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光耀奋斗路 许党报国赤子心
2024-12-11张宁
新中国航空工业70多年披肝沥胆、风雨兼程,一代代航空人不忘初心、不畏攀登之险,以自我革命的决心和除弊革新的魄力,直面问题、迎接挑战,培育和积淀了厚重的航空报国精神,实现航空武器装备的系列化发展。
在航空工业沈飞,有这样一个人,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航空人“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价值追求。从1955年参加工作到2024年,他在岗位上已经工作了70年,星期天、节假日,甚至大年三十他都在工作岗位上,或学习、或翻译资料、或分析技术难题……他一生默默无闻坚守岗位,一生严于律己不求名利,被誉为航空工业的“保尔”。他,就是姚志成。
2024年,走过90多年的人生历程、有着近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党员党龄的姚志成,阅尽人间沧桑,仍初心如磐。
心存信仰 擦亮忠诚奉献的精神底色
姚志成的少年时代,正处于国歌中所唱的“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他目睹了在日寇的铁蹄下,祖国山河破碎,记忆最深的就是贴着“膏药旗”的日本轰炸机,在原本清澈蔚蓝的天空中轰鸣、肆虐,抹上一道道挥之不去的黑烟与阴霾。“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天空中满是我们自己的飞机。”少年心中的爱国情怀萌发成了姚志成胸中毕生的报国大志。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多年后走出浙大校门时,他被分配到了航空企业,实现了他亲手制造战机、捍卫祖国万里长空的夙愿,这也成了他一辈子不懈追求和引以为傲的事情。
姚志成常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对我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无条件服从党的安排,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
在新中国振兴发展的大熔炉里,姚志成如一滴钢水,已经把自己锤炼成一块坚固无比的“精钢”。
“1975年6月6日,这是我的政治生日。”姚志成清晰地记着自己的入党时间。入党后,姚志成不忘初心、一路奋进,就像加满了燃油的汽车,动力澎湃,更加努力钻研业务。在工作中,姚志成始终坚定认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幻,保持党员的报国初心与奉献精神是最重要的。共产党员要事事在先,不怕苦不怕累,要甘于奉献,勇于承担,时刻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只要祖国航空事业需要,再苦再累也无悔。
1985年的初冬,姚志成正在做试验,忽听外面一阵人声嘈杂,便出来查看。只见脏水正从楼内卫生间不断涌出,很可能是由办公楼前的下水井堵塞造成的。大家正在七嘴八舌出主意想办法。当时环保水平远没有达到现在的高标准,每遇到这种情况,都是本单位首先自行解决。如果报等排故,恐会耽误时间,试验任务等不了。姚志成问明情况,身上的白大褂都没来得及脱,便挽起袖口,移开井盖,一下子跳到下水井中,开始了清理工作。
难闻的气味阵阵袭来,井下又脏又危险,姚志成完全顾不上这些,只想着尽快解决问题。下水道很快被他清理干净,一切畅通了。姚志成的手上、脸上、身上,到处都溅上了污垢。当大家钦佩地赞扬他时,他只是微微地笑了笑,转身重新又投入到试验中。
追寻姚志成忠诚奉献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他始终心存信仰。他甘为老黄牛,生命属于祖国的蓝天;勇当拓荒牛,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愿为孺子牛,永葆一片赤胆忠心。姚志成在沈飞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和许许多多的航空人、沈飞人一道,不断创造着国防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的奇迹,用满腔热血浇铸出护卫共和国空天海疆的钢铁长城。
奋发图强铸就自力更生的精神亮色
