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2024-12-09黄维汀

高考·下 2024年11期

摘 要: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环境亦随之变化。在高中历史教学领域,深度学习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理念,深度学习着重于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实际应用,而非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如何有效融合深度学习理念,以提升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并结合实例阐述其应用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深度学习

大单元教学作为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围绕大单元主题整合知识内容,以完整的大单元形式进行呈现,旨在助力学生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仍存在对单元知识梳理不够清晰、未能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深入分析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特点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开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一、深度学习相关概述

深度学习是一种深入理解并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和深层含义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深入思考,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信息接收层面。

(一)深度学习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紧密联系

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这种方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深度学习的引入,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深度学习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教学内容。通过深度分析历史事件和数据,教师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深入的教学内容。它能够自动学习和提取历史事件中的特征和规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1]。此外,通过深度学习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和处理,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演变过程,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后,深度学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和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反馈进行分析,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制订更加科学、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同时,深度学习还能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教师提供更加精准的教学评估和改进建议。

(二)深度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深度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会为教学质量和效果带来显著提升。相较于传统历史教学中常见的被动式学习方式,深度学习以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并激发了求知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深入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和形成过程,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深度学习对历史知识的处理和分析,教师能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制订出更科学、更具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深度学习还极大地助力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历史学科知识点繁多且错综复杂,传统的死记硬背方式往往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而深度学习则能帮助学生深入挖掘知识背后的规律和联系,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网,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此外,深度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也展现出独特优势。它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非简单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无疑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未来社会所需的重要素质。最后,深度学习的应用还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持续进行改革和创新[2]。深度学习的引入,不仅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进程。同时,它还为未来的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二、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策略

(一)创设历史情境,引领学生深入探究

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并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对于提升学生历史理解力和思维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亲身体验历史的演变过程,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面貌,加深教师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在历史情境下,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历史事件提出有深度的探究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还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和归纳,发现新的观点和思路。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纪录片、电影或电视剧等影像资料展示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场景,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此外,虚拟现实(VR)技术的运用也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历史学习体验。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亲身体验历史事件,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些曾经改变世界的时刻。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利用多媒体手段还原历史场景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帮助他们挖掘历史的深层意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筛选和使用史料,教会他们辨别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将历史学习与当今社会相联系。通过比较当今社会与历史上的社会问题、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方面,学生可以思考历史对现实的意义,理解历史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这种跨时空的思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连续性,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历史意识和公民素养的未来栋梁。

(二)整合多学科知识,推动知识迁移

在高中历史的大单元深度学习教学中,整合多学科知识、促进知识迁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策略。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置于历史背景中,理解历史与其他领域的相互影响和关联,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迁移,还能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适应多元化、交叉性的知识环境。要实现这一策略,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跨学科的教学能力,能够洞察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和关联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例如,在讲解“二战”历史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环境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如地形、气候等因素如何影响战役的胜负;或者引入经济学原理,探讨战争对各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战争背后的经济动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此外,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当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实现这一策略,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跨学科的教学能力,能够洞察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和关联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教师还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潜力,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三)开展合作式学习,培育学生的协作能力

合作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历史学习中,由于许多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合作式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不同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够产生思想的碰撞,激发新的灵感和创意,这不仅提升了学习效果,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种协作能力将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在小组合作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参与感和成就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在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中,开展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有效践行这一策略,教师首先需要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以便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和帮助。在设置讨论主题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主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能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历史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资源,为讨论和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倾听他人意见,并尊重不同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合作能力。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在分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尽可能做到均衡搭配。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与本单元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等。确定主题后,小组成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详细的研究计划并进行分工。教师需要提供一些资料来源,如图书馆、网络资源等,以便学生根据主题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归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制作课件或展示作品。课件或展示作品的内容应该全面而深入,包括主题介绍、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影响等方面。学生需要根据分工完成各自部分的内容,并进行整合。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协调。最后,每个小组需要在全班进行展示和交流。展示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课件、海报、演讲等。在展示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向全班同学详细介绍自己的主题内容,并回答同学们的问题。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成长。同时,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显著提高,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民心所向是决定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让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通过评价,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让他们回顾整个合作式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团队协作、资料收集、内容制作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需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本次合作式学习的经验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通过总结与反思,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这一策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跨学科思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全面地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历史的内在逻辑和联系,学生能够逐渐构建起自己的历史观和认知体系,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在未来,教育者应继续深入探索深度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方式和效果,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策略,以期在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樊霞.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优化策略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2024(22):126-128.

[2]周青红.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方法探析[J].求知导刊,2023(24):56-58.

[3]朱孟雅.大概念统领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开展路径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