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优势越来越模糊星巴克酝酿给中国业务“动手术”
2024-12-09陈晓京
星巴克中国已到了不得不“大动手术”的时候。中国咖啡市场长期的9.9元价格战,将星巴克拖入到了尴尬的境地,跟与不跟,左右摇摆。数据不会骗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颓势已直接影响到了公司的整体业绩表现。近日市场传出消息,星巴克正在寻求给中国市场开“中药方”。一个重大的悬念是,谁能接下星巴克中国?
为中国业务寻求“中药方”
纵横全球50年,咖啡巨头星巴克在面对中国市场的新竞争时,始终没有想出太好的应对之策。
近日有消息称,星巴克正在为其中国业务寻求“中药方”。据外媒报道,出售股权、引进当地合作伙伴等交易选项,星巴克都在综合考虑。
媒体在报道中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星巴克已非正式评估了潜在投资者兴趣,包括中国的私募股权公司、感兴趣的中国企业集团以及有行业经验的本地公司。不过,目前各种举动处于评估阶段,是否继续推进,尚未做出决定。
对此,星巴克发言人在一份给媒体的声明中表示:“我们全心全意致力于我们的业务和合作伙伴,以及在中国市场发展。我们正努力寻找最佳的增长道路,其中包括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事实上,给中国业务“动手术”,星巴克已酝酿了很长时间。在2024财年第三季度(截至6月末)业绩会上,时任公司CEO纳思瀚首次公开提出,在中国探索战略合作关系。在他看来,星巴克在中国有更高的增长和利润机会,通过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探索,将进一步增强竞争地位,加速增长和创新,进而取得中国市场的长期胜利。
只不过,在提出这个想法没多久,执掌星巴克不足一年半的纳思瀚就匆匆离任。纳思瀚掌舵星巴克时期,公司的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股价更是大幅下跌。在新的竞争环境下,需要一位更具开拓精神的掌门人。在公司董事会看来,曾带领多个连锁餐饮品牌力挽狂澜的布莱恩·尼科尔,是更合适的人选。
有消息称,布莱恩·尼科尔走马上任才几个月就着重考虑中国业务问题,主要是源于各方的压力,尤其是激进投资机构埃利奥特。该机构已明确提出,希望星巴克承诺对其中国业务进行审视。毕竟,中国已是星巴克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业务的成败对星巴克至关重要。
早前,布莱恩·尼科尔在接受CNBC专访时曾表示将在12月择时走访中国市场,以便更好地了解业务。或许只有等到布莱恩·尼科尔结束对中国市场的走访,星巴克如果进一步考虑中国业务,才能见分晓。
正在遭遇全方位的挑战
50多年前,星巴克在美国创立。1992年,星巴克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当时的门店总数才165家。巨额募HgwI4aqUBOHfx/F79KCGAA==资的加持,使得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对星巴克全球化的设想,终于有了展开的可能。此后,在霍华德·舒尔茨的带领下,星巴克开启了向全美乃至全球市场的大扩张。
1999年1月,星巴克在北京国贸中心开出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正式开启了中国市场的征程。当时,为数不多的中国咖啡用户对咖啡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速溶阶段,星巴克用现磨精品咖啡产品和第三空间的概念,很快征服了中国的一众精英阶层。
进入中国市场十余年,星巴克在中国的大城市一路掘金,几乎没有遭遇强有力的对手。直到2017年,瑞幸咖啡横空出世,中国咖啡市场最大的变数出现。
贴着“星巴克平替”的标签,借助互联网的补贴式打法,更小的门店和轻便的模式……瑞幸以价格优势迅速席卷全国市场,规模节节攀升。目前,其门店数量已突破2万家,是星巴克中国门店数量的2倍多。2023年,瑞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总额首次超越星巴克中国,成功登顶中国的“咖啡之王”。
星巴克正在遭遇全方位的挑战,中国市场尤甚。2024财年第四季度,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下降7%,其中北美和美国同店下降6%,中国市场的销售额降幅高达14%。
竞争优势已越来越模糊
谁也不会想到,瑞幸、库迪等平价连锁咖啡品牌在中国发起的价格大战会持续这么久,对行业的影响会如此深远。
今年3月,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走访中国市场时,仍对价格战下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其乐观的态度。在他看来,竞争培育了更多咖啡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客更了解咖啡之后就会向高端升级,星巴克坚持高端定位,就能继续引领行业。霍华德·舒尔茨还明确表示,星巴克没有兴趣加入价格战。
尽管星巴克官方并没有直接调低产品价格的动作,但各种优惠券、团购券已在不断击穿星巴克的价格底线,使其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价格战中。
在长期的低价竞争环境中,中国的咖啡用户越来越理性,对一杯现磨咖啡的接受度已停留在了9.9元。这样一来,星巴克在用户心目中的印象已不再是高端,而是“贵”。星巴克过去20年在中国市场形成的优势,已越来越模糊。
在产品层面,国内连锁咖啡品牌显然更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提前感知并引领了咖啡奶茶化的趋势,不断推陈出新,打响一个个爆款产品。在营销端,国内品牌将各种跨界、联名玩得游刃有余,时时占领流量的制高点。在这种情况下,星巴克不得不考虑“大动手术”,让自己更适应中国市场。
拆分中国市场业务,寻求强有力的战略合作伙伴,麦当劳、肯德基已提前给星巴克打了个样。前些年,麦当劳和百胜相继独立中国市场业务,并将部分股权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经过调整,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市场双双进入本土化时代,短短几年,规模和业绩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对于这些变化,星巴克新任CEO布莱恩·尼科尔并不陌生,他在连锁餐饮行业的起点正是百胜餐饮。只不过,星巴克目前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竞争环境,比多年前的麦当劳、肯德基要严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