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组诗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探究
2024-12-12汤元娇
摘要:组诗教学是将几首诗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在对比、联想、品读、体会中感受诗词的意境和内涵,强化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解读能力。情景教学作为组诗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文章基于新课标背景,对小学语文组诗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强组诗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组诗教学;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1-0037-04
组诗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诗词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师要深入领会情景教学的价值,重视组诗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借助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对诗词作品的品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沉浸式体验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 小学语文组诗教学的现状
一方面,随着新课标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组诗教学的价值,并且开始尝试组诗教学方法。另一方面,由于组诗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单篇诗词教学,更加注重联系性、适宜性、针对性,导致一些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教师在组诗教学中,只是将几首诗词简单地放在一起,缺乏对诗词内在联系的挖掘和整合,组诗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对学生的整合能力和诗词修养进行培养;一些教师在组诗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和背诵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缺乏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导致组诗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营造沉浸式的诗词审美氛围,组诗教学效果不佳;一些教师在评价组诗教学效果时,往往更注重学生的背诵和记忆能力,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单一,都不利于组诗教学的发展。
二、 情景创设对组诗教学的重要价值
情景创设对组诗教学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组诗教学中,情景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诗词语言转化为具体的场景和形象,有助于更加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意境,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其次,情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再次,情景创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诗词鉴赏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讲故事、绘画和手工创编等活动将诗词中的元素进行重组。最后,情景创设能够为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创造环境。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可以围绕诗词主题、语言、意境等方面展开深入的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际素养。
三、 小学语文组诗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原则
(一)真实性
小学语文教师创设的诗词鉴赏情景,应该具有真实性特点。这种真实性既表现为符合诗词内容的真实,也表现为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力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诗词的魅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诗词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二)启发性
组诗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几首诗组织在一起,必须注重启发性和指引性,力求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趣味性
小学生的诗词修养不高,组诗教学对小学生更是具有挑战性。因此,情景创设必须契合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个性特点,注重趣味性和新颖性。通过有趣的情景教学,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词,提高组诗学习效果。
(四)合作性
在组诗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交流和互动,减少灌输行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发挥每一位学生在诗词鉴赏中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力求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学习效率,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互相激励的目的。
(五)层次性
不同学生的诗词基础和鉴赏能力不同。因此组诗教学中的情景创设,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情景创设方法,遵循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情景,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情境中获得进步。
四、 小学语文组诗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方法
(一)创设故事情景
故事情景是情景创设的重要方法,通过引入有趣、感人、生动曲折的故事内容,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达到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如《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三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故事情景,为学生讲一讲寒食节、七夕节和中秋节的来历等,促进学生对传统节日内涵的认识和了解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对诗词创作背景有更深的体会。教师可以把“讲故事”作业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练习,然后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听,看看谁讲得好,达到以课外促课内的教学效果。很多诗词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故事内容,这些故事内容既有作者的平生遭遇,也有历史、传说、神话,还有人民生活。教师在组诗教学中有必要以“诗词中的故事”为主题,对诗词作品进行组织和整合,在说故事、讲故事、听故事的教学情景中,促进学生对诗词的学习。
(二)创设表演情景
表演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在组诗教学中,表演情景的创设意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通过语言和动作来演绎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小学生的表演欲较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诉求,基于人本思想,为学生表演能力的展示创造良好的平台,促进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以《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这三首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三幕背景分别是:波涛汹涌的黄河景象、绿树红花的江南景象、青砖黛瓦的庭院景象。三个小组成员分别参与一个场景的表演,第一小组在波涛汹涌的黄河景象中,手持道具,模拟黄河的浪涛,把黄河的雄伟气势表现出来;第二小组在绿树红花的江南景象中穿着古装,通过自编自导的舞蹈动作展现“江南春”的美丽景色,同时融入江南丝竹等器乐,增加情景的艺术氛围;第三小组的同学在青砖黛瓦的庭院景象中,分别扮演湖阴先生及其友人,表现湖阴先生的生活情趣。这样的表演既能释放学生的激情,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又能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诗词作品的自主分析能力。
(三)创设媒体情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组诗教学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在情景创设环节,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影视等多媒体资源,可以营造身临其境的诗词鉴赏氛围,有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感受,提升组诗教学效果。比如,在《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一一向学生呈现美丽的自然景观,包括日暮时分江边泊船的景色、望湖楼骤雨以及骤雨过后的美景、夏夜的乡村景色(惊鹊、鸣蝉、蛙声等),把学生带到诗人所描绘的自然场景之中,有助于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教师需要结合组诗内容,为学生制作三个微课视频(或者短视频),每一个视频都配好诵读音频,通过融入动态效果、滤镜效果等,提高观赏性和情境性。
新课标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方面日渐显露出独特的价值。作为教师,在组诗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自身的诗词阅读效果,培育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开展“诗词分享大赛”,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几首诗词,并利用短视频制作工具,拍摄自己诵读和解读这些诗词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资料,撰写解读文案,通过拍摄和剪辑,上传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一一展映学生的短视频作品,让大家互赏互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另外,教师还可以发到校园网站首页进行展示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四)创设实物情景
实物情景具有可观可触的特点,更能拉进学生和诗词的距离,促进学生的直观体验。教师在组诗教学中,可以从组诗主题出发,通过引入一些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比如,在《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三首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些传统节日,在教室里布置节日气氛,摆上柳枝、花瓣、星辰挂饰和桂花树模型,还可以借助蓝色的灯光或投影营造夜空和月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鉴赏兴趣。在实物情景的创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安排和设计实物的摆放位置,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为方向,突出典型实物在诗词构思、灵感激发、借物抒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比如,在《迢迢牵牛星》这首诗的创作中,浩瀚星空和皎皎明月就对诗人的想象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河汉清且浅”一句中的“清”和“浅”,达到了虚实相生的艺术传达效果,既表现了银河的清澈无垠,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实物在心理上的映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实物,仔细品味作者对相思之苦的创作手法。
(五)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是推动教学发展的“引擎”。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式课堂,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实践方向。在组诗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达到深度解读的目的。比如,在《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三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以《寒食》为例:
(1)寒食节有什么习俗,为什么要禁火?
