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的保护和发展
2024-12-05张超澎
摘要:传统武术作为一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保卫祖国万里河山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以传统武术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式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整理工作,强调文化的传承发展,少北武术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渤海大学建有教育部认定的特色传承基地。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当前传统武术传承的困境,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传统武术;少北拳;文化传承
一、引言
任何一种武术能发展至今,都有其适用范畴,要站在其相应环境下去看待其实用价值,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首先要考虑的是其健身价值,如果说一种武术,连最基本的锻炼作用都没有,那也没必要去深入研究了,比如:战场武术,练了以后,身体不好,我还怎么上战场;竞技武术,练了以后,身体不好,我还怎么比赛?其次,就要考虑武术的特性了,“武术”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动武之术”,从广义上说,任何一种搏击术,包括拳击、散打、跆拳道等,都可以被称为武术,由此,再去看待武术的实用价值时,就离不开对其实战性的考察。
要说哪一种武术能实战,哪一种武术不能实战,争议很多,这里,必须先把戏剧表演这一类“舞台”武术排除掉,首先强调一点,作为文明时代的产物,“舞术”是一种文化,不反对武生的表演,不反对运动员的体操竞技,不反对民间所流行的杂技、把式,这些也是对人类社会有意义的,这些武术也同样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但是,就其实战性而言,要次于其观赏性,所以不去讨论这方面的武术。下面就要谈论传统武术了,有人分不清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受时代限制,传统武术的很多技艺已形成了套路,我们平时看套路看多了,也就把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混淆了,认为竞技武术就是传统武术,这是不对的,狭义上的武术就是中国武术,以区别拳击、泰拳、空手道等外国武术,竞技武术包括一切现代体育性的、有规则的竞技类武术,也包括散打等擂台技击术,而我们习惯上将竞技长拳等规定套路称为竞技武术,其实这些都是现代武术,而不是真正的传统武术。
我们习惯上叫传统武术,其实就是古代武术,或者说“古武”,比如:外国也有“古拳击”“古泰拳”等,其实这些都是不同流派的传统武术。我们这里只谈论中国的传统武术,传统武术属于战场武术,从军队流入民间则是防身自卫之术。武术源于上古人类的狩猎和守卫领地、保护族群,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战场之术,我们此时不去考虑打架斗殴,因为在武术产生的初期,武术只存在于军旅,训练的是将士,在那个等级社会,我们也可以说当时的武术是贵族武术,至于民间的武斗,也还仅仅是人类或者动物的生存本能,还谈不上技术。
随着武术的发展,武术的练习者逐渐扩大到民间,也就形成了武术的不同流派,如:同学术上的诸子百家,但归根结底,其功能还是实战,而且是战场上的实战,在封建社会,就“走仕途”而言,非文即武,过去有句话,“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武术几乎统一的都是以杀敌为目的,当时的武学则是今天军事学一样的存在,战场上的环境千变万化,生死相搏,充满了流血,是真正的无规则无限制,就那种环境而言,能流传至今的武术,不可能不能实战。
抛开军旅武术,还有古代衙役们为了维持治安的捕盗拿贼,这一类武术就类似于今天武警训练了;包括民间的保镖护院,等等。这些都是武术从战场的流出,在那个靠“打”、靠“杀”的年代,任何一种武术想要发展,想要传承,“实战”都是首要功能。由此分析,传统武术的实战性是必然的,同时也可以判断,有规则有限制的竞技场不是传统武术适用的竞技场。
以上所述,是作者对传统武术的肯定,下面要讨论的是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
今天是文明社会、法治社会,不需要我们搏杀,表演型武术成了主流(开头说过,作为体育运动必然要有健身价值,所以我们只谈论武术的表演性与实战性),而传统武术不适用于体育竞技场,同时也不是以表演为目的的,所以传统武术发展的步履维艰是受时代趋势所趋。
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我们作为传统武术的支持者,就必须考虑两点,为什么要保护和发展传统武术,怎么样保护和发展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的主要习练者在广大的民间,由于健身价值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共性,所以我们只考虑传统武术的实战性与表演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因为兴趣学武术,而不是为了成为运动员,与现代武术相比,传统武术的综合性特别强,同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适合人们作为业余爱好发展。前文我们说过,传统武术适用的无规则无限制的实战环境,普通人虽然不需要上擂台,但是也难免在生活中面对突发状况,就防身自卫而言,传统武术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虽然传统武术的主要功能不是表演,但是多年来的发展,传统武术也产生很多如套路的适合表演的内容,普通人不需要比赛,而传统武术套路偏向于简单实用,没有那么多的高难度动作,适合普通人习练,传统武术也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文娱交流……以上几点足以证明传统武术在广大民间的价值,所以,我们要保护和发展传统武术。
