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恩接替麦康奈尔,与特朗普“试婚”

2024-12-05陶短房

南风窗 2024年25期
2024年11月13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当选参院共和党新领袖的约翰·图恩召开新闻发布会

当地时间11月13日,美国参院共和党党团选出17年来首位新领袖。现任党鞭、南达科他州参议员约翰·图恩最终胜出,而被认为候选人中最亲特朗普的佛罗里达州参议员里克·斯科特甚至未能进入决选。

在这场参院共和党团的“卡位战”中,特朗普可谓得失参半。

三马冲刺,一马当先

美国参议员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其中1/3。相对于每两年就全部改选一次的众院,参院执政党议员往往会表现出对总统和政府更多的独立性。

原先参院共和党领袖为82岁的米奇·麦康奈尔,他在今年2月宣布,将在大选后辞去自2007年起即担任的参院共和党领袖职务(仍将担任参议员),因此参院共和党团才会在大选后不久安排领袖选举。

参院共和党领袖选举规则十分特别:所有参院共和党人、包括明年1月即将卸任和上任者都有权投票,第一轮为在国会大厦旧参院会议厅闭门无记名投票,获得过半选票者直接当选,如无人过半,得票最多二人当天进入决选,决选仍不记名。

原本候选人只有两名:长期担任参院共和党党鞭、现年63岁的南达科他州参议员图恩,和佛罗里达前州长、71岁的参议员斯科特,但最后一刻72岁的得州参议员约翰·科宁加入战团,令“二马争先”变为“三马冲刺”格局。

图恩2005年就出任参议员,自2021年起出任党鞭,党团内“粘合”能力较强,且是麦康奈尔的亲密助手和公认门生,被认为是麦康奈尔“钦定接班人”,因此最初他几乎是无可争议的最热门候选人。

但特朗普在大选中的速胜与共和党的全面执政,令公认的“特朗普死党”里克·斯科特行情看涨。特朗普的二儿媳、共和党全国委员会联合主席劳拉·特朗普,还有公认此次特朗普胜选最大功臣之一马斯克、已被提名为国务卿的卢比奥等5名亲特朗普参议员、被提名为卫生部长的小罗伯特·肯尼迪,以及福克斯新闻评论员肖恩·汉尼提、自媒体人塔克·卡尔森、美国“转折点”创始人查理·柯克、较早归附特朗普的总统候选人拉马斯瓦米等,先后高调宣布支持里克·斯科特,令后者声势一度后来居上。

然而11月13日的选举结果却略显意外:“闭门”环节,斯科特居然得票垫底(13票,图恩和科宁分获23和15票)直接被淘汰;第二轮决选,图恩29票,科宁24票,前者胜出,并将在明年1月就任参院多数党领袖。

在胜选声明中图恩表示“非常荣幸能够获得同事的支持,领导参议院。共和党团队团结一致,支持特朗普总统的议程,我们的工作从今天开始”。而两位败选者的支持群体,也相对平静地接受了结果。

和特朗普关系“疙疙瘩瘩”的图恩何以胜出

图恩可不是一位特朗普十分喜欢的人物——同样,他也不见得很喜欢特朗普。

2016年,已当了11年参议员的图恩最初表态支持特朗普参选总统,但在臭名昭著、被女权主义者大做文章的“《走进好莱坞》录音门”发酵后,他却成为首位呼吁特朗普退选、让其搭档彭斯替补的参院共和党人。尽管这一插曲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对两人关系而言绝不是什么福音。

2020年总统大选特朗普“输了不认”,图恩是国会共和党人中主张“继续前进”并接受选举结果的一派,称众院亲特朗普议员质疑选举结果的任何企图,都将“像一条被打死的狗一样被击倒”。这一刺激性言论令特朗普怒不可遏,公开宣称“图恩的政治生涯结束了”“南达科他州不喜欢软弱”。

