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水训练过程中目标控制体系构建研究

2024-12-05张骐

体育风尚 2024年18期

摘要:跳水运动作为一项集观赏性与竞赛性于一体的竞技体育项目,集中了起跳的爆发力、空中的优美姿态、翻腾的速度以及打开入水的美感等一系列要素。随着跳水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跳水动作趋于高难化和精确化,对跳水训练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挑战,目标建立是跳水训练过程精确控制的逻辑起点和最终效果。本文通过对跳水训练目标控制体系的构建的研究,初步构建出一套较为科学、完整且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跳水训练目标建立方法和程序。

关键词:跳水训练;目标建立;精确控制

一、引言

随着跳水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跳水动作趋于高难化和精确化,对跳水训练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挑战,尤其是对训练过程的精确控制成为跳水训练的重点和难点,目标建立是跳水训练过程精确控制的逻辑起点和最终效果。由于我国跳水传统上注重师徒之间的“传帮带”,训练上偏重于经验和具体方法的交流,还没有专门针对跳水训练过程中目标建立的系统科学分析。目前我国跳水训练目标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有的教练只关注显性目标,而忽视隐性目标,训练内容甚至与训练目标缺乏一致性,这些问题的存在浪费了训练资源、制约了跳水成绩的普遍提高。

跳水运动项目有着对人才训练目标的规定,而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上就是如何建立以及实现训练目标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跳水训练过程中目标建立得越科学越系统越有可能实现得越好,训练水平和跳水成绩也就越高。本文通过分析跳水训练目标结构组成,初步构建出一套较为科学、完整且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跳水训练目标控制体系,这对我国当下跳水运动的训练方式方法改革、训练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跳水训练过程中的目标控制体系的构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首先通过对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跳水训练过程中的目标建立相关资料进行梳理、总结和提炼,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得出跳水训练过程中的目标建立的定义。

2.实践法

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炼收集资料和素材中共性的内容,总结归纳特点。

三、跳水训练目标的结构组成

跳水训练目标不是一个简单单一的元素,其结构组成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的系统。一个系统、完整的目标,不仅具有锚定的激励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不应仅局限于最终比赛的名次,而是描绘完整的目标状态。一个完整的跳水训练目标最少包含三个层面,即比赛成绩指标、素质能力指标和分阶段组合指标。

(一)比赛成绩指标

获得理想的比赛成绩是每一名跳水运动员和教练员刻苦训练的最终目标。相对于可测量的体能类项目,跳水则属于技能类表现性项目,虽然也可以提出一些定量的竞技水平指标,如:难度系数分、完成分、自选动作分等,但是由于跳水项目涉及对手在比赛中的发挥、场地的条件和裁判的倾向性等因素,跳水的成绩(分数)在横向比较中难以量化,也就不易比较,因此比赛名次指标往往是跳水训练的基本目标。同时对手在比赛过程中的发挥情况、场地的客观条件以及裁判员在比赛中的评分倾向等因素,对教练员来说基本上都属于不可控的因素。因此,跳水教练在订立比赛名次指标时应以一个名次区间作为目标是较为科学合理的。

(二)素质能力指标

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成绩归根结底还是由实力决定的,也就是能力素质,即完成动作的能力决定的。跳水运动员素质能力指标构成非常复杂,包括体能、心理素质、动作的完整度、稳定性、难度等。因此,需要在训练中建立相应的素质能力因素特征模型,从而对跳水训练过程实施有效地控制。根据包含因素的多少,将模型分为单因素特征模型、组合特征模型和总体特征模型。

1.单因素特征模型

在训练实践中发现,因素特征模型在跳水项目中是可实现的。围绕着运动员诸多能力,最为关键能力因素所建立的特征模型就是单因素特征模型。比如:在训练中发现,少儿跳水运动员往往心理因素是制约其在比赛中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在这一案例中,体能、动作掌握程度等其他因素都成了“定量”,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成了唯一的“变量”。

2.组合特征模型

以跳水运动员的重要专项素质翻腾和转体为例。翻腾和转体是运动员在空中无固定的情况下完成,是全面素质的一种体现,其中就包含了身体素质和时空感知能力,在这里,组合特征模型就变成了y(成绩)=x(身体素质能力)+z(时空感知能力)。

3.总体特征模型

总体特征模型是对运动员素质能力决定因素所做的全面分析。跳水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总体特征模型大致归纳如表1所示。

