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维修征途漫漫 以身许国舍我其谁
2024-12-11蒋敦亮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范吉林,那就是“快”,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范吉林,那就是“较真”,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他的大半生,那就是“做隐姓埋名的人,干惊天动地的事”。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航空报国初心,用整个青春笃行航空强国使命,他是航空维修的先行者,是艰苦奋斗的代表者,他就是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航空工业长飞首席技术师范吉林。
范吉林,航空工业长飞高级工程师、首席技术师,他先后从事过部附件修理工、技术员,担任过班组长、型号总师。参加工作29年以来,范吉林始终秉承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航空维修领域不断耕耘与拼搏,收获累累硕果,先后获得中国航空工业装备公司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航空工业国际业务国别专家、中国航空工业优秀6S管理实践者、客户国家“优秀项目管理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表彰,他所在的团队荣膺“全国工人先锋号”。
循大道 啥都抢着干的“范机灵”
范吉林出生于湖南汝城,从小受半条被子故事的耳濡目染,许党报国是他儿时立下的志向。“我们那里流传着一句话,共产党是有一条被子都想分一半给你的人,要坚定不移跟着党走”,他坚定地说,“我想过当兵,想过当公务员,最后来了国企,但所有的都是受党的直接领导的”。
初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选择了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原空军第二航空工程学校),立志做一名为国为民的军士长。在校期间,这个农村出生的孩子深受老师喜欢,“能干,积极性强,啥都抢着干,还能把事情干好”,毕业将近三十年,学校的老师说起范吉林,嘴角都会不自觉地往上扬,“这孩子,踏实,上学那时候我们就觉得他能成事,毕业的时候还是优秀毕业生哩”。满头白发的他们,很是为这个学生骄傲。
1995年,时年18岁的范吉林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5712修理厂(现长沙五七一二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了一名航空报国的航修人。“我就是想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这是范吉林初入职场的想法,于是,他不停地钻研,琢磨着怎么去修理好每一个部附件,琢磨着怎么去更快地完成每一道工序,每天除了完成常规性工作,他就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把每个工序的操作方法和可以优化拓展的方面记下来,“这以后能成为我的武功秘籍”,他这么跟人说。
他总是能看到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个附件是干什么的?它是什么工作原理?我们做的这道工序是起什么作用……”工作中问师父,闲暇时往技术组一钻,不多时,大家都知道车间来了个“十万个为什么”,却也因为人很“灵泛”,又因名字谐音,老师傅都亲切地叫他“范机灵”。
1996年,由于表现突出,范吉林被公司派往空军第一职工大学进修,进修期间的一次展览交流会,彻底坚定了这个刚满20岁的小伙子航空报国的想法。“那是国外的一架教练机,很漂亮,比空中美男子歼8还漂亮,有一种让人直观感受空气动力学的美,也让我们看到了与国外航空的差距,从那一刻起,我决定要为祖国修最好的飞机,哪怕这个过程吃再多的苦,我也不怕”。每当回忆起这件事,范吉林的眼里都燃烧着斗志。
大道如砥,乘历史大势而上;驭风踏浪,走人间正道致远。“强底气,壮骨气,中国人当自立自强”,这句话成了范吉林的座右铭,也一直伴随着范吉林成长。1999年,学成归来的范吉林主动请缨,一边干着本职技能操作工作,一边兼任了部件冷气燃油环控系统班组长,还兼职了该部附件修理技术员,开启了没日没夜的奋斗生涯。
在路上永远急匆匆的“范跑跑”
与范吉林的相识是偶然,也是必然,几个月时间里,总是在各种场合遇到这个风风火火的男人,会议室、楼道里、马路上、生产区……“范首席,干嘛去呀?”“去开会、去现场、去……”他走路很快,连说话都很快,每次答案可能不一样,唯一不变的是他简洁快速的语气和匆匆忙忙的步伐,一米六多的个头,恨不得时时刻刻跑起来,有同事开玩笑叫他“范跑跑”。可谁又知道,这个风风火火的男人,已经这么跑了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的时间,范吉林先后参与修理过歼击机、强击机、教练机、轰炸机、无人机,以实干践行“修航空装备”,以奋斗承载“护大国重器”。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各机型70余个机载附件20余项核心修理技术研发和攻关,完成多项修理技术方案的编制和评审,为长飞由固定翼进入旋翼战机修理领域,由二代机向三代机修理、有人机向无人机修理转型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1年左右,公司转型升级,产品更新迭代,那几年应该是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但是我们熬过来了,”范吉林回忆道,“那时候,很多年轻人看不到出路离职走了,剩下的我们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秉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开拓军机维修市场,努力探索出一条在航空维修市场夹缝中企业生存发展的新路。”
