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之光,照见未来之路

2024-12-05赵俊杰

天工 2024年33期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星辰,穿越时空的界限,诉说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它们不仅是民族文化的根与魂,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面对数字时代的洪流,如何让这份宝贵的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是非遗传承的活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创新则是让其跨越时空界限的关键。我们需要勇于探索,将非遗元素与现代审美、科技手段相结合,创造出既保留传统精髓又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无论是戏曲的跨界融合,还是手工艺品的现代设计,每一次尝试都是对非遗生命力的一次激活,让古老的文化在创新中绽放新彩。

文创产品是非遗走进生活的桥梁。将非遗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不仅能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更能让非遗以更加亲近、实用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实用的家居装饰,再到富含文化寓意的服饰配饰,每一件文创产品都是对非遗的生动诠释和传承。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文化的温度与力量。

数字化技术为非遗插上翅膀。在数字化时代,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非遗资源的全面记录、整理与展示。数字化平台让非遗跨越地域限制,实现全球共享;虚拟现实技术则让体验者仿佛置身于非遗技艺的展示现场,感受那份震撼与魅力。借助数字化的力量,非遗得以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极大地拓宽了传承的广度和深度。

沉浸式体验让非遗触手可及。沉浸式展览、互动体验馆等新型展示方式,让参观者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非遗的魅力。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等手段,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体验非遗技艺的精湛与独特。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不仅增强了非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激发了更多人对非遗的兴趣与热爱。

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在这条路上,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勇于尝试,用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用数字化技术拓宽非遗的传播边界,用沉浸式体验让非遗触手可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赵俊杰,男,1979年生,河北正定人,硕士研究生,天津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品牌设计、文旅文博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