尽管相处不算融洽,但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图恩每次参院表决时都站在特朗普一边投票,表现出一名“守纪律”国会共和党人的特质。

2022年中期选举时,特朗普公开呼吁南达科他州选民放弃图恩,还游说州长诺姆参选参议员以取而代之。在中期选举特朗普支持的多人表现不及预期后,图恩称这证明共和党不能单纯依赖特朗普一人,因为“你不能建立一个围绕一个人的个性建立的政党”。

此次总统大选,图恩最初支持的党内候选人是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蒂姆·斯科特;直到黑人斯科特退选,图恩才在今年2月姗姗来迟地表示支持特朗普参选。此时特朗普在党内几乎已“一统天下”,图恩此举最多被认为是“止损”。

尽管总算挤上了共和党内支持特朗普的末班车,但图恩毕竟“前科累累”,且是如假包换的建制派和麦康奈尔“御用”接班人,而麦康奈尔又和特朗普不睦。相反,图恩的竞争对手里克·斯科特在2020年特朗普败选后,是参院仅有的8名公开认同特朗普“选举结果无效”主张的参议员之一,又得到特朗普核心团队成员的热捧,在特朗普“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当下,他何以在“动真格”的投票中输得毫无挣扎?

首先,图恩在维持建制派底线的同时,一直竭力修补与特朗普的关系。他在2月宣布支持特朗普时表示,自己“打算尽我所能确保他在参议院拥有共和党多数席位,与他一起恢复美国在国内外的实力”;3月又亲赴海湖庄园沟通,并在会谈后表示两人“有默契,而且很专业”“我们需要为了国家的利益共同努力”;9月他会晤了特朗普顾问团队;此番当选后图恩表示,自己“与特朗普充分沟通过”,“参议院共和党人很兴奋,并准备代表美国人民开始实施特朗普总统的议程”。这些都表明,参院共和党建制派和特朗普的关系有所改善。在共和党历尽险阻重夺“三重执政”(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两院)优势后,他们至少会在执政之初努力求同存异。事实上,尽管相处不算融洽,但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图恩每次参院表决时都站在特朗普一边投票,表现出一名“守纪律”国会共和党人的特质。尤其是两次弹劾审判中,他都没有支持给特朗普定罪。

其次,特朗普本人表现出“不干预”的中立态度。尽管“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名人如查理·柯克、本尼·约翰逊等人,选前选后都强烈质疑图恩对特朗普不够忠诚,但特朗普却认同了参院多数共和党人关于“当选总统最好在本党参院党团人事决定过程中保持中立”的意见,甚至还有分寸地提醒心腹不要在选前对支持里克·斯科特表现得过于露骨。选后他虽未第一时间祝贺图恩,但也未附和MAGA论调。特朗普“不站队”,令原本就是“最初头号热门”的图恩“惯性当选”,而参议员资历相对单薄的里克·斯科特,在资深参议员成堆的国会共和党团“呈自由落体运动”,也就自然而然了。

第三,通过“压力测试”特朗普意识到参院共和党人仍会保持相当独立性,对自己的包容是有条件的,其“压力测试”的最过激筹码——前佛罗里达州众议员、在两党中均极富争议的马特·盖茨,司法部长提名业已“作废”;作为交换,图恩、科宁和麦康奈尔均明确认可了特朗普的“休会任命权”(即总统在国会休会期间无需参院批准即可临时任命阁员)。很显然,在短暂而激烈的博弈后,特朗普和参院建制派迅速达成了妥协和利益交换:后者认可前者在参院监督范围内“有节制地撒野”,前者则对参院独立性表现出“有分寸的尊重”。

第四,特朗普还有很多当务之急要办,如确保有争议的小罗伯特·肯尼迪出任卫生部长,激活/延续2017年减税政策,推动一系列激进的保守主义变革,等等。所有这些当务之急都需要、甚至必不可少参院共和党人的支持。而在普遍“MAGA化”的当今共和党内,参院是建制派势力最巩固的重要堡垒,党团元老、精英众多,人脉广泛。已是“二进宫”的特朗普并非一味任用亲信,事实上在业已获得重要提名的人选中,有过议员、行政高官经历的人数远胜过其2016年当选后的用人情况。这会帮他更好地处理与国会的关系。

