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乡村如何留住年轻人?
2024-12-11南之瑉
你听说过奥伯施奈丁、萨尼茨和诺因施泰因吗?在这几个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梅前州或黑森州的乡村,近年来国内人口迁入趋势比柏林、汉堡和慕尼黑这些大城市还要明显。根据柏林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的报告,一种新的乡村热潮正在席卷德国。由于大城市房租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家庭选择搬到乡村居住。
据莱布尼茨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分析,这种向郊区迁移的趋势早在2017年就已开始,并且一直持续至今:2023年,德国2/3的乡镇都出现了人口净流入,而在十年前,这一比例仅为1/4。乡村似乎成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的居住地。
住在偏远地区不再是劣势——得益于数字化,人们依然能与世界保持联系。未来趋势研究者们称这种现象为“全球本地化”。乡村可以巧妙结合全球化思维和本土化行动,发挥两者的优势。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尽管有迁入人口,乡村地区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公共交通网络稀疏、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网络覆盖不足……德国各地的政治家、研究人员和市民都在积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他们证明了进步不仅仅存在于城市,来自图恩乡村创新与价值创造研究所的安·希普说:“乡村地区在某些方面高度创新,只是大多数人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有五个乡村因其独具创新性的理念脱颖而出:维尔德波尔德斯里德、希登豪森、韦德马克、沃尔利茨和斯皮格劳。它们为其他地区展示了乡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让我们看到了开拓精神、创造力和对新技术的好奇心。
| 乡村能源转型 |
巴伐利亚州维尔德波尔德斯里德村,2600名居民
在乡村,能源转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这里有足够的空间安装风力发电机和生物燃气设施,规划太阳能园区和经济林。在许多地方,官僚主义和当地居民的反对阻碍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同样的情况没有出现在维尔德波尔德斯里德。这个靠近阿尔卑斯山的拥有2600名居民的村庄,生产出了其自身用电量八倍的电量。它是如何做到的?村代表托马斯·普吕格尔在一次村庄导览中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点。
在导览过程中,普吕格尔带我们参观了一台颗粒供暖设备和村里三个热电联产装置中的一个,这些装置为近2/3的家庭提供可再生热能。他还带我们参观了幼儿园,幼儿园屋顶上安装了大量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力超过了师生们的需求。他指向村庄后面山丘上的风力发电机,它们在薄雾中旋转。还有成千上万的太阳能电池板,它们静静地躺在白雪覆盖的屋顶上。
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呢?答案在体育馆里变得清晰。大约20年前,这个村庄在体育馆的屋顶上安装了一套峰值功率为147千瓦的光伏系统,每年产生的收入用于支付设备的投资成本。而这些电池板将大量阳光转化为能源,现在每年还能带来3万到4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3万到31万元)的额外收入。
这些钱既没有给投资者,也没有给村庄,而是给了拥有体育馆的体育俱乐部。俱乐部用这笔钱资助其体育设施的运营。网球俱乐部、射击俱乐部和消防队也都安装了自己的光伏系统。每个俱乐部都从能源转型中受益。“这一观点被村民们普遍接受。”普吕格尔说。同时,一位当地农民成立了一家公司,30名村民向公司投资。他们用这些钱建造了两台风力发电机。由于这些风力发电机每年能带来高达10%的回报率,投资者在十年内就收回了成本,并继续从风电中获取利润。普吕格尔说,许多原本反对风电的人都转变了态度。如今,维尔德波尔德斯里德有11台风力发电机,400多名村民与村庄一起对此投资了约5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亿元)。许多人已经明白,可再生能源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
维尔德波尔德斯里德的成功之道既简单又巧妙:这个村庄成功地将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一种商业模式,使当地居民受益。维尔德波尔德斯里德村的“成绩单”非常亮眼:400个屋顶光伏系统、11台风力发电机、4个生物燃气设施和3个水力发电站。2020年,这些设施为村民们带来了总计7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400万元)的收入。