既然传统武术值得我们保护和发展,那么如何去保护、如何去发展传统武术就成了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以下,我们将借鉴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成功的案例研究传统武术保护和发展的去向问题。
二、调研背景
1982年至1986年,国家体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认定了129个传统武术拳种;1996年,国家体委专家评审组认定少北拳为第131个传统武术拳种;2021年,少北拳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少北拳遍地开花,少北弟子分布在世界各地发展传承。2006年,在少北拳名家陈健老师的指导下,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正式成立,为了响应国家非遗保护的号召,为了传承少北武术、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师生展开了传统武术少北拳的高校传承实践。
三、调研方法
(一)实践研究法
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以学生社团的方式在渤海大学的广大学生中进行武术教学实践。
(二)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大量武术相关资料研究传统武术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去向问题。
四、调研过程
(一)宣传积累
通过不定期举办和参加文体活动加强社团知名度,如:参加校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参加学校社团大集活动、举办少北武术文化节、举办少北武术课(致敬国庆)等。让广大学生了解少北武术学会,进而了解少北拳。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表演、搏击、游戏等吸引学校同学学习少北拳、学习传统武术。
(二)保留人数
利用社团招新扩大学员,长期坚持义务教学的传承传统,以传统文化的师徒关系形式增强学员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各种加分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如:表演中获得志愿者时长分、比赛中获得文体活动分、学习讲座中获得思想成长分等不同方面的学分。
(三)教学内容
日常的武术基本功训练,保证学员最基本的身体素质需求;重点传播了“胸首诀”等实用性拳法,满足青年学生的防身自卫需求,提高性格内向的同学的自信心,加强性格粗犷的学生的自律自控能力;适当创新一些武术动作,在攻防技术中穿插观赏艺术,满足业余爱好者的表演、游戏、文娱交流等需求。
(四)成果验证
很多身体素质较弱的同学通过少北拳训练顺利完成了体测和体育课考试;很多业余爱好者可以在正规的武术赛事中取得优秀成绩,获得武术奖项;在学校众多学生社团中人数可以脱颖而出,并且长期被学生认可喜欢。
五、调研成果
以2021年至2023年渤海大学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为例。
首先强调,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包括松山少北武术学会和滨海少北武术学会两部分,滨海校区不是渤海大学的主校区,学生人数少,少北武术学会的教练员主要活动于松山校区,距滨海校区较远,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大多数工作都是学生负责,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发展长期处于劣势。2020年开始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受新冠疫情影响,响应国家疫情防控的号召,渤海大学少北拳传承进入了低谷期,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出现了人数较低、质量不足、荣誉稀缺等问题。
(一)人数发展
2021年间受新冠疫情影响,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在籍人数始终不超过二十,实际人数始终不超过十人;2022年夏季,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在籍人数仅剩8人,2022年冬季在籍人数已逾百人,实际人数近六十;2023年初,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实际人数不足二十,至2023年末实际人数近四十。总体上,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人数处于乐观趋势。
(二)质量发展
2021年间受新冠疫苗限制,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教学困难,大部分学员仅能掌握一套短拳三形根;2022年初,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的主要成员共同学过的只有短拳七功炮,掌握七功炮短拳的有四人,掌握三形根短拳的有四人,掌握八法刀的仅一人,掌握群锋剑的仅三人,至2022年末,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有十一人掌握三形根、七功炮两套短拳和八法刀,两人掌握破拿拳胸首诀,三人掌握群锋剑;2023年初,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主要成员已普及三形根、七功炮、胸首诀等十余套拳和八法刀、十三剑等十余套器械,至2023年末,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得到了阴八步、七功炮的全面普及和十三剑(第一套)的全面普及,主要成员掌握着三十余部拳械套路。就以上成果而言,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有着重大突破。