(三)分阶段组合指标

连续的阶段目标的组合,即分阶段组合指标。跳水训练过程的每一个训练环节都是具有连贯性的,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跳水训练目标本身既从属于更高一个层次的目标,同时又包含许多个下一层次的训练目标。

在分析一个分阶段组合指标时,首先的任务就是对运动员进行本阶段训练时竞技状态的准确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会呈现出一种周期性变化,但是这种周期性变化并不是僵化不可改变,反而,优秀的教练员甚至可以对这种周期性进行调节,达到自己所要的目的和效果,而对这种状态的调整一个基础条件就是要精准地诊断运动员的初始状态。

分阶段组合指标之中包含若干个能力素质指标以及比赛成绩指标等,同理,训练的总目标之中,包含着若干阶段性目标(训练分计划)。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训练总目标的中心思想,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训练任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相对独立训练任务,并不是要求运动员逐一完成,而是要将他们相互穿插,形成一个彼此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形成单项和整体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的局面和态势,最终完成训练的总目标。

四、跳水训练目标控制体系构建

训练的目标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训练质量的提高。要达到对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标,就必须首先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控制体系,也就是训练质量目标控制体系。这一体系核心功能就是分解功能,将总的训练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并融合到具体的课程当中去,借助这一分解功能使得教练员对训练的质量和效果达到精确控制,从而实现训练目标[1]。目标分解、训练任务计划制定、过程控制以及效果评价四个部分共同组成了跳水训练质量控制体系。

(一)目标分解

目标分解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具体运用到跳水项目当中,就是一个综合到分析,再由分析到综合这样一个过程。具体做法是,根据每一个运动员训练的总体年限和这一运动项目的训练规律,将训练目标分解为一个个中级阶段,再对每一个中级阶段进行一定的细化,细化成一个个的具体阶段,再根据具体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来确定计划和训练项目,从而使得所有的训练课程全部指向训练目标。这样可以使抽象的、难以理解和描述的训练目标具体化,使得教练员的训练课程也各有抓手和针对性,课程的设置也更加科学、合理。

(二)制定训练任务书

训练任务书是训练活动遵循的纲领性文件,是训练的“法规”,训练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训练任务书的形成必须严谨、科学、标准,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性。通常而言,训练任务书是由训练管理部门制定,或者以教练、教练组为核心,在充分讨论、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而成,包括课程训练的总任务和总要求,具体的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时间安排,还必须详细、具体地规定训练中的课程设计、课程练习、课程测试以及相关训练档案的归档整理等。如表2,通常情况下,训练任务书的制定需要经过准备性阶段、指导性、实施性和总结性四个步骤。

(三)训练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能够保证训练任务的达标。训练部门或者教练一般会根据教学训练任务书中对课程训练内容、项目、进度、测验、练习和运动员素质能力等的描述进行考核,对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和能力水平情况进行实时检测,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改进意见。对于跳水训练过程的控制,主要探讨以下两种经常遇见的过程控制方法,即模式训练法和程式训练法(表3)。

(四)训练效果测评

训练成绩的迅速提升是训练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成功与否需要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包括考核管理、训练指标、能力测试、理论水平、成绩分布等。成绩分析是训练评估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是在评估中要选择有效和科学的分析模型。以数理统计模型为例,需要计算训练成绩的分布状态,计算成绩平均数值和方差,最终得出数据结果,再根据数据结果提出意见以指导训练的下一步开展。而运动员应用能力可通过测验或比赛来测评。跳水运动由于其特殊性,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效果测评项目,具体表现为表4。

由此可见,将这一方法得到的数据与平时训练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对比、融合、分析,最终形成训练效果的总体评价,如果总体评价满足了目标制定的要求,就能够认定训练是成功的,否则,说明训练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若干环节的控制发生了偏差,可以对数据进行回溯分析,仔细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形成更完善的控制方法和策略,使得训练与管理更加科学与便捷。

五、结语

跳水训练目标体系的建构,使训练更加精确化、体系化,使施训和受训双方清晰地了解自身处在训练的什么阶段和位置,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调整训练计划和进度。本文通过对跳水训练目标定义的追根溯源,对跳水训练目标结构的科学分解,最终目的在于找到一种通过最佳模式的设计,最科学的控制程序,达到最优化的效果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为我省、我国的跳水事业进行一项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鲁勇,李险峰.控制论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作用[C].学校体育科学学术会议.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2012.

[2]李宗浩.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田麦久,刘大庆主.运动训练学[M].北京: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2012.