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探究
2024-12-09陈兴钦
摘 要:化学学科在高中学习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化学课堂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贯穿于化学课程的全过程。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不足,也能让教师获得及时且有效的课堂反馈,并作为合理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评价;有效策略
基于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适时推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1],为我国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树立了新标准。在学科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倡导实施“教、学、评”一体化,重视开展以“素养为本”的教学和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2]。其中,教学评价是实际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有效开展教学评价不仅能助力学生的良性发展,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可以认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导向、诊断、调控和激励作用。但是,在化学课堂评价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加强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究,促进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和应用
(一)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引领理念,它的重要性来自满足特定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在当今时代,学生不仅要学会重要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用这些知识灵活解决新问题和产生新想法的能力。因此,评估核心素养的必要性愈发显著,这也表明了更新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迫切性。
(二)课堂教学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1.为课堂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
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关于学习进度和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反馈有助于他们了解哪些教学策略有效,哪些需要调整。对学生而言,评价结果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强项和弱点,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
2.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改的实施,更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授人以渔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教学决策支持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节奏。如果发现整个班级在某个具体内容上存在理解困难,教师可以选择重讲这部分内容,或者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二、课堂教学评价存在问题
(一)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认知不正确
1.评价观陈旧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产物,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对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在这种观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焦点是评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反应,以此判断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教学成效,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评价的标准主要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管理、氛围和效果等方面来构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评价的核心在于对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估,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这种评价观念强调了教学活动的价值,展现了丰富的人性思想。
2.评价对象与主体相对片面单一
一是评价对象相对片面,在以知识技能传授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被简化为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过程,将其视作一种认知和物化的过程。二是评价主体相对单一,在过去,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由教育管理人员或临时组成的专家评价团队来完成,评价主体相对单一,主要是外部的评价者,评价结果也往往是由他人单一性评
定的。
3.评价功能的价值定位相对简单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推动课堂教学的改进,二是通过评价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三是推动教学管理的进步和深化。评价定位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管理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教育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控制。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强调管理和控制的功能,将评价视为一种管理工具,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特征。
(二)课堂评价标准欠完善,体系构建欠缺
1.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
现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反映。化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然而现行评价偏重记忆和应试能力,未能有效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这导致了学生在实践中的真实表现未能得到充分关注和评价。
其次,评价方式的单一性限制了对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理解和支持。单一侧重的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机械性掌握,忽视了对其创新、探究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其评价应当包括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表现、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在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在高中化学课堂评价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通常过于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评价,而忽略了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估,特别是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良好发展需要教师及时监督和积极鼓励,这对他们的进步至关重要[3]。
2.理论依据不足,实际应用效果不显著
高中化学课堂评价标准的不完善和体系构建的缺少,根源于理论依据的不足。当前的评价体系往往缺少科学教育理论的深入支持,未能有效结合教育心理学和评价方法论,限制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理论依据的不足导致评价体系无法充分反映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跨学科应用等方面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影响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准
确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教育评价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在化学教育的背景下,理论依据应当深入挖掘化学教学中的实证研究和教育实践经验。这样才能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改善高中化学课堂评价标准的体系构建,必须以加强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理论依据的充实和深化,建立起更为完善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3.缺少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综合性评估机制
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评估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和反馈。综合性评估机制应当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展的实时观察和反馈,以及学生对教学质量和评价方式的反馈意见。缺少这样的参与机制使得评价标准难以及时调整和优化,无法有效地促进教学改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常情况下,在化学课堂中开展的评价目的性极强,并且主要以诊断性和总结性评价为主,同时过于重视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忽视课堂评价本身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4]。同时,在课堂评价标准的建立上,则过于倚重评价理论,教条化现象严重,忽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也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建立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完善课堂评价标准、构建完整的体系可以帮助更全面地弥补高中化学课堂评价标准的不足之处,推动评价体系向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支持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和个性化学习。
三、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评价有效开展的策略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一体化,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的全面参与。这三个方面的协同配合和相互依存程度越高,教学的主体性和效果就越显著。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仅帮助教师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还能调整教学策略,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基于“教、学、评”一体AAnEY/jmcpm/q6FHk5HFJQ==化理念,高中化学课堂必须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内容。这种方法不仅为学生提供思考和交流的情境,还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实现高度一致,最大化地提高高中化学教育的实效性[5]。
(一)结合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标准
针对高中化学课堂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评价标准不完善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课堂评价的时候,应该能够结合化学课程标准,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在注重化学学科本质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价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合理结合学生情感和认知特性,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开展能够切实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课堂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有效助力,让课堂评价能够真正为教学质效提供帮助。
例如,教师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主题,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教师结合核心素养设计了多维评价体系。首先,通过小测和提问评估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其次,通过实验记录和报告评估动手和设计能力;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观察合作与创新表现。此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实践、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依据核心素养,开展多元化评价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评价的时候,教师注意从语言表达和个人言行两方面入手进行评价。其中,语言表达评价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能有效激活学生对化学课堂的主动参与性,还能活跃化学教学氛围。个人言行评价则是教师思想和言行的传递,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积极开展多样化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切实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质效。
例如,对氧化物有关的知识展开教学,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合作,并对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统一讲解。然后,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代表在课堂中自主讲述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看法等。在解析N2的化学性质的时候,有一学生是这样表述的: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与空气相比略低,并且很难溶于水,还容易液化。此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表述,然后鼓励学生对N2的物理形式进行描述。当学生表述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和学生要及时给予纠正。有一学生在描述氮氧化合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时候,能巧妙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汽车尾气问题加以点评,不仅让化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生活,还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师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应结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言行及时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自信,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堂的主动参与性[6]。
(三)结合核心素养,开展差异性评价
高中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学习经历以及认知特性的影响,导致学生在知识的接受效果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评价的时候,应在意识到学生之间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及时给予学生差异性评价。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尊重学生,保证课堂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全面。
例如,教师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题,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结合核心素养进行差异性评价。基础知识通过提问和小测评估;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操作记录评价;合作与创新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观察。此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化学素养。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较为敏感。因此,在阶段性考试中,如果学生的整体成绩取得一定进步,教师在考试总结中可以这样表述:从总体上来看,同学们在这次考试中表现非常出色,尽管考试题目难度提高,但是你们的成绩却得到提升,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同学们还不能放松警惕,应乘胜追击,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随后,教师结合学生成绩对个别学生展开针对性评价,让学生逐渐树立自信心,为学生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高中化学课堂评价,不仅离不开学校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还需要确保教师真正理解课堂评价的内涵与重要性,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目标,并持续改进评价标准。有意识地开展多样化和差异化评价,真正将课堂评价落到实处,为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王相.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6):94.
[4]陈花.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建构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7):128-131.
[5]马俊.探索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研究[J].华夏教师,2018(20):39-40.
[6]蔡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优化研究:浅谈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J].求知导刊,2022(12):83-85.
本文系2023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下高中化学课堂评价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YQJK55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