(三)荣誉发展
2021年渤海大学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几乎没有荣誉,或者只有和松山少北武术学会共同的校级荣誉;2022年,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参加2022年全国传统武术拳种网络展演大赛,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所有参赛者都获得了技术三等奖;2023年第六届全国少北武术节暨吉林省首届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中,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有六位参赛者,赢得了金牌十余枚。就以上成果,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成果显著。
而同时期的松山校区少北武术学会发展始终要比滨海校区乐观,并且长期保持着上升趋势,松山校区少北武术学会的人数始终是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的四倍以上,通过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足以展示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的发展成果。
六、调研总结
传统武术想要成功地发展,可以做如下工作:
(一)充分发挥传统武术的实战优势:
前文重点分析过,传统武术是战场之术,以实战为主,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要扬长避短,对于传统武术来说,就应发挥其“战场之术”的特性。普通人不需要去展示高难度的动作,也不需要上擂台比赛,但是防身自卫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对于普通人来说,选择传统武术就是为了健身自卫,我们也就必须依照群众的需求去解决相应问题。
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在学生当中传播少北拳时,重点传播了胸首诀等擒拿反擒拿技术,少北拳有很多传承人曾经从事军警工作,在部队服兵役,或者担任武警教官,培养战士,需要迅速有效地投入实战,胸首诀等少北擒拿技术在锦州武警训练中曾展现过突出成效,参考军警格斗,结合普通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胸首诀等实用性拳术成了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针对学生等传播对象的重点。
(二)合理创新传统武术的表现形式:
传统武术的受众主要是业余选手,大部分业余的武术爱好者不懂专业的武学技术,也接受不了职业的武功训练。针对18e56feead5ef56f62259d8febbeb44bb9a072ef24ae0fd31956fff88789c9c2不同需求的武术爱好者应当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要面对全校师生展示少北拳,就观赏性而言,传统武术不如竞技武术,2023年渤海大学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上,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的学生和渤海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同台献艺,少北拳没有过多的高难度的表演动作,展示少北拳的学生适当穿插了类似竞技武术的穿蹦跳跃、改良了套路,在全校师生面前取得了重大反响,吸引了很多同学前来了解和学习。
在教授少北武术学会学员的时候,面对几十人、上百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需求,少北拳的体系全面,养生功、素质功、拳械套路等内容丰富,但是想要学员愿意学、喜欢学除了内容上能满足,还要在学员入手之前从视觉上能接受。比如:有学员想学练剑法,正式学习之前需要教练员展示技术,面对养生需求的学员可以将套路放慢,像练“太极剑”似的,面对表演需求的学员可以穿插一些舞剑花的动作、加一些“飞脚”。
通过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的实践案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合理创新传统武术的表现形式。
(三)适当满足传统武术习练者的“功利心”:
这里的“功利心”是积极正当的荣誉需求和收入需求,特指传统武术传承人的学业需求、生活保障等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基本需求。
传统武术的习练者大部分都是业余武者,习练武术的动力相对不足,职业的运动员通过参加比赛可以获得奖金和荣誉,通过参加表演可以获得劳动报酬,武术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动力特别充沛。而业余武者需要靠其他工作养家糊口,武术无法保障他们的生活,或者有业余武者想要通过武术维持生活得也只能为其带来微薄收益,在基本的生存面前,任何人都难免半途而废。
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传承少北拳的时候,长期坚持义务教学,首先就减轻了学员们的额外负担。面对学生习练者,针对大学生的“学分”需求,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通过举办活动,参与比赛,给学生们带来荣誉和加分,充分调动了学员们的积极性。部分学员将少北拳带到了自身工作之中,最终以此为业保障了自身生活需求。
通过渤海大学少北拳传承成功案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需要适当满足传统武术习练者的“功利心”。
参考文献:
[1]中国少北拳官方网站.少北发展历程
[2]张荣时.少北武术纲要2008年版
[3]杨兵.少北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