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宅家吃饭”红利消失 锅圈食汇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2024-12-09林京

中国食品 2024年23期

当火锅店将价格战一路卷至“9.9元时代”,主要售卖火锅、烧烤食材,满足“宅家吃饭”需求的锅圈食汇,也在近期受到广泛关注。

近日,锅圈食汇迎来大笔解禁的同时,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控股股东杨明超、孟先进、李欣华、锅圈实业(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锅小圈企业管理中心、上海锅小圈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出具的承诺函。控股股东自愿承诺,自2024年11月2日起的6个月内(即2024年11月2日至2025年5月1日,包括首尾两日),不以任何方式出售彼等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以展现管理层对公司长期价值和长期发展的信心。

尽管如此,在解禁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锅圈食汇开盘即跌,全天跌幅超25%,收盘价为2港元/股,总市值54.95亿港元。对比来看,2023年11月2日,锅圈食汇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头顶“在家吃饭第一股”光环,市值最高时超320亿港元。上市一年之后,锅圈食汇市值跟最高点相比已蒸发265亿港元。

遍布在小区周围的锅圈食汇,在万店规模之后开始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宅家吃饭”红利消失

锅圈食汇门店收入下滑

在北京加盟锅圈食汇的2年时间里,李明(化名)见证了其门店数量的大幅下滑,加盟商们不得不面临“宅家吃饭”红利消失之后的订单下滑。

锅圈食汇主要靠加盟扩张,围绕家庭用餐场景,将门店扎根在居民社区周围。综合锅圈食汇招股书及财报披露数据,2020-2023年,锅圈食汇门店加盟数量分别为4296家、6864家、9216家和9910家,并于2023年11月上市。

与之相对应,2020-2022年,锅圈食汇收入从29.65亿元一路攀升至71.73亿元,2023年则为60.94亿元,对此,锅圈食汇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在家用餐食品及相关产品收入减少。

不同城市的多位锅圈食汇加盟商表示,“疫情期间加盟商都赚到钱了”,但现在他们必须控制房租、人工成本,以应对订单减少的挑战。有的加盟商决定辞掉店员,亲自运营,并卷入24小时线上接单模式;有的加盟商则将门店缩减,在里面另外开设了彩票店等副业。

据李明介绍,锅圈食汇在今年加大了小程序、抖音等平台的线上探索。在李明看来,目前其门店订单主要依靠线上,加盟商类似锅圈食汇的前置仓,也就意味着,曾经为了线下门店选取的优质点位和租金,如今显得“鸡肋”。

此外,在短视频平台上,销量最好的“99元毛肚”套餐得以出圈,本质上是价格优势。李明说,该套餐包括“11荤3素1底料1主食4油碟”,这对加盟商来说是一笔赔本买卖,主要是起到引流作用,选择参与的加盟商,每一单可以获得总部14元的补贴。据李明透露,锅圈食汇此前尝试在短视频平台卖过其他套餐,效果都不太显著,以他的门店为例,金汤酸菜鱼套餐的活动就销量一般。

为了寻找更大的市场,锅圈食汇不断将消费场景扩张至一日三餐的需求,并且一直在丰富SKU,目前已经达700余种。加盟商在进货时,可根据周围用户画像、订单表现,从后台进行自主选择。

记者走访的北京区域几家锅圈食汇线下店发现,在传统的火锅和烧烤食材之外,锅圈食汇还增加了饮料、雪糕甜品、啤酒甚至大米等产品,以及烧烤方炭块、烤炉、烤肉夹等围绕露营场景的烧烤器具。

不过,多位加盟商表示,目前门店订单还是主要靠售卖火锅食材,这也会造成门店淡旺季明显,夏季更多依赖烧烤食材。还有加盟商表示,会员储值在淡季也并不挣钱,“现在价格优惠力度本来就大,销量低肯定就不挣钱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加盟商的开店热情。根据2024年半年报,锅圈食汇最新加盟门店为9650家。对比疫情期间的开店速度,如今锅圈食汇加盟门店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幅放缓。另据窄门餐眼最新数据显示,目前锅圈食汇在营门店数量仅有8713家,以此粗略计算,锅圈食汇一年时间里已经减少千余家门店。

逆势加码预制菜

能否成为新的增长点

与茶饮界的蜜雪冰城一样,锅圈食汇本质上也是类似批发商的角色。从收入来源和销售渠道看,锅圈食汇90%以上收入来自向加盟店销售产品。也就是说,锅圈食汇的直接客户是加盟店,并非最终消费者。

因此,在锅圈食汇最新数据里有一组有趣的现象,即营收的下滑和毛利的提升。最新半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6个月,锅圈食汇实现收入26.65亿元,同比减少3.5%;实现毛利6.09亿元,同比增加5.3%。