第五,除部分政坛“菜鸟”和激进MAGA分子外,大多数亲特朗普派共和党要人倾向于合作和妥协。曾在2022年以“大家都是朋友”婉拒特朗普“把图恩挤下去”呼吁的诺姆,再次呼吁团结;和特朗普私交甚笃的全国共和党参议院委员会主席、蒙大拿州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选前公开支持图恩;铁杆特朗普支持者、选前公开支持里克·斯科特的亚拉巴马州参议员汤米·图伯维尔,选后也表示“新参院多数党领袖和新总统合作没有问题,也必须没有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匿名国会消息人士披露,马斯克、小罗伯特·肯尼迪等人过于卖力地为斯科特助选,可能帮了倒忙——惟恐新领袖只会唯新总统马首是瞻的参院共和党人,最终在无需承担“被网暴”风险的闭门投票中,把“特朗普的跟屁虫”斯科特甩了出去。

“二进白宫”的特朗普,所欲推出的各种政策、法规和行政措施必然较奥巴马的更富争议,而共和党在参院的席位优势却小得多,当然更“作”不起。

第六,关键时刻科宁起到了为图恩“护航”的作用。科宁不仅和图恩同为麦康奈尔大弟子,也是图恩之前的参院共和党党鞭,两人政治谱系相当接近,私交也不错。科宁最后关头的入局,为担心“万一不选特朗普钦定的候选人会惹麻烦”的参院共和党人,营造了“匿名闭门投票”的安全环境,最终无惊无险地为建制派保住了共和党内最后的堡垒。

未来的“试婚”

尽管自1993年克林顿以来,所有六位当选总统在第一任期开始时都获得了“三重执政”地位,但这种优势通常只能维持两年——美国选民习惯于在中期选举中“纠偏”,让两党恢复相互牵制的态势。因此,留给特朗普和国会共和党人“呼吸自由空气”的时间并不多。

不仅如此,即将开始的第二次特朗普“三重执政”,是所有最近六次“三重执政”中总统和执政党优势较小的:克林顿首次胜选后,民主党在参院领先7席,众院领先40席;小布什首次胜选后,共和党在参院领先1席,众院领先10席;奥巴马首次胜选后,民主党在参院领先17席,众院领先78席;特朗普首次胜选后,共和党在参院领先5席,众院领先47席;拜登胜选后,民主党在参院领先1席,众院领先10席——而此次特朗普胜选后,共和党在参院和众院最多各只领先7席,且随着特朗普不断提名现任众议员出任行政职务和“西翼”幕僚,其在众院的多数地位甚至有得而复失的风险。

在如此小的国会优势面前,白宫必须努力稳住本就有限的党团多数席位,避免因府院同一党派内部意见相左,导致政令或法案遭到掣肘。奥巴马当年自恃多达17席的参院党团席位优势,强推激进的《平价医疗法案》(即所谓“奥巴马医改”),结果在本党参议员纷纷倒戈或弃权下,被迫大幅修改“钝化”。“二进白宫”的特朗普,所欲推出的各种政策、法规和行政措施必然较奥巴马的更富争议,而共和党在参院的席位优势却小得多,当然更“作”不起。

事实上,过去两年里,由于众院极右翼屡屡挑起“宫斗”,好不容易夺得多数地位的共和党,在众院一直因领导权之争和常常漫无目的的立法议程而难有大的作为。如今共和党已成为执政党,特朗普也好,国会共和党人也罢,都必须从“搅局者”切换为“做局者”;“特朗普们”和“图恩们”尽管谁瞧谁都未必十分顺眼,但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也只能摸索着将这段至少为期两年的“试婚”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