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绩效技术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开放优化探究

2024-12-05孙海英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5期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应用型本科院校

摘 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实验室无疑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借助绩效技术相关理论,通过对应用型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构建了实验室开放绩效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管理,激发实验室人员潜力、完善制度建设,增强实验室活力、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实验室动力的开放管理优化策略,经相关高校实施,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绩效技术;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24)05-0001-04

作者简介:孙海英,滁州学院教务处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教育信息化、计算机图形学等(安徽 滁州 239000)。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指以地方性、应用型为主要办学定位的高校,这类高校主要在原来师范专科办学的基础上转型升格而来。同其他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和教学研究型高校相比,这类高校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应用研究培养的重要平台——高校实验室无疑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它是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阵地,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载体,更是将创意与想法付诸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场所,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于1992年提出了利用绩效技术解决一般问题的模型,后经不断地应用和完善,形成了一个经典的过程模型,主要包括五个环节:绩效分析(组织、环境、差距等)、原因分析(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干预措施的选择和设计、实施和变革、效果评价等[1]。当前,关于绩效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企业领域,通过提升工作效率,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但绩效技术的应用场景远不止于此,它可被用在其他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

为进一步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本研究调研了线上线下十几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此基础上,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开放情况进行了绩效分析,提出了提升绩效方案、评价办法,建立了实验室开放绩效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并在相关高校进行了实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1 实验室开放整体状况

1.1 实验室开放形式及保障

实验室开放主要是指在常规教学任务之外,教师和学生及其他研究人员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实验室相关资源开展教学科研活动[2-3]。活动形式上有认知开放型、项目开放型、创新创业活动型、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型等。其中,开放式实验项目是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一般以学生参加教师教科研项目的形式开展。调研发现,大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立了功能相对丰富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且存在开放设置、开放实验项目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等基本功能,如图2所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开放实验项目的正常开展。

1.2 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组织及管理

调研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开放主要是以开放实验项目的方式进行。实验室开放工作一般由学校教务处实践教学中心统一协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申请和立项工作。具体流程是二级学院提交申请,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审核,审核通过的项目进行立项建设。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工作,实验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做好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实验环境等相关准备工作,同时负责实验室的全过程安全管理。项目到期后,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在项目验收成果认定上,各学校主要考查学生在项目中的贡献度以及与所申报开放实验项目的匹配度。与传统项目相比,开放实验项目更强调成果导向,注重包括论文、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在内的实践应用成果。为提高教师参与项目指导的积极性,各学校也基本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工作量补助。

2 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绩效分析

尽管实验室开放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资源优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和保障开放效果等方面,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相关激励政策和措施

通过网上数据调研和电话访谈可以发现,地方应用型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在学历、年龄、知识和学缘结构等方面不合理。另外,为了满足学校快速发展需求,实验实训场所数量逐年增加,但对实验教学队伍的培养却缺少长远的规划和激励政策。主要表现有,一是评聘制度不合理,挫伤实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虽然,按照上级规定,各个系列的教师都设置了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但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同类高校实验系列最高职称是高级实验师,没有设置正高级实验师名额。很多实验系列教师为了打破发展瓶颈,通过专业进修或是其他行政渠道调离了实验岗位,造成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二是进修机会较少,实验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空间有限。虽然各高校对教师岗位老师每年提供去国外或其他单位长期或短期的培训进修机会,但实验教师机会较少。三是多数高校实验技术岗位作为高层次人才家属安排的重要方式,普遍存在着专业结构比例失调。

2.2 用于保障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多数高校都按照教育部和属地教育厅的相关要求,配套制定了一些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但在制度的适配性和运行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有的高校制定了《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但实验室开放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配套建立实验室管理人员值班监督指导制度、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等。在人员配备上,也缺少专职的实验室开放管理人员,一般是由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兼任。但由于这类人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包括实验室的安全检查,设备检查、清洗与维护,日常保洁、实验课准备、实验操作指导和实验室建设等,如果再增加实验室开放,无形中增加了实验技术人员非工作时间内的管理压力,且学校并无此类相关工作量体现,需要出台相关制度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 实验条件环境支撑不足

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求有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作保障[4-5],同时需要必要的运行经费做支撑。但在调研和访谈中,各高校缺少实验室开放专项建设经费,每年投入到教学仪器设备的经费也严重不足。实验室信息化是保障开放实验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很多高校都没有相应的建设规划。部分高校虽然建有全校范围内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经过建设后,除了学校的个别学科外,基本达到了实验室全覆盖。但各高校实验室配套的信息化建设不太理想,比如缺少危化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虚拟现实可视化系统等等。

3 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绩效优化方案

3.1 加强管理,激发实验室人员潜力

行为科学认为,管理其实是对人的管理,再深入一点就是对人的行为的管理。而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是由需要引发的,良好有效的管理就是要解决行为、动机、需要这三个关键要素的关系。因此,做好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关键是实验教师队伍,要关注这支队伍的行为、动机和需要。实验教师队伍应该具有理念先进、知识广泛、结构合理的新型教学团队,该结构合理是指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合理。针对应用型高校实验教师队伍现状,学校要统筹安排部分优秀的理论课教师和科研水平较高的人员参加实验教学工作,以此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实验室开放管理。在业务能力培养上,一方面要加强岗位培训和练兵,有针对性地制定实验室技术培训大纲,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业务能力提升活动,将实验室管理人员进修纳入学校教职工进修计划;另一方面,要加强开放合作,经常让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参加国内外相关会议,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开阔视野,取长补短,提升综合素养。学校人事部门也要根据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和特点建立合理的评聘制度和长效激励政策,提高实验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减少人员流失。