195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的高材生、年仅二十五岁的姚志成来到沈阳,成为沈飞公司冶金专业的一名技术员,后来他和几位同事一起奠基成立了沈飞金相室。那时,金相室只有一间简陋的办公室,三四个人围在一台苏联支援的二手金相显微镜旁边开展研究分析工作,技术资料几乎一份也没有。姚志成清醒地认识到: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想当好金属材料的“内科大夫”,单凭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远远不够用,必须继续努力地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实现建设祖国航空事业的美好心愿。为了学习先进专业知识,他如饥似渴地四处寻找国外资料。
自此之后,姚志成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边学习边积累,只要遇到喜欢的金相专业文章,他就会把期刊收集起来或者抄写下来,甚至省吃俭用地买一些专业书籍回来。有一次,他与胡乃明到南方城市出差,在一个外文书店中看到一本金相专业书籍,粗略翻阅了一下,他立刻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看着这本爱不释手的书,他翻遍了身上的口袋也没凑够10元钱。买还是不买?他左右为难。买下这本书,除去路费,路途上就要挨饿。不买,可能就此错失机缘。最终姚志成咬了咬牙,还是决心买下了那本技术书,即使在回程途中他只能省吃俭用,也是心甘如饴。
姚志成是个有心人。他喜欢学习知识、钻研技术,就把他认为对工作有帮助的专业书籍、技术文献、技术总结、翻译资料及自己的工作心得、技术典型问题等资料收集起来。就这样,在半个世纪的光阴里,一份份技术资料向他聚集,一本本专业书籍向他靠拢,一件件试样向他报到。他还自学了俄语、英语,并开始阅读和翻译外文专著。数十年来,经他翻译的外文资料有数十套,经他收集整理的技术资料多达300余万字,其中典型试样和缺陷标样达到400多件,全面涵盖了金相专业,是不可多得的资料库和样品库。小同事都说:“姚老师的大脑就是一部金相知识和失效分析技术的活字典、教科书。”
从一名粮店学徒工自学成为国内知名学府浙江大学的学生,后又揣着知识的证书踏进火热朝天的科研生产现场,姚志成就像是一枚刚劲的铆钉,让自己更坚更强,铆进这个岗位后便一生不曾换过。他心无旁骛,夙兴夜寐,钻研成痴,全身心践行着立志报国的初心使命;他直面困境,历经磨难,愈挫愈勇,和千万个沈飞人一起,造出了一架架自己的飞机。他和老一辈航空人一道,伴随着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进程,在贫瘠的土地上毅然披荆斩棘、艰难跋涉、自力更生,亲手放飞了一代代战鹰,成就了一则不老的航空神话。
谦虚谨慎淬炼艰苦奋斗的精神成色
俗话说:“低头是谷穗,抬头是谷秧。”姚志成如同低头的谷穗,一辈子朴素无华、艰苦奋斗,老实做人、低调处事。他身上总是常年穿着单位发放的工作服。退休前他上班总是带两盒饭,中午一顿,晚上一顿,然后几乎每天都是晚上九十点才回家。一只20倍的简易显微镜,也始终被他揣在工作服的口袋里,与他如影随形。每到生产现场,他都条件反射般立即掏出显微镜,瞪大眼睛详细查看。
姚志成的腰,越来越弯,到老年几乎弯成了一张弓。从起初在上海粮店背粮送粮,到后来在工厂从事理化试验检查、撰写分析报告,他始终深深地低垂着头,忘记了时光是怎样从他身边溜走的。长年累月地低头劳作,使他纤薄的背越来越弯,仿佛越贴近大地,他的心便越欢喜,因为更能倾听到大地欢快的跃动。
这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退而不休的技术专家,至今仍和二女儿一家挤在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里。女儿说:“爸爸一生朴素,人倔得像头牛,虽到退休年龄,不让他上班他不听。”退休后姚志成主动申请继续上班,不提条件,不要报酬。他坚守工作岗位67年,陪伴一位位同事退休,送走了一茬茬徒弟,他和几代金相室的人员融洽相处,携手攻克了几代型号飞机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
姚志成还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凌晨3点半准时起床,洗漱、穿衣、吃早餐,然后步行到沈飞上班。姚志成说:“在家坐不住,早点到岗早点干活。”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劳动者的真实心声。他迎着朝霞,披星戴月,在家与单位两点一线的熟悉道路上,走过了70年。
年轻时姚志成经常跑步上班,他认为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节省了路途时间。在厂区门口,人们总能看到他充满着青春活力的身影。中年后他推着自行车上班,人们看到的是其坚定有力的背影。退休后他的身体变得矮小了,变得低驼了,步履开始缓慢了,但步伐仍坚定有力,宛如一幅遒劲的图画,刻在几代沈飞人的记忆里,让人们在肃然起敬里升腾起奋进新时代的信念和责任。
