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探析
2024-12-09赵卫倩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采用的一种有效方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为学生创建相应的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为了能够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的最大化效用,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中。文章从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入手,阐述了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以问题为驱动;创设学习情境,体验项目背景;提出项目主题,开展项目学习;以“成果”为激励,促进深度学习;强化知识积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等,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中语文;语文课堂;有效应用
项目式学习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需要遵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教学项目,引导学生深入项目进行探究,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对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深入的探索和
研究。
一、项目式学习的特点
(一)主体性
项目式学习最大的特点便是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旨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逐渐转变成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也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为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二)真实性
项目式学习要求创设的学习情境具有真实性,设置的任务要具有实用性。教师在设计学习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创设出既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情境。同时,教师在设置项目任务时,还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成果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1]。
(三)发展性
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项目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同时,教师在为学生确定好项目主题,设定好项目目标和任务后,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发展特长,实现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四)综合性
项目式学习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时,能够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以便顺利完成项目任务,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此外,项目式学习还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团队成员进行合作,并进行成果分享,以此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多样性
项目式学习在获取资源方面具有多样性。从学生方面来讲,由于学习资源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可以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线上资源库、课堂教学等形式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从教师方面来讲,基于资源的多样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设计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项目任务,如阅读分析、调研报告、艺术创作等不同类型的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发展[2]。
二、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
(一)有助于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采用项目式学习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极大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以知识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来掌握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被很好地激发,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个方面,当学生具备这些核心素养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转化。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而项目式学习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项目,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3]。另外,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索,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由此可见,将项目式学习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中,能够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理解学习材料的基础上,能够将其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可见,项目式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表面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联系,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优秀教学手段,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项目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项目任务,并要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有效评价。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评价能力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和反思,以便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变化,这种持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三、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问题为驱动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项目式学习,就是要通过项目这种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传递,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为学生安排具体的实践项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提升,实现知识的内化,精准达成教学目标才是开展项目学习的关键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以语文教学为核心,灵活运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最终目标来设计项目的教学任务。在具体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驱动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深度阅读文章,主动去探索项目、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4]。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经典剧作《雷雨》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即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剧本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更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色的个性特征及其背后的思想动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高度凝练性的驱动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提出:“如何通过阅读,准确把握《雷雨》中周朴园、蘩漪等主要角色的内心世界?请尝试以课本剧的形式,还原并分析第二幕中关键场景的人物冲突与情感纠葛。”针对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全面阅读剧本,在厘清人物关系的基础上,主动探索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在团队合作中完成课本剧的编排与表演。教师通过为学生设计驱动问题,让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法进行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雷雨》的剧本内容,还能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锻炼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创设学习情境,体验项目背景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情境作为学生理解文本、融入项目的桥梁,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应用项目式学习这一教学手段时,需要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体验项目背景,增强学习效果。具体而言,学习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是情境的真实性与生动性,即情境应尽可能还原文本中的场景、氛围或时代背景,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置身于其中的感觉,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刻感受文本的真实魅力;二是情境的启发性与引导性,即情境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三是情境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即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情境创设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5]。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中,教师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可以围绕诗词内容,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三国赤壁之战的壮阔画面,配以激昂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能够置身于历史性的战役之中,感受苏轼创作时的情感波动和历史沧桑,以此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其次,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置以“以史为鉴,咏史怀古”为主题的班级研讨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围绕诗词内容,结合三国历史、苏轼生平及时代背景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搜集相关资料、整理笔记、撰写论文,并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整个过程的开展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出项目主题,开展项目学习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发挥项目式学习的最大化效用,需要先研读新课程标准,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点的基础上,确定明确的项目主题。教师制定的项目主题需要具有针对性和真实性,能够直击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积极参与,提升学习效果[6]。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探究《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与主要人物性格特征”这一项目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原著,分析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挖掘并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发展变化,领略《红楼梦》的文学魅力与艺术价值。教师在确定该项目主题时,需要紧扣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具体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步骤开展项目。首先,学生需自主阅读《红楼梦》原著,形成初步的阅读印象;其次,教师可提供《红楼梦》人物关系表、专家论著等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梳理人物关系,深入理解人物性格;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专题讨论,分享阅读心得,碰撞思想火花;最后,鼓励学生撰写专题报告或制作人物关系图谱,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掌握《红楼梦》的核心内容,并在探究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四)以“成果”为激励,促进深度学习
在项目式学习中,不仅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还要关注学习的成果。要想体现出成果的激励作用,需要教师设计多样化、富有挑战性的成果形式,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看到学习成果的具体形态,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可以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主动去进行探索,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7]。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荷塘月色》为例,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种成果形式来激励学生深度学习:一是读书报告或读书心得,要求学生深入分析《荷塘月色》的文学特色、情感表达及艺术手法,形成个人见解;二是创意写作,引导学生以《荷塘月色》为灵感,创作一篇散文或短篇小说,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三是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制作PPT或视频,结合图像、音频等多媒体元素,生动再现《荷塘月色》中的意境美;四是课堂朗诵或演讲,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发表对文章的独特见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此以读书报告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文章结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荷塘月色》的艺术魅力。在撰写过程中,学生需要广泛查阅资料,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同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并以读书报告的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荷塘月色》的理解,还能够提升文献检索、信息整合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且当学生提交的读书报告这一学习成果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与赞同后,能够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其深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五)加强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其核心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在于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将项目式学习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拓展知识,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其一,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可以设计古诗词鉴赏项目,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诵读背诵、创作仿写等方式,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例如,在教授杜甫的《登高》时,教师可以设置“探寻杜甫诗风演变之路”的项目,要求学生搜集杜甫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诗歌主题、语言风格及情感变化,加深对杜甫诗歌的全面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积累了古诗词知识,还提高了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8]。其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以《乡土中国》为例,设计整本书阅读项目时,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制订阅读计划、撰写读书笔记、参与专题讨论等方式,全面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和阅读感受,适时提供阅读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难题,提高其阅读效率。同时,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进一步提升其文学素养和综合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将其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及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的重要价值。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和重要价值,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的内化,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涵.项目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以辩论赛为例[J].中学语文,2024(21):8-11.
[2]于艳红.项目式学习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以《红楼梦》为例[J].教育,2024(19):105-107.
[3]叶绍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乡土中国》为例[J].名师在线,2024(18):11-12.
[4]贺珍.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语文世界,2024(5):20-21.
[5]胡欣欣.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科普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23.
[6]龚丽芳.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写景抒情散文教学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22.
[7]李丹.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2.
[8]赖霜.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