3.2 完善制度建设,增强实验室活力

古典教育管理理论认为,理性和效率是管理的两个基本要素。有效的管理要包括理性精神和效率目标两个关键要素,实现理性的管理方法、理性的管理原则和理性的组织制度[6]。而在这些因素里,尤其强调,严密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实现组织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完善的实验室制度,包括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开放管理办法是保证实验室良好有序长期运行的关键因素,即保持实验室始终具有活力的根本保证。实验室开放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开放管理制度做保障。建议在已制定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其他相关配套制度。比如《实验室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共享实施细则》《实验室技术服务管理办法》《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制度》等,建立进入实验室的培训制度和实验室开放的安全管理制度等[7]。同时,学校和二级学院成立实验室开放活动指导小组,负责实验室开放的日常管理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3.3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实验室动力

哲学上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发展与变化必然会引进上层建筑发展与变化,并且前者决定了后者的发展与变化方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也必然伴随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孙子兵法也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校实验室开放能否有效运行,还需要有充足的“动力”保障,即需要大量经费支撑。这里所需的经费主要涉及到设备更新和维护、耗材损耗费、指导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劳务费等。要保证实验室开放的经费保障,一是建议学校除了适当加大实验室开放经费外,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二级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和校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验教学中心,以开放实验项目合作的方式实行校企共建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实验教材,既提高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又增加了企业额外注入的资金,缓解了学校的财政压力。二是积极鼓励教师申请横向课题,获得经费支持。

4 绩效改进方案实施

方案实施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再好的方案不经实施,也是“空中楼阁”。绩效技术在国内外众多企事业单位的成功实践案例也表明,绩效技术改革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方案的优劣,更在于实施过程的把控,如何把绩效提升方案百分百落实对于绩效改革成败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到实验室开放管理绩效改进方案的实施,要注意把握实施的长期性、动态性、科学性,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对绩效改进方案优化调整。

绩效改进方案实施的长期性是指每一项方案的实施本身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可能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需要涉及到不同元素的组织、不同工作的推进,这本身就是一项周期性工作。具体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绩效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推广、总结、完善和提高,直至达到认识的充分认同、意识的充分形成、共识的充分达成,这显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是一定程度上需要实践来证明的过程。

绩效改进方案实施的动态性是指在绩效方案根据实时情况的变化要对方案进行不断地优化和调整。具体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面临人员调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创新创业及安全管理新要求等这些客观条件的变化都是常态,对应地,绩效提升方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人才培养整体需求进行不断完善。

绩效改进方案实施的科学性主要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际情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际情况,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监管,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固化成制度方案,形成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科学制度保障体系。

5 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在整个绩效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既是前一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为下一阶段如何发力指明方向。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绩效评估可以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其中定性评估以专家诊断的方式进行,即邀请实验室开放管理方面的专家诊断把脉,提出问题及优化建议。此方面,可以为教学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教育部教学评估涉及到实验室建设的诸多方面,不但是对学校教学水平的总体评估,也是对学校教学各环节的集中检验,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另外,通过对不同高校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横向对比,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实验室管理水平的评估。在定量方面,可以着重对具体实验室开放管理因素进行研究,以调查问卷、标准评价等方式进行,如可以对实验室开放管理项目的实际水平,设定相应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评价。通过评价反馈整改,具体要素质量提升了,实验室开放管理整体水平也必然会随之得到提升。

滁州学院是典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教育部面向全国推介的成功转型高校之一,2014首批入选“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中国教育报》多次报道该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成效,可以说,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校自2016年起,开始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中试用绩效管理模型,其间,2017年经历了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对实验室开放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也通过在全校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10多次,听取全校师生对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对绩效管理模型进行了优化调整,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力支撑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自2017年,学校共认定开放实验项目222项,实验室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2021—2022学年,实验室总人时数为314.4159万,其中开放实验人时数为60.00525万,实验室利用率提升 20%左右。在人才培养实际成效上,将实验室开放项目与学科竞赛、大创项目、教师在研项目有机融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近五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80余项、省级奖项4600余项,近八届“互联网+”大赛获国家级铜奖6项,省级奖项169项。2022年最新发布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排行榜中,学校2017—2021年学科竞赛位列全国第258名,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21名,排名整体稳步上升。

6 结语

地方应用型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绩效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的,它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优化的过程。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说,实验室开放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学院、相关部门及师生的通力合作才能有好的产出效果。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立项和开展,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实验室开放为抓手,通过实施项目驱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继续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加大校企共建实验教学中心工作,不断优化实验室开放系统相关因素,才能不断提升实验室开放管理绩效,进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参 考 文 献]

[1]

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文成,侯崇升,吴小进,等.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6):231-234.

[3] 孙芳芳,陈晨.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机制与教学管理[J].电子技术,2021,50(7):196-197.

[4] 李娇,林春榕,杨颖,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与建设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4):83-85.

[5] 任馨等.高校计算机综合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2):219-221.

[6] 禇宏启,张新平.教育管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7):118.

[7] 李玉道.实验室开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实验室科学,2019,22(5):150-153.

责任编辑:李晓春

猜你喜欢

实验室开放应用型本科院校
护理实验室课后开放管理的实践与经验
车辆工程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实验室开放探讨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档案工作的管理与建设思考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对公安高校实验中心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按需练习按需辅导”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效果观察
实验室开放对提高学生竞赛实践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