岁月峥嵘,艰苦奋斗的日子往往令人难以忘怀。“2003年,由于原定的出国技术员离职,公司临时派我顶上,想着首次走出国门,内心是兴奋的,同时也感觉到压力很大,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我兼职了操作者、技术员和部分管理工作”。回忆起海外生活的日子,范吉林感慨颇多,出国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和高大上,炎热的气候、吃不惯的伙食、做不完的工作,缺工装、缺设备,还有现场随时可能遇到的未知性故障问题。也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更加磨砺了范吉林的心性,锤炼了他的外场综合能力。“自己种青菜、包饺子,自制工装设备和工具,合理规划时间,这些都是在海外驻扎锻炼出来的”,范吉林回忆道。
范吉林担任无人机试修技术型号总师和项目经理期间,在软硬件设施较为缺乏的情况下,他带领项目团队发扬钉钉子精神,积极调动和利用各方资源,攻坚克难,组织编制技术条件100余份、修理和装配指令近700份;组织技术人员完成应用3D打印等新型技术攻关,并自制相关难以采购的器材。从技术准备到出厂交付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团队成员圆满完成长飞首架无人机修理交付,并保障该机在珠海航展进行静态展示。
二十多年以来,范吉林作为长飞新产品试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牵头组织开展两型飞机成附件修理能力提升课题,制定了成附件修理能力三年规划,将两型飞机自修率提升至75.3%和80%,单机成本分别减少501万元和386万元。他牵头研制飞机机载附件试验检测设备30余台(套),带领团队成员申报专利和发明26项,分别涉及燃油系统、冷气系统和液压系统,逐步实现长飞二代机成附件自修率95%,其他机型成附件自修率达85%~88%。他主持参与的技术研究课题1项获空军二等奖、2项获航空工业集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参与的1项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课题研究获国家二等奖。
我信他两州数国的“国际范”
“其实与客户打交道很简单,把产品质量控制好,把生产周期管理好,把售后服务保障好,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到客户的信任了”,说起客户,范吉林很有心得,也就是他这种把服务送到机翼下的态度,得到了无数客户的认可。自2003年以来的20年里,他近一半时间都驻外工作,足迹遍及亚、非等多个国家,行程几十万公里,他义无反顾,将他的道义和真情播撒在漫漫征程中。
远赴海外,公司领导对他说得最多的是,“这次任务对公司发展很重要,你前期参与过海外建线,经验丰富,我们相信你”。妻子也会在每次出发前细细叮咛:“去吧,作为男人要以事业为重,家里有我照顾,我们不会拖你后腿的,不要辜负公司对你的信任,我相信你。”
于是,他带着思念和嘱托,飞跃帕米尔高原,跨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地中海的海岸边,开启了一场场新的战斗。2011年,一架海外教练机环控系统管路漏气,兄弟单位专家组和客户方请范吉林协助排故。他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提出调节出口压力值的方法,成功排除故障。由于长时间地钻研飞机系统,他还因此发现了教练机液压蓄压器设计上的缺陷,并将情况及时反馈到兄弟单位和设计所,有效减小后续损失。
由于驻海外的完美表现,使得客户单位对公司专家从不信任到完全依赖,他也以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高超的技术,成为中航技等兄弟单位不约而同首选援外专家。连续多年海外战斗,范吉林除圆满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外,还参与解决了多起非专业内问题,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2014年,远在非洲执行建线任务的范吉林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后,灵光一闪,“异想天开”地想起在驻扎地推行6S!“要让非洲人民好好感受一下我们的现场管理,学习一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他笑呵呵地说。说干就干,他立马打电话到公司相关部门,请求把现场规范整洁的图片和6S资料传送过去。半个月后,大洋彼岸传来了无线电喜讯,范吉林独有的语速响起,“我们今天召开了6S管理启动会,客户单位高层全来了,他们非常感兴趣,我给他们上了第一堂课,培训了基础管理知识,反响很好”。
往后的日子里,他带着客户从“整理”“整顿”“清洁”做起,从定置划线到区域规划,设计制作管理看板,亲力亲为。客户们每次一看到这个黑发黄肤的中国专家,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并乐呵呵地来上一句,“Fan, just give us the order, we trust you(范,下指令吧,我们信你)”。从那以后,“江湖”上有了他的传说,“长飞的专家不但帮助客户输出技术,更是将优秀的经验无偿传授给客户,还能带来中国一流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国际范”的名声慢慢响彻在行业内。
此次海外建线的管理输出实践,为后续合作项目提供了参考模板,也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管理文化在援建中的一次成功辐射。2019年,他撰写的《可以复制和输出的管理工具—6S管理》收录中国航空工业6S管理优秀案例成果集。
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范吉林始终坚信,只要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干有所成。从师傅眼中的“范机灵”到同事嘴里的“范跑跑”,再到行业内的“国际范”,他走了近三十年,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他说,“航空维修征途漫漫,但只要我们永葆初心、奋楫笃行,我们一定能领跑世界”。
(作者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