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报国精神的时代回响

2024-12-11陈昱

军工文化 2024年8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也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同样,发展航空事业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同样需要我们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型号精神是对型号研制历程、研制人员智慧和汗水的付出,以及研制成果最精华的凝练,而直升机型号精神是直升机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和具体实践。

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创建于1969年,是我国直升机型号研制总设计师单位和直升机技术发展抓总单位。直升机所从三线起步,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接续奋斗,直8、直9、直10、直11、直19、直20、AC311、AC313、AC352、AV500等12个系列60余个型号闪耀蓝天,凝练出的直8精神、直9鱼叉精神、直10精神、直20精神熠熠生辉,激励几代直升机人奋勇前行。其中,直20研制全线多年来秉承“打造一代精品,引领未来发展”的历史使命,凝练出了“匠心实干、锐意创新、大力协同、忠诚奉献”的直20精神,在航空工业发展史上树立了又一座“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精神丰碑。

匠心实干,精雕细琢出精品

十年磨一剑,丹心铸重器。直20直升机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直升机,和运20、歼20同属“20”一代装备。从批复立项到交付部队,全体参研人员用匠心打造一代精品工程,在型号研制现场、试验试飞现场,无论是型号总师,还是普通职工,无论是资深的老专家,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技术员,沉稳专注、精益求精,致力于打造精品工程,在千百万次的凝视和思索中,精敲、细磨,铁血丹心熔铸重器腾飞之翼。

在总体设计方案论证阶段,直20总体气动研发团队始终向着“把全机阻力降到最低”的目标而努力,气动布局和机身外形选型方案前后易稿10余次,优化迭代5轮,进行风洞试验8轮次,累计获取数据900GB。前后历时6年,才最终得到了最佳的流线型机身布局及外形方案,为型号成功打下重要基础。而CFD减阻优化分析的首次系统性应用,大幅缩短了设计周期,也大大缩减了模型试验的状态,在时间和成本上均得到巨大效益。

直20采用数字式全权限电传飞控系统,在国产直升机上属于首次应用。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国际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此项技术,国外对飞控技术历来封锁甚严,所以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每一次摸索,每一次突破,都是国内直升机研制史上新的第一。

直升机电传飞控设计团队先后开展了7轮地面模拟试验,经过60多版软件优化后,电传飞控试飞工作基本收尾。在部队试飞验收之时,飞行员说道:“试飞之时,为了怕你们骄傲,很少表扬你们,但是心里还是由衷地赞叹,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棒。”即便受到赞扬,直20研制团队站在全机的角度,坚持再次优化控制律,提出放大增稳工作方式的权限,进一步提高飞行品质。

锐意创新,勇攀高峰铸丰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只有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找到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总体国家安全。

↑三亚 高温髙湿试飞

直20直升机被称为“争气工程”,自主创新突破了以旋翼防除冰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大规模的新技术应用,在国产直升机研制史上均是首次,包括全机总体构型、低阻气动布局、电传飞控、振动主动控制、旋翼防除冰和自动配电电源系统、综合化航电系统架构等,填补了国内直升机的多项空白,同时带动了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实现直升机技术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

当直升机在高海拔地区飞行时进入空中结冰区域,如果旋翼因此结冰,其气动、平衡和动力学特性都会改变,无疑将对直升机的飞行安全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要满足直升机上高原的需求,就必须掌握旋翼防除冰技术。

研发团队起初策划了对外技术合作,以降低研制风险,然而傲慢的国外公司却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致使合作计划搁浅。“我们不信邪,难道凭借一己之力就过不了这道坎?”以旋翼研究室为主的研发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细细查阅大量资料,连刊物上的一条小消息都不放过。他们立足国内条件,经多轮反复迭代,集智攻关,以敢为人先、挑战自我的豪情,在加热组件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通过冰封洞试验、喷洒塔试验、空中真机试验验证,最终攻克了旋翼防除冰关键技术难题。