普吕格尔每年都会带领大约50个参观团游览维尔德波尔德斯里德。他接待过来自韩国、巴西和匈牙利的客人。“这里能做到的,”他在结束时说,“其他地方也能做到。这不是魔法,只需要一些敢于尝试的理想主义者和一个能说服大家的商业模式。”
|“年轻人买老房子”项目 |
北威州希登豪森镇,2万名居民
2004年,镇长乌尔里希·罗尔夫斯迈尔为希登豪森制作了一份老龄化地图,图中作出预测:自1998年到2020年,7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将增加51%,30到50岁的人口将减少19.6%,6到10岁儿童的数量甚至将减少31.2%。这个拥有2万居民的北威州乡镇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这种现象在整个德国都很常见。由于出生率下降和老年人寿命延长,人口平均年龄上升。在乡村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尤为明显。长期来看,乡村人口将减少,因为这里每年的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而国外移民几乎全部流向城市。希登豪森面临陷入恶性循环的风险:如果人口真的减少,来自联邦政府的补贴也会减少,维持超市、面包店和小学的运营将变得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多的老房子将空置。因为和很多其他乡镇一样,留下来的年轻人更愿意住在新建筑里,而不是他们父母或祖父母摇摇欲坠的老房子里。2007年,希登豪森已有91栋房屋空置。这也是全国性的问题:专家估计,空置的住房数量超过170万,乡村地区的空置率明显高于城市。
希登豪森的解决方案是:“年轻人买老房子”。这里与银行家、房地产经纪人、规划师和建筑师合作,发起了一项资助项目。项目内容是,如果年轻的家庭购买村里至少有25年历史的老房子,就可以获得高达9000欧元(约合人民币7万元)的资助。虽然面对飞涨的建筑成本,这笔资助显得微不足道,但社区发展办公室主任简·韦斯特霍尔德说:“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迄今为止,有1509名成年人和1043名儿童受益于这个项目,810栋老房子避免了空置。这个项目花费了村庄36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800万元)的资金,但自2011年以来,村庄不再需要规划新的住宅区,也不用修建道路、铺设管道或线路,从而节省了大量资金。韦斯特霍尔德表示,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年轻人买老房子”项目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已被数十个其他乡镇效仿,至今希登豪森镇政府每年都会收到50份申请。韦斯特霍尔德说:“我们成功阻止了老龄化。”而且,这里的人口也没有减少,仍然保持在2万人,比预测多了近1500人。
| 按需公共交通系统 |
下萨克森州韦德马克镇,3万名居民
自2021年以来,在汉诺威近郊的韦德马克镇,一种名为斯普林蒂的呼叫巴士设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打破汽车的主导地位。在德国乡村地区,汽车的使用率很高:多达70%的出行是通过汽车完成的,每三个家庭中就有一个拥有两辆或更多的汽车。这并不奇怪,因为超过一半的乡村居民需要步行超过15分钟才能到达最近的公交站。尤其是在“最后一公里”上,即从村庄到最近的城市快铁车站的距离,许多交通公司认为运营车辆不划算。
在乡村地区引入灵活运行的呼叫巴士,这种想法既不新鲜,也不罕见。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博登湖地区就有这样的巴士运行。今天,德国有超过80个类似的项目。然而,连接韦德马克和汉诺威地区其他11个社区的斯普林蒂小巴士在许多方面都很特别。首先,它完全数字化。乘客通过应用程序预约,算法会规划最优路线,力求高效接载乘客,并确保他们都能赶上转乘。此外,巴士响应迅速,预约后最多20分钟,它就会在距离乘客不超过150米的站点等候,并将乘客送到目的地。而且,这项服务不额外收费,是当地公交系统的一部分。
韦德马克是呼叫巴士在汉诺威地区的三大试点社区之一,该地区将在三年半内测试这一服务。斯普林蒂由一家美国公司运营,该公司在纽约、阿姆斯特丹和柏林已经积累了按需服务的经验。每年的运营成本约为2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其中1/3由联邦政府承担,未来可以通过自动驾驶车辆来节省成本。最晚到2024年底联邦资助结束时,预计将有一个可持续的融资方案。
德国城市研究所的交通研究员维多利亚·赖肖对该项目进行了科学研究。她特别关注这项服务能替代多少次汽车出行。结果显示,斯普林蒂巴士40%的乘客原本会选择开车出行,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在城市中,类似服务替代的通常是乘坐城市快铁或地铁的出行,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居民对这项服务的良好接受度让她感到惊讶。后来,斯普林蒂巴士每月有了近5万次预约量。
