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筑防线 廉政清风拂乡土
2024-12-06李斌雄
深化乡村廉政治理是新时代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举措。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铜柱教授新著《乡村廉政治理法治化》一书已于2022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著作是徐铜柱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村官’腐败问题治理法治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为拓展我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研究论域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支撑和丰富的理论素材,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对我国乡村廉政治理问题进行系统透视与深刻反思的精品力作。该著作有如下几个研究特色。
其一,真挚的乡土情怀。乡村是中华文明之根,是“中国人”的精神伊甸园。古往今来,乡村社会发展如何、乡村社会政治生态建设怎么样、农民过得怎么样,关乎国之根本,影响文明兴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乡村社会治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系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做好乡村工作,开创乡村工作新局面,必须要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尤其要重点关注和着力解决“小官巨贪”“苍蝇腐败”“村官腐败”等乡村“微腐败”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理论界过去大多从宏观层面探讨党风廉政建设在党治国理政中的价值和作用,对微观层面的乡村廉政治理关注度稍显薄弱,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尚付阙如。徐铜柱教授另辟蹊径,立足“资源”与“秩序”双重视角对乡村各类“微腐败”现象进行条分缕析,以其独特的眼光敏锐洞悉乡村“微腐败”这一乡村廉政治理之症结,并对之作出深刻的学理阐释和理论透析,剖析了乡村“微腐败”的现实危害和实践表征,旨在探索乡村社会廉政治理之道,为解决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现象提供有效的应对之策,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助力乡村社会的振兴与发展,彰显了作者浓郁的乡土情结和真挚的乡土情怀。
其二,深厚的理论根基。腐败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社会政治问题。村干部作为乡村社会的领头雁,肩负着管理村级事务、维护基层稳定、发展地方经济的重任,在基层政府与群众之间扮演“承上启下”的桥梁角色。因此,村干部的腐败问题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败坏了基层社会风气,其危害不可谓不大,影响也不可谓不深。然而,村干部“为何想腐败、为何敢腐败、为何能腐败、为何易腐败”,为何屡禁不止,其形成机理为何,这是探讨村干部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必须要作出回答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该著作恪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秉持理论源于实践的认识论原则,从乡村“微腐败”这一客观社会现实和社会热点出发,以其宏阔的理论视野,立足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法学、行政学、心理学等不同视角,对村干部腐败问题进行了发生学考察和社会病理学诊断,从思想认知、法律制度、收益成本、机会诱因等不同维度分析了村干部腐败“何以产生、为何蔓延”的社会根源,以此探讨村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书写了廉政为民的时代新篇,为新时代全面检视村干部腐败问题提供了理论参照。
其三,纵深的历史视野。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现实的映照,只有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乡村廉政治理实践。要全面地认识和科学地理解乡村“微腐败”的生成逻辑和演化路径,必须从历史的视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乡村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和归纳。该著作秉承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原则,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开展的乡村廉政治理实践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乡村廉政治理面临的具体任务和挑战提出的不同治理举措,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品格和实践特质。研究表明,乡村“微腐败”并非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产物,而是乡村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虽然乡村“微腐败”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主要领域、治理举措等有所不同,但乡村“微腐败”的本质却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该著作在历史坐标系的广度、深度多维对比中为我们提供乡村“微腐败”的类型学思考,展现出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历史观照。
其四,有效的制度建构。制度具有“管长远、固根本”的功效。推进乡村廉政治理,制度建设是关键。回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开展乡村廉政治理实践,不难发现,党对乡村廉政治理行动渐次由条例、规定、决议、指示、通知等向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过渡,呈现出逐步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法治化的治理态势。该著作在全面比较中西方腐败治理发展史的基础上,基于乡村“微腐败”的大量田野调查与实证分析,探讨了新时代乡村廉政治理与法治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了法治在乡村廉政治理中的重要功能和独特优势,对乡村“微腐败”的法治治理路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指出新时代深化乡村廉政治理要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三治”融合,建立健全预防乡村“微腐败”、控制乡村“微腐败”、惩治乡村“微腐败”的法治体系,增强乡村廉政治理能力,强化村干部腐败行为的法律规制。总体来看,该著作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对乡村廉政治理进行理性审视过程中,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党纪党规与法律制度有机衔接起来,构建起了“一体两翼”的乡村廉政治理格局,既丰富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体系,又拓展了依法治国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推进乡村廉政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制度支撑。
(责任编辑 文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