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阑尾“烂尾”的“果冻瘤”
2024-12-10程绍冰江晨
专家简介

吴国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现任国际器官移植学会小肠康复和移植委员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机器人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肛肠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等。擅长多种类型的腹腔和盆腔复杂疑难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包括复杂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复发性肿瘤、腹膜后肿瘤、肠系膜肿瘤、腹腔硬纤维瘤及肉瘤、肠道间质瘤和盆腔原发或复发肿瘤等。

周喜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擅长结直肠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及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肛门部重度混合痔、复杂性肛瘘、直肠阴道瘘等疾病的个体化诊治,大肠疾病的内镜检查和各种内镜下治疗术。
阑尾,这个小肠末端的“小尾巴”,在许多人眼中就是个没啥用的小器官,就算出点小问题,最多也就让人肚子痛一痛,切掉就完事儿了。然而,不太受重视的阑尾却蕴藏着不小的威力,它也会存在健康大隐患。
腹胀如身怀六甲,其实一肚子“果冻”
李阿姨今年62岁,两个月前,她持续感觉肚子又痛又胀,还出现恶心、呕吐、大便不成形等症状,体重骤减10多千克。奇怪的是,她虽然人瘦了,肚子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大,看上去像怀孕五六个月似的。
围绕李阿姨的病情,医院消化内科请结直肠外科、妇科、超声影像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科室专家会诊,专家们为李阿姨先后安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胃肠镜检查和腹水穿刺引流等检查。CT提示,李阿姨的腹腔、盆腔内有大量积液,阑尾周边至两侧附件长满了不规则的“囊泡”,附着在肠系膜、网膜和腹膜上。在进行穿刺检查时,穿刺针很难抽出积液中的液体,只勉强抽出一点点淡黄色果冻样的黏液。通过对病情的动态观察和肿瘤标志物的测定,专家们初步判断李阿姨的腹腔内存在黏液性肿瘤,且有可能已经发生转移。

多学科专家联合研究决定进行“拆弹”。术中,医生发现李阿姨整个腹腔充满了肿瘤分泌的淡黄色果冻状黏液,黏液还包裹住多个器官,肿瘤也发生了转移,腹腔内最大的肿瘤竟有椰子大小。最后,专家为李阿姨切除了约3千克重的巨大肿瘤,这一肚子“果冻”保守估计有约4升。李阿姨的病理结果显示,她患有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并伴有阑尾破裂穿孔。
善于伪装的“果冻瘤”
阑尾黏液性肿瘤,顾名思义,是发生在阑尾部位的一种肿瘤,主要特征是肿瘤组织会产生大量黏液。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高级别和低级别,高级别具有更强的侵袭性,而低级别虽然恶性程度不高,但如果发生阑尾穿孔或破裂,也会在患者阑尾外疯狂增殖,造成阑尾外黏液聚集。李阿姨肚子里的“果冻”实际上就是腹膜假黏液瘤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由分泌黏液的肿瘤细胞在腹腔广泛种植而产生。大量“果冻”占据腹腔空间,导致腹腔高压,并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如下肢水肿、静脉血栓、肠梗阻、肠瘘、腹腔感染、呼吸受限、心功能不全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吴国生主任医师表示,腹膜假黏液瘤的发病率仅有百万分之一,在临床中十分罕见,但近几年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由于这种肿瘤细胞具有无限生长的特点,术中难以彻底清除,因而极易复发。腹膜假黏液瘤的早期症状表现与阑尾炎极为相似,很容易被混淆,但如果把它当作阑尾炎治疗,就会延误病情,错失治疗良机。若发现自己存在阑尾反复发炎且久治不愈的情况,就要警惕患阑尾肿瘤的可能,应及时通过腹部CT、穿刺活检等排查是否发生病变。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实现肿瘤的根治切除。
5个步骤识别阑尾肿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周喜乐介绍,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下腹疼痛、体重下降、贫血、肠梗阻等症状,最好到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进行准确检查。诊断通常涉及以下5类检查。
1. 临床症状与体征
早期阑尾黏液性肿瘤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腹部不适或疼痛;如果肿瘤破裂或黏液在腹腔内积聚形成假性黏液瘤,可能会引起腹部膨胀、腹痛、肠梗阻等症状。了解症状和体征,可以帮助医生进行下一步判断。
2.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有助于发现肿瘤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阑尾黏液性肿瘤在超声扫查中可能表现为多房性囊性结构。
(2)CT: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帮助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侵犯周围器官或有远处转移。
(3)磁共振成像:在某些情况下,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强,可进一步评估肿瘤性质。
3. 组织病理学检查
这是一种依赖于手术切除肿瘤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分析,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以及是否存在恶变的迹象。
4. 腹腔镜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为获取组织样本或更直接地观察腹腔内情况,可进行腹腔镜检查,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在微创条件下进行诊断和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
5. 肿瘤标志物
虽然不是阑尾肿瘤的特异性指标,但在某些类型的阑尾肿瘤中,血液中的某些肿瘤标志物(如嗜铬粒蛋白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会升高,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线索。
早诊早治,谨防阑尾肿瘤“烂尾”
尽管阑尾肿瘤发病率低,其危害程度却不输其他常见肿瘤。此外,就诊时极易被误诊、漏诊,经常被混淆为卵巢癌或结直肠癌,很多患者都是在手术中或手术后才发现患有阑尾肿瘤,可此时的恶性阑尾肿瘤往往已是中晚期,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治疗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具体使用哪种治疗方法将根据阑尾黏液性肿瘤的类型、分期及患者整体状况而定。
(1)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对良性或早期肿瘤患者来说,接受阑尾切除术或更广泛的切除手术,可以确保彻底清除。
(2)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还需要进行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
(3)密切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须定期复查,监测疾病动态。
排“瘤”防癌,功在平时
阑尾肿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力下降、长期炎症刺激、阑尾腔阻塞等有关。想要预防阑尾肿瘤,需要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入手。
(1)注意饮食规律:少吃多餐,忌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会使胃肠道充盈与排空失去规律,暴饮暴食会加重胃肠负担,加大食物的机械性刺激,对消化道黏膜具有一定破坏作用,容易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2)吃完饭不要立即运动:饭后,胃肠道会承载较多食物,此时运动可使消化系统在身体反复震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且运动时心肺需要大量血液,会汲取原本供给消化道的血液,形成消化不良,诱发阑尾炎。
(3)戒烟戒酒:避免尼古丁和酒精对消化道黏膜造成损害,可以有效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
(4)保持健康作息和好心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会自我调节。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