(2)“御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诗人会特别提到它?
(3)“汉宫”和“蜡烛”有什么象征意义?
(4)“轻烟散入五侯家”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交流,同时按照教师给出的问题设计方案,对《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两首诗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组内提问和组间辩论,提高问题情景的氛围,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不同学生的文化知识不同、提问能力不同、思维深度不同,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特别是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教师要针对每一位学生在问题情景创设中的表现,围绕学生的提问能力、探究兴趣、交际能力等方面,对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估,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和优势,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
(六)创设音乐情景
音乐和诗词的关系紧密。优秀的诗词作品,往往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音乐情景,促进学生对诗词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比如,在教授送别诗或者闺怨诗时,可以选择略带哀愁的音乐作品作为鉴赏背景。以《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乐曲为例,就十分适合在以“月亮”等为描写背景的诗词中运用。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同时把《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等作品融入其中让学生鉴赏,让学生思考:这些诗词作品中的“月亮”是用来表达相思之情或者离别之苦的呢,还是用来表现美好寓意乃至人生寄托的呢?以促进学生对“月亮”意象的丰富认识。
总体上说,音乐和诗词都是较为抽象的,如何架构起二者之间的桥梁,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为此,在音乐情景的创设中,教师有必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先从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歌曲入手。诸如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以优美的音乐旋律带动学生的诗思诗情,然后逐渐拓展到民族乐曲,提高学生的审美高度。
(七)创设绘画情景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来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范畴。组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绘画情景,促进学生对抽象的诗词意象的理解。比如,在《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从三首诗词中分别选取代表性的事物创作三幅画作,从构图、颜色、意境、想象力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看看谁的画作最能传达出诗词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教师鼓励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独立思考,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借鉴、分享。很多诗词都具有画面感,来自诗人对山川、河流、花鸟、草木等自然元素的细腻刻画,也来自诗人的独特生活阅历和感受。通过绘画情景的创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色彩、光影等元素在诗词表达和情感抒发等方面中的运用和表现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因此,在绘画情景中融入一些创作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江南春》的绘画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创作一幅画作,可以用店招代替“酒旗”,用高楼代替“寺庙”,刻画一副城市里的春景,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同时,也能拉近学生和诗词的距离。
(八)创设手工情景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征越发明显。在组诗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编创手工艺品,感受诗词描绘的场景或事物,既能强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获得提升。比如,在《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这三首诗的手工编创环节中,教师就可以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包括彩纸、布条、沙子、橡皮泥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比如引导学生用沙画表现汹涌的江河、用剪纸表现绿柳红花、用橡皮泥表现房屋、树木等元素。在热情洋溢的学习情景中,学生创作一个个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手工作品,诗词的美妙如在眼前。不同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自己探索;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可以把他们安排到小组之中,通过组员之间的配合和帮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 对小学语文组诗教学情景创设的一点反思
情景创设尽管为组诗教学注入了活力,使学生能更直观生动地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然而传统组诗教学中的背诵和积累,依然在诗词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理解和感悟诗词的必要手段。一方面,诗词背诵和积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大量的背诵和积累,学生会对诗词的韵律、节奏以及语言组合方式等形成深刻的印象,以更好地把握诗bi08WECTNtrbJoUZn+tJug==词的情感和意境。另一方面,背诵和积累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手段,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涵养学生的精神气质,也能帮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产生更加丰富和深厚的感受。作为教师,要把传统组诗教学方式和情景创设结合起来,发挥二者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六、 结论
综上,组诗教学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情景创设的实践,为学生理解诗词铺平了道路。教师作为情景创设的主要引领者,要通过丰富生动的组诗鉴赏情景,引导学生穿越时空,感受诗人们的喜怒哀乐,促进学生的诗词修养的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针对当前存在于组诗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创新和反思加以改进,最终目的是推进新时期诗词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冰凌.组诗教学:在创建关联中落实文化自信——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12):56-58.
[2]陈姬.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古诗教学课堂重构——以《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组诗教学为例[J].新教师,2023(9):70-71.
[3]李宏圭.叶嘉莹诗学理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3.
[4]汪海燕.组诗教学:以教材“可为”撬动教学“应为”——以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为例[J].福建教育,2022(1):30-32.
[5]甘碧霞.组诗集中读情味更悠长——小学四年级边塞诗教学设计[J].吉林教育,2020(3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