2023年秋天,项目负责人决定将这项服务扩展到另外九个社区。如今,斯普林蒂巴士拥有120辆运营车辆和36万名潜在用户,构成了德国规模最大的按需公共交通系统。
| 迷你自助超市 |
萨安州沃尔利茨村,1500名居民
萨安州的沃尔利茨园林区风景如画,坐拥一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然而,三年前,这里却突然没有了超市。曾经卖货的那栋占地150平方米的建筑一夜之间就空置了。村长埃里卡·米尔奇心急如焚:“我真的问了很多家超市连锁店是否愿意进驻这里。”但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只有1500多名居民的村庄太小、太无关紧要了。
然后,埃里卡·米尔奇找到了“恩索阿姨”,这是不来梅恩索电子商务公司于2019年推出的创新零售模式。这个迷你超市24小时全天候开放,虽然每天只有几个小时有工作人员在场。顾客凭卡进入,自行扫描选购,并在自助收银台完成支付——一个数字化的自助商店。
公司发言人杰西卡·伦齐豪森解释道,由于店铺面积很小,公司大幅节省了租金成本,还通过数字应用削减了人力开支。这样,这个模式在像沃尔利茨这样的居民少于3000人的小村庄也能成功运作。
反观传统超市连锁店,只有在拥有至少5000人的社区才有利可图。从1990年到2020年,德国商店的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现在,2/3的农村居民至少要步行15分钟才能到达最近的食品店,这对老年群体来说尤为不便。
像恩索阿姨这样的数字超市试图填补这一空白。超市在选址上有三个要求:居民数量在1000到3000之间,最近的超市至少相距五公里,并且需要至少300名居民每人出资100欧元(约合人民币780元)参与融资。伦齐豪森说:“我们想确保我们在这里确实会受到欢迎。”
米尔奇给沃尔利茨的居民写信,并召开市民大会寻找支持者。她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村里重新确保日常基本供应。许多老年居民厌倦了总是让孩子们帮忙购物,他们想自己去商店。”最终有400个居民出资。
于是,2023年4月20日,沃尔利茨真的重新开了一家商店。一位出资者对当地报纸说:“我们都很高兴。这不是一家小杂货店,其实还挺大的。”商店运营方表示,恩索阿姨超市有约3000种商品,堪比传统超市,店里从果蔬到烘焙糕点一应俱全。如果想买什么而超市没有,可以在入口处的黑板上留言。商品价格也很公道。米尔奇表示,到目前为止,市场反响很好。而且,对老年居民来说,这家店还成为了一个聚会点。
| 数字村庄 |
巴伐利亚州斯皮格劳村,3800名居民
2014年,33岁的卡尔海因茨·罗斯被选为斯皮格劳村的村长。当时,在这个位于巴伐利亚森林深处的小村庄,他的同事们还在用打字机工作。而十年后的今天,所有法律允许的流程都已经数字化了,比如建筑申请或住所变更。那么,罗斯是怎么做到的?
上任后,罗斯设计了一幅图画,描绘了2040年他的村庄应该是什么样子:行政管理高度数字化,家家户户网络畅通,村里手机信号无死角。他有很多想法,但还缺钱。那之前几年,罗斯曾担任青年联盟地区主席,成功推动了全州范围内的宽带扩展资助项目。在斯皮格劳,他也开始申请资助项目,比如巴伐利亚州政府的“数字村庄”计划。
罗斯和邻村的同事共同申请,并获得了批准:斯皮格劳在四年内获得了28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20万元)的资助。这笔钱带来了数字化的突破。罗斯用这笔钱为小学铺设了光纤,升级了教学设备,每间教室都配备了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文件扫描仪和无线网络热点。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格拉芬瑙技术校园团队的程序员们设计了一款应用程序,学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它与教师和家长沟通。
不仅如此,斯皮格劳的行政管理体系也实现了深度数字化。与2014年相比,纸张消耗量锐减90%。罗斯说:“现在,在法律允许的任何地方,我们都是无纸化办公。”此外,村里还试验了远程医疗服务,提供视频咨询,可以服务更多病人。“我们证明了这是可行的。”罗斯自豪地说。
此外还有村政府的数字公告栏、全面电子化的村图书馆,以及一个连接各协会与村民的专属应用程序。光纤网络的全面覆盖,更是让斯皮格劳在数字化道路上走在了德国乡村的前列。
| 迎接挑战 |
这五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首先,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挑战,没有两个地方是完全一样的,需要因地制宜找到解决方案。然而,在黑森林能成功的,在乌克马克也可能成功。比如现在,恩索阿姨迷你超市已经有了34家店,分布在几乎所有联邦州。其次,需要有理想主义者敢于尝试新理念,比如维尔德波尔德斯里德村那个现在更像是能源专家的农民。但要吸引大众,这些理念还必须有利可图。此外,斯皮格劳村的实践证明,一旦乡村树立起“面向未来”的形象,吸引资金与人口流入便如同水到渠成。而最重要的认识也许是——如同地理学家格哈德·亨克尔在《拯救村庄!》一书中所写的——“村庄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编辑: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