尽管锅圈食汇的显著优势是在较短时间内抢先获得了大量加盟店,再去跟上游供应链采购时可谈更低的价格,但加盟商的销量却在减少,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随着宅家红利的消失,锅圈食汇现在主要围绕消费场景拓展和B端批发两个方向寻求增长。据了解,锅圈食汇近一半的门店分布在县城、乡镇市场,还有一种面向乡镇的门店模型,额外增加了450+SKU,涵盖儿童小吃、饺子面点、雪糕批发等品类。据锅圈食汇招商经理介绍,目前该门店模型规模已经达2000余家,一个乡镇只开一家店,有零售店和冻品批发两种模式,后者是指给当地餐饮、商超、小吃摊等企业供货,类似鸭掌、毛肚等品类,在当地尚有新鲜度。也就是说,将售卖场景从原有的C端用户,扩展至B端销售渠道。

除此之外,承载着更大希望的是今年新推出的“锅圈食汇肴肴领鲜”项目。今年8月,锅圈食汇食品品牌总经理曾对外表示,接下来锅圈食汇要从1万家店开到2万家店甚至3万家店,主要靠预制菜支撑。

不同于锅圈食汇60-70平方米的线下社区店,“锅圈食汇肴肴领鲜”主要开在农贸市场,门店缩小至10-20平方米,主要售卖即买、即烹、即食的食材。比如,将一盘宫保鸡丁炒菜切好配好,用户回家下锅直接炒就行。

这也并非新鲜事物,盒马、传统商超等都在售卖类似的产品。只不过,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今预制菜行业整体“降温”,锅圈食汇却逆势扩张预制菜项目,还要与周围摊贩比拼低价,难度系数进一步增加。

一位“锅圈食汇肴肴领鲜”的门店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项目处于探索阶段。在他看来,“锅圈食汇肴肴领鲜”聚焦的是一餐需求,消费场景难使营业额实现大幅提升,比如人们很难为一餐场景需求支付上百元。相比之下,锅圈食汇背后有聚餐场景,可以出现几百元的订单需求。

在上述门店负责人看来,预制菜在南方城市接受程度更高,去北方城市扩张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由于投入不到10万元就可以开店,万店规模或许好实现,但难题在于能否探索出有效的运营策略,中餐难以标准化也是隐性挑战。

不只售卖火锅、烧烤食材

锅圈食汇亟需寻找新故事

在锅圈食汇上市一年之际,不止是宅家红利消退,还有更内卷的市场竞争,从9.9元的锅底、9.9元的牛肉,到9.9元抵100元的代金券,火锅市场集体打响价格战。这意味着,锅圈食汇售卖的火锅食材套餐必须具备同样的价格优势,才能留住在家吃饭的用户。据锅圈食汇对外披露,今年4-6月总计对近百款产品的C端零售价进行了调整,平均降幅达到15%左右。

除此之外,锅圈食汇的潜在竞争对手也在增加,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一位北京区域的锅圈食汇加盟商表示,其店内销量最高的是牛肉卷、羊肉卷、牛肉丸等产品,周围的超市、菜市场里都会售卖类似的产品。现在让她更头疼的是,无论线下大型商超还是小象超市、叮咚买菜等平台,去年开始都相继设置了专门的火锅套餐专区,涵盖了蘸料、荤素食材的一站式搭配,这都会间接影响到店内的销量。该加盟商表示,锅圈食汇的优势还是宅家、外出郊游cdiq1evj2txSbdkH7oP5zsKIkIIQyBefSF1JnDZDSHw=等场景,随着入局者增多,产品丰富度、口感、价格等都将决定能否在用户中突围。

值得注意的是,锅圈食汇在供应链方面还未建立足够牢固的护城河。目前,锅圈食汇旗下有4个食材加工厂,分别生产牛肉、肉丸产品、火锅底料和水产类产品。除此之外,锅圈食汇销售的丸子、虾滑、电火锅等食材、厨具,都是从安井、三全等供应商处采购,然后分销给加盟商,从中赚取差价。

今年以来,锅圈食汇通过投资扩大业务版图并升级供应链,与小板凳街坊火锅、围辣小火锅、郑喜旺烧烤、伍学长现烤串夹饼4家餐饮零售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并全资收购华鼎冷链,完善冷链体系。在供应链基础上,锅圈食汇这一年也一直在寻找各类细分场景和新的客源。比如针对夜市场景,锅圈食汇今年8月宣布陆续上市10万辆锅圈食汇小吃车,可烤、可炸、可煮,一站式售卖小龙虾、麻辣烫、炸串等速食产品。

可见,锅圈食汇不想止步于做售卖火锅、烧烤食材的线下门店。从资本市场对锅圈食汇的反应来看,如今寻找新故事显得更加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