在自然结冰环境下进行试飞,这是一个极高的风险科目,为了拿到更多的数据,试飞员驾驶着直20一次又一次地冲进结冰云层。当飞行员驾驶直升机在空中飞越冰层,高呼:“以前我们见着云躲着飞,这次飞过瘾了!”在场的参研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历时多年的技术终于得以验证成功。

这项技术成功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在直升机核心技术上没有依赖国外。国外公司后来又主动提出可以开展合作,型号总设计师邓景辉骄傲地说:“No,you have no chance。你们没有机会了。”

直20是我国直升机科研工作者完全自主创新的又一个丰碑,是全体参研单位迈向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又一次挑战之旅。

大力协同,齐心奋斗出奇迹

从一份设计方案图样到一架直升机凌空而起,再到设计定型,背后有成千上万的航空人赋予了他强健的生命。直20的研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技术新、要求高、难度大,研制周期长,合作头绪多。在上级机关的高度重视中,按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了直20直升机工程行政指挥系统和设计师系统。

协同设计研发。在直升机所801联合设计大楼,这里搭建了集联合设计、现场指挥、用户参与为一体的协同环境,多个专业、多个参研单位并行协同开展联合设计。信息化工作平台的搭建,信息资源实现同步共享,促成厂所协同、异地协同,直20率先开启国产直升机型号 MBD三维数模设计生产。直升机所在短短一个月内按规范要求完成了首个MBD零件的设计,不到半个月就完成了整个平尾结构的MBD全三维设计数模的发放。经过努力,直20创造了从立项到完成工程设计仅用20个月的最新纪录,以及38个月首飞的卓越目标,创造了世界上同类直升机研制交付的新纪录。

协同试验试制。每一个交联复杂、集成难度大、技术难度大的大型综合试验,都会有多家参研单位协作共同完成。直20首飞前地面联合试验属于大型综合试验,地面试验机除了航电系统外几乎所有系统包含在内,几乎是一架完整的直升机,涉及众多成品厂家,系统众多、交联复杂、集成难度大、技术难度大。

2013年,从哈飞运抵的“粽子机”——直20地面试验机缓缓在直升机所三山沟揭开神秘面纱。从试验机安装、参试各系统调试到试验调试、正式试验,酷暑到凉秋,完成了首飞前50小时初步耐久性试验,共有10余家参研单位、11个专业相关科研人员参与其中,群策群力,攻克试验难关圆满完成试验,为型号首飞打下坚实基础。

忠诚奉献,尽责担当为家国

国家的需要,人民的呼唤,就是直升机人的战斗号角。为确保型号研制目标,当不得不在家庭责任和工作责任两者间做出选择时,他们总是让天平倾向工作一侧,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点上,扛起了“功成不必有我,成功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披肝沥胆,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很多设计师喜欢把直升机比喻成自己的孩子,像孕育一个新的生命一样,对一个新的直升机型号倾注自己全部的热爱和心血。“用我九年芳华,换她九天叱咤。”直20设计师在型号交付时动情讲道。

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5年试飞路,直升机科研人员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四上高原、四进高寒、一次高温高湿 、一次跨海、一次自然结冰试飞,创造了直升机科研试飞架次和试飞小时数新高。在这个过程中,总共200多个单位近万人次参与试飞及试飞技术保障,他们常常是“说走就走,却不能说回就回”,舍小家顾大家,常常一待就是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抒写了航空人“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壮丽篇章。

把军机打造成精品工程,直升机所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成立了直20型号党员突击队。从2012年开始,在设计、试验、生产等战线上工作的一线中共党员中,开展“精品工程党员之星”评选活动,所领导到优秀党员工作的现场发放证书,对在直20项目中担当重任、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党员予以充分的肯定。

有一种精神叫“直20精神”:匠心实干、锐意创新、大力协同、忠诚奉献。首飞多年后,直升机人依然能够感悟到一种奋斗雄心、精益匠心和忠诚丹心,一份自强于世界的壮志、不甘于现状的警惕和清醒。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力量可以提升和放大物质层面、制度条件所能发挥的作用和效应,精神的力量也是直升机产业崛起、精进、腾飞的文化密码。直20精神与直8精神、直9鱼叉精神、直10精神是直升机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大力践行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作者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直升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