技类出版社总体收入相对稳定,核心是践行了融入行业大循环。石油工业出版社的“中油书店”“石油工业出版社发行站”“社外图书出版中心”等系列做法开花结果。[5]石油工业出版社与50多家石油石化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石油工业出版社提出的“五走五抓”“五个重要组成部分”选题策划理论,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通过融入石油行业大循环,依托中国石油,培养提升编辑能力是石油工业出版社长期实践的经验。
2.做实B2B提升营销能力
在直播带货、网络促销的挤压下,B2C逐渐式微,图书营销权旁落。作为科技出版社,面向特定的服务对象,利用好特有的专项渠道,做实B2B,需要进一步提升编辑营销能力。编辑需要掌握行业动态、行业热点、员工构成、工作重点、培训需求、宣传方向、技术进步、领军人物、国际交流等方面知识和信息,了解客户的关切点、需求点,还需了解出版物的内容、形态、品质等特点,慢慢提升营销能力。出版社需要为员工能力培养提供平台、经验、人脉,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耐心培养复合创新型编辑。
3.发挥出版行业协会的功能作用
近年来,中国编辑学会组织15家出版社编写《中国科技之路》《中国科技之魂》等系列主题出版物。通过共同创作的模式,年轻编辑在实践中向出版界的前辈学习,对标国内一流出版社的质量要求、品质要求、策划水平、营销思路、宣传思路,其整体能力快速提升。另外,科技编辑还需要参加所在行业的协会,例如,交通行业的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石油行业的中国石油学会等。通过参与这些行业协会的活动,了解行业动态、热点、科技进步,提升选题策划能力和营销能力。希望继续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形成系统性科技出版力量优势。
4.国际合作提升编辑能力
国外出版商引入ORCID学术身份证系统,采用协同编纂出版方法,构建协同编辑系统,高效打造精品图书。建立跨媒体传播机制,构建面向科研人员、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版权运营体系。如,爱思唯尔等出版商已成功转型为知识服务和信息分析公司,构建了不少科技实体对象专题知识库及科研工作流程的服务平台。近些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将技术专家送到国外访问实习一年,取得了很多经验。同时2020年以来,中国石油先后在30多个国家建成70多个“中国书架”,配送图书2万余本,受到外籍员工和民众欢迎。通过这些出版实践活动,极大地开阔了编辑的视野,帮助编辑学习了国际前沿出版理论,提升了编辑的综合能力。
5.做实编辑培训,练好编辑基本功
出版行业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是按照出版行业的岗位规范和培训要求,对出版单位主要岗位员工进行培训,使受培训者持证上岗。电子工业出版社实施人才培养三点举措:一是推进新人培养基础化,二是推进骨干培养头部化,三是推进持证上岗长期化。石油工业出版社组织编辑参加科学出版社举办的培训班,开阔眼界,对标行业一流,练好编辑基本功。同时,也邀请技术专家到出版社讲课,针对行业特色,提升编辑能力。
五、结语
在数字时代浪潮中,出版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作为出版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编辑的角色和职能也在发生深刻转变。本文探讨了数字时代复合创新型科技出版编辑的培养问题,提出了编辑应具备的“6张名片”:政治宣传员、客户经理、工匠、数字技术能手、专业知识科普员、文化使者。这不仅是对编辑个人能力的全面要求,也是出版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通过分析当前出版业的人才现状和培养实践,我们看到,虽然已有一些出版社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但整个行业仍面临人才短缺、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在融合出版领域,自主创新匮乏、投入大于产出、融合停于浅层等难题依然突出。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数”谋“新”,不断创新编辑培养体制机制,为编辑的成长转型提供有力支持。融入行业大循环、提升营销能力、发挥出版行业协会的功能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做实编辑培训等策略,都是提升编辑能力、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未来,出版行业应继续加大对复合创新型编辑的培养力度,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编辑自身也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数字时代出版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出版力量。
(作者系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