孜孜求索厚植勇攀高峰的精神特色
只有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通透机理;只有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一语中的。姚志成深深地把根扎进航空科研生产第一线,不断地汲取着专业的养料,以自我否定的勇气和容纳百川的气度,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在科学神圣的殿堂中参悟。在科学技术面前,他从不迷信盲从,他相信理论知识,但更愿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h0NVJFM12EbtahAA+Xhr5A2w60UNz7hHnqARBgXNN6o=。“我虽然年龄大了,但要继续研究、探索,给年轻人做个榜样。”姚志成深情地说。
在金相专业领域,了解失效件的裂纹和断口的形貌特征,有助于分析故障,查找原因。在姚志成眼里,用肉眼或40倍以下的放大镜、体视显微镜对断口或裂纹进行观察分析,可有效地确定断裂起源和扩展方向,初步判断断裂性质;若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等进行观察、鉴别与分析,可进一步有效地确定断裂类型及机理。他不懈地钻研技术,不断地总结工作方法,不停地创新技术理论。最终在长期的摸索中总结出:“断口的宏观分析可为微观分析和其他分析工作指明方向、奠定基础,这是断裂失效分析中的关键环节。”应重点解决四个问题,其中主要是确定断裂起源和扩展方向。即详细研究断裂起源,再关注其他特征,如断口的平直情况和主要特征形貌及扩展方向、断口的颜色、与主正应力(或主切应力)方向的关系、与成形方向的关系,以此最终确定断裂起源和终止点。
姚志成穷其一生刻苦钻研,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被誉为沈飞金相室的“火眼金睛”。工作以来,他先后为沈飞公司解决了主梁亮点亮线问题、27CrMnSiNi2冶金质量问题、30CrMnSiNi2锻压缺陷问题、GC11高强钢冷脆现象等上百项科研生产技术关键,其中十多项属于重大科研生产项目。当年,飞机制造中的GC11高强钢冷脆现象惊动了周恩来总理,通过姚志成带领的科技攻关小组励志攻关,不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还为公司节约资金数百万元。他还先后撰写了200多篇论文和技术总结,多篇论文在省、部级学会上获奖,其中有的被中科院金属所选用,参加了国际断裂力学会议交流,有的被航空院校编入教材,至今供航空学术后来者学习借鉴。
志在顶峰的人不会因留恋路途中的美景而止步攀登。回首航空工业的发展也是这样,一代代航空人锲而不舍、勇攀高峰,推动我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飞机修理、制造到自行设计、自主创新的不断跨越,为我国跻身世界航空科技前沿作出不朽的贡献。老一辈航空人以身许国、矢志不渝地为国铸剑,新时代航空人更是牢记嘱托、奋勇攀登,以兴装强军养正气、以创新奋进显志气,不断攀登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一座座高峰。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平凡的工作创造伟大的事业。
在姚志成的人生里,第一个三十年,他投身航空事业储能蓄势,待机而发;第二个三十年,他为航空事业执着奋斗,全力奉献;第三个三十年,他为航空事业坚守初心,薪火相传。择一业,干一生。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上,姚志成用常人两倍的时间,坚守着金相专业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航空报国从来不是荣誉,而是责任”“干惊天动地事,做默默无为人”……新中国航空工业历来都是出英雄、出楷模的行业。姚志成是特例而不是个例,他是一代代航空人砥砺航空报国的缩影,而这些人的先进事迹最终熔铸成航空报国的矢志追求和宝贵精神,汇入伟大的航空强国事业的壮阔征程,也感召着更多的航空人铸牢忠诚奉献之基、立足自力更生之路、砥砺艰苦奋斗之心、矢志勇攀高峰之志,以实际行动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时代航空强国崭新答卷。
(作者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